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41章

作者:喜河山 标签: 花季雨季 单元文 群像 现代情感

诶?诶?

老太太转过头,这姑娘是真的好奇,真的想学学为人处事。

老太太虽说不爱和人交流,可她心里头也有无数生活经验,有着很多对生活的思考,随着年纪的增加,她的这些经验只能烂在她肚子里。

现在,常芳大大方方地问她。

她心里头哪里憋的住,把自己最看不惯一些同林镇人的行为说了出来:“也没有其他的,你别学那些小里小气的人,做点事扭扭捏捏的,你做事要大气些,想要什么,自己要去拿,不要这不好意思,那不好意思。别人给,你就拿着,大大方方地说个谢谢,别一个劲地推辞,就比如说刚才,最后还搞得我逼着你吃似的,这反而让人不高兴了。”

常芳以前被教的不是这样,以前都是说别人给你,你就拿着,那是没有礼貌,可是现在她听老太太这样说,她觉得很有道理,便认真地点头。

她对老婆婆有种很特别的情感,哪怕一开始是吵架,可这不一样,和过去所有的关系都不一样。

她过去所有的关系实际上都建立在她是她父母的女儿上,不是她这个人。

大姨二姨收留她,对她好,并不是因为她这个人,而是她们要帮她们的妹妹处理这个麻烦。

但这个婆婆不是。警察同志也不是。

刚婆婆说了,想要什么就得说,于是常芳继续问了一些问题。

她们在这里聊了两个多小时,云松带着唐朝和佟锦也下来了,云松面上没有多少愁,实际上心里焦虑。

这一次上去,无非就是宣传上户口的事情。

因为她们现在在查这个事情,村子里很多人把自己超生的孩子连夜送去了亲戚家,然后直接否认还有超生娃的事情。

其实这事特别好查,因为村子里的所有孩子,无论上不上户口,都得打预防针,那里有记录。

但云松三个人商量过后,还是决定不用这种方式。

国家政策在打疫苗上没有限制户口,就是希望惠及每一个儿童,她们要是用这个查,肯定会对后面超生的孩子造成影响。

于是,这就需要三个人拿不出铁证的情况下去说服 人家。

如果说廖家的高压锅案子,让她感受了一把同林镇人的说话的艺术,那这一次,云松算是体会到了同林镇人阴阳怪气起来有多让人心梗。

超生,要求她们给超生的孩子上户口,而上户口,就得交罚款,几乎人人都在说这个问题。

“我们哪儿来这么多钱啊!你们这不是不给我们活路吗?”

于是,警察们开始科普上户口对孩子的重要性,有了户口,娃儿才能享受到教育资源,有消息说,九年义务教育可能也不远了,到时候初中不交学费也能读。

“屋头娃儿没得那个命哦。”

最气人的不是这个,最气人的是,云松三个人稍微查一下就能发现,家里无论是第几个孩子是儿子,只要是儿子,就有钱交罚款了,女儿就没钱交。

云松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心里默念一万遍自己是警察,不要带私人情绪,可看着这样的事情,人也是真的很难受。

个人情绪问题,不只是警察有,村里人也有。

“我就晓得,我们这个卡卡国国,还来几个警察,肯定不是啥好事,搞半天是来要钱的了。”不是指责的语气,而是那种自己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的语气。

云松:“……我们是来履行我们作为警察的职责,你们没必要这样说。”

“你们这么积极,肯定还要分钱吧?”人家暗戳戳地来了一句。

啊!人生至暗时刻。三个人都心梗了。

好在对方也只是发泄情绪,多的还是没有。

她们回到猫头山的时候,看到的是欢欢,她这样的孩子,命运几乎是大人决定,她们作为警察,哪里能看着不管?

云松心里多少憋屈都没了,她们这一时的憋屈,给这些半大的孩子换一点新的可能。

稳赚。

但她们的力量的确太小了,云松把之前计划的流动法院的事情说了一下。

佟锦立马同意,说道:“是时候让法院那边的同志也来感受一下了。”

唐朝也点头:“回去咱们就写报告。”

公检法,有苦,大家一起吃。

这事也还是有个方向,目标就是上户口。

但三个人心里看着前面跑得飞快的常芳,心里不免有些难受。

妹妹欢欢还好,对于欢欢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只要云松她们想点办法,总归她能够过上和其他孩子差不多的童年。

常芳怎么办?

