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 第129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穿越重生

  人是神仙?神仙是人?分不清。皇上兴奋地呼喊:“徐景珩,那个山峰是红色的,那个像榕树,这个像凤凰展翅,这个是雄狮静坐……还有一个,像小猫儿。”

  “皇上要不要画一幅画儿?”

  “要画。徐景珩写字。”

  皇上自知自己的字拿不出手,耍无赖。徐景珩笑着答应:“皇上莫着急。下次皇上来漓江,一定可以挥笔题字。”皇上小脑袋一扬,正要说话,一眼看到一朵白云好看,他身子一转,脚下一个用力,“腾”的一下,直直地朝林丰木秀的漓江落去。

  皇上:“???”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人称“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漓江,今儿多了一景,一身正红色团龙龙袍的皇上,好似红皮小猴子一般,在漓江上空翻腾,偏偏他掉下来的地方太巧,四下没有着力点,堪堪在掉下漓江的时候,落在一株凤尾竹上头。

  皇上:“???”皇上一抬头,极好的目力,一眼看到徐景珩俯身看他,一副眉眼带笑的模样,气。

  再一看,几个山峰上的人,都在看他,都在抖着肩膀笑,更气。

  奈何今儿皇上好似身有千斤,这支凤尾竹承受不住皇上的重量,皇上也好似控制不住力道,他生怕压断凤尾竹一个跳跃,人就掉漓江里。

  “扑腾”一声,皇上在水里目瞪口呆,不用看也知道,所有人都笑掉下巴。

  可等皇上上来碧莲峰,一眼看到自己掉下去的原因,自己的下巴也掉了。

  那大石猴,居然没了?仅剩下的粉末,在山风中飞扬,不一会儿,就不见。

  皇上愣愣的,对上徐景珩鼓励的目光,对着山石一伸手指头——一个小孩子食指的小洞,出现。

  皇上举着手指头看,怀疑自己真练成铜皮铁骨。

  一整天,他就这样动也不敢动,不动也掉坑里,自己挖的坑。

  中午下雨,彩虹高挂天空,太阳重新冒头,天际间云霞逐渐放出五光十色的异彩,仿若初湛的朝晖,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

  云烟、江雾、山岚融为一体,铺锦降绣,如入仙境……所有人高呼,皇上也高呼,一个提气,他人就跟一轮红日一般,从群峰中冉冉升起……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江中渔火燃起,渔民们驱赶着鸬鹚鸟出来捕鱼,叼着鱼的鸬鹚昂首游回主人的竹筏,水下被追得发急的鱼儿拼命逃窜。

  渔民们精神抖擞地发出阵阵吆喝声,壮家的男男女女唱起来山歌。皇上也唱,然后皇上就和那小鱼儿一般,来一个“鱼跃江山渔火”……

  “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先生哪里来?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歌声还在耳边回响,皇上回来驿馆,老老实实地跟着青衫客叔叔泡药浴,泡完药浴,还不能睡觉。

  站三体式,打五行拳。一块带弹簧的厚木板,站在上面,不停地跳、按、击弹。徐景珩说“五寸”,皇上就极力控制力度按下去五寸,要三寸,就三寸,同时不停地练习拳、掌、指的戳斫力,腕、指的整体平衡力,力求达到眼到心到手到的精准度。

  皇上被折腾的头晕眼花,洗完澡就感觉眼睛睁不开,疲惫至极,却有红衣侠拿出来一根小丝绳。

  “皇上,睡在丝绳上哦。”红衣侠的声音特慈祥,要不是徐景珩护着,皇上能原地爆炸。

  十二月末的月牙儿弯弯,星星眨眼,皇上窝在指挥使的怀里,难得一觉好睡,人没有动弹,床也没有塌下去。

  第二天,皇上原本预定的,游玩岩洞的计划只能取消——一动一个坑,皇上真不敢去。湘桂运河、龙脊梯田……本来皇上以为,练出来力气,那就不用继续了……

  徐景珩声音清冷如同冬天的漓江水:“力气学好,那就不用内力走路,皇上试着调节全身骨骼肌肉,怎么用最节约力气,最不伤身体的方法行走……”

