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42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虽然弘晖如今出府不太方面,但是却依旧能与外界很好的联系,他手下各个工坊的管事,包括玉华台与庄子上的管事,都会定期过来与他汇报情况,一起送来的还有各处的账本。

  他们的账本都是经过弘晖改造过的,按照现代表格统计,每一栏每一笔账都记档得清清楚楚,弘晖查账时也快速精准,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人会在账本上动手脚耍花样,而他精准的算法,还从账本上找出了不少漏洞,不过经查实都是失误而非是有意动手脚,弘晖便小惩大诫了。

  但是他厉害的算法倒是震慑了不少管事,便是原本心里还有小九九的人,此刻更是一点不敢露。

  弘晖不让所有管事同时上王府,人多了就容易嘈杂,今日单独来府上的是庄子上的管事,他先是将近些日子庄子上的出息都汇报一遍,然后才将账本递给陈福,由陈福上呈给弘晖。

  弘晖不过略翻一二便心里有数,这几个月庄子上没什么进项,原本还有许多粮食,但是上次难民堵在京郊,那些粮食几乎都被用来救济难民了,他也不心疼,直接阖起账本,看向管事,“那些高产的粮食,像是地瓜、玉米还是要种些……”

  弘晖一向重视这些高产作物,不仅让庄子里的人多种,还有意识地在培育优种,虽然如今来看可能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却也在上次的洪水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玉米、地瓜虽然高产,但是口感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吃多了后,心里就更是厌恶,但是弘晖却让庄子里的人,将这玉米磨粉制成玉米面,又将地瓜制成粉条子,配上佐料入锅变成了美味,不仅在玉华台里吃香,对庄户们来说,也是百吃不腻的好东西。

  管事连忙点头称是,弘晖又叮嘱一番,才问道,“之前收拢的那批孩子,如今怎样了?”

  他口中所指的孩子,就是这次洪灾里失去父母无人过问的孤儿,其中有不少都极其年幼,即使老家有些田产只怕回去后也讨不到好,弘晖将他们收拢安置在庄子上,吃喝都是从公中账簿上走,平时由庄户照看着些。

  管事点头,“阿哥放心,那些孩子如今都恢复得不错,原先还会有梦魇受惊的情况,配上了安神药剂,歇了几日如今差不多都回转过来了……”

  弘晖叹一口气,哪有那么轻易就好转起来,只怕先前发生的洪水,很可能会成为这些孩子将来一生的阴影,他们因此失去父母亲人,离开了故土,可如今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管事迟疑抬头,像是有话要说的样子,弘晖瞥了他一眼,“你想说什么?”

  “阿哥先前建成的那学校,如今已经选出了一批合适的学生,瞧着都是机灵聪明的孩子,只是阿哥您给我们的那些书实在是有些晦涩难懂,咱们庄子上请来的秀才公们大多看不明白……”

  弘晖轻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怪不得他总觉得自己好像是忘了什么事,原先他是打算自己亲自教授出一批学生来,只不过后来四爷让他少出王府,这件事也就给耽搁了,弘晖扶额,看向管事,道:“既然已经选出了一批学生,那明日你就选出五个送到王府来,到时候我来教他们。”

  弘晖倒是一开始想过让汉日诺来出任这个工作,毕竟汉日诺在这儿几乎是个吃白饭的,平时什么也不用干,弘晖甚至不限制他的自由,进出王府都很随意,故而如今想要压榨一下他的用途。

  但一想到如今那些课本都是他自己新编的,说不准与汉日诺学到的还有出入,到时候也不好解释,还不如由他自己来亲自教,而且他还可以借鉴后世的授课标准,非常地人性化。

  管事立马称是,心里十分羡慕,他没想到那几个孩子居然还有这样气运,竟然能得到阿哥的亲自教导,可惜他自己家的娃不争气,若不然就是有大造化了啊。

  弘晖丝毫不知道管事心里所想,他觉得不能就这么让汉日诺闲着,应该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既然不能让他来教数理化,那就来教外语吧,弘晖将来肯定需要不少的翻译人才,如今汉日诺就是现成的外教人员啊。

