明日如昼 第185章

作者:侯珠 标签: 都市情缘 业界精英 成长 轻松 现代言情

  表面上是打着保护主义的幌子,实则破坏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环境。

  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典型的强权霸凌。

  明汐做外贸行业将近十年,听了不少事,也亲身经历了许多事。

  这几年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反倾销调查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什么行业,是知名的大型企业,还是不知名的小工厂,都可能遭遇上这种不公平的打击。

  这一次, 美国针对中国外销的聚酯短纤企业展开调查, 基本集中在南方轻工业聚集的港口城市。

  整个实体名单上, 企业数量不下一百家!明宙在其中的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二。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明宙作为一家在美市场占据较高份额的出口公司,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明汐是这个态度, 梁见铖也是一样,从收到消息那一刻,到现在准备应诉,没有一点退缩之意。

  这场官司, 梁见铖会全力以赴,且全程陪着明总一起打下去。当然这不是产房医生玩笑说的那样,是他对妻子产子的嘉奖,而是明汐自己的一次铭记。

  同样这一次上诉,还关系到明宙产品日后在其他国家的出口前景。美国市场虽然份额大,也不是明宙纺织唯一依赖的市场。然而,一旦被美国戴上反倾销这顶欺压的帽子,明宙纺织在欧美、北美等市场,迟早也会遭受同样的待遇。

  这些年,明汐从创办明宙外贸,到建立自己的工厂和生产线,明白了一个事:当老板尚能忍气吞声,但做企业,该硬气时必须硬气。

  捷慕24楼,总经理办公室。

  明汐与周铭君面对面而坐,梁见铖起身去拿合同和相关材料。

  在明汐到来之前,梁见铖已经和周铭君就细节问题进行了多次深入协商,今天则是正式签署律师代理合同。

  周铭君的律师代理费自然不低,但无论是当年为双洋彩电代理,还是如今为明宙上诉,他都不会多收取一分高于市场价的费用。

  一方面,周铭君和顾双洋是多年的好友,这份人情关系的分量,要重于单纯的合作关系。

  另一方面,早在几年前,周铭君的团队负责了双洋彩电对美反倾销上诉案。那场官司不仅让双洋电器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周铭君本人也声名远扬。所以,这一次为明宙代理,周铭君原本只想收取一些辛苦费。

  梁见铖愿意按照正常价格支付代理费,当然不是钱多花不完,而不是以人情占便宜。是梁见铖从商合作的理念。

  梁见铖身上的气度,也让周铭君心生钦佩。

  这一次梁见铖再次找到他,希望为妻子的公司在被美国针对的聚酯短纤反倾销调查中提起上诉。刚得知消息,周铭君也有些意外,但他知道,梁见铖的妻子应该就是当年在汉城有过一面之缘的明小姐。

  2001年在汉城相遇,到了 2005年汉城改名为首尔,周铭君一直记得,当年的梁见铖曾对着他们一群人,用英文介绍道:这是他深深爱慕的明小姐,他正在努力赢得她的芳心。

  2001年时梁见铖还在努力赢得明小姐的芳心,到了 2009年,终于初为人父。

  周铭君作为长辈,既为梁见铖感到欣喜,也为明小姐感到幸运。

  有句中国俗语说得生动,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谁能想到,这一家人都这么热衷于跟美国打官司呢?

  因为这一家人都是硬气的人啊!

  硬气的顾双洋,生下了硬气的儿子;硬气的儿子,又娶了一个硬气的明小姐……

  周铭君谈笑自如,思维严谨又缜密。他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商业法,讲述得生动有趣,一点点地分享给对面的明汐。

  在交流过程中,周铭君还是不自觉地抛出了许多专业的商业法律名词,有些因为翻译不便,直接用英文表述。他之前跟梁见铖交流习惯了,毕竟梁见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也修过国际商业法,两人沟通毫无障碍。但他不知道明汐是否能听懂。

  当周铭君意识到自己可能讲得太专业,明汐针对他提出的应诉方案,阐述了自己的理解。

  不仅完全听懂了,还深入理解了其中的要点,并条理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记忆力之出色,理解力之强大,让周铭君这位资深国际法律师赞叹不已。他见过不少企业家,他们性格各异,但都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精力。

  眼前的明汐也是一样,或许以明宙目前规模,明汐还不能被称为企业家,但明小姐已具备了成为企业家最重要的特质——

  不怕事。

  当年双洋集团就是否对美国的反倾销判决应诉产生了两派意见,是顾双洋力排众议,一锤定音:“打,为什么不打?面对不公遭遇,怕事不是中国人!”

