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嫡长子 第68章

作者:屏娘 标签: 清穿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原本康熙对此还是有些微词,他这人一向好面子,总觉得弘晖提出的此举十分不妥,有失大国体面,可弘晖却给他扯出一堆现代国家外交,甚至还特地从出海讲学团那里拉了几个人来游说,康熙听了那西洋英吉利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之间的你来我往争夺各种利益陷入久久沉默,虽然这看上去就像是野蛮人在扳手腕比力气,但也确实证明西洋那些国家各个都野心不小,瞧着便不是安分的主,以前还真是小瞧他们了。

  这样一看,这沙俄其实与西洋那些国家其实还挺像的,康熙心底转过许多心思,他听闻了沙俄近些年一直想要向西洋那边扩张,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闪过,或许让沙俄往西洋那边去,与那些国家凑在一起争来斗去是个不好的选择。

  大清这边按照弘晖的提议,也拟定了一个似模似样的条约,里面对沙俄提出了条条框框众多要求,其中最要紧的便是要将那块原先无主的西伯利亚给收回去。

  沙俄是一个贪婪的国家,这些年一直所图不小,若不然也不会一直暗戳戳与准噶尔搞事,他们看到大清递过去的条约时,差点没呕出一口血来,是他们看走眼了啊,这大清往日看着是一个大方的主,如今却狮子大开口了,沙俄哪里舍得将自己吃下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哪怕这块地原先就不属于他们的,可如今叫他们再拿出来还是令沙俄肉痛不已。

  可望着盘旋在沙俄虎视眈眈就是不离开的胤祯军队,彼得心里就算再怎么不甘,还是只能签下条约,将那块土地还了回去。

  他在心底安慰自己,没事,反正那块土地上也没住多少人,就算收在手里,差不多也等同于无人之地,算不得是多大的损失,可是心底却总是觉得空了一块,每日翻开地图都十分不甘心,顿时对沙俄国内的改革抓得更紧了。

  弘晖根本不知道他们大清这波操作,还刺激到了邻居彼得越发要改革图强的心境,如今他看着新到手的舆图,看着新鲜到手的那么大一块西伯利亚土地,激动得只想搓手,开始寻思起要如何开发这块土地了。

  西伯利亚这里的资源一向丰富,尤其是各种矿产,还有石油,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不可再生的,弘晖刚拿回了这块地,也不像一下子就立刻派人将各种资源都开发出来,以他们如今的技术经验,过早地开发西伯利亚反而是一种破坏与浪费,还不如等到技术、时机成熟的时候。

  当务之急,是要如何发展西伯利亚。

  那么大一块地呢,干放着多可惜啊,尤其是在大清多数土地都被地主、官员们圈占起来,那西伯利亚的土地就更显难得的,但是对于如今发展还很原始的西伯利亚来说,即便那里有大片土地,只怕也没几个大清百姓愿意搬过去,那里的生活太苦了。

  所以弘晖一下子就瞄上了那些原本是要流放到宁古塔的人贩子,原本这些人被判流放就是为了进行改造,而如今有了西伯利亚后,这宁古塔就不适合再当改造之地,论其环境艰苦哪里比得上前者呢。

  弘晖是这样想的,康熙也觉得无不可,而原本都快要打点后流放之地的罪犯们,被关押在监狱里,听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就傻眼了,他们原先的打点根本没用了,接下来要去一个更苦还完全没人照应的地方,去接受各种苦难改造。

  弘晖就像是忽然想通了,他不再纠结于那些罪犯们的刑法是不是太轻了些,而是极力促成,甚至还跑去大理寺好几次,每次哪里抓到犯人都能瞧见他的影子,各种鼓动主判官将犯人全都流放到西伯利亚,让他们得到好好的改造。

  甚至他连京畿附近的几个县都没放过,隔三差五得了空闲就去官府牢房转悠,更是将这几个县的囚犯档案翻看得滚瓜烂熟,听闻好些个身强力壮的江洋大盗都被弘晖弄到了西伯利亚去种地了,那些身强体壮一脸横肉的大汉们,在被囚车押运走的时候,各个都哭得猛男落泪。

