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瓜子我在四合院吃瓜 第297章

作者:三吨萝卜 标签: 现代言情

“闺女,那你可得要好好吃饭了,不然小腿没力气根本滑不起来。”

“来喽,菜来了,各位慢用啊,哪个菜味道不好直说啊。”

钱宝柱笑容满面端着几样菜过来了。

“老钱这可是你说的,要是我指出来能少算我们一道菜钱不?”

金巧凤立马顺杆子往上爬了。

“那指定行啊。”

使劲拍了拍胸脯,钱一勺的名字可不是浪得虚名。

一顿饭吃的每个人都是心满意足。

钱宝柱还不忘问一句:“咋样啊?金媒人有啥意见要说不?”

金巧凤撑着肚子,摆摆手,话都说不出来了。

菜太好吃了,手和嘴有自己的想法,一不留神就吃多了。

橙子朝钱爷爷竖了大拇指,于阿芬一高兴又塞了一瓶北冰洋。

……

“啊啊啊,林筱彤你别松手啊。”

冬日里,十二月,什刹海冰场一侧角落处响起了何翠翠的尖叫。

“我拉着你行了吧,双脚岔开一点,身子往前倾,手放松,慢慢滑。

先学直行,等下你再拐弯。”

林筱彤穿着冰鞋,当起了小老师,慢慢教她。

“好几年没滑了,全都忘了,手脚根本不听我使唤。”何翠翠小声抱怨。

“我们来了。”

林筱彤听到声音,抬头看到不远处围着黑色围巾的人,挥了挥手。

谢羿蹬着租来的冰鞋快速滑了过来。

现在人多了起来,租冰鞋的地方还要排队。

橙子上个星期过来滑冰的时候不小心把门牙磕掉了,现在嫌自己说话漏风,死活不肯出门。

高秀兰和谢大脚出门看电影去了,大院几个小孩子围在谢家看《铁臂阿童木》动画片。

何翠翠看了看两人同款不同色的围巾,默默滑开了,她反正不适合出现在中间当电灯泡。

这个围巾是谢羿跟着单位大姐学着织的,一个红色,一个黑色。

老谢同志不甘示弱,有样学样。

磕磕绊绊织了一条,一觉睡醒,围巾被芝麻拖进窝里当垫子了。

落在后面的是滑一步退两步的二能子,急的嗷嗷叫。

“翠翠,过来拉我一把啊,我这刀刃是不是装反了,咋不进反退?”

“哼,叫你上次笑话我,还说你滑冰多么多么厉害,我才不信。”

何翠翠艰难地滑了过去,绕道人的背后,小心眼地往后推了一把。

一下子倒退三步,二能子非常有眼力,小声求饶。

“媳妇儿,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林筱彤和谢羿两人热身运动结束之后,牵着手滑到了主冰场。

两人身体保持规律性的摆动,脚尖飞旋,冰刀闪闪,配合默契,即便脚下是冰也能如履平地。

她的发丝从围巾缝隙里钻出来,谢羿慢慢靠近,轻轻用手将发丝捋到后面。

银色的冰面就像是一个巨大舞台,一道道身影掠过,留下一道道长短交错,或深或浅的印子。

红色围巾衬得人白里透红,笑靥如花,亮在了谢羿的心里。

第327章 毕业快乐

七月初,胡同大院热闹中又有些变化。

八五年光景又是不同了,去年夏天开放了夜市。

饮食小吃、冷饮、百货、服装、蔬菜、日用品、书刊、家具、电器、修理摊点将近两百个,其中个体户就占了一半。

高秀兰也去凑了热闹,专门卖从羊城进的平价短袖和衬衫,一晚上人坐着光顾的人都不带停歇的。

简直就是躺着赚钱,她隔壁有家卖冷饮的,晚上营业三个小时抵得上白天的五六个小时。

能消费的东西多了,自然也知道钱的好处了。

现在不少练摊儿个体户一天收入大几十,多的都能上百,不少厂里上班的人看了都眼红。

胡同这一片儿陆陆续续冒出来不少小店,裁缝店、理发店、修理铺……

要是大早上的看见巷口冒青烟,也不要惊慌,一准是谁家的早点摊出摊了。

高秀兰挎着篮子穿过胡同风风火火进了院子,蔬菜往水池里边一丢,扯着嗓子朝东屋喊。

“哎,老谢,到时间了不?快把电视机打开,许文强开始了。”

