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222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馆主太太当即便在堂上作证,秦正义的确是崔大姐亲生的,当时秦刚强和崔大姐就是住在她家的宅子里,崔大姐生孩子时,她就在跟前。

  这时,邓稳婆也被请了过来,这邓稳婆在京城里当了四十年的稳婆了,围观百姓里,至少有一半的人家请过她来接生,自家没请过的,亲戚或者邻居也请过。

  邓稳婆掏出四个小本本,把其中一本递给了师爷,这是她这些年的账册,十年一本,总共四本,按年份,秦正义若是她接生的,就在那本账册里。

  通判大人翻开一看,好吧,看不懂。

  原来邓稳婆不识字,这账本就只有她自己能看懂。

  于是邓稳婆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一个圆圈中间一个王字的图案说道:“这是老虎。”

  又指着老虎后面的一把刀:“这就是武馆了,动武的。”

  好吧,虎威武馆,就是圆圈加个王,外加一把刀。

  后面还有十个道道,这是十两银子。

  生的是儿子,母子平安,秦刚强很高兴,当即便给了两倍的钱,整整十两。

第425章 一场误会

  邓稳婆做这行多年,那账册上密密麻麻,写(画)满了只有她自己认识的符号,通判大人随便点了其中几个,邓稳婆皆能一一作答,且,这些人家就是京城人氏,不用通判大人让人去问,堂外听审的百姓便能证明。

  “没错,刘二家的确生了一个大t胖小子,现在都会打酱油了。”

  “开杂货铺的老李得了龙凤胎,我还去喝过满月酒。”

  通判大人点点头,这已经足能证明,邓稳婆的账册真实有效。

  二十二年前,崔大姐在京城生下秦正义,人证物证俱有,千真万确。

  可是这世界真的有三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吗?

  通判大人原本以为这就是一个抓到拐子的案子,可现在看来,难怪之前二十年都没能破案,这案子还真是棘手。

  忽然,人群里传来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她们长得这么像,是不是孪生姐妹啊。”

  通判大人一怔,想拍自己的脑门,他怎么糊涂了,想找两个长得一样的人,那比登天还要难,可现在不仅有两个,而且很可能还有第三个。

  车氏的身份就不用说了,车家是抚县乡绅,在京城也有生意,且,姓车的虽不常见,可是在当地却是大姓,就连通判大人也听说过。

  车氏是家中独女,否则也不会招赘。

  但崔大姐的出身,通判大人却无从得知,只知道她的户籍在青水县。

  通判大人看向崔大姐:“崔氏,你娘家可还有亲人?”

  崔大姐摇摇头:“小妇人早就没有娘家了。”

  通判大人奇道:“此话如何说起?”

  要知道,虽说这个时代讲究女子出嫁从夫,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可若是女子真的没有娘家了,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因此,很多出嫁女省吃俭用贴补兄弟贴补侄子,也就是为了那一名虚无缥缈的“娘家人给你撑腰”。

  可现在崔大姐却主动说她没有了娘家,不仅是通判大人,就是围观百姓看向崔大姐的目光也多了几丝意味不明。

  崔大姐叹了口气:“不瞒大人,小妇人并非家中亲生,而是从人牙子手里买来的,所谓的养父母原是我的公公婆婆,他们有一子,可却体弱多病,于是他们便买下小妇人,在家当小丫鬟使唤,其实却是童养媳。

  那年小妇人五岁,我那大哥八岁,经人指点,他们送大哥去学武,没想到却找对了路子,五年之后,大哥身体强健,再也没有犯病,而且师父还说他是练武的好苗子,建议他去考武举。

  我那养父母欣喜若狂,觉得自家儿子前程似锦,而小妇人自是配不上他的。

  他们若是放小妇人离去,小妇人定当对他们感激不尽,可他们却将小妇人卖给了花楼!

  只因他们认为,花楼里管得严,我定然逃不出来,也不会再找回来,耽误他们儿子的大好前程。”

  堂外的百姓全都炸锅了,这是什么人啊,禽兽不如!