  种地多苦啊,还是去那种什么都没有的苦寒之地,听闻那里人烟稀少,想要逃走极其不易,被押送过去的罪犯们心底灰暗,深深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想不开要犯事,还偏偏撞到弘晖阿哥这个魔头这里。

  弘晖魔头的名声早就在京畿几个县的牢房衙役里面传开,甚至还有向周边地方扩散的趋势,能将平时一脸豪横不讲理的土匪大盗们吓哭,这不是魔头是什么?而且每次知县大人审判案子时,这弘晖阿哥都跑来旁听,情节严重的被他直接拎走,稍微轻些的则能见这阿哥拧着眉头,想着法儿的要将他们同样弄走,一时间罪犯们都两股战战,期翼目光看向知县,宁愿被关进牢房里蹲个几年,也不愿意跟着这弘晖阿哥离开。

  但对着底下的百姓而言,这弘晖阿哥简直就是福星转世,不提他先前做的那些造福民生的事情,光是如今搞出的这一出,就成功震慑到许多宵小,让原本只是小偷小摸的小贼们都老实起来,他们可不想为了摸了邻居家一只鸡就要将自己的后半辈子给搭上,一时间从京师到京畿附近的各县都出现和乐融融现象,刑事犯罪的案例明显少了起来,让那些判官知府们都有些不自在。

  弘晖在转了几次都没什么收获后,心里还有失落,勉力安慰自己这也算是好事,犯事的人少了民风就好了,百姓日子才能好过,这才心情好过起来,反正西伯利亚那里还要不少人,日后再逮到其他犯事的人再抓过去也不急。

  他消停下来,这京中众人才重新松了口气。

  而在弘晖忙碌这些日子,那些得了他吩咐与安排的讲学团们都已经陆陆续续上岗,轮流着进弘晖开办的几所学校,却给里面的学生进行讲学。

  弘晖办的这些学校与传统私塾书院有着很大不同,原本来这里的学生没几个是自愿的,而在家中长辈的逼迫下他们不得不在此读书,被迫遵守着这里的各项规则,每次从学校归家时,都会与家人、朋友大肆吐糟一番,但他们自己都没留意到,待在学校这些年,他们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管是学校里安排的下乡实践活动,还是要求他们凡事亲力亲为,都是他们原先所讨厌的,但是这几年下来他们都已经操作熟练了,他们自己都没发现原先身上的那股骄矜之气消去不少,反而少年的朝气与蓬勃感更强。这些人多是公子哥出身,自有着一副好皮囊,甚至家中都安排了俏丽婢女,但是奈何如今被拘在学校里,很少才能回去一趟,而且在学校里的各项锻炼训练让他们每次回去只想好生歇歇,以前的那些花花心思早就没了影了。

  这样一来,原先脸上纵情酒色的模样都渐渐消失不见,整个气质都逐渐沉稳内敛起来,再配上一副白净好相貌,旁人看了都要夸上一句好少年,哪里能想得到这些人原先只是各家不出息的子弟呢,正是因为他们不怎么上进才被家中家主用来当个试路的石子,如今到了弘晖的学校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变化,并非所有人都无察觉。

  他们渐渐得到原先不曾有过的夸赞,还有那些以前看不上自己的人,如今也对自己多了几分尊重与敬仰,这让那些习惯了被喝斥看低的公子哥们反而不太习惯,但更多的是喜悦,这种感觉他们以前从未体验过,他们都习惯了被人当做二世祖,习惯了被自己的父母亲人看轻,而作为不被看好的人,如今却突然被夸赞了起来,看着父母的宽慰眼神,他们心底相当别扭,但是又觉得这种感觉相当不错,而一想到这些都是如今他们的学校带来的,众人心底都有些复杂。

  原本只是被迫去完成学校里布置的各项任务,带着抵触的心思,如今却渐渐认真起来,甚至开始思考起来,而在听闻弘晖阿哥给他们寻来了讲学团,这些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在意起来。

第93章 较肥一章

  他们都是十七八的年岁, 正是好奇心旺盛又精力充沛的时候,虽然不太喜欢这新式学校里的很多规定,但是对学校里的教学内容却很感兴趣。

  不同与他们以往学的那些经文, 既晦涩难记还要花力气去背记, 这新式学校里老师教的内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对于这些年轻的少年而言,就像是被打开了世界另一扇大门。