“晓得了。”里屋传来了回声,接着是门帘响动声。

谢大脚穿着白色背心,圾拉着拖鞋到堂屋把电视机扭开。

家里终于用上了彩色电视机,牡丹牌的电视机,足足花了九百九十八元。

这个牌子的电视机还上过报纸,电视机沉入长江,一个月之后打捞上来。

你猜怎么着?只是换了电视机扬声器的纸盆和音圈,放映之后图像和声音居然还是好的,真是个结实的铁疙瘩。

老谢家还不是这片最早用上彩色电视机的人家,现在和七十年代又不一样了,结婚争先恐后置办四大件。

刁玉莲穿着黄色的裙子从对面一扭一扭地过来,一甩辫子。

“高秀兰,你说我今天这个样子是不是有点像冯程程?”

高秀兰甩甩水,上下打量:“哟,又换了个新发型啊?又是吴胜利付的钱?”

刁玉莲梳了两个麻花辫,发尾扎着黄色丝带。

这一打扮,人倒是年轻了不少。

昂着头:“那当然。”

张大嘴站在葡萄架下,啃着一瓣西瓜。

“这上海滩要是一天播到晚就好了。”

电视节目的变化其实也能看出来社会的一些变化。

八三年的时候《霍元甲》,老中青男同志天天守在电视机前面,即使是黑白电视也能看得人心潮澎湃。

那段时间少年宫多了很多送儿子过来学武功的男人们。

《射雕英雄传》则是颇受武侠迷的青睐。

八四年底从港城引进的民国电视剧《上海滩》几乎吸引了所有年龄、不分男女的观众。

刁玉莲手搅着头发,小声抱怨:“港城人八零年就看过了,我们去年年底才开始放。”

张大嘴最近还准备给她家老周也给置办一套许文强同款,黑礼帽,风衣和白围巾。

“谁说不是呢?”

“哎,橙子哪去了?我看国庆一个人在外面玩。”

“你忘了,今天筱彤毕业了,一家子都去学校了。”

刁玉莲躲在张大嘴后面,一个人偷吃葡萄。

“筱彤都读到研究生了,不会还要接着往后面读吧?”

林筱彤从七八年一直读到现在终于研究生毕业了,是大院里工作最晚的一个。

高秀兰洗了一个香瓜吃:“不读了,你家周周咋也不在家?”

“今天不是七一吗,一家三口一起去动物园看老虎去了。”

张大嘴家二小子周志文的媳妇儿夏月大学毕业之后分配去了报社,说是在画什么教材插图。

时不时要去学校进修,去年生了个儿子。

两家人抓阄最后确定这孩子姓夏,起名叫夏周。

老夏和杨淑娟一股脑地什么好东西都往家里送,还大手笔地送了金手镯。

夏月给收起来了,就当是给孩子提前攒老婆本了。

因着之前就说好了,所以张大嘴接受程度也良好。

看着志文小心翼翼抱着周周,嘴巴都笑僵了的样子,她也觉得孩子姓什么也无所谓了。

近几年小家庭结婚之后只能生一个孩子,要不然就要丢工作。

一家一个那都是当个宝,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的是不能再小心。

当然也有人家觉得一个闺女不行,偷偷把第一个孩子送到乡下去了,两口子争取再拼一个。

这种丧良心的事情,她可干不出来。

再说了老大两口子这些年不也就虎头一个孩子,大院这一片儿谁不说她大孙子聪明懂事。

她骄傲了吗?

当然。

高秀兰三两口吃完香瓜,手上黏糊糊的,洗了个手。

“虎头明年要高考了吧?想好考哪了吗?”

“他想上老大的专业,也不晓得能不能考上清大。”

上一篇:分手也得一起回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