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犯太岁,唯有嫡女福星高照 第223章

作者:檀晓 标签: 玄幻仙侠

  能生三胞胎的屈指可数,而三个孩子又能全部活下来的,就更是少之又少。

  即使自家不说,左邻右舍也会替他们把这事传出来。

  沈凝笑嘻嘻,掏出一道平安符,递给车氏:“最近几日日落之后不要出门,切记切记。”

  车氏半信半疑,可还是接过那道平安符,见沈凝三人要告辞,车氏忙问:“若是我想找姑娘,要到何处找?”

  “寻味楼。”沈凝说道。

  从茶楼出来,秦时月好奇地问道:“凝凝凝,你干嘛也给车氏一道符,而且说的那番话和对崔大娘说得一样一样,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怎么一套说辞要对两个人说?”

  沈凝停下脚步:“双胞胎也好,三胞胎也罢,出生的时辰相差不多,大多都是同一个八字,真若是时辰相差得多了,十有八九是难产了。”

  生辰八字一样的人,又是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祖宗,若是排命盘,那便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命盘,或者三个命盘,若讲果报,祖先父母带给她们的功德或者报应,也是一样的,甚至就连遗传自家族的各种身体不适也一模一样。

  因此,他们遇到的好事、坏事,即使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而不会一模一样,可也大致相差不了太多,都在那个范围之内。

  比如崔大姐夫君早亡,她守寡近二十年,而车氏则是和离了二十年,两人都是单身多年。

第430章 崔大姐遇险

  崔大姐回到铺子里,掌柜已经知道公堂上发生的事,让她回去休息半日,明日再来上工。

  崔大姐见到与自己容貌相似的车氏,也开始怀疑起两人的关系。

  她记事起便已经在人牙子那里了,不知自己的家乡父母何处,她也从来没有憧憬过在这世上还有亲人,毕竟,她从未享受过父母手足之情,没有过,也就不会憧憬了。

  可现在,看到了车氏,崔大姐便有了猜测。

  她便向掌柜告辞,回住处平复心情。

  她租住的是一处两进的院子,她住第一进,其实就是倒座间,二进院子则是祖孙三代,丈夫是工部雇来的匠人,要在京城工作五年,平日里住在工部给匠人们统一安排的住处,一个月才回来一次,平时住在这里的是婆婆、儿媳和一个五岁的小孙儿。

  工部这次雇的匠人,给的工钱不低,可是京城地居不易,花销远比在老家要多,所以婆婆和儿媳便在家中织布贴补家用,她们织出的布由布庄子统一收购,赚的钱足够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

  她们平时忙得织布,偶尔有空也是带孩子或者缝缝补补,崔大姐则早出晚归,大多数时间都在铺子里,因此,她们虽然住在一起,平时却很少能够碰面。

  今天崔大姐回去得比往常要早,正要回自己屋子,便看到那家的儿媳李氏领着儿子狗儿要出门。

  崔大姐礼貌地和她们打个招呼,李氏却道:“大姐,你能不能帮我看着孩子,我婆婆上午出去,现在也没有回来,我想出去找找她。”

  崔大姐没有在意,招呼狗儿到她屋里,李氏道谢,便急匆匆走了。

  狗儿很淘气,在屋里一会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一会儿又在院子里玩土,崔大姐倒也不烦,反倒想起了自家儿子。

  她便和狗儿聊天:“你阿奶去哪儿了?”

  狗儿说道:“阿奶的钱丢了,说是我娘拿的,我娘说没拿,阿奶就打我娘,我娘也打她,阿奶便说要去找我爹给她做主,让我爹打我娘。”

  崔大姐吓了一跳,原来是这么回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家婆媳之间的事,她听听也就罢了,插不上手的。