  老师们讲的物理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他们以往认知的颠覆,很多学生一开始是并不接受的,但随着各种试验的学习, 他们不由开始沉思起来, 这才发现这些格物理论居然都有些道理,顿时就更来了兴趣, 他们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件好玩的事情,也确实好玩, 老师还交给了他们许多有趣的化学试验, 让这些原本厌学不想上进的富家子们各个都来了精神。

  而这些新东西学多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思想也比家中其他人更开拓,对很多事情的接受程度都要高于旁人, 而随着这两年出海贸易的发展, 他们听了不少海外的事情,连带着也对西方的世界多了几分好奇, 他们如今学到的知识不少就是从那里兴起的。

  所以他们也很想知道这讲学团在海外待了这些年, 都见识了些什么, 也来让他们开开眼呗?

  讲学团们可不知道他们还没到学校呢,就已经被那帮学生给惦记上了,此时他们对这京中的事物还处于十分新奇状态, 走在京城的街口,看着哪里都觉得新奇,这两年城市道路又进行规划改造,因城中多了许多公车,原先的商铺位置都往后挪了些,瞧着风格倒像是最近新建造出来的,而令他们目瞪口呆的自然是外城一带的数丈来高的商业中心,据说里面什么都能买得到,不管是衣裳首饰,还是吃食玩耍,一切都应有尽有。

  不管是从哪个地方来的人,只要是到了这京城,都会想要进去逛一逛,算是见见世面。

  据说这高楼的最顶层并非是所有人都进去,只有顶级会员才能进去,里面所卖的东西也都不是凡物。

  几个讲学团文士看着高楼心痒难耐,他们倒不是真的想去买点什么,只是心底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么高的屋子,站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瞧见,他们很想知道站在这屋子最顶层又是何等风光。

  而他们也只能在心底想想,还没忘记自己此行出来的目的,他们几个身上可都是还背负着弘晖阿哥给他们的差事呢,还要去学校里报道,日后就是那些学生们的外文老师,顺便给他们讲讲海外的世界,听说再过几年这些学生也会被安排到海外去游学呢。

  几个文士走在街头,他们本也想搭坐了那个公车,奈何这几日公车上总是人满为患,他们瞧着上面都没什么空座,只好又下来。

  “哎,怎么这辆公车上也都挤满了人?”这人好不容易等到了一辆车,结果看到上面那么多人后顿时失望起来。

  “这公车终究是比不上自家的马车来得方便,这些日子上面都是人……”另一个人附和道,他有些后悔,就不该凑这趟热闹,好不如让家中小厮备好马车,说不准这会儿已经到了学校了呢。

  他俩说话声不低,一旁的一位年龄颇大的妇人听了轻哼一声,她上下扫视了一下这两个文士,认定他们定是从京外来的,没好气道,“咱们这公车好着呢,尤其是对咱们这小老百姓来说,那就更是便利了许多……”

  不止她一人听到了两个文士的谈话,离她不远的一位大爷搭腔道,“没错,只是你们不赶巧了。”

  可不是不赶巧嘛,这两天好多将士从北部回来,自从前些年十四阿哥被皇上派去北部后,就连着好些年都在边疆一带,直到如今那沙俄服了软,十四阿哥才逐渐退兵,但是却没将所有军队都撤了回来,直到这些日子,皇上身子不适,要招十四阿哥回京,才陆陆续续开始让部分军士解甲归田。

  而如今这城中公车上人满为患与军士们卸甲有很大关系,这次大清打了胜战,不管是皇上还是百姓得知后都非常高兴,而这几年他们大清也不缺银子,不管是军饷还是战胜后给的奖赏都十分丰厚,将士们卸甲后归来,都是坐着那列车回来,而如今列车的停靠站还只开通到京外,所以将士们回家时都会途径京师,自然要揣着银子来逛一趟才不亏。

  谁不知如今京中有着许多好东西,都是地方不常见的稀罕物,但是在京中却算不得贵,他们与家中父母亲人多年未见,就想来淘点好物带回去,家里人见了也高兴,就算是真的买不起也不打紧,来这京都长了见识也是好的,回村后还有了吹嘘的东西。

