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第31章

作者:林芷筠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现代言情

  瓦妮人不在,觉孝干脆道,“我现在拿过去给她吧。”

  “好。”

  苏觉胜在家里坐不住,收下笔记本之后就出门了,喻娟芳灶上还炖着腊排骨,也回厨房忙活去了。

  棠棠从书包里翻出作业本,开始写作业,就看到生产队长心事重重地走了进来。

  榆槐村的生产队长姓苏,叫苏保才,是个木讷寡言的中年汉子,但他做事很有条理能吃苦,也不过分计较自己的得失,他任生产队长这些年来一直把他们生产队的生产抓得很紧,每年的粮食产量都比其他的生产队要高,他的儿子苏子田就是棠棠和觉胜的小学同学。

  棠棠抬头叫了人,“保才叔。”

  苏保才布满褶子的脸挤出笑来,“是棠棠啊,在写作业呢,我找你爹有点事聊。”

  “咋了?”苏会民把手里的报纸放下。

  “有件事我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拿主意了,你是咱们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又在门外工作,说不定在这方面有些见识。”

  苏保才开口道,“外县出了一批新粮种,据说粮食产量能比往年翻十倍,有好几个公社都引进了这种新粮种,收成都翻了好几倍,今年周围几个生产队都已经进回了新粮种,准备大干一场来年收获十倍粮食,咱们队里好多人都嚷嚷着要跟上种这个新粮种,要是真有那么高的产量,日子肯定能好过不少,可我心里总感觉有些玄乎,我就怕这新粮种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这万一要是出了岔子,这队里一年的收成就完了。”

  “十倍产量?有这么高产的粮种?”苏会民听到这话也不由得一惊。

  他也是农民,自然知道农民对粮食的渴求,这能翻十倍的粮种的宣传一出,不管是真是假,村民们恐怕都坐不住了。

  “真的能翻十倍吗?”他疑惑问。

  “不一定,但是听说翻个三五倍是有的。”

  苏会民仔细回忆了一遍近期看过的报纸新闻,想找出一点有关于提到这个新粮种的信息,但他更多的都是关注教育方面的信息,农业方面的信息平时留意得少,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丝毫印象。

  苏会民想了下,“这新粮种虽说宣传得产量吓人,但咱不能光听别人说,我听说有些粮种对种植条件要求苛刻,咱这儿的土质、水源和气候不一定合适,就像之前咱们队里的种的那些新品种蔬菜,有的种出来根本就不像宣传的那么好,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我不是专业的农技员,对农业方面的研究不多,帮不上什么忙,或者,你说周围几个生产队都进了这批新种子,咱们能不能缓一年再种,看看其他种了的生产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保才叔,咱们不能把生产队的土地分成两份,一份种新粮种,一份种原有的粮种吗?”棠棠原本正在写作业,听到这话不由得疑惑的抬起了头。

  苏保才叹了口气,“要是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

  晚上七点,吃过晚饭,喻娟芳苏会民他们都被叫到了村里开集体会议。

  人多的地方总是闹哄哄的,于亚红把喻娟芳拉到了一旁,“估计是要说新粮种的事了,老三媳妇,你有什么想法?”

  “咱们祖辈都是农民,一辈一辈的人在土地里弯腰驼背干了一辈子,撒尽了多少血泪,哪里会有这么好的事。”喻娟芳没说,白天苏保才走后,苏会民把近半年来的报纸都给翻了个遍,都没找到半点有关于这个新粮种的新闻。

  “哼,我看你老三媳妇你就是太死脑筋了,人得在社会的变化中不断的学会变通,咱们周围几个生产队全都买了新种子,咱们要是再不跟上,来年就只能看着人家翻产量,白面馍馍吃到打嗝,就咱们守着这旧粮种,天天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张桂香在旁边听到她们的对话,鼻孔闷哼了一声,她巴不得这新粮种马上落地,等来年大丰收了,她家盖新房子,铁蛋娶媳妇就有着落了。

  喻娟芳皱眉,“大嫂,你亲眼看见粮食产量翻倍了?要是这种子种下去,长不出来粮食呢?”

