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 第52章

作者:金波滟滟 标签: 情有独钟 因缘邂逅 现代言情

  鲁盼儿认同地点点头,“跃进是长大了。”

  “以后在教学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我。”赵校长摆摆手,“你要是不着急的话,在襄平多住一天,明天高中就开学了,还可以见见同学们,他们都挺想你的。”

  “我也正这么想的。”第二天,鲁盼儿果然过去看同学们。

  许琴正带着大家打扫教室,见了人就惊叫了一声,跳起来拉住鲁盼儿,“班长,你来了!”

  鲁盼儿点点头,把自己从上海带来的糖分给同学们,“我结婚了,请大家吃喜糖吧。”

  大家都惊呆了,“班长结婚了?!”

  “是呀,我已经满十八周岁了。”

  许琴瞪大了眼睛,突然想了起来,“我们应该恭喜班长!”

  同学们才想了起来,纷纷笑着说:“恭喜班长了!”

  可是许琴又嘟起嘴问:“可是,班长,你怎么没请我参加婚礼呢?”

  “那时候学校正放假,听说你回了北京,就没有通知你。”鲁盼儿笑着解释,又赶紧说:“等你们今年毕业了,都去我家玩几天,我陪你们看看农村。”

  “这样的话,我就不生气了。”许琴说着,又细看鲁盼儿,“班长,你变了好多——比过去漂亮了,还有,你现在已经是大人了。”

  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说自己比过去漂亮了,鲁盼儿照镜子的时候也发现自己的确很美,不只是因为换了发型,穿了新衣服,而是真正的甜美动人——从心里向外面透出来的,这是结婚带来的改变,许琴她们还都不懂呢。因此她只笑了笑,“我本来就比你大。”

  “我也长高了许多。”许琴赶紧挺直了身子。

  郑峰、赵剑等人都笑了起来,“许琴,你比班长差半头呢。”

  许琴不服气,“我还能再长!”

  大家都笑了,班级里热热闹闹的。

  “是鲁盼儿吗?”

  鲁盼儿一转身就看到了万红英嫉妒的目光,自己结婚时并没有通知她,不过她应该早听到消息了,也只当不知道而已。

  不过,两人的矛盾没有必要让同学们知道,鲁盼儿就一笑,“正是我,来,吃颗喜糖吧,我结婚了。”

  开学的时候,万红英穿着新做的毛料列宁服返校——班里虽然有许多县城的同学,可是没有一个人穿毛料的,而条件很好的许琴,也已经很久没穿新衣服了,她得意地想,自己一定会成为大家目光的中心。

  可一进教室,她就看到了一件穿着毛呢大衣的背影,高高的个子,挺拔的后背,细细的腰,婶婶有一件差不多的大衣,但穿起来却没有眼前的人好看,而这个人……居然是鲁盼儿!

  万红英盯着鲁盼儿,挑剔地打量着她。

  可是,鲁盼儿越来越出色了,简直一点儿毛病也挑不出来。她不只穿着贵重的衣服,剪了漂亮的发型,更是容光焕发,美丽动人。

  万红英僵硬地拿起一块糖,勉强说了一句,“挺好的。”

  可鲁盼儿早转了过去继续与同学们说说笑笑。

  难道自己一辈子都比不过鲁盼儿了吗?

  不,万红英紧紧地握住拳头。

第89章 殷切期望

  杨瑾约好了时间, 带着鲁盼儿去拜访师兄。

  一见面,鲁盼儿就被张春煊副县长的儒雅风度折服了, 张副县长与总是一脸严肃的万县长不同,与亲切和蔼的罗书记也不同,他看起来不像一个副县长,而是像一名学者。

  杨瑾与他很像,不是长相相似,而是气质非常一致。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副县长看到鲁盼儿也赞许地点头,握着手笑道:“我就知道小师弟的眼光一直不错……”

  鲁盼儿就不好意思了, 小声说:“我没那么好吧。”

  “你这是说我眼光不行?还是说小师弟眼光不行?”