  故而那公车上坐的多是不舍得花银子的寒门将士,他们想将银子存起来带回家,就只能坐坐车来游览一遍也心满意足了。

  而对于这些打了战胜的将士,京中百姓还是崇敬维护的,所以对着讲学团的文士就没那么客气了。

  两个文士露出恍然之色,怪不得了,先前他们在码头时就见到京外那些列车上冒着长烟,看到不少将士从车上下来,当时他们还心惊,以为京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如今看来还真是他们回来的时间不赶巧了,两人对视一眼,只能无奈叹气,还是赶紧走吧,还能早点赶到学校。

  弘晖可不知道街头发生的这一出,若是知道了也只会是心底高兴,觉得自己在宣传上做的工作有成效。

  自从那报纸开办起来后,弘晖并没有像胤祉所想的那样浑水摸鱼什么事都袖手旁观,反而是很认真地做着规划,对民众的宣传教育很是重视,而如今这京中人对军士态度的变化,报纸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弘晖他自己一向都很钦佩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们,觉得这些人十分可敬,但是等到了大清才发现,如今的人们对将士却并不够欣赏,其实在古时只有贫苦的人才回去被征去作战,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会花银子打点而逃避战争,甚至在有些朝代军户是世代承袭的,从而被人看低。

  其实人们并非是不知道军士戍守疆土对国人的重要,只是权势富贵操控着人心,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选择,而弘晖则是要在报纸宣传上让人们摒弃这样的想法,他们作为国家的子民,每个人都该保护自己的国土,而那些将士们扛起了这份责任,是如今所有家庭的守卫者。

  而弘晖也不仅仅只是对如今国人进行思想上改造,对军队思想也一刻没有放松,虽然弘晖崇敬那些保家卫国的将士,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如今军中不少将士士兵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是道德素养,严厉杜绝军痞军匪行为,加强军纪军规的建设,才能打造出一支让国民敬重的强大军队。

  而他与胤祯这些年处得不错,好几次押送军中物资时,弘晖都跟着列车去了北边,故而对弘晖提出的这些想法,胤祯不仅没有阻止,还大开方便之门,但这项工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眼下弘晖在抓军风的同时,倒是想要弄军队整编事情。

  这个军队整编一开始也不是弘晖提出的,而是康熙,如今他们既然将西伯利亚那么大一块土地都拿下来了,那自然是要派士兵过去镇守的,若不然一直当做无人之地,再过几年留到下一辈说不定又掰扯不清。

  而这派士兵戍守也不是一件小事,那里气候严寒,并非是好去处,而且荒无人烟,只怕到时候连日常的吃度都要从南方运送过去,其中所涉环节太多,相当麻烦。

  后来康熙动了心思,想着干脆迁徙一些百姓过去,如今这京中一带人口太多,城区扩建越来越大,而且不仅仅是京师人口在激增,京畿附近的庄子上也同样如此。

  迁了人口过去,让他们在那里种地开发,子子孙孙生活在那一带,早晚有一日那无人之地也会兴盛起来,发展成城池。

  但弘晖却觉得此举不妥。

  将百姓迁过去是为了对当地进行开发建造,但是明知道那里苦寒,百姓心底自然是抵触的,又怎么会心甘情愿过去呢?就像弘晖先前将犯了事的罪犯流放到那里做改造,只怕被迁过去的百姓会觉得自己的待遇与犯了事的罪人没什么区别,可能到时候不仅是消极怠工,甚至有可能还心灰意冷颓废度日,那就与他们一开始的初衷完全不同了。

  所以弘晖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既然是要调派士兵过去镇守,不若让士兵将家人一起迁徙过去,这样士兵们常年戍守边疆,也可以与家人团聚在一起,而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他提出了所有调去的士兵,是要自愿申请报名的。

  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肯定都不会喜欢那种苦寒艰难的地方,而直接下令让士兵们过去镇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公呢,弘晖提出让他们来自愿申请报名,自然是给出了极高的待遇。

