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新娘[七零] 第260章

作者:溜溜猪 标签: 年代文 现代言情

  赵曼乐了:“那不是对了您的胃口。”

  王桂花更开心:“当然对我的胃口,因为我看到方秀丽那个女人没肉吃,我就高兴!”

  “她今年没养猪?”赵曼反问一句:“因为她记得以前方秀丽家里还偷偷的养鸡干嘛的,以前住在南方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很勤快的人。”

  王桂花嗤了一声:“她还有力气养猪,苏爱国就把她给气死了,苏爱华又不在家,她现在整个人跟被人抽了魂一样,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杀猪,大家都有得分,她也跟着分了几十斤,现在不是嘚瑟嘛,听到明年各人养猪都归着自己,她又去找满仓闹,可满仓能理她?”

  又说:“不光满仓不理他,其他家愿意养猪的,也都不想这样分了,明明养个猪也不花什么成本,就费点功夫嘛,想吃肉还不想动手,满仓说不惯这些人的脾气。”

  两人说着话,二娃蹭蹭蹭就跑回家叫大娃,这会儿天也冷了,大娃在家里看着书,宅着能够一个冬天都不出门。

  “老大,奶奶叫我们过去吃杀猪饭。”二娃推门冲进屋,带来了一身的寒气。

  大娃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书,不满的蹙着眉:“进门能不能关关门,每次都这样。”

  二娃赶紧把门给合上,看他看书不满的说:“妈妈说你都要近视了。”

  大娃说:“没有的事,我每天都在做眼保健操。”学校现在组织孩子们做眼保健操,注意防护眼睛近视。

  二娃还没吃过杀猪饭呢,但总感觉比过年也不会差了,拉着大娃的手央求他:“他们说杀猪饭是一年一次最热闹最好吃的饭,咱们走嘛。”

  今年吃肉吃的有点多,大娃没啥动力:“外面冷着呢。”

  赵曼看这一整个冬天,这孩子就跟屁

  股生在了炕上:“大娃快点穿鞋,咱们去奶奶家里吃杀猪饭,奶奶还在家里等着呢。”

  韩昌君是个工作狂,也不管管孩子们,一个个的都野蛮疯狂生长。

  大娃本来不想大冬天的跑那么久的,先是被二娃磨的没了脾气,又被妈妈催促着,无奈放下书本。

  赵曼一看还是纯英文版的:“老大,你这是干的啥?”

  大娃对学习很感兴趣,她有教过孩子一些简单的英文词汇,后来还看见大娃借了初中生的基础课本在学习,大娃见被妈妈发现了,有点害羞的把书往枕头下藏:“都是杂书。”

  赵曼道:“看点杂书挺好的。”

  只要别看这个年纪不太适合的小黄文,什么都好。

  她翻了翻看,是英文版的《鲁滨逊漂流记》,难度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一个完全没有英文基础的人来说,能够看得懂也很猛了。

  赵曼瞬间变成大娃的脑残粉:“大娃你好厉害!”

  这儿子的脑子是什么构造的啊!

  虽然对着弟弟一脸不耐烦但是在赵曼面前完全变了一副面孔,大娃有些害羞的的说:“你教过我一些,然后我自学了一些,我不懂会去问姨父,这书是姨父借给我看的。”

  赵曼忍不住就要夸他:“我大儿砸可真厉害。”

  二娃有点丧丧的:“大儿砸厉害,小儿子软萌,我觉得就我最最没有出息。”

  猛的一个机灵,赵曼赶紧否认:“没有啊,你也很厉害。”

  很少看见二娃这孩子这样,其实吧,他真的是不需要太多鼓励的孩子,因为就靠着他自己,就有那么多人喜欢他,他才会成为新区的孩子王。

  可下意识的,似乎就忽略掉了孩子的成长。

  悄悄的,二娃就进入到了一个独立生长的阶段,开始出现叛逆期了。

  小家伙睫毛低垂:“总之就我一个人最不厉害。”

