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新娘[七零] 第210章

作者:溜溜猪 标签: 年代文 现代言情

  他赶紧往屋子里面跑。

  赵曼也跟着他往屋子里面跑,这年月藏东西没啥地方好藏,一般就藏在床底下。

  结果一掀开,灯笼果然就在床底下。

  “呐,嫂子,我们两家关系好,才跟你说,这灯笼上面有字,我们三娃的灯笼上面的字是‘吉祥’,不信你瞧瞧。”赵曼说。

  孙来娣从床底下拿来那个灯笼,上面果真写着“吉祥”二字。

  这是昨天韩景瑜给孩子们写的吉祥

  话,用毛笔写的,从字迹上都能辨认出来。

  赵曼说:“灯笼找到了,我走了,不过孩子还是要好好教育,孙贵现在都不小了快十岁了,要是这脾气不改改,以后在社会上都难立足,就这样的别说以后征兵,就招工他能干多久,我言尽于此。”

  孙老太给憋到内伤。

  咒她孙子招不了工,征不上兵,这是什么狠毒的女人呐。

  赵曼一走,她就骂开了:“这小贱蹄子,不过是一个灯笼,孩子们玩的玩意儿,有必要这么较真吗,我咒她生孩子不长□□,喝凉水被水呛死,走路被石头绊死,被鞭炮炸死”

  孙来娣这回是真火了:“你讲话也太过分了吧,这大过年的能让你消停一下吗?”

  孙老太不依不饶继续骂。

  孙贵气急了,长这么大还从没有人敢这样下他面子,这女人也太可恶了,他看着床头挂着的鞭炮袋子也有了主意。

  脑袋里面无限循环着一个声音“被鞭炮炸死”。

  趁着孙老太跟孙来娣吵架的功夫,孙贵拿着那袋子鞭炮,偷偷的溜进隔壁的院子

  赵曼要回了灯笼,让三个孩子好好收着。

  大娃老大不乐意了,以前姚红兵姚红旗兄弟两个再讨嫌,也不会跑人家家里偷东西,人都嫌丢不起这人。

  丢灯笼的这个过程,冲淡了昨天的喜悦,看着要回来的灯笼都不香了呢。

  “妈,世界上怎么会有那么讨厌的人。”大娃伤感的说,要是周围没有这些极品,该多好,这个新年一定是他人生中最最开心的一个新年。

  “可儿子,这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孙家婶子和兰香那样热心肠的,也有讨厌的,存在即合理。”赵曼打开锅盖,果然看见里面煮好了一锅小米粥:“你们没吃饭吧?”

  “没有——”

  话刚说完外面一阵炮响。

  “嘭——”

  紧跟着是一阵惨烈的叫声。

  赵曼带着孩子们跑出去一看,孙贵晕倒在了墙头,右手几乎是被炸断了,皑皑白雪上面一片片艳丽的红。

  —————

  伴随墙头的那一声炮响,春的序幕被打开了。

  这是这群孩子第一次直面这么危险的一刻——孙贵那天本来是要拿着一把鞭炮扔进韩家,把赵曼给炸飞的。

  最后送去唐城市医院,给孙贵截肢了才保下一条小命,出院以后姜营长亲自押送着岳母,把这两个在新区闹得天翻地覆的害人精给送回老家去了。

  赵曼心里百感交集,不知道是说孙贵活该,还是可惜,好好的一个孩子,如果大人肯斥责他几句,不就避免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过完年以后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转眼到了农历的二月份。

  新春伊始又是一个好年,枯黄了一个冬天的树叶子总算是发了新绿,气温开始回暖以后,孩子们也脱掉了厚厚的大棉袄子。

  穿着赵曼给新缝的薄棉袄,三个孩子比之以前越发的好看了。

  韩昌君现在也有收入了,一个月或多或少的补贴赵曼一点,当然她也愿意照顾孩子,毕竟有了感情。

  到了春天牧场的事情也多了起来,孩子们除了早上会来家里吃顿早饭,晚饭一般跟着他们亲爹在食堂解决。

  从七六年开始,社会面貌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地方上也放开了好些政策。

  王桂花花了十块钱抓来了一只小猪崽子养着。

  北方没有那么多猪草,养的猪多了也吃的东西也紧缺,方赫平利用农场的有利因素,办了一个复合猪饲料厂,把用不上的一些农业废料,做成了复合猪饲料拿去卖,找他批条子拿饲料的农户也越来越多。

  看着猪圈里面养着肥肥胖胖摆尾巴的猪崽子,王桂花问儿媳妇:“我听说,这种猪能长到两百斤?”

  新抓来的小猪崽子是小白猪,跟老家养的黑猪品种不大一样,专门长肥膘。

  赵曼现在也是半个农大毕业的了:“听说是,这个品种是从欧洲引进的,在饲养场吃猪饲料,能够长到两百五十斤以上,但是光吃米糠跟猪草,我就不清楚了。”

  现在粮食产量出息大了,米糠跟麦麸也多了起来,人再穷也不至于吃这个,就可以给猪吃。

  另外没有猪草,用红薯叶豆叶都是一样的。

  猪跟牛羊一样,长出来的肉就是蛋白质,光靠吃草吃麦麸生长出来的蛋白质肯定不够多,所以要在饲料中补充豆粕棉粕。

  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产棉产粮基地,缺的就不是这些东西。

  王桂花掐指一算:“那你说说,我是找

  方场长拿饲料养猪划算呢,还是自己打猪草划算。”

