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新娘[七零] 第221章

作者:溜溜猪 标签: 年代文 现代言情

  她对孩子们说:“咱们家人人平等,不管好的赖的,都不允许挑三拣四,全家吃啥咱吃啥。”

  她也不兴惯着孩子,也不兴惯着男人,农村里面还习惯补贴着男人吃,觉得男人累。

  女人会不累么!

  二娃看看里面闹得很热闹,一脸欣喜的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大哥你写进你的故事里面咋样。”

  赵曼:“……”难怪你写不出来童话故事,这童话故事里面能写在家偷挂面吃这事儿么?

  这会儿在韩家玩的三娃也瞧见了热闹,带着青雨两人一起过来,刚好看见了妈妈。

  三娃:“咋啦?”

  二娃冲他挤了挤眼睛:“有人偷吃东西被发现了,要闹肚子了。”

  赵曼小声说:“你还能说再大声一点吗?”

  三娃看了看里面,又看了看妈妈,见缝插针的要给妈妈表忠心,拉着妈妈的衣角抬着小脑袋说:“妈妈我可从不会偷东西吃,偷吃东西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二娃跟大娃两人在一起咬耳朵:“我真的很想看这个故事,大娃你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好不好,就写一个懒婆娘在家挑拨离间,偷吃东西的故事。”

  声音不大不小,刚好别人也听不见。

  赵曼嘴角抽了抽,看向大娃。

  谁知道大娃若有所思的说:“倒是也可以!”

  赵曼:“……”

  这事儿大家就当热闹看看就罢了,不过赵曼觉得韩景山真是自作自受,这事儿可以当做一个宣传素材。

  要不是他弃养了养大他的养父,家里也不会闹这样一出。

  这事儿一出,以后韩景山在大队也抬不起头来,陈巧梅烂成这样,馋成这样,以后稍微好一点人家的姑娘,都不敢往他家嫁过来,可真是恶有恶报。

  作者有话要说:不行最近的留言真的很少啊,我基本上都是在单机码字了,每天都是在日万修文,每天的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一个阶段没有写好,读者大大们就跑掉了,所以对于作者来说,每一章都苟的很辛苦,今天看了一眼带我之前废掉的稿子,我已经写了上百万字了。

