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第43章

作者:喜河山 标签: 花季雨季 单元文 群像 现代情感

她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觉得自己救不了所有人。

此时此刻,当云松以为她费尽一切心思都没有办法救常芳的时候,云松转过头,发现常芳自己求生欲望如此强烈,她已经自己爬出来了。

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动。

第45章

常芳的父母是真的不明白,也没有觉得自己不给二女儿或者大女儿上户口有什么不对。

尤其是,她们也会想,两姊妹在大姐二姐家,她们又不是外人,两口子想,她们既没有扔掉,也没有送人,要知道这世道还有那种过分的人会把孩子扔了或者送给别人。

每次这样一想就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她们都这样想了,村子里把孩子养在自己家里的人,更是不能理解了。

娃儿在自己家啊!所以说不能叫自己爸爸妈妈,只能叫姨姨夫或者姑姑父,但她们觉得自己还是心疼孩子啊,也又没有送去给亲戚养,要知道,有些不心疼自己孩子的人,会直接把自己孩子送到亲戚家去养,那种才叫苦。

她们就是不上户口而已,怎么就搞得警察都来了?

之前警察们抓的都是杀人偷盗的事情,怎么就管到这种事情了?

村子里也有一些人,她家里同样也是超生,自己家孩子全都上了户口,现在看到村子里这个情况,头两天是看热闹,毕竟事情又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当然热闹。

后面,这些人便自觉自己好像有一份责任,要出来说说公道话。

“警察同志,你们都急得嘴巴冒泡了。”女人来说话时,还泡了一壶金银花茶过来,给三个警察喝,先拉近一下关系。

云松知道这个女人,毕竟这几天都在村子里。

女人住在村校旁边,她们家开了一个小卖部,家里三个女儿,全都上了户口。

佟锦也知道,还以为对方会是来帮忙的,于是说道:“肯定着急,今年把事情解决了,孩子们该上学的好上学。”

女人道:“其实你们不用担心这个,村校读书都不用户口。只要你给了点钱,然后就能读。”

“只是后面要读初中的话需要户口,但我们这个村头啊,考不出来初中的孩子。”

云松说道:“要是有户口的话,这么多孩子总归会考上一个,下面有个三里村,她们家独生女,今年就考上了初中,现在已经在初中读书了,听说成绩很不错。”

佟锦也说道:“对啊,她这种就多亏是独生女,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每天也不会让她干重活,她也就有时间多读书。”

女人听了这话,只摇头,说道:“这怎么行啊,只有一个女儿,以后怎么办?”

她自己虽说也没有儿子,可心里头也有盘算,说道:“我三个女儿还好点,到时候就看姐妹三谁愿意留下来招上门女婿,这样一来,就跟养儿子差不多,只有一个女儿,就算是会读书,到时候嫁了人怎么办?到时候养了娃儿二十年,一回家,屋头空荡荡的,啥子都没得了。唉——”

云松并没有反驳什么,这里的人长大过程中,想来是看到过这样的事情。

也许是是她们没有反驳,让对方觉得还能再说说,于是继续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们是城里头的人,不知道村子里没有儿子不行,不只是没有儿子不行,就是儿子少了,也不行,要多生几个儿子才行。”

她开始举例子:“你家没得儿子,就有那种人家,专门来占你的地,而且,现在分了田下来了,女娃儿虽说也能分到田,但一嫁人,这田就要收回去了,唉……”

云松想起了长桂家的事情,想起了她们家姑娘当初嫁人的时候,把户口保留在自己家,最后不把田退出来的事情。

佟锦忍不住说道:“那生孩子不就是纯粹的图个利益吗?”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这都是老话,你生个娃儿来,肯定还是想要他给你送终啊。”

三个人都不是这种环境里长大的人,让她们三个人完全理解这种思维战胜从小到大知道的父母子女关系,还是有点难度。

于是,女人开始了给三个警察洗脑——

“再说了,现在的娃儿,真的幸福啊。”

每一代人自己吃过苦,都觉得自己最苦,下一代过得这么好,不知足。

“现在这些娃儿,不管有没有户口,都吃得饱饭了,像我屋头那三个娃儿,今天早上还在说洋芋饭不好吃,天啊,我们小时候要是有洋芋饭吃,不晓得好高兴。”

这一代的父母大多数出生在六十七十年代,她们觉得自己小时候才叫真的苦。

“那个时候家里大人要去集体生产,于是我们还没得灶台高就要烧火,还要喂猪喂牛砍柴,一点大就,手上全是茧。”

“我们那个时候书就更莫想了,最多就认个字。”

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还能去村校读书。

她说了这么多,云松忍不住问道:“你当时为什么会给三个孩子都上户口?”