  鲁盼儿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

  师兄就笑了,“小鲁有些紧张, 我很可怕吗?”

  “不是,我是第一次跟副县长离得这么近。”

  师兄请她坐下, 又给她倒了水,“是不是第一次喝副县长倒的水呀?”

  鲁盼儿被逗笑了,“果然是第一次。”

  “那这水有什么不一样吗?”

  “还真没有。”她已经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杨瑾拿出那几本书,“在一家旧仓库里找到的……”

  “襄平县在宋代时期的历史资料, 真是难得呀!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最需要这些了。”张副县长珍爱地捧起书, “走, 我们去书房吧。”

  副县长家很朴素, 甚至比不上小郭家,却有一个特别大的书房, 书架把墙全遮住了,中间放着一张写字台。大家坐在写字台周围说话,鲁盼儿便知道了襄平县的许多历史事情,原来她的家乡襄平县曾经发生过那么多重要的事件,有过那么多风云人物……

  鲁盼儿正听得入迷,杨瑾却笑着站起身,“我们该走了。”

  张副县长抬起手腕看看表,“居然这么晚——是该走了,县委大院要锁门了。”说着打开书柜,拿出一个信封,“小鲁,送给你的。”

  看起来里面装着钱和票证之类的,鲁盼儿赶紧摆了摆手,“我不要。”

  “不能不要!”张副县长硬塞到了她的手中,长长地叹了一声气。“还是在抗战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和师母辗转到了后方,他们把我当成亲儿子一样。现在老师唯一的小儿子到了襄平,不用说接到家里,就连公开承认都不能。”

  杨瑾就笑着说:“我已经得到师兄很多帮助了。而且,这样对我们都更好。”

  鲁盼儿能理解,“我结婚时舅舅没有过来,就是因为怕影响我。”

  “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形势迟早会好转。”张副县长拍拍杨瑾的肩膀,“你在农村参加劳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读书。”

  “我一直坚持学习,师兄上次给我的书目已经都看完了。”

  “很好。”张副县长又转向鲁盼儿,“希望小鲁老师也不要被生活琐事缠住,还能不断进步。”

  感觉到张副县长对杨瑾和自己殷切的期望,鲁盼儿就郑重地答应,“我会努力的。”

  张副县长便将他们带来的东西提了出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东西带回去。”

  鲁盼儿当然不肯,“我们红旗九队是工分最高的生产队,家里不缺粮食,这是自留地里种的。”

  “盼儿第一次过来,她亲手种的粮食,师兄务必收下。”杨瑾也说。

  “小鲁第一次过来,我就破例了,”张副县长勉强留下东西,却严肃地说:“下次再来,什么也不许带了。我虽然停职了,可待遇和工资却还保留着,一个人根本用不了。”

  师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鲁盼儿也没有看到其他人的照片或者用品,心里很是疑惑,却不好问,只能答应着,“我们日子过得也不难呢。”

  “红旗公社偏是偏了些,但民风淳朴,还是不错的。你们就在那里好好学习,好好劳动。”

  “好的。”

  从襄平县回来,红旗九队的小学就开学了。

  鲁盼儿回到学校上课,杨瑾则准备盖房子。

  鲁家本来就在生产队的边上,可吴队长给杨瑾划的宅基地还要更向西一些,紧紧靠着山,与其他人家隔了一片玉米地。

  社员们都说位置偏僻,吴九爷就说:“挑了离队部和大路这么远的地方,一定是二狗子故意的,村里也不是没有别的空地,我去找他!”

