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芷筠
这红糖水可是难得的好东西,于亚红脸上露出笑容来,“替我谢过你娘。”
但面对瓦妮就没这么好脾气了,她哐当把碗砸在她面前,“喝吧!喝了才有力气再去送死!”
这时苏老二和于亚红的大儿子苏栓福走了进来,“娘,就让瓦妮继续上学吧,她一个女娃娃读书又花得了多少钱呢?她想读书就让她继续读,咱们家里这么多人还供不起一个女娃娃读书吗?瓦妮成绩比我们几个都好,说不定将来还能成为咱们家里第一个门外办事的人嘞!”
瓦妮的三个哥哥,二房的栓福、草根、虎娃都因为成绩不好陆陆续续辍学了。
于亚红嘴巴一咧,忍不住哭了,如果可以她又怎么不想让瓦妮继续读书,“可我得对你们的将来负责啊……”
“我知道你在操心我们过两年盖房子娶媳妇的事,娘,家里就这么个情况,就算瓦妮不读书,家里还是这么个烂包光景,永远都攒不够盖房子的钱,不在那点子学费生活费上!跟瓦妮读书的事情比起来,我们几个就算打光棍打到三十岁,这都不算事,你总不能为了几间土坯房,就生生折断了瓦妮读书的念想!”
瓦妮听到她大哥的这番话,忍不住鼻子一酸,眼泪就不受控制的落了下来。
栓福拍了拍她的脑袋,“瓦妮,别哭了,只要你有读书的念头,咱们这个家就算是把锅给砸烂了卖掉了,也要把你给供出来!”
37
第37章
◎苏觉生要去参军了◎
喻娟芳想着趁暑假做葱油面给孩子们吃,专门上村口肉摊给买回来了几斤猪板油,打算趁着中午下工的时间给熬了。
把猪板油洗干净后给熬进大锅里,又添了些水,这才开始烧火,锅里传来“滋滋”的声响,原本的猪板油变得浑浊起来,喻娟芳又往灶膛里塞了两大块柴。
锅里的水在火的炙烤下快速蒸发,随着水分越来越少,猪板油的温度逐渐升高,突然“噼里啪啦”几声脆响,锅里溅出了几颗油星子,其中一滴滚烫的油星子正好落在喻娟芳的手背上,她猛地缩了一下手,倒吸了一口凉气,“嘶——”
棠棠背着竹筐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听到的就是厨房里一阵阵砰砰砰的声音,爆开的猪板油不断蹦到灶台上、墙面上、地面上,喻娟芳半弓着身子躲在门后面。
棠棠听到动静过去,“娘,你被烫到了吗?”
“就烫了一下手。”喻娟芳皱眉,看着灶膛里正旺的火,再这样烧下去说不准锅都会被烧穿,“也不知道今天的猪板油咋回事,往常再怎么熬它都不会爆成这样,不行,我得去把柴火给退了。”
锅盖就在灶台旁边,但这个情况,锅里砰砰砰的炸,谁也不敢进去拿锅盖。
说话的功夫,爆开的油花又朝她们这边溅过来,喻娟芳忙护着棠棠又往外躲远了些,“小心。”
厨房里已经被猪油炸得一片狼藉,没一块干净的地方。
“娘,让我去把火灭了吧。”
喻娟芳愣了一下,就看见棠棠已经跑回了房间一趟,在外边套上了长袖外套和手套,还用毛巾把头给包了起来,只露出一双眼睛。
全副武装之后,棠棠走进了厨房里,半蹲在灶膛前,把里边烧得正旺的柴火给抽了出来。
“娘,您往后退点,等我把这柴火弄好,您再接着弄油。”
喻娟芳想到她刚才小小的背影挡在自己身前,不知为何眼眶有些温热。
她叹了口气,有些欣慰又有些高兴,“棠棠都知道保护娘了,真没白养这么大闺女。”
晚饭吃葱油拌面,用熬好的猪油把小葱给炸到焦黄酥脆的,又兑上两勺在供销社买来的新鲜酱油,加一小勺白糖,面是手擀的细面,吃起来又清爽又软,喻娟芳还单独给棠棠那一碗加了一个煎蛋。
棠棠吃一口面,那细面爽滑劲道,带着猪油的醇香,小葱的香气在舌尖弥漫,酱油的咸香与白糖的微甜增加了丰富的味道,好吃得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块吞下了。
……
虽然瓦妮爹娘都同意了让她继续去读高中,但天气变好之后,瓦妮还是坚持每天去山里挖药材,她知道家里供她读书已经非常不容易,她多挖些药材卖钱也能减轻一些家里的负担。
瓦妮已经拿到了县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她正用一张花色床单把棉被褥子给扎捆起来,至于一些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就用麻袋给装起来了。
她看着原林县高中几个字,眉宇间还是沾染了些许落寞,“如果能上中专就更好了。”
“你还记得小学四年级,学过一篇课文。”苏觉孝开口。
“嗯?”