  看不到你们说话,感觉自己被遗弃,更辛苦,卑微求留言啊哪怕撒花花~~

第182章

  收完玉米就到了七月中旬, 玉米晒干以后要脱粒、交公,后面的事儿也不少。

  赵曼前前后后带着孩子们过来帮了几次忙,都是大清早过来, 帮忙干点掰棒子这种轻省活儿,赶着快中午的时候, 就号称要回家做中午饭了, 就溜号了。

  刚开始唐彩云跟蔡秀敏两个还欲言又止的想让赵曼过来多帮几天,后来被王桂花无情的给修理了。

  最后赵曼干脆不来。

  反正我这辈子求你们的时候少之又少,你们求我的日子才多呢,按她的本意就是干几天意思意思就行,你还真指望我能够帮你们解决干农活的问题吗。

  想得美。

  至于韩景瑜, 也就是见缝插针的过来看了几次体力活,也就是要把玉米给运回家比较辛苦一般女人也搞不动。

  韩家的玉米地一共是七亩, 自己能留下来一百多斤玉米, 这是队里面给农户的。

  另外交公了以后, 政府还分配了一些, 这些是按每年的惯例, 大队统一分的。

  这样下来每家得到的玉米大概有三成, 说不上人人满意, 总归干得多得的多, 有些人家里面劳力多报上去的地也多,这一下子就得了四五百斤的玉米,比往年要好上一倍不止。

  这样一来, 到了种小麦的时候就更卖力了一些。

  北方的土地一般一年也就种植一季,种玉米的地完了就不种小麦,但是到了入秋可以种一季大白菜或者萝卜,冬天就有菜可以吃。

  冬小麦生长周期短, 整一季小麦就要八个月的播种到成熟期,到九月中下旬就可以播种了。

  这中间两个多月的时间也不能闲着,得把玉米地的秸秆给处理了。

  一部分秸秆就地烧了,用来肥土地,草木灰这会儿还是肥沃土地很有用的肥料,一部门用来翻压还田覆盖,也能达到肥沃土地增产的效果。

  还有一部分让牧场给回收走了,牧场拿自制的奶片跟农民换,光韩家,都得了两斤奶片。

  以前是赵曼帮着区政府往村里跑,现在又是她带着牧民们往村里跑收秸秆。

  孩子们也跟着,不过因为村里烧秸秆做草木灰,就连村里也烟熏雾绕。

  “咳咳咳咳。”三娃一通狂咳。

  赵曼赶紧

  打湿了帕子给三娃捂住了口鼻:“咱们绕个路早点回吧。”

  “啊!”二娃说:“可我说好了跟我青军兄弟玩!”

  “玩啥,赶紧走,我可受不了这味道。”

  烧草木灰是每年村里例行的节目,草木灰是一种有机肥料,在古代乃至没有普遍使用化肥的年代,那会儿的人就是用草木灰做肥料。

  后世人说雾霾是农民烧草木灰给烧出来的,正确性倒是没有验证过,可赵曼知道烧草木灰的烟在村里也不会持续太久,不然人畜都受不了。

  村里面除了像陈巧梅这样的懒婆娘,基本上是人人欢喜。

  至于村里以前好几户也遭了殃,以前像方文海家那种特困户,以前靠着吃平均数,也能勉强混个温饱,可现在不成了,去村里报上去了数领了地就要干,方文海家里是从他爹到他娘再到他,懒到一个窝里去了,收玉米的季节要是他家不干,玉米就要烂在地里,要是让队里知道了还要倒扣他们工分。

  最后全家人齐齐上阵,好歹把玉米给收完了。

  收完玉米感觉把这辈子的活都做完了,方文海瘫在家里两眼望天:“累,真他妈累,老子要去找个媳妇儿把她当驴使唤。”

  毕竟他也不怕丢人,八代贫农嘛,整的自己跟丐帮八代长老一样的风光。

  可媳妇儿也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就方文海家里穷成那样,结个婚还要找女方家拉赞助,能找到媳妇儿就见鬼了。

  并且以前在一起干活没有发现多大的差异化,现在一起掰玉米棒子,大家就比出来谁家小伙的活干得好,谁家的地又多又干的快,谁家小子是个懒的,所以年轻小伙子都在暗暗的比较着。

  这种比较对于村里来说,是良性循环,方满仓恨不得每个年轻人都有这上进心才好,他现在终于不用像赶着驴子一样逼着村里的懒汉们干活了。

  可方文海不怕人比,他就怕自己干活了。

  这时候方文海的爹来了一句:“之前你姑不是给你相了个知青呢,咋样了?”

  对于方文海找对象这事儿,家里还郑重其事的开会讨论过。

  村里的姑娘们都会要聘礼,不行。

  于是瞄准了知青,因为知青都是城里来的,家里面没那么多门门道道,

  说不定还挺有钱,可一般从城里过来的知青都娇娇柔柔的,只有一个魏敏年纪大一点。

  这才选中了魏敏。

  “儿子,要不这两百块钱你也别找人要了呗,咱家认怂,随便跟她谈谈得了,我的儿啊我都五十几了,可再也不想下地了。”方文海爹幽幽的叹了口气,他可真是羡慕死韩大伯了,自己怎么没那么命好,有一个那么长出息的侄子,一边羡慕一边还酸不拉几的说:“也不是谁都有韩老大那个命啊,像条狗一样蹲在学校门口就有钱发。”

  方文海仰天一声长叹:“得了吧您,还知青,都没姑娘敢嫁到咱们家来了,您是不知道,大队现在又不搞批d,人家现在哪会想嫁个贫农啊,你说咱们家除了贫,还有啥?”

  “对了你当年是怎么娶到我娘的?”