  杨瑾和鲁盼儿急忙拦住,“整个红旗九队才多大,能远到哪里?而且那边人家少,清清静静的也不错。”

  “杨老师是北京来的人,鲁老师也去过上海见过大世面,既然觉得那里还行,那就这样吧。”吴九爷就问:“你们是想盖土坯房还是砖房呢?”还在杨老师和鲁老师结婚的时候,吴九爷就说过要帮他们张罗着盖房子,现在果然主动出面了。

  担心他们不懂,吴九爷就又细细地讲给他们听,“土坯房看起来不好看,但住着也一样,买的料少,大家出把力就盖出来了;砖房就贵了,买砖就要好几百块钱。”

  “还是盖砖房,”杨瑾就说:“我前些天到襄平县定了红砖和一些木头,过几天就能运来。”

  既然杨老师定了砖,吴九爷就笑着说:“砖房当然比土坯房好,又结实又亮堂,还省了打土坯。”又感慨地说:“现在盖砖房的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大会打土坯了。”

  宋大夫就笑话他,“吴大爷打土坯最行了,如今闲着,不如打些土坯重新盖个土坯房住!”

  九队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红砖房,住土坯房的没几家了,都是些困难户、五保户什么的,于是吴九爷就向宋大夫嚷道:“你才去住土坯房呢!”

  “我又没想打土坯,当然也不想住土坯房!”

  大家看着两个老头儿斗嘴,嘻嘻哈哈地笑。

  斗了嘴,吴九爷精神倍增,就发下号令,“趁着春耕前,先把房子盖起来,村里男人有空都来帮忙,也不用工钱,你家每天只要招待一顿饭就行。”

  这正是红旗九队的规矩,不论谁家遇到盖房子的事,都是全村人一起来干活,不算工钱,但要招待饭菜。

  不过,盖房、结婚之类的大事也约定俗成由队长张罗,因为吴队长在红旗九队不得人心,所以吴九爷才会出面。

  杨瑾和鲁盼儿就赶紧答应,“当然要招待饭菜的。”

  “鲁老师平时上课,就让我儿媳妇帮忙做饭吧,”

  “小春婶儿茶饭好,我原来也想请她帮忙呢。”鲁盼儿笑着点头,又说:“这么多人,恐怕小春婶儿一个人忙不过来,再请蔡颖姐过来打个下手怎么样?”

  虽然帮忙做饭与盖房子一样都不要工钱,但能免费吃一顿饭,而盖房子招待大家的饭菜自然是好的,鲁盼儿就想着蔡颖一个人开伙不容易,又不好每天叫她到家里吃饭,如今有这个机会,便将她加上了。

  吴九爷心里雪亮,“鲁老师说的不错,她们俩个人更能宽裕些。”

  既然说定了,就约好动工的日子。

  鲁盼儿与杨瑾到公社买酒买烟买肉,又找陈婶儿等几家换了些鸡蛋和大米,一切准备停当。

  家里招待的饭菜好,大家愿意来干活,也肯下力气,没几天,地基就挖得差不多了,接着墙便一天天高了起来。

第90章 双喜临门

  虽然过去的旧习俗差不多都废除了, 但是盖新房上梁在红旗九队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这天要请大家吃米糕的。

  杨瑾便安排在学校放假的星期天。

  这天鲁盼儿早早起来, 端了大米到院子里,,就见蔡颖背着小豆在站在门外,便笑着说:“怎么来这么早?春天早晚凉,孩子别冻着。”赶紧开了门。

  “刚刚醒了一次,吃了奶又睡了——我给她包了冬天的厚被,不怕冷的。”蔡颖进来就说:“我来磨大米吧。”

  鲁盼儿就招呼她进屋里,“这是体力活儿, 一会儿让杨老师做。”

  “这些天杨老师累坏了,你这么早起来一定是想让他多睡一会儿呢。”蔡颖脸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 这些天心情放松,再没有愁容, 微微一笑更显得眉眼温柔。

  鲁盼儿正是这么想的,便也笑了,“什么也瞒不过你。”便接过小豆送到屋里丰美身边,出来见蔡颖已经推着石磨磨了起来, 便赶紧过来一起推。

上一篇:与你千般好

下一篇:季太太宠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