  妈妈都从不说他的优点。

  赵曼摸摸他的脑袋:“没有啊,你眼睛好,你人缘好,你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你看你不用成绩跟颜值就获得了新区这么多孩子的认可,是不是很厉害。”

  二娃:“……”可是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多厉害的样子。

  不过,这事儿很快翻篇揭过,既然是接他们来吃杀猪饭的,当然最

  重要的是带着孩子们去吃饭嘛。

  赵曼从自家暖房里面摘了一篮子的蘑菇,怕别人知道,偷偷给藏在了篮子里面。

  “这是啥?”王桂花好奇的问。

  “您看看这是啥?”赵曼掀起来篮子上面盖着的布:“这是我在家里养出来的。”

  蘑菇!

  这蘑菇就算是在南方,冬天也是一门稀罕菜,更何况有这么多蘑菇,自从入冬后就一直吃土豆大白菜白萝卜的王桂花默默咽了咽口水,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按住了赵曼:“老大媳妇,这玩意儿你是怎么弄到的?”

  蘑菇鲜美,虽然平菇的味道比不上许多野生菌种,但因为可以利用的营养源很多,各种木质累的植物残体跟农林废物都可以用到,所以易于培植,几十年以后烂大街的菜。

  可在这会儿,特别是在冬天,平菇还是很难培养出来的。

  赵曼心说她婆婆还真是识货,于是说:“这也是前几个月,孩子们总往菜园子里面浇水,不知道怎的有块木板子上面就有了平菇的菌丝,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培育出来的,您放心好了,韩景瑜拿到单位让人给检测过,是食用级别没有毒素的。”

  王桂花是个识货的人,有点激动的说:“我听说外面现在也能做点小生意了。”

  运动结束以后,各处虽然也在打击投机倒把,但是对于小规模的农作物的交易,只要是正当渠道自用的,基本上也不打击。

  政策上类似于几十年以后大规模从国外买东西那叫走私,可小规模的自用就叫代购。

  属于法律爱管不管的盲区。

  赵曼噎了一下,老老实实的回答:“是!”

  王桂花只觉得心跳的很快:“我听说老大是军人,你们不能做生意,可这个生意,你们也先别急着交出去。”

  赵曼:“您说?”

  王桂花老实说:“先让家里种一点赚一些,现在城里面都没有菜吃,过完今年冬天,你捐给国家我就不管了,这钱我也给你分,你又不用出面,这事儿跟你们就没有关系了。”

  赵曼心中一动。

  平菇是她培养出来的,她要是这样捐给了国家,顶多会奖她十块五块钱。

  而且这玩意儿,走在法律的边缘,老农们现在也会收菜收东西上城里卖,

  原则上是不管的,而且王桂花提的这个要求也不大过份,她只要卖到过冬就好。

  因为平菇的菌丝一旦发了起来,涨势就很猛,所以才能在后世成为最便宜的菌类。

  赵曼嗫嚅了一下:“我想想啊,不过这玩意儿能发起来,其实也是因为我这里的环境好,老家那边没有暖房,没有足够的温度是发不起来的。”

  她干脆带王桂花去看了一眼培养平菇的地方,也就是以前放木柴的房子。

  一个多月下来,整整一大块玉米芯、棉壳籽和花生壳做出来的培养料上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平菇。

  足足有几十斤!

  一旦菌丝发了起来,就会成倍的增长,她算好这个冬天,起码能出来上千斤的平菇。

  虽说市面上现在没有平菇卖,无法衡量其价格,但是能在冬天整上一碗蘑菇汤,别提多美味了。

  王桂花直接看傻了眼:“老大媳妇,你就算捐给了国家,可咱家里这么多先拿去卖,等到国家培养出来,也要几个月的功夫了吧。”

  赵曼知道王桂花是什么意思。

  捐给国家是个人的品性问题,只有捐给了国家,才能让更多的人在这种天气吃上一口新鲜菜,她就算爱财,也不会囤货居奇,让这玩意儿变成稀罕的东西,炒高了价格卖钱,这叫缺德。

  可如果都捐了,个人心理也不好受,所以打个时间差,咱们家里自己培养一些拿来卖,也不妨碍国家大面积的培养种植,总归这玩意儿在蔬菜稀少的北方,需求量肯定很大。

  妈妈呀,好心动!