  不过光是一个汉日诺还不够,弘晖看向陈福,“传信给张瑚,让他物色几个合适的洋人,到时候送到庄子上去。”

  张瑚就是先前派去海南岛种橡胶树的那个侍卫,如今海南那边种下的橡胶树差不多也快到成熟的时候了,等张瑚回京复命的时候,正好能再带几个英文老师回来。

  隔日,王府里就来了几个年轻机灵的学生,弘晖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五个人,三男两女,最大的不过才十一,最小的则是七岁,年岁都不是很大,未来可塑性很强。

  汉日诺看着被带到自己面前的五个孩子,非常地不满,“弘晖阿哥,当初王爷找我来,是说教你英文的,如今你却送来了五个孩子……”

  他原本是教这大清国的王爷儿子英文,他都写信告诉了自己家乡的朋友,这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可惜这个弘晖阿哥聪明得很,英文学得很快,让汉日诺几乎没什么发挥的余地,这让他产生了一种挫败感,好在王府给他的待遇还是很不错。

  他还可以继续住在这里,府里的下人们也都相当恭敬,哪里想到弘晖阿哥竟然会突然送来五个学生,还只是普通庄户人家的孩子。

  弘晖只当是没瞧见他脸上的不乐意,“汉日诺老师不是说上帝平等地爱每个人吗,那老师为何不愿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呢?”

  汉日诺硬邦邦地开口,“他们可不是我的学生。”

  “只要老师愿意,他们都会是你的学生。”弘晖与汉日诺交谈了几回合,便没什么耐心了,汉日诺的日常花销都是从他院子里走,他养这个人总归是要有点用处才行,实在不行他就得换一个英文老师了。

  见弘晖脸色不对,汉日诺出于本能赶紧应下此事,但还是强调,“每日最多两个小时,若是他们学不会,我是不会花更多的时间的。”

  两个小时足够了,放后世都是两节半英语课了,弘晖点头应下,在临走前还“善意”地提醒了一下汉日诺,“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给您的学生传教哦。”

  汉日诺的本职是传教士,这些日子在王府里可没少给王府里的宫女太监们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只可惜这宫里的规矩显然是比他的教义更醒脑,如今王府里的传教进程似乎并不顺利,听闻汉日诺已经将目标转向府外了。

  听着他的提醒,汉日诺气急跳脚,却有无可奈何,心里打定主意要让大清国的百姓都感受到上帝的召唤。

  弘晖让陈福给那五个孩子安排了住处,抛开每日要待在汉日诺那里的两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里,他们几乎都是跟在弘晖身边学数理化,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弘晖就教会了他们五人三门学科的基础的知识。

  这几个月里,他在府上闭门不出,京城里清净不少,一开始众人还有些不适应,寻思着这雍王府的弘晖阿哥是不是在憋坏折腾新花样,结果等了好长时间都没有,他们才松下心来。

  弘晖在教完三门课的基础知识后,就一直琢磨着实验室的事情,接下来他要教的课程已经涉及初高中知识,弘晖还增加了一门生物,这些课程是要做不少试验的,而且弘晖心里也一直有些想法,如今更是有些憋不住了。

  想要弄物理试验的难度有些大,但是化学与生物则简单得多,有不少试验器材都可以用玻璃材料来制成,而如今京郊的琉璃坊玻璃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弘晖将自己想要的器材绘制在图纸上,连各处的尺寸大小的清楚地标出,便让陈福带着稿纸去琉璃坊那边定制器材,而目前他出府还不便,就只能暂时将实验室的地址选在王府里。

  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折腾出一件空屋来,收拾一番打算作试验室,而还没等弘晖这实验室弄出来,第二批出海的人就已经出海回京了。