  反正如今国库不缺银子,弘晖就可劲儿地造作,他向康熙提交了一个折子,在上面提出了整编军队的各项事宜。被重新整编起来的军队,就是用来镇守在最北部的边疆,而他们不仅能拿到比寻常士兵高出许多的军饷,还能享有其他各项好处。

  首先便是分田分地,西伯利亚那么大的一块地差不多都是处于无人状态,等到士兵调遣过去,肯定都能分到不小的一块,而这对大部分的将士们而言都是相当有吸引力。

  而除了这点外,弘晖同时还打算在那边搞基建。

  其实在那里搞基建要远比如今京中要容易得多,那里就像是一块全新的地图,土著居民少,不管想要做什么都很方便,既不用惊动百姓,也不会侵占农田,等士兵们过去了就是大批现成的劳动力,至于基建物资则完全可以由列车运输过去,都不是大事。

  而弘晖除了打算给将士们分田外,重点就是分房了,当然这个分房可不是完全一分钱都不收的,而是凭借军士身份可进行低价认购,总体来说肯定是会比他们自己造房要划算得多,不仅花的银子少,而且还都是用钢筋水泥造出来的房子,相当坚实。

  但是光靠这些还不足以让士兵们争向主动申请北调,真正打动他们的,是弘晖提出的建立社区,然后社区开发的基础设施。

  弘晖打算分给士兵们的房子,都是按照不同社区来建造的,而每个社区都会建造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建筑,他本就想搞全民服务,在旁的地方或许有些麻烦,但是这一块尽是苦寒之地,弘晖不管是想要做什么都没什么人阻拦,就连康熙看了折子后都没多说。

  他没有弘晖想得那么深,只是觉得那北地偏僻,只怕也没什么夫子、大夫愿意过去,弘晖此举不仅显得仁义,而且也有必要,总不能到时候北地连个救治的大夫都没有,至于旁的朝臣就更无话可说,他们压根就没想过弘晖此举对普通将士们而言有多么震撼。

  这些将士多数是贫苦低贱出身,若不然也不会选择走上战场,几乎是用换命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如今弘晖阿哥说了,等社区建立起来后,他们的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免费读书习字,不分男女,而且身子不适也会有医师给他们医治,还不收费。

  读书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而言,那就是可望不可求的事,不仅仅是交不起私塾夫子们的束脩,光是笔墨书本,都要很大一笔银子,他们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供得起读书人。

  但如今他们却有了触手可及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去那北寒之地,他们的子女就有可能像那些富家少爷一样读书,以后就能摆脱他们父辈的命运,听闻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少士兵们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那北寒之地是苦,可他们这些人哪个不是苦过来的,若是他们苦一点就能给自己的下一辈挣出个好前程来,那就值了!

  更何况那里还有大夫不收银子就给他们看病,这对他们而言同样难得,他们的父母有很多不到三十就一身病痛,但很多时候都是咬咬牙就熬过去,实在熬不过去的就只能叹息是命数了,哪里舍得掏银子去城里看病,若是搬到北地,对父母而言同样是件好事。

  当即不少士兵就心动了,他们愿意搬过去!不就是苦点嘛,他们不怕!

  到时候不仅家里娃能读上书,爹娘也有大夫看治,甚至还得了房子和地,划得来!

第94章 两章合一

  虽然那北部的气候太冷了些, 好多作物可能都种不了,这在多数百姓眼里也是无法接受的一件事,但是对于那些从北地归来的将士们而言, 却是问题不大。

  虽然那北地土著居民不多, 但也还是有一部分的, 他们在那里待了几年,也与人家打过交道,知道当地的百姓同样是种地过日子,虽然不能种稻子了, 但是却可以种土豆、小麦, 还有玉米,照样能填饱肚子。

  而且这些作物又好伺弄, 种起来可比水稻还简单,也不用担心不好吃, 他们这次军中军粮有不少都是土豆、小麦加工出来的, 听说是雍王府的世子带人琢磨出来的新吃食,原本土豆、小麦的味道只是一般, 但是经过加工制成麦面、土豆粉啥的,再配上一些佐料, 那味道让他们吃了恨不得将自己舌头也吞掉!

