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117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林屿提着礼物上门感谢白知州的出手,白知州不以为意:“我本是父母官,治下的商人出了事,当然应该找我。不然还当什么官儿?”

  虽然白知州过于爱惜名声,但在办实事这点,无可挑剔。

  事情已经这样了,就要思考从中间得到的教训,避免同样的错误。林屿痛定思痛,突然想到一个新主意,“大人,这种上当受骗的事情并不少见,我倒有个主意,不如把各种案例收集起来,印刷成册,分发给居民,提醒他们警惕,不求天下无骗,至少救一个算一个。”

  白知州沉思起来,“好像可行?只是如果写的太详细,会不会给骗子提供灵感?”

  “如果那样,反而是因噎废食。再者,编写这个防骗案例之后,大人也需要过目审核,最终写成什么样,大人说了算。”

  白知州对自己的文化水平相当有信心,既然做了最终撰稿人,他也点头同意,把这事儿交给林屿去办。

  得到同意,林屿心里憋着一口气,打算好好搜罗一下行骗案例,撰写成功。就先从身边的人搜集真实资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身边人大大小小都有上当的经历。小到指路骗路费,大到被骗货款,甚至差点丢了小命,人人都有一把辛酸史,说道动情处,泪水涟涟。光是记录的纸,都用了一大叠。

  本来是一时兴起,现在林屿觉得编写这个防骗手册或许能起大作用,他暂时把收集材料的工作交给旁人,自己专心统一汇总,给案例做一个划分。

  这项工作耗时巨大,但是抵不过他激动的心情,仅仅用十多天就编写完成,定了初稿,分了上卷和下卷,上卷是个人骗局,下卷是商行骗局。

  就连何货郎看过后,都深受感动,“我被骗了这么一遭就算了,如果能让别人少被骗一回,也算功德无量。”

  他都这么讲,林屿自然放心的把稿子拿给白知州看,白知州翻了几页后,觉得整本册子字句简白,行文全是大白话,不用典也不用故,跟平时林屿的文风大相径庭。

  “跟老百姓说话,就很简单的三个字,说实话。他们自己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能让他们听懂就行,在高深的也就无力理解了。”

  白知州若有所思,“我懂了。书册暂时放在我这里,等我看过没问题,就出版刊印,先给州城人发上几百本。”如果每年能少几桩诈骗案子,他就阿弥陀佛。

  白知州都这样说,十成里稳了七成,林屿常常舒气,最近总算有一件听了开心的事。

第一百六十六章

  白知州非常重视这事, 终稿一定,立刻派人去刊印,顶头大佬吩咐的事, 谁敢怠慢?都拿出浑身解数,用最快的速度装订好这个防骗手册,散发着墨香的册子已经呈上白知州的案头。

  白知州挑了一些有名的富商士绅,把手册发下去, 起初那些人还惴惴不安, 担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待到翻看手册, 一读之下相逢恨晚。册子里内容翔实,文笔朴素,却把一个个骗局总结的活灵活现,如在现场,载让人在感叹之余,既恼恨骗子的可恶, 又同情被骗的受害者。另外还有一些防骗小技巧, 都记录在纸上。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而骗子都非常善于模糊细节,其实多追问几句,往往都能发现其中的关窍。富商感慨万千, 要是自己早点碰到这样的手册多好!至少能少上几次当。

  白知州接受富商们感激的眼神, 只觉得自己的官服更加鲜亮了, 他挺挺胸, 语重心长的说道:“如今城内经济发达, 客商往来频繁, 难免就有人起了走捷径的心思。本官自不能坐视不理, 故而找人编写了册子,尔等自当用心研读,并且告知家人,免得他们也跟着上当受骗,明白吗?”

  “大人英明睿智!”富商齐齐贺道。

  这才是第一批的册子,另外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白知州听过林屿的建议,还打算隔几年更新一次,骗子花样百出骗术更新,他们自然也不能落后啊!

