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14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丁老师不解,“有什么事吗?

  我在家时间少,竟不知道。”

  “因为我们想要回家里的旧宅,学校才让原来的住户搬走的,好像大家都有意见……”

  “杨教授的房子还给他的儿子,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丁老师就说:

  “倒是我们现在还住在你们家,才应该抱歉呢。

  不过学校通知过我们,说已经给了房租,又会尽快解决新住房,我们也就等着了。”

第177章 还真复杂

  丁老师梳着短发, 穿着蓝色的半袖衬衫, 黑裤子, 黑布鞋,黑框眼镜后面的一双眼睛与年青人一般清澈,鲁盼儿知道她决不会说假话, 一时竟十分兴奋,“您觉得我们没错?”

  “当然没错了。”

  “将来搬走也不会生气?”

  “当然不会, ”丁老师就笑了, “先前住在这几间屋子的人家都搬到了新楼, 不但不生气,还很高兴呢。”

  虽然一直在学校里,但也有不少生活经历, 丁老师想了想便懂得了, “前些天似乎是有人说过不好听的话,不过你们不必在意,很多人就是那样无聊, 其实他们就是嫉妒。”

  “我们在单位也是一样, 分房子、涨工资,大家都想方设法地争抢。

  我和老韩从不参与, 房子住哪里都可以,工资也不差那几块钱。”

  “现在学校鼓励我们搞科研, 我们先前就做了很多实验, 积累了足够的数据, 最近已经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 还有一篇也即将发表——这样岂不有意义得多?”

  见鲁盼儿点点头,丁老师就站起身,“所以,不要与他们计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时间不早了,鲁盼儿送了丁老师回到屋里,杨瑾已经将两个孩子哄睡了,正笑着看向她,“原来也有人支持我们。”

  “是啊,我也特别高兴!”

  纵然他们坚信自己是对的,纵然他们已经决定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是得到支持还是不一样的,尤其这支持来自丁老师和韩老师,他们非常尊重的人。

  从此,韩冬就成了家里的编外成员,每天一早吃了饭就跑来,晚上很晚才回去。

  在他的帮助下,家里的一部分藏书分门别类的摆上书架,其余的部分也经过整理重新收回书箱中。

  家里的东次间成为名符其实的书房了,四周全是书架,架上全是书,又有一张发还的大理石面红木桌子,再摆了笔洗、砚台、笔架、笔筒、青铜鼎……

  满是书香气,正适合大家围坐读书。

  这两年鲁盼儿专心做衣服,又带着两个孩子,很少有时间看书了,眼也却被这样的气氛所感染,也时常与大家坐在一起阅读——此时正是做衣服的淡季,又因为搬家失掉了一些顾客,生意清淡,她便有了空闲。

  慢慢地,院子里另外几户人家改变了冷淡的态度,与他们友善起来。

  相处日久,大家都看出来杨瑾和鲁盼儿人很好,也想通了道理——从根源上,大家与杨瑾和鲁盼儿并没有真正的矛盾——将来这些房子是要腾出来交还杨家,但单位一定要拿出更好的房子分给大家,甚至因为住在杨家的房子里,分房时可能还会得到照顾,能早些分到新楼房呢。

  就是章丽雯,也在见面时主动与鲁盼儿说话了,“真没想到你竟然还会讽刺我——我们可是曾经在一个生产队里的呀。”

  假期已经过去,杨瑾、韩冬和弟弟妹妹们都重新回到学校学习,院子里很清静,鲁盼儿正带着梓嫣在院子里玩儿,不客气地回答:

  “既然是一个生产队的,你更不应该不分是非对错地批评我了。”

  章丽雯扶着肚子,“我爸爸和周华都说我不对了,你还生我的气呀?”

  “算了,已经过去了。”

  鲁盼儿早知道章丽雯的性格,讲明道理也就罢了,而且,“你就快生了吧?”

  “嗯,预产期就在这个月。”

  章丽雯没精打采地说:

  “我恨不得赶紧生出来,就不会一直难受了。”

  她从怀孕开始反应就特别重,到现在还不大舒服,偶尔还会恶心呕吐。

  鲁盼儿生过两个孩子了,每一次都只是前三个月有些不适。

  看章丽雯除了肚子高高地鼓了起来,脸上身上都没有胖,似乎还瘦了些,就笑着安慰,“俗话说瓜熟蒂落,到时候自然就生了。”

  “小鲁说的对,哪个女人不生孩子?

  没什么了不起的。”

  周大娘从外面回来,见她们在一起说话就凑了过来。

  周大娘似乎不知道儿子儿媳与杨瑾和鲁盼儿的矛盾,每次见面都特别热情,且她最爱说话儿,鲁盼儿也不好冷淡,整个院子里倒与她闲聊的最多,此时就笑着招呼,“周大娘买菜回来了吧?”

  “正是呢,”周大娘就笑着把篮子给鲁盼儿看,“我买了两个卷心菜……”

  “我不是说不想再吃卷心菜了吗?