  皇上憋得一口气在心里,倔劲儿上来,还真的不用内力行走。不一会儿,就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沉,可皇上只要看一眼身边的“大仇人”徐景珩,那就浑身都是力气。

  “腿上不够灵活。”

  甩甩腿。

  “胳膊摆动不对。”

  调节胳膊。

  “身体挺直。”

  挺直腰板。

  “呼吸匀称。”

  ……

  “呼吸和脚步协调。”

  ……

  皇上因为“仇恨”,慢慢地体会自己身体的呼吸、心脏跳动……筋骨和血、肉一起行走,全副身心的沉浸进去自己的身体,耳边除了徐景珩的声音,天地、万物、都远去……

  皇上和徐景珩一样的棉袄里子,外面一身二色金百蝶穿花袍服,加绣八个彩团,头戴玉冠,玉冠上珍珠、镶金,加两条活泼生动的祥龙,更显得皇上小孩子的朝气蓬勃——徐景珩身上没有汗水,皇上一开始浑身湿透,慢慢的,慢慢的,汗水越来越少……

  甚至不觉得累和热。

  沿途百姓高声欢呼,声震云霄,皇上都听不见。腊月里,过春节的日子,皇上停在广西,打算和广西人一起过节,北京城的人,都……特心疼皇上。

  一开始他们还在生气徐景珩带着皇上“乐不思蜀”,好嘛,皇上一转眼都能步行广西了;再一转眼,就能“真龙沐浴漓江,真龙一指,神龙坑……”;再再一转眼,皇上就能不用内力,行山地如同平地!

  内阁阁老们,瞧着锦衣卫新出的小报,偌大的标题——皇上在碧莲峰一跃,龙浴漓江。都一起笑。

  阿弥陀佛无量天尊,皇上这主意就是好,一路上都传消息回来,锦衣卫折腾折腾的,慢慢地这小报就传遍全大明,要大明人跟着皇上一起周游大明,游山玩水吃美食看美人……

  杨廷和摸着白胡子,一张老脸笑成盛开的菊花:“皇上的身体是根本。这样也好。”

  谢迁也笑:“不说别人,我看着这小报,也想去看看漓江。”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洲绿、滩险、潭深、瀑飞’,”王守仁眼神向往:“早就听闻‘漓江神秀天下无’,只无缘一见。”

  费宏最近折腾自己家族的土地改革,没关注这个事儿,听了半天,拿起来小报一看,眼睛瞪大。

  “诸位,这样一来,皇上要什么时候回来?”

  “不用担心。”杨一清阁老笑眯眯的,“趁着年龄小,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也好。”

  杨廷和也看开了:“朝廷发十道圣旨,也不如皇上走这一趟。交趾和西南四省……”

  几位阁老都明白,一起摸着胡子乐呵。

  阁老们想通了,六部九卿也想通了,紫禁城里头,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干老后妃们,楞眼了。

  皇上今年春节不回来了?

  皇太后找到太皇太后,掩饰不住的失落。

  “以往皇帝住在豹房,这紫禁城也有人气儿。可自从皇帝南下,这紫禁城都空荡荡的。皇帝春节也不回来,她们都感觉,这个春节一点味道没有。”

  太皇太后也想孙儿,可到底比皇太后好一些,劝说道:“皇上出去看一看,也好。省的在宫里天天惦记着。”

  一句话说到皇太后的心里去。那先皇,不就是一辈子想去,没去成,才那般折腾?

  皇太后擦擦眼泪,又笑出来:“儿媳也不是不舍得……太皇太后,那个小报你看了吗?皇帝?”

  “皇帝走路?”