  转眼天色渐黑,无论是李氏还是狗儿阿奶,全都没有回来。

  狗儿毕竟是小孩子,已经不耐烦了,哭着要找娘,不顾崔大姐劝阻,他便要打开大门出去。

  崔大姐连忙把他抱起来,狗儿扭着身子乱蹬,五岁的男孩已经有点力气,崔大姐抱不住他,狗儿从她怀里挣脱出来,又跑去了大门口。

  崔大姐心想,那婆媳俩估计也快回来了,不如带狗儿到外面等着,也免得他在家里哭闹。

  她和狗儿讲好条件,就在路口等着,到了外面不要乱跑,也不要再哭。

  狗儿一一答应,崔大姐笑着去开门,手刚一碰到门闩,她忽然想起沈凝对她说的话。

  日落之后不要出门。

  崔大姐脸上的笑容凝固,往常这个时辰她已经到家了,是不会再出去的,偏偏沈凝刚刚叮嘱过,她却要出门了,这也太巧了。

  莫非真的会出事?

  对于沈凝的话,崔大姐没有全信,可也不敢不信。她早就过了愣头青的年纪,她还想平平安安等儿子回来,她还想给儿子娶媳妇呢。

  崔大姐重又拉着狗儿回屋,狗儿见她出尔反尔,又哭了起来。

  这一次崔大姐打定主意,哪怕天塌了她也不出去。

  可就在这时,大门忽然被人从外面敲得山响,崔大姐吓了一跳,凑过去问道:“谁啊?”

  “李氏是不是住在这里的?她出事了,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你快把门开开,让我把她儿子送过去。”外面人说道。

  崔大姐心中一沉,问道:“你是什么人?”

  “隆康医馆的,李氏在我们医馆,吊着一口气,等着她儿子呢。”

  崔大姐知道隆康医馆,她每天去上工都会路过。

  她心里少了些怀疑,可却不放心把狗儿交给他们,便道:“好,我和你一起去。”

  而狗儿也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声音,他号哭着马上就要去,崔大姐回屋披了件衣裳,正准备开门,忽然又想起沈凝的叮嘱,她悄悄爬上墙头。

  别看她一把年纪了,可是丈夫和儿子都是武人,她也跟着学了些武功强身健体,又一直从事体力劳动,身体灵活轻盈,几下便攀上墙头。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借着月光,她看到大门口竟然站着四个人,其中一个手里还拿着一只大口袋。

  即使医馆来送信,也不会来这么多人,更何况那人手里还有口袋。

  狗儿还在哭,崔大姐走过去,对狗儿说道:“你娘没出事,外面是来拐小孩的坏人,你别哭了,咱们先藏起来。”

  狗儿虽然爱哭,可却不笨,果然强忍着不哭了,只是啪哒啪哒地掉眼泪。

  见他这么乖巧,崔大姐在他小脸蛋上亲了亲,便带着狗儿去杂物房,那里面堆放的都是房东不要的旧物。

  她把狗儿藏在一口大缸里,叮嘱他不要发出声音。

  然后她去灶间拿了一根擀面杖,悄悄躲在门洞里。

  外面的人等了一会儿,不但没有人来开门,小孩子也不哭了。

  “怎么了,该不会是发现什么了吧。”

  “发现也没事,就一个婆子和一个小孩子,咱们怕啥?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跳墙吧。”

  四个人去翻墙,崔大姐则趁着这个时候打开了大门,她冲到门外,大声喊道:“救命啊救命啊!”

  一名贼人发现她出去了,立刻从院子里冲了出来,朝着崔大姐就是一脚,崔大姐被踢倒在地,连滚带爬向前跑,一边跑一边喊。

  那名贼人拔出刀来,正要追上给她一刀,只见巷子口跑t过来几个人,手里拿着灯笼,一边跑一边喊:“西城兵马司在此,何人求救?”

  崔大姐拼命大喊:“抓住他们,他们要抢孩子,还要杀人!”

  ......