  天天吃卷心菜,我一看卷心菜就恶心!”

  一旁的章丽雯嚷了起来,“早上我就说了,我要吃肉炒豇豆!”

  周大娘就委屈地说:

  “商店里没有卖豇豆的,只有卷心菜。”

  回头指了指一同进门的魏大娘,“他家也买的卷心菜呢。”

  魏大娘一向不大与院子里人来往,尤其是鲁盼儿一家,听了这话只点了点头便回了屋子。

  周大娘就又继续说:

  “魏家老俩口前些时候连卷心菜也不买呢,他们到阜城门外挖野菜……”

  “还说野菜!

  苦森森的,比卷心菜更难吃!”

  章丽雯越发生气,“还有,你又没买肉?

  医生说我要加强营养,让我多吃点肉!”

  “上周亲家母过来,不是给你带红烧肉了吗?

  一连吃了两天,还要吃?”

  章丽雯气哼哼地回了屋子,“我不吃晚饭了!”

  周大娘就在院子里抹起了眼泪,“我做什么都不对,明天就回老家吧。”

  鲁盼儿搬过来一个多月,却已经几次见过类似的情形了。

  不过先前章丽雯与婆婆吵架,她只当听不见,眼下周大娘就在自己面前哭,也不好置之不理,就劝道:

  “章丽雯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的确娇一些,现在又怀了孕,需要加强营养。

  大娘,您是长辈,大人有大量,就让一让她吧。”

  “唉!”

  周大娘收了眼泪长叹一声,“我有什么办法?

  只能忍着了。”

  虽然周大娘很可怜,但她果然经常买卷心菜——大家都在公共厨房做菜,谁家吃什么还是知道的。

  鲁盼儿就说:

  “怀孕的时候果然挑食,章丽雯既然不爱吃卷心菜,周大娘以后就别买了,做些她爱吃的不就行了?”

  “可我不会做呀。”

  周大娘又小声说:

  “你可不知道她有多馋!

  家里有奶粉、麦乳精、饼干、花生、瓜子,她想吃就吃。

  就是这样,亲家母还时不时地烧了鱼呀肉呀地送来。”

  其实鲁盼儿知道章丽雯一向爱吃零食,如今正是特殊的时候,便替她分辨了一句,“怀孕的时候口味是与平时不一样,也难免馋一些,父母心疼儿女,也是应该的。”

  亲家时常来送东西,邻居们个个都看在眼里,周大娘也清楚,便低声说:

  “儿媳妇家里天天糟蹋钱乱买东西,一点儿也不会过日子,我和周华都不敢管。

  我知道,他们瞧不起我这个农村老太婆。”

  虽然章丽雯有很多缺点,但是鲁盼儿却不会与周大娘说她的坏话,只做没听到,转头帮女儿整理衣服。

  周大娘并没有受到影响,又继续说着,“反正我每天都做了饭菜,她自己不吃,总不能怪我吧。”

  提了卷心菜去了厨房,一会儿又回屋里取了白面和玉米面,和在一起蒸馒头。

  章丽雯最痛恨吃玉米面了,这样的馒头也是经常惹她生气的原因,可是周大娘就是一直坚持这样做。

  鲁盼儿摇摇头,带着梓嫣去接梓恒,顺路在商店里买了菜,二斤豇豆二斤西红柿,又买了半斤肉。

  这时节豇豆是很常见的菜,很少断货,很显然周大娘撒了谎。

  她之所以不买,鲁盼儿估计是因为豇豆八分钱一斤,是最贵的青菜;而卷心菜一斤只要二分钱,是商店里最便宜的青菜。

  出了商店,鲁盼儿又给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根雪糕,哪怕先前家里不富裕的时候,她也尽量让家里人吃得好一点儿。

  好东西吃到自家人肚子里,又不浪费,她很舍得的。

  其实,周华和章丽雯两人都有工资,条件并不差。

  章丽雯怀着孕,表面看丈夫体贴,婆婆特别来照顾,家里又有一堆零食,其实却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而周大娘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热情善良的人。

  正想着这些闲事,却在在胡同口的公交车站前遇到了章叔和章婶儿,两人各提一个网兜,里面放着两个大饭盒,又有桃子、杏等水果,鲁盼儿便笑着招呼,“又来看丽雯?”

  “是呀,”大热天的,章叔出了不少汗,从兜里拿出一块手帕擦擦,“因为插队,丽雯的身体一直不大好,怀孕后反应又特别重,现在营养跟不上,我们真是不放心!”

  在农村参加劳动其实是一种锻炼,就像杨瑾,他当初到红旗九队的时候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年,现在衣衫下面尽是强壮的肌肉。

  而章丽雯真正参加劳动的时候并不多,身体不好也未必与插队有关。

  当然,再提当年的事并没有用,鲁盼儿就笑着说:

  “这些营养品虽然好,可也要好好吃饭才对。”

  “我们何尝不知道呢?”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