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154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梓嫣从一数到十,又糯糯地说:

  “我还会数到一百呢。”

  “呀,真厉害!

  那么,校长问你,二加二等于几?”

  “四!”

  梓嫣毫不犹豫地回答。

  “五减一呢?”

  十以内的加法梓嫣都能心算,但是减法却差上一点儿,于是她又伸出白嫩嫩的手指头,先数出五个,然后再数出一个,“也是四!”

  “了不得,四岁就会算减法了!”

  “哥哥教我的。”

  “你们真是一对好兄妹呀!”

  刘校长十分喜欢,打开抽屉,拿出两个红通通的大苹果,“校长奖励你们的。”

  梓嫣抱着大红苹果,小脸笑得像一朵鲜花,“学校真好,再过两年,我也来上学,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必再等两年,明年开学的时候,你们就带梓嫣过来,我看看她适不适合提前上学。”

  刘校长又嘱咐杨瑾和鲁盼儿,“不用再开介绍信了。”

  出了学校,鲁盼儿开心地笑了,“我们梓恒可真行啊!

  提前将妹妹上学的问题解决了。”

  杨瑾将儿子放在自行车前面的座椅上,“今天我们去庆祝一下,梓恒,想吃什么?”

  “我想早点回家预习,”梓恒严肃地说:

  “我要上二年级了呢。”

  “哈哈哈!”

  鲁盼儿笑了,将女儿放在自己的前车座上,“我们就早点回家吧,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第212章 揭开谜底

  这一年的春节前, 杨瑾和鲁盼儿一连参加了两场婚礼。

  钱进与王小霞、陈大为和他的南方女友宁雪雅不约而同在毕业一年后喜结连理。

  同学们对钱进和王小霞都很熟悉, 顾铁山还在婚礼上惟妙惟肖地表演了钱进追王小霞患得患失的心情, 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可是到了宁雪萍和陈大为的婚礼,所有人都收敛多了,就是顾铁山也没有耍宝。

  不只是因为同学们与宁雪雅才认识, 而是看到她后众人下意识地都文静起来。

  宁雪雅人如其名,长得雪白雪白的, 细眉樱唇, 又安静又文雅。

  娇小的她依在高大英俊, 又有点儿粗犷的陈大为身边,对比十分强烈,却十分和谐。

  总之, 两对新人都非常般配, 大家也特别乐于见到同学们喜事临门。

  钱进和陈大为都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宁雪雅和王晓霞也不小了,据说他们的长辈们都很着急了。

  赶着假日办喜事, 同学们也能借机聚会一番。

  陈大为带着宁雪雅给来宾敬酒后, 便过来与大家坐到一桌说话,一年没见面了, 着实想念。

  又与顾铁山说起,“回家就忙着准备婚礼, 没空儿出门——明天我和雪雅去看赵新月和念念。”

  赵新月不久前生了儿子, 因为当时顾铁山不在家中, 就起名叫顾念。

  “新月也想你们呢。”

  顾铁山笑着说:

  “她出不了门, 就让我告诉你们,等结婚照片洗好了一定给她一张。”

  “新月就是不肯听我的,一定要去电子厂,怀孕期间还一直在厂里工作,偏偏生孩子的时候你又不在家。”

  章丽雯便向顾铁山说:

  “过了年,你就又要走了——她还真是可怜呀!”

  徐菲今天与章丽雯一起来的,又坐在一处,此时也说:

  “新月果然太辛苦了。”

  顾铁山去年九月被部队选送到高级陆军学校进修,寒假回家后,还要继续回军校学习,闻言点头承认,“对妻子,对孩子,我确实亏欠很多。”

  “你也不必担心,顾伯伯和顾伯母把新月和孩子照顾得特别好,现在新月和小念念都白白胖胖的。”

  鲁盼儿笑着开解,“新月的父母都赞不绝口呢。”

  因为赵新月在以为顾铁山瘫痪的时候嫁给了他,顾家人对她都特别尊重和关心。

  “我爸爸妈妈对新月比对我都好!”