  这次的出海商队所用的时间与第一次相比,明显缩短了不少,而且比起第一次王岸等人略显狼狈的样子,这一回可谓是风光至极。

  接近年底的时候,京中本就热闹,不少天南地北的官员回京述职,有的走陆路,有的则是走水路,京城码头边停了不少的船只,人来人往吆喝不断,而这时众人瞧见数艘威风漂亮的帆船从远处驶来,一开始只是很小的几个黑点,而等他们靠近的时候,众人忍不住都停下脚步,目不转睛盯着河面上的帆船。

  这是一支帆船队伍,整齐有序地往码头边停靠,一看就非常有纪律,商船看着华丽漂亮,众人好奇这么多的船只里面究竟装了什么东西,但是无人敢上前问话,他们眼睛都能看见,那帆船甲板上站了好些的佩刀侍卫,瞧着配置倒像是官府的人。

  围观的百姓窃窃私语小声讨论,而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则是眼神闪烁,他们已经猜到了这些帆船的来路,果然不出所料,在这些船只出现的时候,就有人去雍王府与九阿哥的府邸上报信了。

  很快众人就看到胤禟带着巡抚营的人匆匆赶来,将码头附近的百姓与闲杂人等全部清空。

  弘晖得到消息时,心情也颇为雀跃,但却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出府,而是让人传话给胤禟,让他小心留意些,比起出海时众人投资的众多银两,这次商船回京应该带了翻了好几倍的财富回来,很难保证一些歹徒见了不会选择铤而走险。

  如今京中关注商船的人只多不少,怕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众人好奇,这次商船又带回了多少财富,故而弘晖不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过去,而是等四爷回来,与其通报一声再去寻胤禟。

  等弘晖过去的时候,商船上的货物几乎已经全部搬到了“大清远洋贸易”公司,那公司宅子前前后后如今都布满了士兵,就连附近的道路上也都站满了士兵与巡捕营的人。

  这些士兵其实都是宫中的侍卫,若是以往定会有人上折子说着于礼不合,但此刻没人有意见,官员们恨不得再多派些人员来,方才搬箱子时,他们可都站在远处看着呢,一箱又一箱的,足足搬了好些功夫才搬完,他们简直是不敢想象,难道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珠宝银两吗,那真是太可怕了。

  必须得多派些人手,要不然他们都不安心,这里面可是有不少属于他们的呢,可千万别被歹人偷了去。

  弘晖过来时,就见胤禟激动得眼眶微微发红,两眼泪汪汪地看着弘晖,“大侄儿啊,你可算是来了。”

  他堂堂一个皇阿哥,还是头回见到这么多的财宝,如今腿脚都打颤呢,生怕这些东西不翼而飞后,自己会被那些大臣们拖出去活剐。

  还好弘晖来了,只要有他在,胤禟心里才安心。

  若真出事,至少还有人陪嘛。

第49章 二合一

  胤禟见弘晖来了, 赶紧让人端茶送水,自己则是拉着他在一旁坐下,脸上神情急切, “你怎么才来啊, 我都等了好长时间了……”

  与他相比, 弘晖则显得淡定多了,他转头看向身后的陈福,胤禟就见那个太监呈上了一个木盒,他看着弘晖打开木盒, 里面放着好些纸张, 瞧着像是契书?

  “这些都是什么啊?”

  “合同啊,先前和那些大臣们签订的。”弘晖将它们从盒子里拿出来, 亲手点了一遍,确认数量无误, 然后才递给胤禟。

  说是合同, 其实根本比不上后世合同上写满的条条框框,不过是个简要说明, 标注了投资人投入的金额数目,以及等出海商船回来后分红情况, 纸契下方留有双方的签名, 胤禟仔细看了一下,上面还有手指摁的手锣。

  他捧着这一盒的纸契, 傻眼望着弘晖, “你将它们都交给我干嘛?”