说起这件事啊,女人有些骄傲,说道:“我们这个村校是七八年前修起来的,用的是我家的地,当时还是我们的祖坟,我奶奶,我爷爷,就埋在村校这里,别人是祖坟冒青烟,我是祖坟冒学校,那我的娃儿肯定要出个大学生!”

这无法复制的理由。

总不能把家家户户的祖坟都变成学校吧?

那边,有个孩子过来喊她,“老板!我要买东西!”

女人赶紧往回走,一边走还一边说:“你们也别急,不管有没有户口,其实都差不多。”

她走了以后,唐朝忍不住说道:“她们这些都是思想问题,咱们就不能直接杀鸡儆猴吗?只要抓一个过分的,到时候,其他的肯定会害怕。”

她们好歹是警察,真要处理这个问题,真的不难,怎么就被这件事情难成这个样子了?

云松道:“因为我们一时半会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可以狠一点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打疫苗问题,这里是绝对能弄清楚到底有多少孩子是黑户。

如果只看结果,那一共就这么几个村,送来送去就是这些村子,这些孩子藏不住。

可一旦这样干了,村民的思想依旧没有被改变,他们依旧要生儿子,于是生下来的女儿待遇会进一步下降,只要这一次她们用了打疫苗的信息,这些父母吃了“教训”,后面所有的超生孩子都不会送去打疫苗了。

“现在杀鸡儆猴,村子里的人对付不了我们,他们还对付不了家里孩子吗?不说杀这么极端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带到香金镇那边扔了,或者放在河边不管,带到悬崖边上,这后果就不是我们能承受住的。”

云松说完这话,她们继续去下一家,跟人家继续磨。

这一家是大女儿十岁,二女儿六岁,三儿子三岁,老二没有户口,老大和老三就直接上户口,因为符合政策,并没有罚款,她们询问的时候,这家也是说是亲戚家的。

现在,她们一到,就听到人家说道:“娃儿啊?莫子娃儿?我屋头一直都只有两个娃儿,你们是不是记错了?”

第46章

上户口这件事,村子里的人在想办法了。

不想办法不行,警察这样一直来磨,一天说八百遍,谁都要烦躁。

村子里没有秘密,一部分人在为上户口焦虑,那另一部分热心肠的人就开始出主意了。

这种人群聚集的地方,总归会出现一些歪点子特别多的人。

“办法肯定是有,既能把超生的女娃都上户口,又能不给罚款,但不是我说你们,你们现在催起来才开始想办法,我们大多数办法都是要在生下来没多久就去做。”

“你们先说,这一次用不上,下一次也能用。”

“第一个娃儿就正常上户口就行,你们生第二个的时候,要是不符合政策,你们就放聪明一点嘛,看村子里有没有其他人在生第二个符合政策的孩子,自己村子没得,就去问别人村子,反正只要年纪挨着的,不超过三个月,你们就带鸡蛋,米啊,抱一个老母鸡,去跟人家说一下,问她们能不能把两个差不多大的娃儿放在一起上户口,上成双胞胎,户口上别人家里,这个又不妨事,又不让人养,到时候娃儿还是在自己家养,哪个不同意?”