  “晦气!好端端说这些丧气话干什么!”张桂香突然扯开嗓子,唾沫星子四溅,“我看你就是自家过上了好日子见不得别人也过上好日子!大伙都说这粮种是金疙瘩,你偏要唱反调,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张桂香想到三房一家的好日子,眼睛就嫉妒得发红,她也要过上顿顿吃白面馍的好日子。

  “静一静,静一静。”苏保才还没开始说话,就听见张桂香扯着嗓子在这里嚎,他不耐烦的皱紧了眉头,“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是为了说这个新粮种的事。”

  “大伙都知道,这麦子今年秋天种下,熬过一个冬天,再熬一个春天,等入了夏才能收获,这期间播种、灌溉、锄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每一项都需要付出非常大伙非常多的精力和心血,这庄稼就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如果在粮种上出了差错,这一年的心血就都白费了,大家都得挨饿,未来一年喝西北风。”

  “我能理解大家对于这新粮种,谁不想多打些粮食,过上好日子,但这粮种问题……虽说这新粮种说得神乎其神,但咱们谁都没有亲眼看见过种下去的粮种到底是什么样的收成。”

  “所以我的想法是,咱们先缓一年,今年还是种旧粮种,看看其他种了新粮种的生产队来年是什么收成再做决定。”

  苏保才这话说得言辞恳切,不少人都有些动容。

  也有人不买账的,冷笑两声,“等?等隔壁村盖起砖瓦房,咱们还住在这漏风的土坯房里喝稀汤?凭什么现在有吃上白面馍馍的好日子不过,就守着那又冷又硬的黑高粱疙瘩,这好不容易送来的金疙瘩新粮种,有人倒是怕摔了,怕碎了,怕什么?怕好日子烫嘴不成?”

  “毛选里早就说过,一万年太短,只争朝夕!咱们守着这老粮种,就像蜗牛背着壳慢慢爬,什么时候能赶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新粮种就是摆在咱们面前的胜利果实!”

  “去年咱们队吃救济粮,不就是因为产量跟不上?现在有了这亩产千斤的“金种子”,正是响应抓革命,促生产的好机会!”

  说话的人叫赵狗蛋,是个磕碜的瘦子,说起来他和棠棠的生父王拾金还有些关系,他娘是王拾金老娘的表妹,按辈分还能叫上王拾金一声表哥。

  赵狗蛋早就看不惯苏保才了,觉得他上了年纪,做事太保守,一点都没有前进的魄力,这样一个迂腐的生产队长,怎么能带领他们走向前进的新生活?

  赵狗蛋这话一出,几个年轻队员早已经被煽动得气血上涌,小学里响起七嘴八舌的附和声。

  苏保才也知道事已至此,他脑海里又想起来棠棠的那番话,“咱们或许可以试试,把生产队的土地分成两份,一半种新粮种,一半种新粮种,无论怎么样,新粮种的风险都是存在的。”

  “一半种新粮种,一半种旧粮种?”

  苏保才的这番提议得到了村里一些想法相对保守的老人和妇女的支持,到时候就算新种子收不上来粮食,旧种子也还有一半的粮食。

  有村民还是不太情愿,不满的抱怨道,“那村里有一半的土地不就浪费了吗?这少收了多少粮食啊……”

  赵狗蛋突然冷笑一声,瘦骨嶙峋的胸膛剧烈起伏,“毛选里讲不打无准备之仗,现在就是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搞这种折中的法子,分明是守旧思想在作祟!怕承担风险,就别当这个生产队长!”

  “保才,还是投票吧,少数服从多数!”张桂香已经按捺不住了。

  “队长,生产队不是一言堂,群众的呼声才是最重要的!”