  顾铁山也笑了。

  可章丽雯依旧皱着眉毛,“新月产假过后怎么办呢?

  你们家离电子厂太远了。”

  “是啊,还是丽雯有福气,自从生了孩子就没有上过班。”

  徐菲赶紧跟着说。

  鲁盼儿有些奇怪,今天徐菲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无论章丽雯说什么,她都赞成,过去她可是支持新月到电子厂上班的呀。

  章丽雯却很习惯的样子,“我就说赵新月当时应该去部队家属厂……”

  徐菲再三点头,“不错,不错……”

  鲁盼儿才要说话,就见陈大为用力拍着顾铁山的肩膀,大声地说:

  “部队送你去进修,是重点培养你,你可一定要好好干,我们同学中现在你的职位最高了!”

  “其实我们家周华也还行……”

  周华是后勤处的处长,职位的确不低了,可是他却是靠老丈人才被提拔的,而且论起年纪,他又比同学们都大上几岁。

  所以,大家都没有想到他。

  徐菲已经笑着附和了一句,“可不是,周处长也是年轻有为呢。”

  陈大为便问:

  “今天周处长怎么没陪你过来?”

  以前自己去哪儿,周华一定陪着的,但最近他却有些变了,今天更是怎么说什么也不肯听自己的来参加婚礼,章丽雯心情其实不大好,被陈大为问到了却只能替他遮掩,“他工作忙。”

  偏偏钱进问:

  “学校不是放假了吗?”

  “他是处长,放假也有许多事要做的。”

  宁雪雅觉出什么,便笑着说:

  “在我们家,有时一年也见不到一场雪,大家都特别盼着下雪。

  这次回北京,下火车的时候满天都是雪花,真是美极了。”

  大家都问:

  “你从南方过来,是不是觉得北京太冷了?”

  “其实还好了,外面冷了些,可屋子里好暖和!”

  宁雪雅又笑,“就是空气太干燥了。”

  又拿出丝绸手绢分送给大家。

  绣着花的丝绸手绢美极了,鲁盼儿突然想到,如果能买一些丝绸做成蝙蝠衫或者裙子,效果一定很好。

  虽然霓裳羽衣店毛衫的生意不错,但她觉得过于单一,最近一直试着增加新品种:

  但棉布需要布票,不能大批买;化纤面料只能用于不多的款式,倒是丝绸,非常合适。

  于是鲁盼儿找了个机会问宁雪雅,“这是你们厂的丝绸吗?

  太漂亮了。”

  “是呀,这里面还有几个图案是陈大为和我设计的呢。”

  “我开了一家服装店,想买些丝绸做衣服,可以去你们厂吗?”

  “这些产品是发给职工的福利,厂里生产的丝绸全部直接供应商场,不对外销售。”

  宁雪雅从小在苏州长大,家人都是做丝绸行业的,对这行特别了解,笑着建议,“你可以到私营工厂买,他们经营很灵活的。”

  然后她又想了起来,“你去苏州买丝绸倒没什么,不过运回来却很麻烦,不如找我堂弟吧。

  我堂叔家在苏州开了间小厂,专门生产丝绸,堂弟在北京开店销售,在秀水街很有名气。”

  “太好了,”鲁盼儿不想能得到这么有用的消息,高兴地说:

  “请你帮我介绍一下你堂弟吧。”

  宁雪雅在北京结婚,她的堂弟就在北京开店,自然会来的。

  “他生意特别忙,没时间过来参加婚礼。”

  宁雪雅告诉鲁盼儿一个地址,“我堂弟叫宁林,你过去提我的名就行。”

  鲁盼儿晚上回家便问杨瑾,“去秀水街怎么坐车?”

  “秀水街?”

  杨瑾在北京出生,“我没听过这条街。”

  “是一个新兴起的商业区,宁雪雅的表弟就在那边开店。”

  鲁盼儿倒是听过,似乎那里卖衣服的很多,不过也不很详细。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