第210章

  赵曼要是有对会动的小尾巴, 这会儿肯定会翘起来。

  “娘,你让我打听打听政策,要是没有啥问题, 咱们再聊聊具体的,咱今天不是回去吃杀猪饭的吗,先回吧。”

  王桂花本来是回来叫儿媳妇回去吃杀猪饭的, 这下让她这一窝子的蘑菇搞的心里痒痒的, 总觉得哪里不对付。

  再仔细想想,就是钱招来的毛病。

  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这么多想法吧, 吃了上顿想着下一顿。

  可时代好了赚到钱了, 人谁不能有点私心呢。

  赵曼也不能要求别人当圣母,有啥好东西都捐给国家,如果人没有一丁点的私心, 那就是圣人,可惜她不是个圣人。

  到了老家以后,她带来的这十几斤菌子先分了一部分给王桂花的姐姐王翠花。

  姊妹两个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天, 王翠花出来的时候看着赵曼,就忍不住露出欣赏的笑容。

  如果说以前大家对她的形容就是命好, 搭上了韩景瑜这艘快船,现在对她的评价和欣赏标准已经完全不是最开始那个有点点小心思的小姑娘了。

  猪杀好了,一般肉就割给了村里, 村长方满仓跟会计韩东林在旁边过磅,按户数把肉给称好。

  都是不花起钱吃到肉, 没人敢说不服从村里的分配,而且方满仓这人做事基本公道,算是厚道人。

  内脏跟猪头, 另外还有一半的肉就都归了养猪的那户人家,两百斤重的猪,撇开内脏、骨头和猪杂猪头以后,大概还有一百四十斤左右的肉,分出去了七十来斤,也就是说七七八八大概有23的肉是归了养猪户的。

  对于脑子正常点的人来说,都还是觉得养猪比吃白食的好。

  没有养猪的人家,一年到头也能分到四十来斤,可是相应要扣掉一些工分。

  但放在村里的贫困户方文海家里,当然是能躺平了分肉,绝对不要自己养。

  今年知青们没有养猪,也是按照人头分到了一些肉,到了冬天以后日子渐渐过的好了起来,饭菜里面也有了油水。

  张红旗跟魏敏等人不免又想到当初赵曼还在这里的日子。

  今天分完了猪肉,按照户头和人口,知青点又分到了一斤二

  两肉。

  魏敏拎着肉回去的路上,刚好看见赵曼来村子里,热情的打了个招呼:“赵曼,你来了,进来坐坐。”

  家里面在杀猪,到处都是血腥味,赵曼不喜欢那种味道就跑了出来,她看了一眼知青点里面大家都在忙,好几个陌生的面孔:“听说政策松动了,可以高考,你怎么看?”

  魏敏是高中的时候就被家里报名过来插队,她家里那边政策不好,一家只能留一个孩子。

  当时留下来的就是她快要结婚的哥哥,其他几个兄弟姐妹这几年也跟着回城,只有魏敏一个人在这边。

  魏敏刚好也在问这个:“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刚刚考上教师编制,还没干多久呢。”

  她请赵曼进来,给她吃炒好的地瓜干,当地农民喜欢把地瓜蒸熟了以后晒成片,可以生吃,切成很薄的薄片炒熟了吃可以果脯,也可以当零食,在油水稀缺的六十七年代,这种东西很常见。

  今年种子公司让大家都种上去年的蜜薯,所以大部分的农民家里都种上了新品种的蜜薯,白薯产量大可以拿来来年喂猪,一样一样各占了一半。

  今年魏敏拿出来的就是这种地瓜干。

  往日看见她的时候,总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哪怕已经熬成了知青点的老大姐,但是在她脸上从来都看不到灰心丧气的模样,这回见到她竟然也都消瘦了。

上一篇:你是我戒不掉的甜

下一篇: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