  周铭君至今都清晰记得顾双洋这句掷地有声的:怕事不是中国人。

  好!好!好!这一家人,没一个是怕事的!

  一个下午过去,周铭君和明汐、梁见铖结束了这场合作洽谈。

  最后起身,告别。

  明汐和梁见铖一同将周铭君送至办公室门口。周律师转身,临走前,先与梁见铖握手,随后又握住明汐的手,语气郑重地给出了保证:“明总,对于明宙此次的反倾销上诉,我们律师团队定会不遗余力找到应诉成功的关键要点。但这对明宙而言,同样是一项繁重艰巨的工作,需要明总的配合。另外,我可以自信地诉明总,我代理的反倾销应诉成功率是百分之百,还请放心。”

  明汐笑了笑,坚定又淡然说:“不管是我,还是梁总,我们都会全力配合周律师的工作。”

  晚上,一家人在顾双洋那边吃饭。饭桌上,话题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明宙准备应对调查一事。顾双洋一边留意着育儿阿姨给孩子喂奶,一边语气云淡风轻地鼓励:“打,当然要打!怕死不是中国人。”

  然后,梁见铖咳嗽了一声。谁能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听到顾双洋说出这样的话。而且,从“怕事不是中国人”变成了“怕死不是中国人”。

  或许当年母亲的就是“怕死不是中国人”,双洋电器对外的新闻稿为了用词更得体,将“怕死”改成了“怕事”。

  以梁见铖对母亲的了解,这种可能性极大。

  有意思的是,阿姨怀里的小明朗听了奶奶的话后拳头握紧,双腿蹬着,脸颊憋红,看着很受鼓舞很劲儿的样儿。

  “快看,我的小明朗都听得起劲了。”顾双洋对孙子的“配合”十分满意,畅快笑了两声,还招呼一桌人都来看小明朗的表现。

  然后,杨闵文第一次没有认同妻子顾双洋的话,轻声提醒阿姨:“……应该是拉了。”

  果不其然,小明朗不是听得起劲了,只是单纯的……拉了!

  亲妈明汐一时没忍住,差点被汤呛到。

  梁见铖无奈起身,准备给明朗换尿布,尽管家里有两位阿姨帮忙照顾孩子,在许多宝宝的护理细节上,梁见铖一样会亲力亲为。

  还在月子期间的一个夜里,明汐醒来发现梁见铖不在房间。她起身走到阿姨和宝宝的房间,就看到梁见铖背对着柔和的光线,双手熟练地抱着宝宝,嘴里还轻轻哼着英文童谣,声音温柔得如同夜晚缓缓流淌的清潭之泉。

  他耐心十足地哄着夜里醒来哭闹的小明朗。

  随后,热好奶的育儿嫂轻手轻脚地走回来。动作这样轻,不仅是怕吵醒孩子,也是担心惊扰到明汐这个需要修养的产妇。

  有了孩子会不会影响夫妻感情?

  梁见铖和明汐这次请的育儿嫂看得最为明白:很多夫妻,在有孩子这个阶段矛盾最大,更多原因是家里的男主人没有进入父亲角色,女主人又必须进入母亲角色,两者的失衡导致了婚姻矛盾。

  但这一家子,真是有钱又有爱。

  让人羡慕。

  羡慕是真羡慕,除了羡慕之外,也有真闹心。

  尤其每天吃饭听着他们谈论工作,怎么请律师,打什么案子之类的内容,阿姨听不太懂,只能感慨,普通人和老板一样,都会谈情说爱、生儿育女,有着不同的吃饭口味和做事性情。

  同样身上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

  用阿姨还在读书的儿子的话来说:有钱人的财富是流动的社会资源,拥有得越多,越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相应的承担能力,暂时拥有的财富,早晚也会回归历史的长河。财富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种私有,更是一份信托。

  阿姨觉得儿子读书读“傻”了,在喂奶的时候把儿子的这番话讲给梁家雇主听。

  额……

  明汐听得眼睛一眨一眨,这话听起来怎么那么熟悉呢。

  她想起来了!这话是梁见铖很多年前以“江流大道”的名义在论坛上写的。天哪!她这是遇上了“江流公子”的粉丝啊!