  而富商们珍惜的保存着这本册子,给家人们阅读,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写着书册的编写者,搜集案例者,以及最终审稿人。白知州的名字他们记得,可这林屿又是谁?竟然能跟白知州一起编写书册?

  翠州城内没多少人知道此人的底细,但长兴县的人晓得啊!等到防骗手册传播到县城,个个挺直腰板,大声说着林屿的事迹。开发花田宴会的,是他,带着村民种出长兴蘑菇的,是他,甚至听说他家店铺研究的口脂,成了贡品呢!

  传言越来越夸张,到了后来,就是纯粹的胡扯了,保准当事人听完都会目瞪口呆的那种。

  林屿听完也是哭笑不得,这都什么跟什么呀!他都觉得传言里的那个,根本就不是自己了!

  不过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听过他的名气后,不少人想要顺便来参观旅游花田,观赏风景的同时,还能见证一下潮流人物。花田的预约一下子爆满,都快要排到一个月之后去了。

  这并不是林屿就不想赚钱,别人送钱都拒之门外。旅游线本来就是副产品,有人来最好,没人来也行,下河村的主业还是酿造蜂蜜,以及水果蜂蜜酒,这才是能正正经经,持之以恒的产业。游客太多,下河村接待不了,不仅让花田被踩踏,还容易让前期积累下来的名声毁于一旦。

  他忍痛拒绝了那些想要游玩的人,回信告知为了每个客人的最佳体验,一天只会接待一场的客人。没想到的是,反而激起了那些人的兴趣,一个月也甘愿等,非要先做个预约。

  大概这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客人多也有好处,之前的大批量蘑菇酱已经发酵完毕,趁着这个机会,零零散散的卖着,也销售出去三百来罐,卖一点算一点。

  何货郎最近也是上窜下跳的,找自己原先认识的货郎朋友,让他们帮忙推销,也卖出去二百两罐,负担少了一截,何货郎也不愁眉苦脸了,人也有精神。

  这不,他又过来下河村点算剩余的酱料,发现还剩四千罐时,还学会自我安慰,“又少了一点损失,干的漂亮!”

  他既这么说,林屿也只能摇摇头,随他去。

  何货郎刚走,第二天又心急火燎的过来,这次乐的合不拢嘴,一见面就说这是个好消息!

  “有人找我订了三千罐蘑菇酱!”他笔画出三根手指头,美滋滋盘算:“去了三千,剩下的一千就算慢慢卖,半卖半送,也能消耗一空。”他的困局终于解了。

  “真的吗?还有这种好事儿?”林屿也替他高兴,但还是担心真假,毕竟他才受过骗。

  何货郎一本正经:“这次我当然仔细考察过的,这家商行开在隔壁州城,虽然不是老字号,可也开了七八年,并且愿意一次性付清货款,银钱到手,风险降到最低。”

  “那快点答应下来呀!”

  何货郎开始纠结,“可是他价格出的太低了!基本上是刚保住本钱,半成的利润都没有。”等于他忙活一通,搭上人力和功夫,一文钱都没赚到。可是客商一张嘴就是三千罐,这种大生意不是天天都能遇得到的。

  何货郎纠结的就是于此。

  林屿却劝道:“如果这事儿是真的,不赚钱就不赚钱吧!至少清空货物不占库房,也不占用你的本金,总比赔钱来的好。”

  “也对,我都做好最后蘑菇酱过期,全部倒掉的心理准备,就是觉得糟蹋东西。”何货郎想开了,“不赚钱就不赚钱吧!”

