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文物成精了 第164章

作者:南方赤火 标签: 现代言情

  连手机都寄存在她这儿。

  她忍不住找出他的炫酷顶配高能手机,开机登微信收红包。

  ……

  2块。

  哎,连个笑话他的机会都没有。

  好在这时候院门响了。佟爸佟妈参加完春晚直播,归心似箭地打车从电视台回来。

  姥姥高兴得年轻了二十岁:“快进来快进来,给你们留了饺子!”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来信选登~大家看起来都很乐观呀

  `

  杳然去 评论: 想象一下20年后小彤带着孩子去看希孟:看,墙上挂着的就是你妈妈的老相好!

  换个昵称 评论: 大宝贝很快就回来啦

  gemini雅 评论: 希孟换个手机吧 这也太惨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下次回来就去游乐园了嘛?

  `

  长夜白 评论:过年!

  blueblue 评论:临过年的时候就分开了嘤嘤嘤,希孟宝贝还订了三个月后的票。话说两个人也没想着说长相厮守吧,只是过一天算一天

  浅色夏末 评论:好有爱啊,希孟这个大傲娇

  `

  知了 评论: 小昭出国一次,文物层估计又丰富了——跟我参观景点啊:第一关:克鲁苏水上世界,通关后可以进行下一个项目——非洲博物馆惊魂夜。更多项目待开发,尽请期待。游客一脸害怕:这就是索然无味的小文物层???......

第96章

  春节假期其实也闲不下来, 从大年初一开始,佟彤就被父母随身携带, 紧锣密鼓地去各种亲戚朋友家拜年。

  佟爸佟妈好不容易回一次国,七姑八姨们都格外热情招待。

  佟彤跟着蹭吃蹭喝, 佳节没过先胖三斤。

  期间不免有人问:“小彤对象有着落了没有啊?表姑/堂婶/姨夫/舅公这儿正好有一个不错的小伙子……”

  关晓萍很够意思地给闺女挡刀:“有了有了, 小伙子我们见过, 人长得俊,谈吐也不错……”

  亲戚们齐声起哄:“什么时候带来见见!”

  表姑/堂婶/姨夫/舅公拍板:“就元宵节吧!”

  佟彤为难地说:“不成啊……异地。”

  轮到关晓萍惊讶:“好好儿的怎么就异地了呢?”

  -------------------------

  愉快的假期眨眼过去。佟彤又回到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狗生活。

  爸妈在家里休假,有他们照顾姥姥, 佟彤的日子其实过得比以前轻松多了。但她每天看着那间空书房, 总觉得缺点什么。

  故宫博物馆就除夕闭了一天馆, 春节时期并不放假,除了例行的周一闭馆, 其他时间照常开放。

  因此接待游客的工作人员也跟着加班。

  但文保科技部不一样。他们是不用面对游客的,况且文保组的工作纲领是“慢工出细活”, 保持良好的状态是最重要的,不争这一朝一夕。

  所以佟彤放满了假。回到岗位上之后, 节日期间积压的工作就扑面而来。

  前段时间文华殿展出的“乾隆书画特展”完满收官。在入库之前,其中几件作品需要书画组保养修补。

  确实,乾隆朝的东西放到现在也是古迹了。虽然艺术造诣有待商榷,但毕竟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因此也不能怠慢,必须精心保养。

  另外还有一个课题组请求将一些展品进行无损分析测试,以完成一项关于清代造纸技术的研究。

  佟彤于是跟乾隆那软塌塌的字迹和龙傲天的印章缠绵悱恻了一整天, 觉得血条快空了。

  下班之后,老康貌似还想叫她谈点什么专业上的东西,佟彤疲惫地摇摇头。

  “师傅,今儿累了,明天成吗?”

  文保组准时下班的惯例怎么能从她这儿破。她理所当然地拎包出门。

  老康无言以对,挥挥手表示她有理。

  从位于东华门的工作人员出口出去,佟彤忽然看到有人蹲在路边。

  他梳个发髻,穿一身灰褐色的……

  “道袍?”

  佟彤还是头一次在道观外面发现穿道袍的。摆摊算命?

  故宫门口不允许这种封建迷信活动啊!

  道袍不算干净,但又达不到“邋遢道人”的程度。道袍里头的身子有点发福,一层圆润的肉肉从腰带两侧鼓胀出来。

  佟彤待要目不斜视地走过,忽然觉得两道目光朝自己身上看来。

  她眼皮一跳,慢慢住了脚步。

  这感觉太熟悉了。

  被祖宗使唤的感觉。

  佟彤打着胆子,回头朝那道士看了一眼。

  恰好他老人家也抬起头,朝她和蔼地微笑了一下。

  佟彤腿一软,差点掉护城河里。

  “胖佶……哦不哦不,官家……?”

  -------------------------

  号外号外!宋徽宗跑到北京故宫来讨说法啦!

  当年他被人撸下皇位,掳到北方,度过了“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的后半生;可曾料到数百年之后,此处也升起帝王紫气,成了帝国中心,盖起了皇家御苑,而且比他在东京城的府第更加气派?