  一说起这个,方文海的爹一肚子的坏水就来了:“我跟你娘一样的懒,我两干活的时候偷偷的躲在地里吃花生,就看对眼了。”

  他压低了声音跟方文海说:“后来有了你,她娘家赶紧巴巴的就把人给送过来,一分钱都没敢要,还生怕我不要她了,来的时候还带了二十个鸡蛋十斤白面倒贴过来的呢,可我跟你说啊我的儿,你可别学我。”

  正常长辈这个时候教育自家晚辈,都要转个风向。

  谁知道方文海爹马上说:“我现在可真是很后悔,要不是当初贪便宜,就不会娶你这个好吃的懒娘,说起你娘来,你小的时候你娘跟陈巧梅一个德行,做饭就偷偷的往嘴里塞一把米,生米她都能偷吃,我寻思着这辈子要是找了个勤快媳妇儿,我是不是就没这么累了,地里的活儿让媳妇儿去干,我就躺在床上歇着,我这辈子的人生追求啊,就是躺在床上让人伺候,我娘生我的时候,怎么就没把我的屁股生在床板上呢。”

  方文海:“……”

  我还以为我才是咱家最懒的呢。

  小孩子们喜欢凑热闹,而且耳力又好,模仿能力还很强。

  二娃跟大娃听完就表扬给赵曼看,两人一个演爹一个演儿子,表演完了又跟大娃开始咬耳朵:“可真懒,娶个媳妇儿回来给他们干活。”

  大娃也深以为然:“我也觉得这样不对,这样的人合该这么大年纪了

  还找不到媳妇儿。”

  二娃想了想:“如果我太勤快了,会不会也被哪家女人给盯上,拐我上门给他们干活当上门女婿?”

  “哥,啥叫上门女婿啊?”三娃细细的声音说。

  “就是以后住女人家里的那种,孩子们都跟女方姓,三娃你可别想以后给人做上门女婿,咱家再多的儿子也不借给别人家。”

  三娃的小脑袋里面没有这个概念:“那为什么不能跟妈妈姓啊?”

  他其实还挺想跟妈妈姓的。

  这孩子最近可真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二娃弯下腰来捏捏他的小脸蛋:“因为你跟妈妈姓,别人会说爸爸没出息啊。”

  三娃还特别有探索精神:“那为啥我跟妈妈姓,爸爸就没有出息了,妈妈出息了不行吗?”

  赵曼:“……”她觉得儿子真是太爱她了怎么办啊?

  这个问题怎么解释这孩子都会没完没了的问,二娃干脆不解释了,板着脸一本正经的说:“就是人家都跟爸爸姓,你跟妈妈姓你就会很奇怪,而且每个人都会好奇,你怎么跟你哥哥姓不一样啊,就会怀疑你是捡来的孩子,你不觉得烦恼吗?”

  三娃还真的很认真的想了想这个问题,然后跟哥哥说:“我不觉得烦恼,别人不跟我说话我才烦恼。”

  “噗。”赵曼忍不住笑了,摸了摸三娃的小脑袋,当然还很同情总跟弟弟解释不清楚的二娃。

  “算了我不跟你说了。”二娃放弃自我。

  “赵曼。”刚下工,魏敏远远的见到赵曼推着车,带着几个孩子,也跟着走过来:“你过来帮你婆婆干活呢?”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声音停止了,都看向魏敏。

  赵曼使了个眼色,然后他们一起跟魏敏大声的打招呼:“阿姨好!”

  嗓门还挺大的。

  魏敏给孩子们吓了一大跳:“这是你家孩子,怎么这么大了。”

  这三个孩子本来也不是韩景瑜亲生的,只是村里人传的风言风语,加上孩子们总改口不了叫“爸爸”“妈妈”,所以魏敏也挺晕乎,不知道赵曼到底是不是给人家当了后娘。

  大娃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不是妈妈亲生的,可我妈妈是我亲妈。”

  二娃说:“不是亲生的也能是一家人。”

  三娃

  躲在赵曼身后:“这是我妈妈。”谁也抢不走。

  魏敏都被三个孩子说相声一样的讲话方式给逗笑了:“真可爱。”

上一篇:你是我戒不掉的甜

下一篇: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