  无论如何,这也是你家的童养媳,即使没有圆房,那也是你家的媳妇,你放她离去,或者找个人家嫁了,倒也说得过去,卖去花楼,这是好人能干出来的事吗?

  崔大姐继续说道:“小妇人当时年仅十岁,进花楼的第一天,就挨了一顿毒打,他们要立威,每个女孩子进来后都会先挨打。

  小妇人当时又瘦又小,他们打得重了些,小妇人便没了气息。

  老鸨以为出了人命,便让人悄悄把我扔到了乱葬岗。

  好在小妇人命不该绝,醒过来后爬到了官道上,恰好我那夫君从此处经过,他一向行侠仗义,救下了小妇人,得知小妇人无家可恨,他便将我送到苏城的苏和记糕点铺子里做了学徒。”

  虽然远在苏城,可是苏和记的大名,却早就传到了京城。

  这是真真正正的老字号,先是以糕点为人熟知,后来又以糖果驰名,苏和记的芝麻糖,据说太后娘娘从小吃到老。

  只不过那是以前的苏和记,后来据说换了东家,老师傅们全都走了,年轻师傅们再也做不出以前的口味,苏和记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崔大姐的声音还在继续:“小妇人去得不巧,刚刚干了一个月,苏和记的老东家便过世了,苏和记也分家了,很多师傅全都离开了,小妇人的师傅亦是如此,小妇人跟着她老人家回到家乡,却原来师傅她老人家和我夫君乃是同乡,几年之后,师傅病重,时日无多,便催着小妇人与夫君成亲,半年之后,师傅她老人家过世,小妇人便随夫君来了京城,就是在京城生下正义的,以后的事,大人全都知道,小妇人就不多讲了。”

  再后来,也是崔大姐的伤心事,边关战起,秦刚强投军,死在沙场之上,她含辛茹苦养大儿子,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同样去投军,崔大姐人到中年,孑然一身。

  这下子,别说围观的百姓了,就连苦主车氏的眼圈儿也红了。

  崔大姐有理有据,这肯定不是编出来的,原来她还是认错人了。

  这时,堂外的人群里再次响起那个女孩子的声音:“原来你是养女啊,你和车娘子是不是失散多年的姐妹啊?”

  众人俱是一怔,除了失散多年的姐妹,确实无法解释,为何分隔千里的两个人会长得一模一样。

  不知想到了什么,车氏的脸色瞬间变了。

  众人的注意力都在崔大姐身上,除了刚刚发声的沈凝,以及沈凝身边胡巧巧,再没有第三个人留意到车氏。

  但是车氏毕竟经商多年,经历过不少大场面,也就是一瞬间,她便又恢复如常,含笑说道:“若是我真有姐妹,那就好了,看来今天真的是我误会了,我向这位大姐道歉。”

  说着,车氏向崔大姐深施一礼,崔大姐为人憨厚,连忙摆手:“不用不用,说开了就行了,说开了就行了。”

  这场抓拐子的案子,就这样结束了。

  最终就是一场误会。

第429章 你们是三胞胎

  众人全都散去,崔大姐急急忙忙回了糖果铺子,她还要继续做工,这份工作薪水不低,她不想失去,她想趁着身体还好多赚些钱,儿子也该娶媳妇了。

  见她匆匆要走,沈凝追上她,递过去一张符:“崔娘子,这张符你贴身带好,这几日莫要在日落之后出门,等过了这几天,自会有喜事登门。”

  崔大姐怔了怔,见眼前的小姑娘一脸真诚,她还是选择了相信,她高兴地谢过,将那道符揣进怀中,再次道谢后方才离去。

  见她走了,胡巧巧问道:“她前半生坎坷,后半生富贵,子孙绕膝,安享晚年,也就是最近有点灾,可也不至于要了性命,你何必提醒她,搞不好还要担份因果。”

  沈凝笑眯眯:“结个善缘而已。”

  正在这时,沈凝眼睛一扫,看到车氏正由两个婆子陪着从衙门里走出来。

  沈凝快步上前,朝着车氏走了过去:“车大娘子,请留步!”