一个村子里的人,只要没有大仇,这种事情都会同意,毕竟自己后面也会这样求人。

这事在村子里是真的行得通,毕竟村子这种小型社会靠的不是法律,而是人情,也不会存在户口上在人家家里,以后还分人家财产这种事情。

“哎哟,这你们怎么想到的啊?”听的人真的是听得直拍脑门,这么好的办法,怎么就没有想到。

“这个事情说起来还真的是好笑,当时这两家的婆婆在河坝里洗衣服,都在说这件事,一家愁娃儿户口上不了,一家愁家里揭不开锅了,张家那个常芳也在洗衣服,她起先闷着没说话,大家说完了以后,她突然说了一句,这还不简单,没有名额的,你们给人送点米,送个母鸡,然后两个孩子直接上成双胞胎,占用一个名额,反正你们又不在乎孩子户口在哪儿。”那个女娃也可怜,她是第一个孩子,怎么都能上户口,但她家里为了后面生儿子不花钱,死活不给她上户口。

“这个我们现在用不了了吧?”

“所以说也是你们自己不上心啊,这种事情最好在孩子怀着的时候就到处打听,娃儿生下来就赶紧去做,那就刚刚好,现在家里娃儿这么大了,就算是有差不多孩子大的人家愿意,大队上肯定也不傻,怎么上户口?”

“我们哪里知道后面还能催这么狠,你再打听打听,有没有其他办法?”

别说,还真有。

私下里,大家已经开始传其他的方法了。

——“有没有那种单身汉,自己没得娃儿,你们给他杀个鸡子鸭子,带点酒,拜个干耶,直接把户口上在人家名下。”

“这种不得行,我们村子里的那个单身汉是个麻麻赖赖的人,拜了这种干耶,到时候也跟着学怎么行。”

“我们村子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老李家的老三,当时生下来了,不符合条件,结果她们家说娃儿生下来就没了,大队肯定不好说什么了,两口子也去了城里,结果过了几年,就看到人家从城里带了一个几岁大的女娃儿回来,大家才知道,她们扯谎,这种谎,你一说,也没人怀疑。”这事的后续是,当时为了不上户口去了城里,结果在城里待了几年,长了见识,回来就一定要上户口。

可是大家也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城里躲躲,家里这么多 田地牲畜,一天都离不得人。

不过,还是出去躲躲这个办法可以用上,但去其他村子没用,毕竟这几个警察是来来回回都在这几个村子。

“我看,不如让村子里几个大一些的娃儿带着小一些娃娃去山里躲一段时间,不要在村子里,等这个风口过去了再回来,我不信她们要追一辈子这件事,肯定两三个月就过去了。”到时候只要这几个警察不来了,娃儿们就又回来。

村子里的黑户不只是几岁的孩子,也有十来岁的孩子,本来还在睡觉,梦里全都是能够卖钱扒岩姜,结果就被父母叫了起来。

“这段时间你和你三妹不要在家里了。”

啊?做噩梦了?爸妈终于不要她们了?

“你们两个跟着你们四婶屋头的玉儿姐还有你们二表姐,还有村子里一些娃儿,你们一起去山里住一段时间。”

诶?诶?诶?

这些十来岁的孩子这段时间累得像陀螺,因为家里的活得帮忙干,不仅如此,她们还要抽时间出来去挖药材。

最开始她们割的艾草臭蒿卖出了钱,拿到了钱,每天的日子特别有奔头,天天就想着挖药材,想要挣钱,做梦,梦里都是艾草,都是扒岩姜,老虎姜……

可她们的时间也不全是自己的,每天又是割猪草,又是打柴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给自己挣钱。

现在,她们父母说:“你们去山里躲一段时间,背上铺盖,住在山洞里面,你们也莫怕,一早一晚,我们会有大人上来给你们送饭。”

“先躲一下警察,晓不晓得?”

晓不晓得?

也就是说,不用割猪草,不用砍柴,连做饭都不用,一整天,都是她们自己的时间,她们可以去山里挖药材挣钱……一整天!

旁边,有户口的是家里的老大,立马说道:“不得行,我也要去,我要照看妹妹们!”

一整天,不用干家里的活,全在山里挖药材!她也要去!

“你不能去,屋头的活还要有人帮忙,而且你还要送饭给你妹妹们。”母亲说道。

气人。

于是,天还没有亮,这群半大的孩子就背着自己的铺盖,带了喝水的碗,和平时的生活用品,去了山里。

这边的山里有老虎姜,山顶的悬崖上全都是扒岩姜,之前大家就想要去弄,但时间不够,现在就是大把大把的时间了。

上一篇:第九个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