“有个住在边塞的老翁……”苏觉孝合上手里的书,“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说没上成中专,但上高中也不是一件坏事,说不定车到山前就有路了。”
瓦妮听到他的安慰,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笑容,一扫而空脸上的落寞,“你说得对,不管怎么样,我都能继续念书了,高中也好中专也罢,我都会好好学的,只要有书读,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
九月份,棠棠成为了一名初中生,升到了红旗公社中学上初一。
她二哥苏觉孝和堂姐瓦妮也顺利升入了原林中学读高一。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他们家迎来了一件大喜事,棠棠的大哥苏觉生要去参军了。
本来苏会民和喻娟芳都做好了大儿子即将毕业回榆槐村当农民的心理准备,据说今年本来不招在校的高中生,但北边突然爆发了武装冲突事件,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国家为了加强国防力量,决定增加征兵名额,也放宽了对在校高中生的征兵限制。
苏觉生身体素质过硬,各项考核都表现出色,顺利的通过了选拔。
消息在榆槐村传开后,苏家的院子一下子热闹起来。
棠棠和觉胜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激动,专门请了假回家跟家里人一起到县城去为觉生哥送行。
棠棠是第一次到县城来,日头透过榆树的枝叶在石板路上投下一大片阴影,道路的两侧还栽种着洋槐树,三四月份正是洋槐盛开的季节,白嘟嘟粉嘟嘟的缀满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街上的路人行色匆匆熙熙攘攘。
她第一次到这么大的地方,在棠棠的心里,县城的地位不亚于书本上写的国际大都市,一切都是新鲜而亮丽的,这里有高中、有各种机关单位、百货公司、门市部、餐厅、医院,还有图书馆,据她哥哥苏觉生说,里面的书一个人就算看上十年也看不完!
棠棠还听说,离县城几十里外,还有一个大部队在这里驻扎嘞!
等再过两三年,她初中毕业了,也能来这里读书了。
苏觉生被选中参军的消息来得突然,喻娟芳也来不及多准备什么,准备了几双软和的鞋垫,一件手打的新毛衣,还有一些做的肉干和烙饼。
苏觉生已经换上了新发的军装,头发也理成了寸头,胸前还扎着一朵大红花,虽然模样跟往日没有变化,但气质却看起来成熟了很多。
苏觉生语重心长地拍了拍苏觉孝的肩膀,“觉孝,你的性格一直比我稳重,以后在家里,就得靠着你多照顾点了。”
苏觉孝点头,“放心吧。”
一家人在县武装部说了好一会话,等到中午时分,苏会民本来打算带家人到国营食堂去下馆子,但周舒年突然赶了过来,说请他们一家到家里做客,顺便为觉生践行。
“这……”苏会民和妻子相视一眼,他们都知道周舒年他爹是县里一把手,这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们这样的人家跟人家来往实在是太高攀了。
“叔叔阿姨,我爹娘得知我在学农时就住在你们家,一直让我有机会把你们请到家里来好好招待你们一番,今天难得你们一家都进城了,就别推辞了。”
最后还是苏觉生拿了主意,“爹,娘,既然是舒年一家的一番好意,咱们就别拒绝了。”
既然大儿子都这么说,苏会民两口子便也点头同意了,苏会民把自己有些皱巴巴的衣服给重新拉扯整理了一遍,喻娟芳拢了拢自己有些乱的头发,再看自己身上的粗布衣裳,早知道就穿那身新做的衣裳出门了。
棠棠一家人相跟着周舒年走进了县委大院的门,门房大爷还跟周舒年打了个招呼,这里还有活动的广场和礼堂,刚走进去第一感受就是严肃庄重,但随着再往里走,看见一户户人家,烟火气渐渐漫了上来,正是午饭的时间,不少人家家里都飘出了饭香,还有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
周家独门独院的房子建在一个半山坡上,没有想象中的大人物家里该有的高雅情调,如果不是周舒年亲自领着他们进了这里,他们会以为这就是乡下的一户家境不错的普通人家,一个吃饭待客的厅堂,四间屋子,院子里养了鸡鸭,进门口停着一辆永久牌的黑色自行车,院墙根下垦出了一块菜地,堆放着水桶马勺等杂物,角落种着三角梅。
“娘。”周舒年朝一个女人喊。
跟棠棠想象中主任太太没什么太大关系,眼前站着的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妇女,穿着一身粗布衣裳,腰上还系着围裙,手上都是老茧,脑后梳着一个单髻,看着四五十岁,大概是身体不好,脸色有些蜡黄,四肢和身体都削瘦。
“略备了一点薄礼,不成敬意,您别嫌弃。”苏会民把一篮子水果递过去,这是刚才喻娟芳绕道去商店买的。
他们总不好意思空手上门。
王春兰看起来比苏会民还拘束,“哎呀,你们太客气了,来就来嘛,还带什么水果,快进来坐,快进来坐!”
王春兰领着他们一家进了吃饭的厅堂,上边已经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有荤有素,看着色香味俱全,还摆上了酒杯。
尽管第一眼见王春兰很意外,棠棠很快就发自内心的喜欢王阿姨了,她不仅形象上跟农村妇女沾边,而且为人很朴实、勤劳和热情,说话比她那大伯母张桂香敞亮多了,没有什么弯弯绕绕,说话做事都很直白质朴。
“这鱼还活蹦乱跳时就下锅了,保准鲜嫩,快尝尝!”