  “是啊。皇帝一出生,就没走过路。我……”

  太皇太后心里感叹,心疼孙儿,却也不能跟着皇太后一起念叨。

  “皇上一出生,就有人抱着,龙撵也不想坐,徐景珩就一直抱着皇上到五岁。”太皇太后想起先皇对龙撵的排斥,心里更伤心,“我知道你舍不得。可这天下的路,总归是要皇上自己走。早早地学会,少吃点亏。”

  皇太后就更心疼儿子。

  “太皇太后,天下人都说皇上好好,天生神力、骨清神秀、天赋过人……可,儿媳不练功,也知道,要练成那般功夫,岂是简单?”皇太后的眼泪落下来,“儿媳知道,皇帝将来要去御驾亲征,功夫越好才越好,儿媳……”

  皇太后声音哽咽,说不下去。

  太皇太后眼望虚空,一时好似看到孙儿练功的挥汗如雨,一时好似看到,先皇当年要去亲征的模样……

  朝廷和后宫都因为小报上的皇上,各自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有想法。老百姓自然也是。

  快看!快看!我们皇上走在路上,遇到大蛇拦路,不舍得杀生,跺跺脚,一个大坑把蛇埋了。

  哎呦呦,说书的先生又开始了,快安静!

  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识字的自己看,不识字听人描述。订不到小报的乡村,聚集起来听说书先生讲说。

  皇上哪里想到,他当初一时心大,答应锦衣卫做这个小报,如今有这般发展,眼睛瞪大,溜儿圆。

  徐景珩,故意的!

  皇上气啊。

  这都写的什么?大冬天里哪条蛇出来拦路?

  徐景珩瞧着皇上生机勃勃的小模样,笑容灿烂:“皇上,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可能就有一条蛇,它冬天里,也想出来转一转?”

  !!!

  皇上鼓着腮帮子,觉得徐景珩的脸皮忒厚。

  “那是我力气控制不住,踹出来的坑!”

  皇上长这么大,从来都是爱惜万物,因为石头花草树木不会说话,不能动,他就更爱惜。一脚下去一个坑,路面给毁了,还要加修,否则谁要是夜里掉里怎么办?

  这样的事情,小报也乱写?

  徐景珩说的煞有介事:“皇上,他们把那坑围起来,供着,是要沾一沾皇上的龙气,家里老人不生气,家里孩子生龙活虎,力大无穷。”

  皇上:“!!!”

  皇上气得失去理智,跳起来,趴在他身上大喊:“给徐景珩力气。”那力气大的,徐景珩差点没抗住。

  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皇上如今小有所成。戳斫力基本掌握,开始打铜人靶子。皇上小小的身子,站在用铜皮木架制成的铜人前面,盯着铜人的上半身,头和躯干的要害部位,挥拳、踢腿……更有那标有各个穴位的铜人靶子,扎马步、绑沙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夜里睡觉还要绑腿。

  也幸亏如此,身上的一股子力气堪堪控制住,身体也能承受得住内力快速的增长。

  皇上生气徐景珩一开始不告诉他,内力增长过快的事儿。

  徐景珩说的似真似假:“告诉皇上,皇上就会担心,一担心,练武的心思就不纯。须知,练武和做学问一样,心诚才灵。”

  皇上听得迷糊,难道是真的?

  就见徐景珩面容一肃:“人的身体,乃是一切之根本。皇上要好好锻炼身体,不光是内力,更是体力。练身先练骨,骨骼练习好了,才是好。否则皇上长大骑马,会和蒙古人一样罗圈腿哦。”

  !!!

  为了不长罗圈腿!

  皇上每天晚上睡成一杆标枪!

  太阳、月亮、星星见证、皇上充实的日子过得飞快!

  元和六年过去,元和七年到来,大明人家家户户,数着一年的收获笑逐颜开,杀猪宰羊庆贺新春,放鞭炮贴春联……迎接新的一年。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广西人过春节,和内地不一样,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狮、舞鸡、舞春牛……皇上看到书本里记载的“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两边,约排了柠,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那自然是跟着疯玩。

  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农家的扁担是舂竹,木板代替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担焕发冬日的生机。从除夕到正月十五,“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壮族山乡,轻快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