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元
她激动得眼眶都红了,又一个劲地道歉,把林飞鱼看呆了:“你干嘛要道歉?我没说你偷吃红薯啊,我就问你拿红薯做什么?”
王招娣看她没骂自己的意思,这才努力把眼泪憋回去,小声说:“我……我想拿给里面的……两个姐姐吃。”
看到舅舅不给两个表姐吃晚饭,等舅舅一走,她就偷偷拿了两个红薯去公共厨房煮熟,她想着只要她多干活少吃饭,或许舅舅就会愿意收留她。
她知道舅舅一家都不欢迎她,她也知道舅舅和舅妈因为她吵架了,但她没有地方去。
她刚出生不到三个月爸爸就死了,她被爷爷和奶奶养到四岁,后来他们也相继生病死了,之后她跟着叔叔和婶婶过日子,虽然叔叔和婶婶经常打骂她,但好歹她是有家的,可地震把她最后的家都夺走了。
叔叔婶婶、弟弟妹妹全死了,一起死在地震里面的,还有她最喜欢的慧慧老师。
地震发生时,慧慧老师正在教学楼里批改作业,楼房坍塌了,她的身体被夹在两块楼板中间,下半身死死被压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她被带去慧慧老师面前时,她已经被大石头压了一天一夜。
她求解放军叔叔救救慧慧老师,但他们说救不了,楼板太重了,只有吊车才能把楼板掀开来,也不能截肢,因为没条件输血。
吊车迟迟没能过来,慧慧老师的脸色越来越苍白,慧慧老师临走前把她托付给一个军官,然后抓着她的手说道:“好好……活下去。”
说完她就闭上了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只是慧慧老师再也没有醒过来。
这就是她为什么会死皮赖脸赖在这里的原因,她要听慧慧老师的话,她要活下去。
林飞鱼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紧张害怕,但听到她说红薯是给常美和常欢准备了,高兴道:“那真是太好了,我们一起进去吧,我带了一个鸡蛋和几颗糖过来,我还担心她们吃不饱呢。”
她也想多带点东西过来,但家里没有其他可以饱肚子的东西了。
王招娣看她没骂自己,呆愣了好一会儿,才低垂着头,小心翼翼跟在林飞鱼后面进了卧室。
常欢看到两人带吃的过来,欢呼一声,也不跪了,抢过来就狼吞虎咽:“好吃,太好吃了。”
常美看鸡蛋被抢走也没生气,拿过红薯直接吃,又说:“奶糖你们自己吃吧,我不要。”
常欢闻言,连忙说:“我要!我要!全都给我!”
常美一个冷眼飞过去:“你要是敢多拿一颗,我剁了你的爪子!”
常欢:“……”好生气哦。
林飞鱼说家里还有,王招娣则惊慌得连连摇头:“我……我不吃,你吃……”
常美最讨厌一点小事推来推去,喝道:“让你吃就吃!”
王招娣红着眼睛再次道歉了起来:“对不起对不起,你别生气,你不要生我的气,我现在就吃……对不起……”
说完她赶紧把大白兔奶糖拿过去,然后拨开丢进嘴里,用力嚼了起来。
林飞鱼歪着脑袋,觉得王招娣好奇怪,为什么总是跟人道歉。
睡觉前,常明松终于回来了,问两人是否知道错了。
常欢连忙保证说:“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常明松看向常美:“那你呢?认识到错误没有?”
常美点头:“错了。”
事实上,常美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她所谓的错了是觉得自己方法错了,她不应该大张旗鼓去打人,而是应该偷偷摸摸去,譬如拿个麻袋套在对方头上之类的……
俗话说趁人病要人命,她错在用阳谋,而不是阴谋。
常明松自然不知道她心里想的东西,看姐妹两人都认错了,便叫两人起来,还让两人肚子饿的话去热冷饭吃。
常欢则是指着她爸的脸问道:“爸,你的脸怎么了,是被鸡给抓了吗?”
常明松一脸尴尬,愤然道:“不是鸡,是被你们姑姑给抓了!”