  小学里的气氛剑拔弩张,苏保才揩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叹息道,“行吧,那咱们投票,举手表决吧,同意种新种子的站左边,同意先缓一年种旧粮种的站右边,同意一半种新粮种,一半种旧粮种的站中间。”

  喻娟芳考虑过后,还是站到了中间。

  她本来会选中间的人会寥寥无几,但最后却发现阵营比她想象中的要大,一些没怎么说话的中年庄稼汉、老人和妇女都站到了中间,甚至以微弱的胜利赢过了种新粮种的队伍——这是庄稼人用半生经验熬出的谨慎与期待。

  赵狗蛋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但少数服从多数,他总不能逼着站在中间的人站到左边来。

  张桂香也没办法,毕竟投票这个主意还是她提出来的。

  苏保才感觉心里压着的石头似乎是移开了,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来,他当即就做了决定,把买粮种的钱分成两份,一份去买新粮种,一份去买旧粮种。

  46

第46章

  ◎苏觉生的探亲假◎

  苏觉生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会有半个月的探亲假,三四月份,他请假回了趟榆槐村。

  喻娟芳他们都没想到苏觉生会突然回来,这可把他们一家人高兴坏了。

  回来前,苏觉生把自己身上攒的一点钱全给家人买了礼物,有茶叶、糕饼、肉干,一铁罐藕粉,还有给三个弟弟妹妹买的胜利牌钢笔。

  他从箱子里翻出一块十几尺的花布塞到喻娟芳手里,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这块花布是我在省城的商店里看见的,排了好长的队伍才买到,您用来给自己和棠棠裁一身新衣裳。”

  喻娟芳摩挲着手里的花布,这布是红黑格子的,颜色鲜亮,摸在手里质感也好,一看就不便宜,她脸上带着欢喜的笑意,但还是忍不住板着脸道,“人回来就好了,还给家里带什么礼物,你每个月补贴就几块钱,还是留着给自己买点东西。”

  这布料足足有十几尺,已经完全足够做两身衣裳了。

  “部队里包吃包住,衣服鞋袜都是部队里发的,我每个月留一两块钱买点日用品就够了。”苏觉生走了大半年,回来家里看见弟弟妹妹都长高了,家里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他也就放心了。

  比起刚去参军时候的细皮嫩肉,在部队待了大半年,觉生看起来也沉淀了不少,他穿着一身军装,看起来长高了不少,也晒黑了,只有在家人面前,才会偶尔展露出孩子气的一面。

  “话不能这么说,你是个大人了,身上总得留点钱傍身,万一哪天有个头疼脑热的,或者想买个搪瓷缸,换双新鞋,别总想着往家里寄,我跟你爹就盼着你在外面能过得好。”

  “哎呦您就别唠叨了,我知道了。”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这半个月你想吃啥就跟娘说,娘给你做。”

  苏觉生认真想了一下,“韭菜饼!”

  “行,我晚上就给你做,打两个鸡蛋不、打三个蛋。”喻娟芳想起没分家前,做的韭菜饼都不舍得往里放鸡蛋的,现在他们家里有好几只母鸡下蛋,想打几个鸡蛋就打几个鸡蛋。

  棠棠和觉胜就围在他们大哥旁边,眼睛都是亮晶晶的。

  苏会民脸上挂着笑,“觉生,给弟弟妹妹讲讲部队里的事吧。”

  “是啊,觉生哥,我们想听你在部队里的事。”

  苏觉生拍了拍棠棠的脑袋,在炕上坐下了。

  “我们一群新兵坐上了绿皮火车,哐哐往南跑,车窗外的风景都变得认不出来了,先是黄土高原沟沟壑壑往后退,接着是漫无边际的平原,最后是一座座绿色的山头,新兵刚入营,先是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

  “第一天站军姿,站上一整天,然后接下来的训练强度越来越大,战术训练时,我们得在满是碎石和杂草的地上匍匐前进……有次我不小心撞到了尖锐的石头,膝盖上鲜血淋漓,可是班长根本不给休息的机会,愤怒的朝我们吼:在战场上敌人会给你休息的时间吗?继续!”

