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203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一路上好多人这样问了。

  鲁盼儿自然又高兴又骄傲,一手揽了一个,“这是我的儿子和女儿。”

  他们结婚早,现在年纪果然都不大,杨瑾三十七岁,鲁盼儿三十三。

  两个孩子眼见着长大了,梓恒已经十四了,梓嫣也就要过十二岁生日,个子都快赶上父母了。

  这一次出门,家里买了四件素白的T恤衫,梓嫣在上面画了自家的紫藤花和秋千,又用黑色的笔排了序号:

  1号是爸爸,2号是妈妈,3号是哥哥,4号是妹妹。

  一家人相貌都好,再穿上一样的衣服,走到哪里都受到注目,也让他们更加自豪。

  从上海飞回北京,杨瑾再到学校时就带回了梓恒和梓嫣的户口迁入证明,“周华给我送来的,又说说你当时只要求给两个孩子办——是这样的吗?”

  “我可没说过只给两个孩子办户口,高校长也没有那样说,只是我去找他的时候重点提了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鲁盼儿一笑,“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与过去一样,总能想出办法钻空子,故意漏下我的户口。”

  杨瑾岂能不知,“我去找高校长,把你的户口一起迁进来。”

  “不必了。”

  虽然北京户口在许多人眼里非常重要,但鲁盼儿并不在意,“我又不用升学,户口就留在老家吧,那边还有宅基地和几十亩田呢。”

  出身农村的她,一直对田地有很深的感情。

  杨瑾也笑了,“他一定自以为得计,又坑了我们一回。”

  “就让他那样以为吧,我们哪里有空儿理他。”

  鲁盼儿便与杨瑾商量,“你这边有课题要做,我回老家去把孩子们的户口迁来。”

  杨瑾果然走不开,可他知道鲁盼儿也忙,“不如我们请郑峰帮忙迁户口,再邮寄回来?”

  “也好,能省不少时间——我先去给小春婶儿打个电话。”

  东平安堡村已经安了电话,现在有什么事方便多了。

  户口的事情才安排好,蔡颖却找来了,“我想请几天假,回东平安堡村给小豆儿迁户口。”

  她也拿到了户口迁入证明。

  “迁户口不必回去的,我们已经托了小春婶儿和郑峰帮忙,再把小豆儿的加上就行了。”

  蔡颖迟疑了一下,“我还是想回去一趟,亲自向九爷、小春婶儿道声谢;再看看大壮。”

  这么多年,蔡颖一次也没有回去,与自己对老家满满的思念不同,她的心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毕竟那里带给她的不全是幸福和快乐。

  不过,她心里从没忘记大壮,那个从小就从她怀里被抱着离开的儿子。

  每每鲁盼儿给儿子买什么,蔡颖也会悄悄买上一份差不多的邮到村里,条件好了之后,她还曾经打算将儿子接到身边,毕竟北京的环境更好些。

  但是吴家没有同意。

  鲁盼儿理解地点点头,“回去一次也好。”

  蔡颖带着小豆儿一起回去的,几天后回来了,将几个孩子的户口迁到北京,顺便给鲁盼儿带来不少村里的土物儿,又讲了许多村里的事,“九爷、九奶奶年纪虽然大了,可身体还挺硬实;小春婶儿每天忙忙碌碌的精力特别旺盛;万彩凤一病没了,大龙才找到媳妇;春妮儿又生了,还是女儿,陈婶儿悄悄对我说,老天不公平呢,春妮儿这么好的媳妇,怎么只生了两个姑娘,倒是万红英那样的坏婆娘,一下子就生了个儿子——我就劝她,春妮儿是有福气的人,女儿其实更贴心,就像小豆儿,特别知道心疼我……”

  说了半晌,就是没提大壮。

  鲁盼儿回村里次数多,见过几回大壮。

  吴寿山夫妻俩儿重男轻女,把大孙子当成宝儿,自然用心培养,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在乡中学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大壮毕竟跟着吴家人长大,心思便有些像那边的人,自私得很。

  听说同学们有不会的题问他,他都不肯教。

  蔡颖回去了,自然就会发现了。

  实情果然如此。

  蔡颖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过了几天,实在闷不住才与鲁盼儿说了,“大壮才生下来就被他奶奶抱过去了,我只喂了几个月的奶,几乎没带过,跟我一点儿也不亲。”

  “好在你有小豆儿,”鲁盼儿劝道:

  “小豆儿从小就特别懂事,我还没见过比她再贴心的女儿呢。”

  梓嫣也是好女儿,但与跟着妈妈吃了无数苦的小豆儿又不一样。

  “其实我也没指望大壮对我有多好,毕竟我没带过他。”

  蔡颖摇摇头,“我本来不好意思说的,他得知我是给小豆儿办户口的,就要求也把户口迁到北京。

  可是知青子女落户只有一个名额,我不可能把两个孩子都办过来。

  怎么讲道理,他都不高兴,又找各种理由跟我要钱要东西,我把身上带的两千元钱给了他,可他还是想办法把最后的几百元也骗走了。

  最后我身无分文,和小豆儿回来的的火车票还是向小春婶儿借钱买的。”

  蔡颖早不是当年懦弱、没主意的人了,她管着几百人的工厂,每天大事小情不断,岂能没有头脑和手段?