  “自然是让九叔你去给他们送银子啊。”弘晖叹气, “九叔你也知道,我阿玛如今盯得紧,轻易不让我出门, 若是让他知道你又拉着我出门……”

  胤禟打了一个颤,心里对老四那张冷脸还是有些发憷,可让他一个人管着这么多的银子,他心里也很慌啊。

  弘晖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你这次上门,保证他们都是十分欢迎,没人敢给你脸色看的……”

  胤禟想想也是,毕竟他们的银子如今可都掌握在他手上呢,若不对自己好点,哪里能说得过去。

  但光凭这点也不够,胤禟斜视了弘晖一眼,“你手底的那些侍卫到时候必须借我!”

  弘晖一口应下,反正他近来都不需要出门的,侍卫们暂时先借给胤禟也没什么大碍。

  两人商定妥当了,接下来的分工就简单多了,先是将这次出海的盈利盘算清楚,弘晖这次来“大清远洋贸易公司”,可是将自己府上所有的账房先生都打包过来的,他自己的算术能力也很强,说是以一抵五都不为过,于是也亲自上阵。

  除此之外,贸易公司这边也养了不少的账房,差不多坐了一屋子的人,其间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用了半天的功夫才将这次出海的红利给算清。

  胤禟望着算出来的结果,这庞大的数字狠狠刺激着他的心脏,他神情激动地望着弘晖,“当真有这么多的银子?”

  “当然,虽然这里面有不少是宝物折合的银子,当然与这账本上的数目相比只多不少。”弘晖面不改色,他可是见证了第一次出海的人,虽然第二次规模要比第一次庞大许多,不管是出海队伍,还是参与其间的人数与银子,但是弘晖也能在心里估算出一个保守的数字,这次出海的结果虽然比他估算的数字还要多些,但经历了缓冲,弘晖表现得相当沉稳。

  胤禟咽了咽口水,再次看了一眼手里的账本,他原以为若是出海能将本金翻个几倍就已经顶了天,没想到现实却是比他想的还要刺激,这何止是几倍啊,分明是几十倍啊,甚至都不止,胤禟颤抖着手,开始盘算着这次自己能拿到多少银子,越想越激,连呼吸都急促起来,

  “先别急着高兴,咱们还要将交给国库的商税划出来。”弘晖的话让胤禟心里的火热冷却几分。

  是了,还有商税要交,胤禟清醒起来,他还记得当时商船还没出海时,弘晖就向康熙承诺了要将红利的两成作商税上交给国库,当时有不少人心里就有意见,就连胤禟都觉得弘晖给出的商税实在是太高了,但如今看着这账本上的数字,胤禟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即便是上交了两成的商税,分到他手里的银子也是非常可观。

  既然是上交到国库,那这银子就是送到户部那边,弘晖与胤禟商量一番,二人决定还是先进宫将出海的结果禀报给康熙,包括那笔商税,究竟是他们自己抬着送去户部,还是让户部的官员亲自来取,总要有个说法。

  哪怕弘晖之前答应了四爷,这段时间要尽量减少出门,避避风头,但今日之事也不能让胤禟一个人进宫去,毕竟这远洋贸易公司还是他捣鼓出来的,两人稍作一番收拾,便径直奔着皇城的方向而去。

  对于出海商船队伍回京之事,京中众人都在观看着呢,那日他们亲眼见到远洋贸易公司的人搬了好些箱子回去,花了好长时间,众人心里都好奇死了,他们非常想知道这次出海究竟赚了多少银子,但是胤禟却像是在那公司里生根发芽了,连自己的府邸都不会,日夜守在公司里不出来。

  众人观望了几日,总算是等到胤禟与弘晖二人露面,很快各家就都知道了他们二人进宫的消息,他俩还进宫,康熙那里就已经有人去通报了。

  今日他恰好招了胤禛在跟前,听到梁九功的通报后,康熙看了一眼胤禛,“老九与弘晖来了。”