常本华知道丈夫和儿子被打了后,当即就冲过来找到常明松,把他的脸给抓花了,还把他骂得狗血淋头,这可把常明松给气坏了。
他好歹是为了常本华才去找陶永康,常本华不领情就算了,还反过来骂他,更别说他也被打了,也没见常本华心疼一下他这个大哥!
李兰之在对面听到动静,痛快地骂了一声:“活该!”
这就是当烂好人的下场!
常本华为丈夫和儿子报仇后跑回家,结果又被陶永康给赶了出来。
常本华人不算聪明,但她擅长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她直接跑到玻璃厂领导家去,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嚎了起来,领导他妈本来就身体不好,被嚎得心脏病几乎发作,让儿子赶紧把人打发走。
玻璃厂领导没办法,只好亲自带着常本华回到陶家,有了领导出面,陶永康不能再赶常本华出去,不过领导一走,他把常本华按在地上又狠狠打了一顿。
常本华身体是痛的,精神却很快乐,因为她觉得自己不用被赶出去了。
陶永康可以不和常本华离婚,但要他接受王招娣这个孽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无论什么领导过来都没用。
因此,王招娣这个问题还是横在了常明松和李兰之两人之间。
常明松也想跟李兰之和好,但李兰之不理睬他,更不让他见儿子,可他也不忍心把王招娣给赶出去。
王招娣这孩子实在太可怜了,家里没给她准备床位,她就在地上打地铺,一点怨言都没有,还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他们做饭干家务活,小小的年纪,什么家务活都会做,也不知道以前吃了多少苦。
她不仅把家里的活儿都干了,连楼梯和楼栋周围的活儿她也干。
大院给每栋楼划分了打扫范围,每栋楼除了打扫楼房面前的道路和楼梯,还要负责一块既定的位置,十八栋以前四户人家,大家轮流一个星期,李兰之嫁给常明松后,就改成一家一个月轮流打扫一回。
这个月轮到朱家打扫,但朱六叔念叨了两回,说最近起来打扫,地都被打扫干净了。
有次天还没亮他起来上厕所,就看到王招娣拿着扫把出门,被他看到后,红着眼睛一直道歉,哭了好一会才说清楚原来是去帮忙打扫。
当时看着她双眼通红的,眼底满是惶恐和不安,担心被人嫌弃,担心被人抛弃。
她的担心毫无遮掩,那一刻,他是真的不忍心。
***
一转眼,开学了。
苏志谦最终还是转去了元村学校上初中,正好跟常美分到了一个班。
分到同一个班的还有蔡副主任的小女儿姜珊。
常美和姜珊两人一见面就不对付,两人是同一类人,同样的漂亮,同样的高傲,同样的牙尖嘴利,可能就是太相似了,一山不能容二虎,两人注定做不了朋友。
姜珊刚转校过来,没有什么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苏志谦是常美的邻居,不知道是出自什么原因,可能是为了气常美,也可能是想多一个盟友,于是她经常缠着苏志谦,一会儿问他数学题,一会儿要他陪自己去逛新校园,一会儿又要他送自己回家。
苏志谦被缠着很不耐烦。
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回家干活以及看管苏志辉这个弟弟,他哪里有时间陪她?但他妈在他面前提过好多次,让他必须跟姜珊打好关系,他不得不照做。
常美对姜珊的行为一点也不在乎,只要不舞到她面前来就行。
林飞鱼去上学后,李兰之一个人照顾儿子,又要干家务活,有些忙不过来。
罐头厂虽然有托儿所,但只收三个月以上的孩子,常小满还未满三个月,就算满了三个月,李兰之也不放心把他放到托儿所去。
托儿所的阿姨一个人要照顾五六个孩子,只能保证孩子不摔着碰着,多仔细的照顾是没有的,但常小满身体差不说,关键是需要时刻有人抱着哄着,只要大人不在跟前,他就能哭得口吐白沫。
这样的孩子,她哪能放心放到托儿所去?