  车氏一怔,这个声音她听到过,便是在堂外两次发问的那个女孩子。

  她上下打量沈凝,见她天生丽质,却又带着几分俏皮,看上去十分养眼。

  车氏心中的戒备略微放下,笑着问道:“姑娘找我可是有事?”

  “的确有事。”沈凝说道。

  “不知姑娘如何称呼?”车氏问道。

  “我姓沈,沈凝。”沈凝说道。

  车氏看看不远处站着的秦时月和胡巧巧,显然,这三个小姑娘是一起的,而且一看就都是好人家的姑娘。

  车氏指指不远处的一座茶楼:“姑娘们若不嫌弃,咱们到那家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说话,你看可好?”

  沈凝点头:“甚好。”

  三人跟随车氏走进茶楼,一进茶楼,掌柜便亲自过来迎接,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家茶楼也是车氏的产业。

  掌柜引着她们进了一间雅室,几人坐下,小二端上来茶水和各式点心,干鲜果品,便掩了门退了出去。

  车氏这才指着那两个婆子,对沈凝说道:“她们都是我的亲信,无论是生意还是家里的事,我都不瞒着她们。”

  沈凝也看了看秦时月和胡巧巧:“她们是我的好姐妹,亦是可信之人。”

  车氏微笑点头,这才说起正题:“不知沈姑娘找我,究竟有何事?”

  沈凝看着车氏,一字一句地问道:“你就不疑心你和崔大娘的关系?或者你其实已经知道了。”

  车氏面不改色,可是眼里那一闪而逝的暗芒却没有逃过沈凝的眼睛。

  车氏略一思忖,还是无奈地摇摇头:“让沈姑娘看出来了。”

  “或许这也是你能找到儿子的一个契机。”沈凝说道。

  听到“儿子”二字,车氏的眼睛瞬间便有了神采:“你为何会这样说?”

  沈凝看着她,淡淡说道:“我呢,略懂一些玄门之术,你和崔大姐一样,都是父母缘浅,你恐怕也并非车家的亲生骨肉。”

  车氏还没有说话,两个婆子却都瞪大了眼睛,强忍着没有斥责沈凝。

  老太爷和老太太对大娘子如珠似宝,这个不知道哪里跑来的小丫头居然敢说大娘子并非亲生,谁借她的胆子?

  不过,她们跟在车氏身边走南闯北,什么大场面没见过,什么奇葩人没遇到过t,两人虽然不高兴,可也没有当场发作,只是看向沈凝的目光多了几分凌厉。

  反倒是车氏,她的神情并无波澜,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叹了口气:“沈姑娘年纪这么小,咱们又是初次见面,没想到你竟然一眼就看出来了,过去的三四十年,想来也有其他人看出来过,只是人家没有说,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怕。”

  她家有钱,却又没有男丁,族中不知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家,若是知道她不是车家的亲生骨肉,哪怕儿子找回来,族中也不会承认,到时父母离去,自己孤掌难鸣,父亲和她,打拼几十年积下的家业,最后还是要白白落入那些平时并不亲厚的族兄族弟手中。

  听她这样说,沈凝便知道她是承认了。

  “您和崔大姐就是至亲,你们应是亲姐妹,而那个偷走你儿子的人,很可能同样是你们的姐妹。”

  车氏吃了一惊:“怎么可能,亲生姐妹见得多了,可是生得一模一样的,也只有孪生姐妹,双胞胎。如果我和崔大姐是孪生,那么那个拐子呢?”

  沈凝微笑:“车娘子可否听说过三胞胎,就是一下子生出三个孩子。”

  车氏想了想,倒是其中一个婆子说道:“我听说过一家,一胎生了三个孩子,但是只活下来一个,另外两个全都夭折了。”

  车氏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凄惶:“你是说,我们本是三胞胎,我被车家养大,崔大姐被人牙子卖去做童养媳,而另一个,另一个......”

  “另一个做了拐子。”沈凝说道。

  车氏呆若木鸡,过了好一会儿,才重又恢复了平静:“多谢沈姑娘提醒,我这就让人去查,看看四十年前有没有哪家生了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