  四名贼人中,除一人逃走以外,其他三人全部落网。

  狗儿毫发未伤,崔大姐虽然挨了一脚,但没有伤到筋骨,贴几天膏药就没事了。

第431章 七个赔钱货

  事后查明,狗儿阿奶原是要去找儿子告状的,可是这次工部组织工匠们干的是皇室的差使,外面把守严格,狗儿阿奶进不出,也见不到儿子。

  狗儿阿奶独自坐在路边生闷气,有个婆子便坐过来和她聊天,狗儿阿奶正想找人倾诉,便把儿媳好一顿臭骂。

  那个婆子便说能帮着收拾她儿媳,还说谁谁家的儿媳妇以前也不听话,收拾一次就老实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狗儿阿奶相信了,估摸着儿媳妇该出来找人了,那婆子便去守在路上,看到李氏东张西望找人,便主动攀谈,说狗儿阿奶想不开要投河,被她救了,这会儿在她家呢。

  李氏脑袋嗡嗡直响,若是婆婆真的投河死了,那就是被她逼死的,她完了,孩子爹也完了。

  她想也没想就跟着婆子去了,却原来那里是个暗门子。

  她们婆媳是外地进京的,人生地不熟,李氏年轻貌美,家里男人又很少回来,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她们早就被这伙人盯上了。

  这几年,这些人专挑外地进京的年轻女子下手,拐来的女子先藏在这户暗门子里,他们有的是法子,让女子就范,只要让这些女子接上几次客,她们也就断了逃跑的心思,毕竟,这些都是良家女,接客之后,便知道自己哪怕跑出去,也是失贞了,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都容不下她了,到头来难逃一死,索性便认命了。

  这些女子后来便被悄悄送出京城,卖去了矿村。

  李氏被抓后,便看到了婆婆,婆婆也被五花大绑堵了嘴。

  婆婆虽然已经是做阿奶的人了,可也才三十八,只要便宜点,矿村的老光棍们还是会抢着买。

  狗儿阿奶这会儿也明白了,她是上当了。

  可那些人不但要抓她们,还要抓狗儿,狗儿才五岁,又是男孩,说不定比她们还要更好卖。

  这便有了后来的事。

  事后崔大姐拿出沈凝交给她的那张符,发现那张符已经化为灰烬。

  她最终还是没有听从沈凝的叮嘱,还是走出了家门,但是好在有那张符,她只是受了轻伤。

  崔大姐勇于救人,西城兵马司的长官主动派人去给她请假,并向掌柜说明情况,掌柜忙把这事禀告给东家,东家觉得很有面子,奖励崔大姐十两银子。

  崔大姐的病假还没有休完,朝廷的诰封便到了。

  秦正义诱敌深入,一箭射死了鞑国大王子,鞑国老王年老多病,久不管朝事,大王子便是鞑国实际掌权人,大王子一死,老王急火攻心也死了,鞑国乱成一团,本朝大军趁机攻下了鞑国都城,匆匆即位的新王年仅八岁,无力抵抗,不得不向向本朝递交了国书,从此俯首称臣。

  秦正义当居首功,擢升正四品游击将军,其母崔氏,封四品恭人。

  从此,崔大姐便是崔恭人了。

  秦正义回京谢恩,同时也是来接母亲的。

  崔恭人想到了沈凝说过的话,这还没到十日呢。

  她带上儿子去寻味楼,向沈凝当面道谢,没想到却在门口遇到了车氏。

  也不过几日而已,崔大姐的身份便已经不同了,车氏向她行了礼:“民妇恭喜崔恭人母子团圆。”

  秦正义就站在崔恭人旁边,只一眼,车氏便知这不是自己的儿子。

  她和陶光都是双眼皮,车承宗随了父母也是双眼皮。

  崔恭人是双眼皮,可秦正义却是单眼皮,想来是随了他的父亲。

  车氏看向崔恭人的目光更加复杂,她对崔恭人说道:“我查到一些事情,恭人既然来了,那正好,咱们一起去见沈姑娘吧。”

  其实这几天,车氏也遇到了一件事,她回了老家,路上在客栈投宿,客栈的饭菜不好吃,车氏原本是想到对面的酒楼用晚膳的,想到沈凝的叮嘱便没有去,在客栈里随便吃了一点。

  结果次日听说,对面的那家酒楼出了人命,有个醉汉发酒疯,见人就砍,砍死了三个,砍伤了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