  胤禛点头“嗯”了一声,放下手里的奏折,立在了一旁。

  没过一会儿,便见着自己儿子与胤禟一起进殿,他脸上未露出分毫异样,手指却慢慢收紧。

  这次是胤禟主动上前汇报,主要是他这会儿太激动了,他万万没想到出海居然能赚这么多银钱,方才看到账本时就失态,如今见了康熙,根本不受控制地就开始禀报,而弘晖则是一脸老实地在他身后半米左右的位置,直到胤禟禀报完了,他才将账本递上去。

  那账本上标出的是这次该上交给户部的银子。

  康熙接过账本,看清上面的数额后就瞳孔一缩,不过是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这出海的商船就已经回来了,而这次倒他手里的也不过只是其中的两成利,却已经抵得上整个大清五年的收入,便是康熙见多识广,此刻也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那西海不过是蛮荒之国,不通开化,怎么会有这么的银子。

  看着胤禟与弘晖送上来的账单,康熙深深忌惮,出海简直就是暴利,即便是他也很难不心动,但是在见识到其中利害后,康熙心里的决心更甚,一定要严禁民间私自出海,必须得下令加强防备。

  他甚至怀疑是否有人已经盯上出海,心里猜疑着一个个人名,面上却没露出半分。

  不管怎样,国库能一下子进账这么多,总归是件好事,康熙脸色缓和几分,看向弘晖与胤禟,赞了一句,“这次你们干得很好。”

  弘晖与胤禟对视一眼,“多谢皇玛法夸奖……”

  康熙是真的觉得他们两个此次办得不错,不仅是为大清赚了这么多银钱回来,补足了户部的空缺,而且办事妥当,没有大大咧咧将那些银子搬到宫里来。

  康熙看来一眼旁边的胤禛,“你让户部去几个人,多带些人手,但要低调行事……”

  他让胤禛带着户部的人将那两成的红利放入国库,出海能暴富,康熙却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此事,尤其是那些民间百姓,以免人心浮动,所以此行必须低调行事,完成户部与远洋贸易公司那边的对接。

  ……

  这一阵子,京中的百姓明显感觉气氛莫名紧张起来,明明近来并无大事发生,街头上却总能看到士兵经过,各个都披甲执戟,神色肃然,让百姓见了便忍不住后退几步。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根本不知道朝廷中的官员与皇室子弟出海赚得暴利,但是对于京中有些背景的人家,这却不是什么秘密。

  弘晖等远洋贸易公司那边将两成的商税递交给朝廷后,就继续回王府低调闭关去了,而胤禟则成了京中的“财神爷”。

  每日抱着一盒子的纸契,挨家挨户地上门去给人送银子,一开始他心里还有些忐忑,等跑了几家后,发现果真是如弘晖所说,这些人家各个都待他如座上宾,让他一踏进门府就有如沐春风之感。

  说实话,哪怕胤禟是皇上的九阿哥,也还是头一回能感受到这样待遇,毕竟他跑的人家大多数都是朝中位居高位的人家,甚至有不少还是皇室宗室,与他都是连着亲的,若非是他如今掌了出海之事,胤禟作为一个光头阿哥还真没有眼前这样的体面。

  一时间他还挺享受这样的感觉,这次拿到丰厚分红的人家,对胤禟的态度都颇为殷切,他们可不想只赚这么一回,如今皇上对出海之事严守死防,估计也就只有通过“大清远洋贸易公司”这条路,他们才能继续赚到这么多银子,故而对胤禟态度殷勤,也是想要参与到下次的出海当中。

  对于这些拿到丰厚分红的人家来说,这个年底非常滋润,几乎府上每日都喜气洋洋,但是对于那些错过了第二次出海的人家来说,就格外煎熬了。

  因为之前户部追银的事情,不少人家还拖着欠款迟迟不还,最后还是太子在皇上面前求情帮他们延迟归还期间,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随着出海的事情发生,这些人家就后悔莫及了,当初他们是以没银子为借口拖着欠款,还凭着太子殿下、直郡王与皇上的宠幸,特地给雍郡王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