  明汐朝着梁见铖挤眉弄眼,而后对阿姨说:“唐阿姨,你儿子不仅有才华,而且还很有品味呢!”

  唐阿姨将信将疑地问:“真的呀?”

  “当然,不然你问梁总,他也是学经济学的,肯定认同这个观点。”明汐笑着打趣。

  阿姨满怀期待地看向梁见铖。

  梁见铖对自己年轻意气风发写下的话,感到真情实感的不好意思,无奈地看了眼一脸得意又愉快的明汐,客观地对阿姨说:“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们都是努力奋斗让自己小家幸福,从而我们的国家才会好。”

  这句话阿姨听懂了!因为这是最普通、最勤劳的中国家庭常见的写照——兢兢业业地追求小日子的幸福。

  但梁老板就是厉害啊,连小家幸福,都能上升到国家的高度。难怪,梁老板的企业能做得那么大,原来是做人高度不一样啊。

  明汐就喜欢梁老板被赞美,因为梁老板被赞美了,也能说明她很有本事啊——

  因为那么有高度的梁老板,还深深仰慕着明小姐呢!

  ……

  周律师所言不虚,反倾销上诉是一场艰难复杂又任务量巨大的持久战。

  明汐产后回归明宙,第一件事就是组建应诉团队。在周律师团队的专业指导下,不仅高标准完成配合工作,更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明宙积极应诉的态度,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同样深陷反倾销困境的纺织企业的斗志。更在行业协会的全力支持下——

  2009年 7月 3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聚酯短纤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同年 11月,来自海港和宁市 13家被课以高额反倾销税的纺织企业,一起踏上赴美上诉之路。

  有生之年,明汐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以中国商人的身份,坐在美国华盛顿商务部一楼会议大厅,出席一场面向全球媒体公开的纺织品反倾销上诉听证会——端坐于最中间的陈述席。

  旁听席座无虚席,中外的媒体记者,无数相机镜头如枪口,全部对准陈述席。

  听证会现场的氛围不如想象中肃穆,无形的压迫感也令人紧张。

  文化差异、利益冲突、历史纠葛,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落在明汐心里全是沉甸甸的压力,但她不能退缩,全程明汐挺直脊背,保持着自然的抬头姿势。

  整场听证会,她只回头看了梁见铖一次。但她知道,在长达两小时的听证过程,梁见铖的目光从未从她身上移开。

  首次置身这样的国际大场面,紧张在所难免。但明汐告诉自己,再紧张也要冷静,谦卑也不能失去骄傲,她要在这场听证会,在中外媒体前,当一个有礼有节、有理有据的中国商人。

  只是,还是有点感慨。

  小时候蹲在电线杆广播底下听着国际新闻,听着里面的叽里呱啦的花式英语,一句句跟着念,直到读书有空就记背单词,再在宜城电大学了几年商务英语,海港工作,当外贸业务员……

  当时努力的明小姐只想学好英语多赚到钱,没想到是为了今天。

  梁老板说得好呢,学好他国语言,不是为了走遍世界,而是看清世界。

  只有看清外在,才能见到本心。

  听证会开始,主要由周律师代表明宙陈述观点、提交材料。当一百多斤重的材料被搬上桌面,全场一片哗然——

  这些密密麻麻的文件,全是明宙多年来纺织出口的财务数据和内部资料。

  要证明明宙销往美国的聚酯短纤价格合理,这些详实的财务信息是最有力的证据。

  早在明宙初创时期,深受梁见铖影响,明汐在财务管理上绝不吝啬,现在这些细致入微的财务数据和完整保留的成本票据,成为支撑这场上诉的关键支柱。

  看着美国委员惊讶反应,明汐心里紧张渐渐消散,取而代之,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坦然。

  “中国纺织一直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贸易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美国本土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困境,原因是多方面,你们不能将自身竞争力下降的责任推到中国企业身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周律师陈述完毕后,进入法人质询环节。

  意味着明汐要表态了。

  一位委员习惯性地敲了敲长桌,问她:“明小姐,请问需要翻译服务吗?”

上一篇:名利场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