  林屿拦住他,再次让他打听对方商行的消息,一朝被蛇咬,他是怕了再遇到骗子。何货郎点头答应,准备派人快马加鞭去隔壁州城,上门打听去。

  不光是他打听,林屿也准备动用自己的人脉打听,保证这桩生意不会出问题。好在这次,对方也是真心实意想要买东西,留下的信息也是真的。

  何货郎喜不自胜,摩拳擦掌,把客商叫到林家村实地考察商谈,客商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看了半天也看不出是否满意。何货郎姿态放的很低,只是咬死了成本价不松口。这笔订单本来就是何货郎坑了人,现在至少不能再坑合作伙伴。

  对方也一直缠着想要价格再低一点,在成本价上还要再压低两成,跟何货郎翻来覆去的为了价格反复纠缠。

  何货郎几次想要翻脸,都硬生生忍了下来,一是大批量订单难得,二是客商的商行在隔壁州城,不会影响到本地的生意,这两个优势很大。

  林屿默不作声的听着,心里总觉得,他是不是忽略了什么细节。最后这桩生意没谈拢,客商说三日后再来。

  谈崩了,何货郎垂头丧气,抓心抓肺的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应该答应下来呀?货物再值钱也是压着现金流,远远不如换成银子。

  林屿拍拍他:“做生意不诚心,不做也罢。”显然没有安慰到何货郎。

  何货郎暗下决心,下次再谈一定答应下来,哪怕赔上两成,也比全部损失来的强。他索性也不走了,就留在林家村住着,眼巴巴盼着客商再上门。

  休息一夜,林屿照常晨练,一边练着一边跟付英说话,付英正在改进他的出拳姿势:“想要出拳的力道足够,就得先把拳头收回来,然后再全力出击,这样才打的疼!”

  林屿脑中灵光一现,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也顾不上付英,匆匆扔下一句我有要紧事,就跑去找何货郎。何货郎还没起床,可是林屿也顾不上,直接扔下一句:“昨天谈生意的客商,会不会跟陈大陈二是一伙的?”

  一切的逻辑就理的通,陈大陈二作为前锋下订单,就算用的是假银子,作假也要成本,他们什么都没拿到,显然说不通。可如果作为一个前期布置,后面还有后手,那就很完美了。产出来的东西,放久了会过期,会不鲜亮,卖不上好价格,这时后手出现,抓住生产商急于出货,宁愿赔钱也要大甩卖的心里,可以用平日五成的价格,买到毫无瑕疵的货品。

  何货郎被他一分析,脑子也转过这个弯来,他一拍大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报官。”

  “不急,这些都是我的猜测,没有真凭实据。老何你先回去,打听跟你同样受骗的人,有没有人上门买他们的货?是谁在买?如果也是这人,可能性会增加三成。”林屿皱眉,可是他们依然没有证据,难道还能把客商扣留下来?到时候客商反打一耙,就是他们遭殃。

  何货郎饭也没吃就跑去打听受骗者的消息,林屿担心客商杀个回马枪,他需要留下坐镇,只能把康平康安俩人派出去搜集信息,看看客商的商行是不是有什么破绽。

  康平拍胸膛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康安更谨慎一点:“一个商行如果做的是正规生意,自然是有迹可寻的,我会尽力的。”

  他这么说,又有一双“打码眼”,精准猜出货物低价,林屿还是很放心的,认人出发。

  他自己一边担忧一边思考后续的对策,理想情况是拿到真凭实据,如果拿不到,就想法子拖延时间,拖到最后干脆就把货物卖出去,顺藤摸瓜,说不定能找到陈大陈二。

  在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中,时间又过去一天,何货郎匆忙赶回来,眼里遍布血丝,语气沉的像铅块:“那些同样受骗的,真的也接到了新的大笔订单!”

第一百六十七章

  何货郎气的是语无伦次, 胸膛起伏不定,好容易压下自己的怒气,这才继续说道:“我上门打听了, 受骗者还不肯说,还是我旁敲侧击,从店员哪里问出来的,林老板你说,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何货郎说完这话, 林屿反而冷静下来,“不慌, 等我弟弟回来再说。我们现在没有真凭实据,难道别人上门进货,压价犯了什么律法吗?”

  “没,没有。”再无奈何货郎也不得不承认,买卖自由,定价自由, 就算他们再怎么猜测, 也是没用的。“难道就这么算了?”

  “等, 拖延时间。”林屿等着康平跟康安回来,看看他们两能不能找到什么漏洞,来决定能否翻盘。

  被林屿念叨的两人无故打了个喷嚏, 康平揉揉鼻子, “是谁在念叨我?”