  所以就算日后天天将这些的东西当主食, 他们也吃不腻。

  但也不止于此,他们这次去了那沙俄, 见那儿的百姓日子虽然过得没他们精细, 但也不算差, 吃的都是那啥子的面包,和他们在街头买的馍馍不一样,家境富裕的会涂点黄油, 他们也尝过,有点吃不大习惯,但味道也还行,等他们到了北地,也可以学着人家那样吃起来。

  他们不是有多喜欢这样的吃食,只是发现这沙俄的日子虽过得不精细,但却都长得人高马大的,这让大清的将士们着实羡慕,他们多是穷苦出身,以前在家时都不一定吃饱肚子,不少少年还是入伍后个子才抽条,长在那些沙俄人身边就显得有些瘦弱了。

  他们心里琢磨着,既然朝廷答应要分给他们不少田地,到时候他们也弄一个农场啥的,养上几头奶牛,让他们的孩子日后多喝点牛奶,他们在军中也听过报纸报道,那牛奶是好东西,能补身子长个!

  这样他们的子孙日后也能长得人高马大的,不用羡慕别人。

  事情发展得比弘晖先前设想的还要简单,对于大部分的将士来说,苦日子过多了,只要稍微许他们一些好处,就足以打动他们,而弘晖给出的可不只是一点点,是能扭转他们子孙后代的新希望。

  当即这些将士们,不少人都做好了决定,等回到家中后,一定要让爹娘哥嫂们都跟着军队搬走,这次集体搬迁,朝廷还承诺了可以坐列车,官府不收车钱。

  他们有把握能说服家中的亲人,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这列车,若是放在以前,搬迁去那么远的地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返乡的可能了,但是如今有了这列车就不一样了,只不过几天的功夫,就能回到京师,若是他们在那北地混得不好,大不了再坐列车回来便是,反正他们在家乡也没什么产业,几乎没什么损失。

  原本官员还觉得这迁民之事棘手,没想到经过弘晖阿哥这么一手后,事情顿时就变得简单起来了,看到这么多士兵都踊跃申请报名,一个个都拖家带口的,只怕要不了几年,十四阿哥攻下的那块土地上就会兴盛起来。

  至于弘晖阿哥许诺出去的那些东西,这些官员压根都没放在眼里,更不会特意在皇上跟前阻挠,反而是积极促成,但这件差事最后却不是落到弘晖手里头。

  胤禩这几年沉默下来,虽还如以前那般面上总是挂着温和神情,但身边聚集的追随者却都散了去,而他自己似乎也对夺嫡之事不热衷了,竟学着胤禛也深居简出起来。弘晖不知道这个八叔在康熙那里是不是彻底翻篇了,但是很明显,康熙用胤禩还是很顺手,一般工部的工程都是交给了胤禩,这次也同样如此。

  其实这件差事算不得什么好差事,虽然官府拨下来不少银子,但是建筑材料大多数都是从弘晖手头的几个工坊出来,胤禩根本不可能动这里面的银子,若不然很容易就被人察觉出不对劲,所以这差事是既辛苦又没什么油水。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胤禩拿到这差事,总比没有好,这朝中众人更怕的是被上面淡忘。

  只要皇上肯给你派差事,好好将事情办下来,总会是有功劳和苦劳的,攒下来就成了升迁的资本,而若被皇上遗忘,一直坐着冷板凳,那才是朝中的尴尬人,而如今朝中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这样的尴尬人。

  胤祥一直与胤禛关系不错,当初他们二人都是追随废太子胤礽,而在胤礽“一废”期间,胤祥被牵涉其中,同样遭了康熙厌弃,虽然很快就被放了出来,但是在康熙跟前却大不如从前,这些年一直坐着冷板凳。

  对于胤祥的境遇,四爷一直都比较着急,但是他自己都处于蛰伏状态,在康熙面前一直都是韬光严实万事不争的样子,又怎么可以为胤祥争取,而弘晖却将一切看在眼里,觉得眼下是个好机会,或许可以试探一下康熙的态度。

  其实他觉得自己这个十三叔也是冤得很,明明当初“一废”的胤礽后来都放了出来,偏生他这个受牵连的人在康熙面前却是碍眼的存在,但是距离那件事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弘晖觉得康熙就算心底又介怀,也应该淡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