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49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毕竟是很好看的样式,整个红旗公社,不,襄平县都没有的,鲁盼儿便不心疼钱了,在理发店里坐下,“两元就两元吧,不过剪好之后头发一定要能卷起来的。”

  其实上海姑娘与红旗九队妇女梳的齐耳短发真正的区别就是头发有些卷曲,她真正看中的也是这一点。

  “放心吧,姑娘,剪了头发之后一定又靓又俏!”

  孙老师傅剪头发很慢,他一点点地修着,还时不时停下来向后退几步反复比量。

  鲁盼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短发果然比长辫子显得精神、活泼,但是,前额和发脚的头发却还是直的。

  她不禁有些担心了。

  头发怎么能剪成弯曲的呢?

  自己拆开辫子之后头发会有许多波浪,但只要洗过就没了。

  也许那个姑娘明显卷起来的头发是因为她本来就是自来卷。

  孙老师傅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笑着说:“不急,不急,现在是修整,修好了头发卷起的形状才能好看呢。”

  终于,孙老师傅修好了形,“再洗一次头发吧。”

  刚洗过头发,再用手巾擦一擦,微微有些湿,孙老师傅摸了摸,转身拿出一把熨斗,插上电。

  这种铁皮电熨斗鲁盼儿也有一个,做衣服时候的经常会用到,可是,自己是来剪头发的呀!

  孙老师傅要用漏斗干什么呢?

  还没等她想明白,孙老师傅已经把鲁盼儿她的头发拉起来放在一块准备好的板子上,用十分坚决的语气说:“别害怕!千万不能动,一会儿就好了!”

  热热的熨斗从湿湿的头发上划过,一股热气升了起来,飘在鲁盼儿的脸上,她闭上眼睛一动不动。

  好在没多久,孙老师傅就拿开了熨斗,“来,看看怎么样?”

  鲁盼儿重新坐直睁开眼睛,哇!真是大变样!

  发稍微微卷曲,整个发式就像画龙点睛一般活了起来,把自己的脸衬托得更加美丽动人,她对着镜子笑了。

  “老师傅手艺可真好!”杨瑾也不由得赞叹一声,又向鲁盼儿笑道:“真是又靓又俏!”

  “以后睡觉前用筷子从里向外把头发向里卷起来,第二天发卷就更明显,更好看了。”孙老师傅收起了熨斗,“不过,千万不能学我用熨斗烫发,一不小心会出事的。”

  鲁盼儿很会用熨斗,不管多皱的衣服,她喷点水,烧热熨斗,嗞嗞几下很快就能熨平。可正是因此,她更明白孙老师傅说的不错,熨头发很危险,自己果然掌握不好温度,也不知道熨的角度和方向,“我知道了。”

  再重新看,两元钱的剪发费一点儿也不贵,反倒十分值得!

  她爽快地拿出两元钱递了过去。

  孙老师傅摆摆手,“你们把剪下的头发留给我,就不要钱了。”

  没想到剪下的头发居然能换钱,而且还是两元钱,鲁盼儿才要答应,就听杨瑾笑着说:“还是付钱吧,头发我们要留着纪念。”

  原来那两条辫子早被他收了起来。

  他一向很爱惜自己,也就爱惜自己的头发了。

第83章 买唱片机

  剪了如此漂亮的头发, 鲁盼儿的心情有如天气一般明媚——昨天下过雨,今天格外晴朗, 天蓝蓝的,云白白的,艳阳高照,正适合到处走走,“我们去哪里?”

  “这里离豫园没多远,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刘哥的亲戚。”

  “为什么想去豫园呢?”鲁盼儿不明白,在火车上因为有外人就没有问,现在就奇怪了, “大家到上海不都是为了逛商店吗?”

  “你看到豫园就会明白了。”杨瑾神秘地一笑。“现在,我们去找到刘哥的亲戚……”

  走过九曲桥, 绕到豫园侧面,小小的铁皮门旁挂着豫园管理处的白底牌子, 刘哥的亲戚正在这里,听了他们的来意便打开门让他们进去,“随便看吧,想出去的时候还到这里来找我。”

  满眼的亭阁楼台、假山水榭、溪流湖光, 鲁盼儿就叹道:“我知道你为什么一定要来了——这里实在太美了!”