但长久不去上班也不行,李兰之为了这事愁得头发都快掉没了。
这天,她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她看常小满正在睡觉,于是放心跑进厕所去,但她才刚蹲下没多久,屋里就传来常小满撕心裂肺的哭声。
可她肚子又疼得厉害,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再接着,常小满的哭声停止了。
等她冲出去,就看到王招娣抱着常小满,嘴里唱着歌谣:“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欧啷啰/手里拿把……”
而被她抱在怀里的常小满眼睫上还盈着泪珠儿,却已经停止哭泣,呆呆看着王招娣,还随着那一声声的“啰儿啷啰”发出咯咯的笑声。
作为常小满的亲妈,这孩子有多难带,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常小满还不喜欢别人抱,胆子也小,平时一看到陌生人靠近,他就会开始扁嘴,可现在他不仅不怕王招娣,反而还被逗笑了。
这在李兰之看来太不可思议了。
一首歌唱完,王招娣才注意到李兰之回来了,她脸变得煞白,手足无措地道歉:“对、对不起,我……我听到小弟弟在哭……”
李兰之这会儿也有些尴尬,清了清嗓子说:“你不用怕,我没怪你,反而要谢谢你。”
王招娣把常小满放到床上,被夸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摆哪里:“不、不用谢,我走了。”
那天之后,王招娣的身影就经常出现在林家,帮忙照顾常小满,抢着扫地拖地,连常小满的尿布也给她抢去洗了。
有了王招娣的帮忙,林飞鱼不用一放学就守着弟弟,不用给他洗尿布洗屎兜,她还能去江起慕家和他妈妈一起看电视,也有时间和小伙伴一起玩。
李兰之这边也轻松了不少,对王招娣也没有之前那么排斥。
而且她也发现王这孩子很可怜,小小年纪,手上的茧比大人还多,身上也有不少旧伤疤,这或许就是她为什么那么胆小自卑又处处讨好别人的原因。
这孩子显然没有被人好好地对待过。
万事俱备,就差一个台阶了。
很快这个台阶就来了。
九月九日,伟大的主席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整个广州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罐头厂和玻璃厂的领导相约过来,主旨就一个:劝和。
罐头厂书记唱白脸:“现在这种时期,你们两人可别给厂里搞事,离婚对你们、对工厂影响都不好,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后行,千万不能冲动。”
玻璃厂书记唱红脸:“你们两人之前是邻居,明松后来又救了李同志一命,这不正好说明你们两人缘分深厚吗?如今你们俩孩子都有了,要是再闹下去,对孩子可不好。”
罐头厂书记叹口气说:“这次唐山地震,你们知道死了多少人吗?”
李兰之和常明松愣了下,皆摇头。
罐头厂书记红着眼睛说:“二十四万多人!重伤十六万余人,无数同胞在地震中没了性命,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房屋倒塌,尸体遍野,王招娣的亲人在地震中全部丧生了,一个也没逃出来,你们作为她的亲人,却一个两个将她拒之门外,你们摸着胸口说,你们这么做真的良心不会痛吗?”
李兰之嘴唇抿了抿,最终还是没开口。
她的确同情王招娣,可问题是王招娣是有亲妈的人,要抚养也应该是常本华这个亲妈来抚养。
玻璃厂书记接着给颗枣:“你们的情况我们都了解过了,我知道李同志心里肯定有疑惑,那孩子有亲妈,为什么我们不把孩子交给她亲妈对不对?”
李兰之点头。
玻璃厂书记继续说:“我们当然是想把孩子交给她亲妈,这是最好的选择,也应该这么做,但陶同志那边说了,如果把孩子送过去,他一定要离婚,一旦离婚,你觉得那孩子还能得到好的照顾吗?”
李兰之顿了下,摇摇头。
以常本华的性格,她肯定会把所有责任都推到王招娣头上,到时候王招娣就算不被打死,也绝对不会有好日子过。
玻璃厂书记又道:“李同志的顾忌我们也明白,养孩子不是养只猫养只狗,孩子不仅要吃喝拉撒,还要对她负责一辈子,因此我们商量过了,只要你们同意照顾那孩子,工厂会分别给你们涨五块钱的工资,作为你们养孩子的补贴,另外孩子读书的一切费用由两个工厂共同承担,你们觉得如何?”
两人分别涨五块钱工资,加起来就是十块钱。
每个月十块钱养一个孩子,在不生病的情况的确是够了,更被说读书的费用还是工厂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