  但是面对从小就被抱走的儿子,她却被骗了。

  “其实,你不是被骗的,他骗不了你,你是心甘情愿给他的。”

  “给就给吧,虽然村里越来越富了,可比起北京还差些。”

  蔡颖心里也明白,“小豆儿跟在我身边,言谈举止一看就是城里人,这一次户口落在北京,就是真正的北京人了,而他被留在农村,可能心里不太平衡,才会暗自怨恨我吧。”

  “当时的情形并不是你能选择的呀。”

  就算蔡颖想带着大壮回北京,吴家也不会同意。

  “我告诉大壮了,可他根本听不进。”

  蔡颖叹了一声气,“算了,两千多元钱也不多,这些年我只给他邮过东西,没给过钱,也算是补偿吧。”

  说罢又告诉鲁盼儿,“三个孩子的户口迁到北京,但是当年他们分的地三十年不变,所以还是他们的,小春婶儿特别说了,以后她还会继续给我们邮口粮。”

  眼下粮票的用处已经不大,估计没多久也会像布票、油票等好多票证一样彻底取消。

  鲁盼儿便笑,“我还是愿意吃村里种的米,味道特别好呢。”

  “我也一样,所以这一次与小春婶儿说好了,还要麻烦她每年继续给我们娘俩儿邮些大米、杂粮……”

  两人正聊着,陈建国来了,见了她们便笑:

  “几个孩子户口都迁到北京了,真是好事儿呀。”

  “你的消息还真灵通!”

  鲁盼儿便说。

  蔡颖笑了,“建国给家里安了电话呢,是村里第一份——先前村委会的那台不一样,是私人电话。”

  “我还买了一台BP机,”陈建国说着从腰间拿下一个黑色的小方盒,还没有半个巴掌大,一面别着卡扣,正好卡在腰带上,一面正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屏幕,上下几个按键,“有什么事可方便了,不像电话只能固定放在一处。”

第258章 挣到钱了

  鲁盼儿和蔡颖还是第一次见BP机, “这可怎么用呢?”

  “如果你们要找我有事儿, 就可以给传呼台打电话, 让他们把电话号码传给我,我接到后就找公共电话回信儿,”陈建国说着便拿鲁盼儿家的电话示范, BP机果然哔哔地响了,他将亮起的屏幕给她们看, 正是刚刚报的电话号码, “我和朋友们之间还有一套密码, 比如999是赶紧回公司,888是有活儿了,大家一看就懂, 不用找电话回电话。”

  “我这台是数字BP机, 只能显示数字,现在还有汉字BP机呢,直接传消息。

  不过, 价格太贵了, 差不多要一万块钱。”

  “是不便宜,但是能省很多时间呀!”

  鲁盼儿有几家工厂, 几十家店铺,虽然都安了电话, 可正像建国说的, 电话不能动, 有时找人、办事儿很费工夫。

  做服装生意的, 耽误了时机,也就耽误了挣钱,“明天我就去买BP机,也给大家每人配一个。”

  蔡颖虽然觉得贵,但想想却是有用,“上次秀水街来了大客户,急要一大批旗袍,玉竹想从工厂调一批过去,打电话时,偏偏办公室里没人,便晚了两个多小时。

  结果客户走了,还真是可惜。”

  “比起你们,我更是整天在外面跑,一时联系不上,就容易丢活儿,所以才花大价钱买了BP机。”

  建国正说着,BP突然响了,拿起来一看,赶紧回了电话,“宁老板,我已经到现场看过了,没问题……”

  放下电话,陈建国就向鲁盼儿说:

  “我来其实是想告诉你一个消息,磁器口街道要拆迁了,我刚从那边儿过来。”

  “整条街道都拆迁?”

  “对,然后盖大商场,又有居民楼、宾馆、饭店——这个项目是李老板的,就你帮我介绍的那位,他已经同意把一部分建筑工程包给我了。”

  继剪刀胡同拆迁后,鲁盼儿还有一处店铺也拆了,现在她对于拆迁很熟悉,马上笑着问:

  “怎么补偿呢?”

  “听说原来的商铺可以换成商场里的档口,后面的民房换成楼房,还可以选择拿钱——听说过几天就要张贴公告了,你正好先想想。”

  “有什么想的?

  当然要商场里的档口呀!

  谁不知道房子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买了?”

  蔡颖抢先说了,又问建国,“你知道牛毛胡同这次拆迁吗?”

  “我看了规划图,牛毛胡同这次不在拆迁的范围。”

  “牛毛胡同离剪刀胡同和磁器口都没多远呀,但是剪刀胡同早拆了,磁器口街道也要拆了,就是牛毛胡同不拆迁。”

  鲁盼儿就笑,“蔡姐,你急什么,如今你又不是没有楼房住!”

  蔡颖最信服鲁盼儿,最早跟着她买房子,这几年早将大杂院儿里的房子买了五六间,然后又跟着鲁盼儿和王晓霞一起买了两套两居室的新楼房,一套给奶奶和父母住,一套自己和小豆儿搬了过去;她一向最会过日子的,大杂院里的房子舍不得白放着,仔细打理后都租了出去,每个月又有一两百的收入,果然没什么可急的。

  建国也说:

  “拆迁不用急,现在的房子越盖越好,到时候蔡姐分上五六套新楼房,就算不上班了,只收租金,比现在还要高几倍,你和小豆儿花都花不完。”

  蔡颖就笑,“建国不愧当老板了,越来越会说话了呢。”

  “可是我怎么也劝不了我娘,北京有楼房不肯住,一定要回村里。

  这不,非要带着春妮回家生孩子,说那边什么都好,就是鸡蛋也比北京的好吃;如今又说城市里水土不好,春妮儿才又生了女儿的,可又怕春妮听了不高兴,只背地里跟我嘀咕……”

  鲁盼儿和蔡颖都笑,“陈婶儿年纪大了,观念一时转不过来——你不嫌春妮生两个女儿就好。”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