鱼是清蒸的,洁白软嫩的鲈鱼上边铺了一层姜丝,淋上一勺酱油,再泼热油激出香味,蒸鱼最讲究火候,火候不够鱼是夹生的,火候过了头就失去了鲜味了,但这鱼蒸得十分鲜美,洁白鲜嫩的鱼肉在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了。
“快尝尝这鸡汤,炖了整整三个小时,油都撇得干干净净,补身子最好了。”说着王春兰径直给棠棠盛了一大碗,把鸡腿都拨给她了,“小妮子多喝点鸡汤,瞧着瘦的,在学校可千万别饿着自己。”
那鸡汤熬得鲜美入味,鸡腿吃起来又香又嫩,好吃得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块吞下了。
“喜欢就多吃点,啥时候想吃了再来,阿姨给你们做。”
棠棠认真一点头,这顿饭吃的是真满足。
“可千万别跟我见外,咱们庄稼人就讲究个实在,饭菜管够才叫招待好客人!”
吃到一半,想起来什么,王春兰进隔壁屋里抱出来一个布包,里面裹着几双千层底布鞋,“我怕等会忘了,知道觉生要去当兵了,我连夜赶的,也不知道合不合脚,小伙子当兵费鞋,我这鞋底都加厚了两三层的,耐磨!”
在农村,答谢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送一双布鞋。
棠棠他们一家人都没想到会受到这样的盛情款待,眼眶温热,心里满是温暖和感动。
饭过三巡,周舒年主动举起酒杯,“觉生是我的好哥们,他能去参军我很高兴,为了庆贺这喜事,咱们干一杯吧!”
吃完这顿饭,周舒年又和棠棠他们一家人一块送着苏觉生去了车站,目送着觉生上了去部队的车。
38
第38章
◎故事宣讲会◎
大儿子能去当兵,也算是了却苏会民夫妻俩一桩心事,他们当然不想大儿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最后还是回到地里种庄稼。
这下他们家便有两个门外办事的人了。
张桂香被这事气得两天两夜没睡着,她当初那么着急分家,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苏老三藏诗的事情影响到她家铁蛋和狗剩的前途,结果她的两个儿子都没当上兵,苏觉生倒是参上军了!
对这年头的农村后生来说,没有比参军更好的出路了,能穿上那身军装,不仅意味着吃上“公家饭”,往后说不定还能被提干,落户城里!
公社下边各个村庄的小学学生毕业后,如果还愿意念书,一般都是到红旗公社中学去上,整所初中大概有两百到三百的学生,一个年级两个班,棠棠跟她哥哥苏觉胜还有孙想蓉分到了初一(1)班。
公社中学离公社前街隔了一条河的距离,六七间教室,教室前边是操场,操场的左边是食堂,右边是学生住宿的宿舍,宿舍门前种着一棵很大的杨树。
开学后不久选班干部,大家对彼此都不熟悉,棠棠是以全公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来的,老师便亲自选举她当了班长。
她哥哥苏觉胜,因为性格跳脱,运动体力比一般人好,被选上当了体育委员。
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公社中学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每个班级都要出节目,棠棠作为班长,跟其他班干部讨论了两个晚上,最后决定他们班里出两个节目,一个合唱革命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班里会唱歌的人都参与到节目里,还有一个是棠棠和她哥哥苏觉胜的讲故事的节目,讲故事的中途还会演绎部分故事的精彩情节,大家都是十几岁爱热闹的年纪,筹备的过程都非常的积极参与,班集体关系比第一个学期融洽了很多。
劳动节文艺演出结束后,棠棠和苏觉胜讲故事的节目获得了一等奖,合唱节目获得了二等奖,这可把班主任高兴坏了,亲自拿来了浆糊,把发下来的两张奖状给贴到后面那一面黑板的位置。
而且因为棠棠和苏觉胜这个讲故事的节目筹备得很好,兄妹俩搭档默契,口齿清晰,绘声绘色,获得了最多的好评,六月份市里要举办革命故事宣讲会,县文化馆馆长想起劳动节文艺演出上的这俩孩子,就让他们两个去参加了。
这可是代表原林县去演出,这么重要的机会落在他们这两个小孩头上,感觉人都要砸晕了,而且是到市里那样的大地方,当着几千个人的面演出,最后还是棠棠先冷静了下来安慰她哥,“别怕,咱们这个故事已经排练了上百遍,就算是闭着眼睛都能讲出来了。”
苏觉胜听完棠棠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你说得对。”
话虽这么说,但坐上去县城的车的时候,两个人还是紧张得手不断往外冒汗,在县文化馆排练的时候,还出现了好几次错误。
但故事宣讲当天,一切却意外的顺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群,苏觉胜的声音带有少年特有的清亮,“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上一篇:替亲哥参加男团选秀后爆红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