  晴雪堂、玉玲珑、戏台、会景楼、鱼乐榭……看不尽的雕梁画栋, 数不清的歌台舞榭, 一步一景, 处处别有风光, 只有他们俩个人,随意看, 随意玩儿。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鲁盼儿抬起手看看表,“我们该出去了。”

  就快到五点了,管理处要下班了。

  谢过刘哥的亲戚,鲁盼儿就说:“真饿呀,我们快点儿回招待所吃饭吧。”

  “刚刚你还说不饿呢。”

  能进豫园已经很幸运了,总不好中午出去吃了饭再重新回来,鲁盼儿就笑,“你也一样吧。”

  杨瑾也笑,“虽然饿了半天,可是整个豫园只有我们两个人尽情地看,尽情地玩儿,还是很值得。”

  “要不是刘哥的亲戚要下班了,我还想再看看那里的夜景呢。”

  “还真贪心不足,但我也一样。”杨瑾正说着看到了一个小饭店,便拉住鲁盼儿,“回招待所太远了,我们就在这里吃。”

  这是一家馄饨面馆,他们进去了就见人们端着一碗碗的馄饨面——下边是面条,上边放着馄饨,也要了两碗。

  “馄饨和面条放在一起,又能吃到加了肉的馄饨,又不是很贵,真是聪明的办法。”

  吃了馄饨面,他们边走边议论,“上海人的精明全国闻名,你看刚找的上海粮票居然还有半两的。”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精明,上海供应才是全国最好的吧。”鲁盼儿说着,突然指着前面问:“看,那是什么?”

  一辆大卡车正在卸货,金黄色的水果在地上堆了起来,杨瑾惊叹一声,“柑桔——我有十年没吃过了。”

  “原来这就是淮南为桔,淮北为枳的桔子呀!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鲁盼儿走到近前,“大业果品商店”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更加吃惊,“上海竟然还有专门卖水果的商店!”

  就在他们感慨的时候,突然间不只从哪里涌出无数人提着篮子、拎着袋子的人,眨眼间一个长长的队伍就从水果商店门前一直向远处延展开去,于是又有更多的人不断地加了进来,因为距离远看不到商店门前的情形,便纷纷打听着,“卖的是什么?”

  鲁盼儿和杨瑾醒悟过来,急忙跑进了队伍,“再过一会儿恐怕买不到了呢。”

  柑桔五角七分一斤,每人最多买两斤,杨瑾和鲁盼儿共买了四斤,看着先前那座金黄色的小山已经只剩下零零散散的几小堆,杨瑾庆幸地剥开一个桔子,小心摘下桔瓣上的白丝塞进鲁盼儿的嘴里,“很好吃的。”

  甜甜的,又带了一点点的酸,凉丝丝的,“真是好吃极了!”

  两人的挎包都鼓鼓的,里面满是桔子,一路走一路剥了皮吃,包慢慢瘪了下去,然后又鼓了起来。

  上海的商店里有太多太多鲁盼儿在襄平县从没见过的商品了,杨瑾又一贯支持鲁盼儿花钱,“到上海的机会不多,况且我们有钱呢。”

  有底气就是不一样,鲁盼儿也就觉得应该买了。

  比如闻名已久的尼龙袜子,八毛九分钱一双,在襄平县里轻易看不到,又不用工业票,随便买,家里每人都可以穿的,送人也一定受欢迎。

  羊毛线、毛呢大衣、的确良,都不是棉产品,也就不需要布票,虽然贵了点儿,但东西果真是好,自然要买足了。

  还有五花八门的糖果、点心,一定带些给大家尝尝……

  这天,他们逛到一处,里面尽是各种电器,除了家里有的收音机以外,还有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唱片机……

  鲁盼儿就笑着拉杨瑾走,“这些东西好是好,但其实都不大实用呢,我们东北气候凉爽,夏天只要在屋里闲坐就不会热,扇子都不大用,更不必说电风扇了;至于电冰箱,家里哪有许多东西要放?电视节目是好看,但上海电视台每周才放两次,家里那边根本看不到——再者红旗公社经常停电,什么电器都用不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东西都要工业票,他们什么也买不了。

  杨瑾岂能不懂,就跟着笑了,“你说的很对,我们走吧。”目光却依旧在唱片机上停了一下。

  鲁盼儿就知道他喜欢了,80元一台,她早看过了,就与售货员商量,“我们没有工业票,如果多付些钱,能买一台唱片机吗?”