她十七岁了,小学没有读完,没有户口,就算是上了户口,她再回去读小学,对她自己来说,也同样很困难。

常芳自己似乎没有想那么多。

她乐呵呵地回了镇上,她回到了镇上后,就把欢欢拜托给了云松。

“警察同志,我去一趟药铺,我妹妹放您这里一下,我一会儿就回来。”

云松道:“我陪你一起去药铺。”云松考虑到镇上的药铺未必会收金蝉花这种特别的中药材,也担心镇上药铺会看常芳年纪小,占她便宜。

常芳摆了摆手,道:“我知道药铺在哪儿。”

她明确地划分了界线,飞快地跑了。

药铺就在老街上,名字叫杏林阁,里面有一个老中医,还有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抓药。

“同志,你们收这个吗?”常芳走了进去,把自己这一袋子药材放了下来。

那妇女先是被同志这个称呼吸引了,进而看到了里面的蝉蜕?

不像啊。

“这是金蝉花,你们收金蝉花吗?”

旁边原本在打瞌睡的老中医听到这些话,走了过来,笑道:“你还知道金蝉花啊?”

“那你们要不要吗?你们要是不要的话,我就让警察同志带去城里卖。”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着急,我先看看品质了。”

“你先看看。”

老中医在看她的金蝉花,常芳那双眼睛也没有停下来,她在看他们柜子上的那些药材。

诶?

好多都是她认识的耶。

“那个艾草好多钱一斤呢?”

“这个丫头,金蝉花还没弄清楚,就又要弄艾草了,艾草就便宜哦,几毛钱一斤。”那中年大婶笑道。

常芳哦了一声,她们老家倒是没有人弄这些,这就叫不务正业,田里的,地里的,才叫正事。

常芳心里头有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便又说道:“你们一般有送来都收吗?”

“你还有不少吗?”

“我就问问。”

“咱们药铺收不了那么多,一般缺了才收一些。”

而这个时候老中医也看得差不多了,常芳便问道:“怎么样?你们买不买?不买的话,我就带去城里卖了。”

她心里头觉得自己很聪明,要让对方觉得,自己可不是非得卖给她们,不能吃亏。

“你这个不是今年的吧?”

常芳:“……”撒谎还是有点难。

“你们不要吗?”

“也不是不要,就是今年的话,价格会高一些。”

“那我这个,你能给多少钱一斤?太少了的话,我就去城里卖。大不了搭一个车费进去。”

“那划不来啊,你一去一来,也要不少车费了。我看你也是个聪明娃儿,我都跟你实话说,要是是今年的,我能出30块钱一斤,但你这个是前两年的,我没说错吧,只能20块钱一斤。”

常芳一听,也的确是这样,警察同志说这个在城里卖,大概四十块钱一斤,要真的去城里,这一去一来的车费,也的确不少了。

她也不跟人讨价还价了,道:“那行,你们称一下,我就卖给你们了。”

老中医去称重,常芳便继续看那些中药材,她说道:“你们这些药材都收是吧?你们收的,我都记一下价格。”

那妇女从后面拿了一个牌子出来,上面便是写着各种中药材的价格。

最便宜的是苦蒿,晒干以后的价格是三毛钱一斤,折耳根八毛钱一斤,比较贵的是蝉蜕,15元一斤……

金蝉花这种没有在收购的上面。

蝉蜕说是说贵,实际上一只蝉蜕轻得跟羽毛似的,不压秤。

常芳都记了下来,她心里头翻涌着某种东西。

老中医拿了48块钱,四张十块钱,一张五块钱,三张一块钱的。

常芳认真地收了下来,这是她挣的钱。

过去,干了多少活都没有钱,那是因为她是寄人篱下的,她需要干那些活才行。

常芳收着钱,踏着晚风和夕阳往回跑,她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

她有钱了。

常芳并没有回同林初中,而是找人问了一下幼儿园在哪儿。

幼儿园这个时候已经放学了,空荡荡的。

常芳没看到人。

“做啥子?”一个声音从里面出来。

常芳:“我想给我妹妹报个名。”

那人从里面伸出头来,看到了常芳:“你多大年纪了?”

“这个不重要,我是给妹妹报名,我妹妹六岁了。”

她怕人家继续追问,于是赶紧抛出一个对方能回答的问题:“你们这里要给多少钱?”

“八十块钱一学期,包午饭。”

常芳点了点头,说道:“那我现在来,肯定要便宜一些吧,现在都十一月了。”

这倒是真的,对方说道:“现在来,五十块钱就行。”

上一篇:第九个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