  一身道袍的宋徽宗赵佶,就这么空降到故宫东华门外,仰着白白胖胖的脸蛋,捋着仙风道骨的胡须,朝佟彤点头微笑。

  -------------------------

  佟彤在葆光的世界里见过胖佶,她百分之百确定这个就是真人。

  “您怎么了?远道而来有何贵干?小的能做点什么?”

  她凑上去轻声问。

  东华门不是故宫的常规出入口,这里没什么游客,门口停了几辆公务车。

  胖佶的脸色有点憔悴,大概是因为身边没有伺候的小太监,自己也不知远道而来走了多少路,这会子显然腿酸,蹲在门口不动地方。

  佟彤一边问一边想,难道这位是和乾隆一样,被谁召唤出来的?

  她记得子明说过,“……跟我们文物一样,只要有原作者的思维碎片,就有方法将其具象化。所以姑娘今日所见之乾隆,也不过是一堆思维碎片捏合的‘下辈子’而已。”

  有人凭着乾隆孜孜不倦地在文物上刷的弹幕,把他老人家给召唤到现代来作威作福。

  按这个思路,召唤胖佶其实比召唤乾隆要容易。乾隆只会刷弹幕,胖佶可是实实在在地留下了不少艺术精品,“思维碎片”的质量要高多了。

  胖佶脸色闪过一瞬间的惶恐,随后恢复了王者风范。

  他抖抖道袍的袖口,说道:“没错。是有人将朕唤入人间的。有件事,还想请姑娘替朕跑一遭。”

  太客气了。不过转念一想,他现在身处的是“幽州”,过去也不是他所辖的地盘。他大概是有点水土不服。

  佟彤也蹲下,轻声提醒他:“爷,您这身道袍太惹眼了,以后注意点,挑个现代人的衣服换上吧。”

  头一次跟古代皇帝直接对话,佟彤并没有觉得多紧张。可能是因为当小狗的时候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连他更衣都看过。

  胖佶对换衣服没兴趣,自顾自地说:“朕的《听琴图》上被乾隆提了个诗,文采糟糕不说,还句句讽刺朕不会治国,将朕批得狗血淋头,真真气煞人也。姑娘若能将此诗清除,朕重重有赏。”

  佟彤:“听琴图?”

  《听琴图》,传为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工笔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绘的是几位文人雅士在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抚琴者道冠玄袍,居中端坐;听琴者三人,一红衣,一绿袍,一童子,皆凝神恭听,仿佛入定,又仿佛翩思于天地之间。

  图中有徽宗题名与画押,还有蔡京题诗一首,人物传神,线条劲挺,是不可多得的宋画精品。

  宋徽宗崇尚道教,自己把自己封为“教主道君皇帝”。一般认为抚琴的那位道士就是赵佶本人。

  《听琴图》也是故宫捧在掌心的国宝了,而且最难得的是,偏好文人雅画的乾隆,居然没在上头留“墨宝”。大概是把这画当成了伪作。

  的确,《听琴图》的写实技巧太出色了,以至于被人认为不像文艺心泛滥的宋人作品。在日军侵华前夕,故宫紧急转运珍贵馆藏,在挑选文物的时候,不知哪个砖家把它定为明代赝品,于是并没有装箱,而是留在了北平。

  而如今,胖佶从他的众多作品当中凝聚神魂,专程前来告诉佟彤,《听琴图》上也被乾隆题字了……

  不奇怪。乾隆很喜欢在宋徽宗的物件上进行打脸活动。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他写的不外乎是:瞧你玩物丧志,艺术造诣高深有什么用,还不是把国家作没了,自己有家难归,寄人篱下,终老异乡,何其呜呼惨哉!哪有朕文治武功、俾睨天下、九州安定、四夷膜拜……

  总之肯定是类似的话,翻来覆去变着花样儿的说。

  今天胖佶大概终于受不了了,披了个道士袍,前来故宫讨说法。

  佟彤戴着口罩手套,跟自家祖宗的一堆“墨宝”相处一天,也有点想找个发泄口,于是热心地扶他起来,问:“您想让我怎么帮您?”

  即便是灰头土脸、道袍油油腻腻,胖佶也丝毫不失宗师气度。

  “姑娘随朕来。”

  佟彤看看时间,刚过下午五点。

  远处也有几个游人路人,遥遥望见一个“道长”在红墙根底下漫步缓行,大概都以为是故宫搞的什么cos活动,只是好奇地注视了一会儿,没人起疑心。

  东华门一侧的城墙外面,一丛遮天蔽日的松树下,不知何时多了个小木门,一条条老旧的横木上生满苔藓,和旁边故宫外围那明快的色调格格不入。

  “姑娘请进。”

  以胖佶的身份肯定不会给她开门的。佟彤也不介意这些虚礼,一边拉开门,一边寻思,胖佶的“重重有赏”,到底会是什么。

  君无戏言,要是能给她加个音乐天赋点就最好了……

  胖佶径直从门里走了进去。佟彤也连忙跟进。

上一篇:徐徐图她

下一篇:地球农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