  “不行!”售货员坚决地摇摇头。

  商店里都是名码标价的,杨瑾就拉着鲁盼儿,“也不过看看,并没有多喜欢,我们走吧,到楼上再瞧瞧别的。”

  楼上又有许多没见过的新东西,可鲁盼儿什么也看不进了,“你先看着,我去卫生间。”

  下了楼她没有再问售货员,而是站在一旁等买唱片机的,见人家交了钱和票取了唱片机出来就上前问:“我特别喜欢唱片机,可是没有工业票——你能把这台唱片机卖给我吗?我给你一百五十元钱。”

  唱片机八十元,再加七十元,的确是不小的诱惑,可那人迟疑了一下还是摇头走了。

  第一个人不同意,鲁盼儿就又问第二个,然后第三个,终于有人同意了,“谢谢你!太感谢了。”付了钱,提着唱片机就向楼上跑。

第84章 都是蜜月

  杨瑾这时找了下来, 夫妻俩在楼梯中间遇到了。

  “看!买到了!”鲁盼儿就笑着把刚刚的经历说了,“我就想总有人会同意的, 果然不错。”

  “这样也行?”杨瑾惊奇地看着鲁盼儿,“你还真有本事!”

  “走吧,我们去买唱片!”鲁盼儿拉着他,“我已经问过了,上海专门有一家卖唱片的商店,那里的唱片最齐全。”

  直到进了唱片商店,鲁盼儿才知道唱片是什么样的。薄薄的一大张,各种颜色的都有, 一张张地装在纸袋里,纸袋很漂亮, 上面还印着歌词和简介——三角钱一张,他们选了二十多张回了招待所。

  几天逛下来, 鲁盼儿就说:“我们该买个手提包了。”东西太多,挎包早装不下了。

  灰色的人造革手提包,上面印着外滩的景色,鲁盼儿很喜欢, 索性直接买了两个, 走之前正好装得满满的, 再加上两个挎包, 一个便携式唱片机, 东西很是不少。

  顾铁军借了自行车要送他们,杨瑾笑着摆手拒绝, “已经很麻烦你了,我们找出租车就好。”

  “不麻烦的,这些天你们送来这么多好吃的,我总得感谢你们。”顾铁军诚心诚意地说:“上海出租车一直很贵,服务点又远,走吧,我用自行车送你们去公交车站吧!”说着就将最沉的手提袋拎了起来向楼下走。

  因为鲁盼儿却没有乘过轿车,所以他们早商量好了带着行李乘出租车去火车站,于是杨瑾赶紧拦下,“这样吧,你骑自行车去服务点帮我们叫出租车。”

  “那好,我帮你们叫个三轮摩托吧,跑得也很快,还便宜。”

  三轮摩托早坐了好几次了,所以鲁盼儿就坚定地说:“我们要坐出租汽车。”

  “好吧,”顾铁山无可奈何地让了步,“找车过来多费劲儿,还是我送你们去出租车服务点吧。”拎着大包就走到了前面。

  鲁盼儿拉着杨瑾退了一步,“总要等他有了对象,才能明白事儿呢。”

  杨瑾无奈,“就他这样,找对象也难。”只能随着顾铁山下了楼,将几个箱包放在自行车上,大家走着去了出租车服务点——出租车服务点是有点儿远,过了两个公交车站才到,但要乘出租车只能到这里找。

  在服务点找到了车,说清目的地,开了票,交了钱,再与顾铁山道别,他们乘着出租车驶向了火车站。

  上海的街景飞快地向后闪去,可车子平稳又舒服,鲁盼儿笑着向杨瑾说:“刚刚过去的几天时间,简直像是在梦里。”

  除了买东西,他们还看了电影,听了话剧,将上海最好的街景都逛遍了,又吃冰淇淋、喝汽水、满大街的找灌汤包……

  鲁盼儿从来没有经过这么快乐的时光。

  “我何尝不是如此呢?”杨瑾轻轻地笑了,多少年了,他第一次这样的轻松舒畅,“你知道吗?新结婚的第一个月叫蜜月。”

  果然像蜜一样甜的日子,鲁盼儿想了想,“我们不只第一个月是蜜月,回到家里以后每个月也都是蜜月”

  “不错。”杨瑾握住她的手,“以后我们要把平凡的日子过成蜜月。”

  回到红旗九队,又有一件好事等着他们,舅舅的信来了。

  鲁盼儿定下结婚之后,就给舅舅写了信,可一直到结婚也没有收到回信,也没有见到人,此时才知道,原来因为大雪封山,林场的通信中断了。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