  猪草养猪可是早就淘汰掉了的,而且光吃草吃麦麸的猪,压根就长不大。

  所以赵曼想也不想的就回答:“当然是要找方场长拿饲料了,他们农场出的饲料也不怎么赚你们钱,主要是要把农场里面用不完的饲料整合起来,顺便给员工搞点福利,方场长没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

  事实上,棉粕豆粕那些东西,要不是养猪户们用,方赫平自己也会愁这些东西的去处。

  到了春天开始,牧场也渐渐出来青草,从阳历五月份开始,是一年一度水草最旺盛的季节,牧区也不会向他采购豆粕跟棉粕。

  所以赵曼才建议秦宇,把养猪政策放开,鼓励农户们养猪,这样八大农场的猪饲料总算也有了去处。

  又给牧区赚了一份收入。

  秦宇对她也很满意,多次跟市里面打报告,想要把赵曼调到区里来。

  阿里汗听说了,又不免跑了几次唐城,硬是要把赵曼给留到了唐城。

  抓完了猪崽子又抓了十几只小鸡,小鸡还小就都养在家里面。

  过了二月就是三月,转眼之间就到了五一节,隔壁家周升跟薛敏敏结婚以后,关系也没有再进一层。

  说白了还跟当年姘居在一起的时候差不多。

  周升很忙,除了新区的事情还要经常往市里面跑,薛敏敏刚开始在家呆得住,后来就觉得很无聊。

  家属区不是没有这种整天闲在家闲得蛋疼的人,但没有一个是像她这样没有孩子的。

  其实薛敏敏也挺想生个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真的可以跟这些女人一样,整天呆在家里不出去。

  可有什么办法,每次她在周升面前提起要上班的事情,他就露出很无奈的表情出来,最后还是劝她在家里好好待着,有空就学学人家做饭,他希望自己回来能够吃到一口热饭。

  薛敏敏在家呆的久了,都感觉自己要生出虫子来。

  她没有办法,跑到学校去找孟成泽,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份音乐老师的工作。

  反正她在军艺是学艺术的嘛,唱歌跳舞都会上那么一点,唱歌她也能教。

  领了这份工作,薛敏敏这才自信心强了一点。

  就这样到了五月中旬,天

  气渐渐热了起来,白天也能穿上单衣了。

  日头也一天比一天时间长,韩景瑜不加班的时候回到家,还能看见孩子们在院子里面玩,家家户户都点上灯的情景。

  韩景瑜也一天比一天更愿意多跟她在一起带上一会儿。

  想到这事儿,男人心里未免多了几分旖旎,面上虽说是清清冷冷的,可眼睛忍不住往她身上转。

  她穿着白色的的确良衬衣,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针织小外套,身材凹凸有致。

  她一抬眸,韩景瑜的目光就收了起来。

  她又低头,男人又偷偷看她。

  两人跟捉迷藏一样玩了很久,赵曼把手里头的尺子搁在旁边的小桌案上面。

  正色问道:“你干啥一直看我,我有哪里不对劲的地方吗?”

  作者有话要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便放炮!

第174章

  从二月份开始, 牧区的绵羊开始了繁殖周期,一直忙到了四月底。

  为了提高成活率,赵曼可是日日夜夜都泡在牧区, 比牧民们还精心的伺候着这些小羊羔们。

  到了五月份,今年产的羊羔成活率, 比去年足足提高了一倍。

  也就是说, 去年所有人都在担心着的,一次性出了那么多山羊以后,牧区今年的收益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否定的。

  另外奶用牛的培育跟繁殖工作也在今年春天开始了,整个春天都在打各种战役, 赵曼也在草原上架起来一个帐篷,若是回不去就直接睡在牧区了。

  ——当然, 并不是牧民们不欢迎他们的努尔古丽, 而是我们的娇气包受不了那种臭气熏天的味道。

  “妈妈, 妈妈。”孩子们从外面冲了进来, 当然是因为看见赵曼好容易回来一趟, 一个个的过来献宝。

  “我大哥可厉害了, 他跳级现在读到了四年级。”二娃进来就炫耀大哥的那些风光事儿。

  大娃今年才八岁!

  不过他的起步基础也不算很差了, 虽说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七年, 生活环境也不好,韩昌君还是很用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们。

  两孩子的基础本来就比一般的孩子们好,加上大娃好学, 一本红楼梦去年就啃完了,后面无聊又仔仔细细的翻看了好多遍。

  “这是大娃写的童话故事,您看!”二娃手里头养着一本小年期刊,里面有一篇文章, 署名是韩万燊。

  大娃脸上瞬间表现出来几分羞怯感。

  赵曼接过来一看,名字叫《小蜗牛搬家》,讲述的是小蜗牛搬家的故事,刚开始小蜗牛搬了好多东西,因为搬家搬得太慢了,等到第一批东西搬到新家,他再回去取第二批东西的时候,发现以前的东西都叫房东给扔了出来。

  小蜗牛决定过上旅居的生活

  情节跌宕起伏,而且还是个长篇连载文呢。

  这作文水平,可是秒杀同期的自己啊。

  赵曼感慨道:“以后我们大娃都成了作家了。”

  二娃手里头拿着两张大团结,得意洋洋的炫耀道:“可不是,杂志社还给大娃寄了稿费呢。”

上一篇:你是我戒不掉的甜

下一篇: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