  “八成是大哥。”康安头也没抬, 一直注视着面前的商行, 同时默记人流量, 一个商行平时的流水有多少, 别人看不出来, 在他眼里就跟明镜一样,扫一眼店内的货品,估算一下平均价格,然

后记录进出的客人,他很快就能在心里估算出一个大概来,误差不超过半两。

  他们一赶到隔壁州城,康安二话没说就蹲在那家商行附近,一看就是两个时辰,蹲的康平是脚都麻了,可康安也是真稳得住,一直没有挪动位置。

  康平也只好耐心等着。

  在心里默默算出每日流水后,康安终于肯起身了,“等下我进铺子里,铺子里如果有小二出来,你就不远不近的跟着,看看他们家的库房在那儿。”

  康平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示意他了解。

  康安起身掸了掸衣裳的褶皱,理一理头发,转眼又是一个殷实家庭小郎君的模样,腰上挂着一个绣花荷包,看着就沉甸甸的,并不是消费不起的样子。

  康平注视着兄弟进了铺子,远远看到对方似乎很挑剔里面的货品,跟掌柜说了什么,掌柜的热情殷切,点头哈腰,不一会儿就派出一个小二,朝着东边去了,康平坠在后面,并不会离的特别近,只要看清小二的行动就行。小二也没有发现后面跟着人,直接去了库房。

  库房一般距离铺子的面积不远,这样方便随时取用库存。康平记下库房的位置,随意在路边站了一会儿。

  他等了大概一炷香时间,康安出来了,两人装做不认识,错身离开,一直走到两条街外,康平小声的告诉他库房的地址,二人等了两刻钟后,前去查看库房的大小,康安用笃定的语气说:“他们绝对有问题!”

  *

  “商行是个杂货铺,日常生活里需要什么就卖什么,种类十分繁多,但是,按照我的估计,店里的定价和客流,根本不足以支撑日常的经营,早早就入不敷出了。然后是库房,库房太小,光放下三千罐的蘑菇酱都够呛,更何况还要买其余商家其他的东西呢?”康安把自己的观察到的数据记录在纸上,对自己的发现侃侃而谈,他只需要摆证据,经过简单计算就能得出数据来。

  何货郎大怒道:“真是处心积虑啊!竟然还开了个商行来迷惑视线!”他是栽了,也栽的心服口服,这种骗子手段,各方面都考虑的周到,一般人是真的想不到怎么远。

  林屿却觉得,皮包公司这招历久弥新,骗子最厉害的也是这点,做生意顶多是打听对方的商铺和位置,再厉害的顶多也只会打听生意范围,谁也不会想到这么细。

  既然对方真的有问题,这次他就用老招来对抗老招,钓鱼执法这招就不错?

  *

  三天飞快的过去,个人忙碌个人的事情,一潭平静的池水下隐藏着波涛汹涌。

  订货的客商再次上门,晾了对方三天,按照他的估计,对方的态度一定软化了,毕竟一堆会过期的货品跟银灿灿的银子比,谁都知道怎么选。

  何货郎姿态也放的很低,低声下气的提出能不能再加一成,再加一点就卖。客商瞟了何货郎一眼,林屿也着急扯着何货郎的袖子,示意他低头。

  客商没有同意这个价格,何货郎也低不下头,最后还是林屿负责打圆场,同意了以最低价卖出。

  他苦笑着:“只是赵老板拿到这个价格,还麻烦不要透露出去,不然以后我们不好做人。”

  “这个当然,我也懂业内的规矩。”客商赵老板点头,“走,去库房里清点吧。”

  他说干就干,这就要把货物搬走,直接叫来了自己的车队,把一罐罐密封好的蘑菇酱送上车。

  何货郎眼巴巴看着这批货被送走,几乎是平时售价的四折,亏本亏的找不着北。可是没办法啊,只能眼不见心不烦,当做没看见。

  林屿则满是郁闷的盯着他们搬货,一副不想多说的样子。

  花费了一下午,货物终于被清走,赵老板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