  “最难忘的就是野外拉练,背上几十斤的装备,在深山老林里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山路又陡又滑,好几次差点摔下悬崖……最后一天野外拉练时下暴雨,又冷又饿,可是谁都没喊一声累,当最终到达目的地时,看着同行的战友脸上疲惫却坚定的神情,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意志。”

  “咱们北方的日头毒,但好歹有阵凉风,那边倒好,连空气都是黏糊糊的,喘气都带着股水汽,冬天也是湿冷湿冷的,还经常下雨,衣服裤子都晾不干,穿着没干透的裤子躺在硬板床上,我那心里可惦记咱们家里的硬炕了。”

  棠棠听到穿着没干透的裤子躺在硬板床上,脑海中不知道怎么就浮现了生动的画面,忍不住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大哥,南方也像咱们北方吃馍馍干粮吗?”

  “也会吃,但不多,平时还是主要吃米饭,竹筒焖饭,掀开盖子全是桂花的香味,有一次在山里拉练,给迷了路,当地的老乡给我们塞了一把芋头,吃起来可软糯了,比咱们过年吃的油糕还软和。”

  苏觉生说的这些事情,对于棠棠他们来说无比的新鲜,一直到喻娟芳喊摆碗筷吃饭了,三兄妹才恋恋不舍地散开了。

  晚上睡觉前,棠棠给苏觉生端了一盆洗脚水。

  苏觉生正在屋里收拾什么东西,看到她进来,“棠棠。”

  棠棠眼睛亮晶晶的,“觉生哥哥。”

  “我后来才知道春兰阿姨去世的事,没赶得及回来吊唁。”

  “你当时人在部队,舒年哥肯定会理解你的。”棠棠抿了抿唇,垂下的睫毛在眼睑下方投下一片扇形的阴影。

  苏觉生开口,“几天前,我听说周叔叔,已经再婚了,对象是县医院的会计,比他小了七八岁。”

  “可是王阿姨去世还不到一年啊。”棠棠睁大了眼睛,脑海里中浮现了周舒年独自一人坐上去宛丘的火车的背影,“舒年哥……他知道吗?”

  苏觉生苦笑地叹了一口气,“那是他亲爹,他肯定知道。”

  47

第47章

  ◎酸酸甜甜的构树果◎

  喻娟芳第二天便用那块花格子布给棠棠做了一身新衣裳,米白色的衬衫上衣搭着红黑格子的背带裙,胸前垂着两条柔顺的辫子,看着洋气又漂亮,在红旗公社供销社很少能买到这样颜色鲜亮质量又好的布。

  喻娟芳把苏觉生带回来的东西都拆分了一部分出来,让棠棠和苏觉生送去老苏家给于亚红吴芳妹他们。

  自从分家后,朱老太便和四房一块过日子,平日里三房吃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单独给朱老太端一碗,棠棠和觉胜他们上学有什么奖金,都会想着给奶奶买点好吃的,捎点什么礼物。

  虽然分家了,但血浓于水,而且往日朱老太也没苛待过他们这些孙子孙女,两个好孩子还是愿意亲近朱老太的。

  棠棠刚进门,就看见了又来老苏家小住的张春妮,她礼貌疏离地打了个招呼,“春妮姐。”

  棠棠四年级的时候,就听见大伯母张桂香在给她侄女打问女婿,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了,张春妮还没嫁出去。

  “觉生哥哥部队放假回来探亲,顺带买了一些特产礼物,这一份是给大伯父一家的……你给拿进去吧。”虽然喻娟芳和张桂香关系这几年也没什么和缓,但既然二房四房都有,喻娟芳便不会做这种落人口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