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兄日常 第6章

作者:明照万里 标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林屿因为经常卖东西,早就置办了一套工具,折叠的木桌子和展示架都很齐全,胡婆婆甚至还把自家的铜镜带了出来。

  现在时间还早,过来采购多是勤俭持家的妇人,购买意愿并不高。果然摊子摆好,有好几个妇人来回来看,眼神在上面流连爱不释手,一问价格都后退了。

  有个高胖妇人,实在很喜欢杏花发饰,从八文一直抬价格到十二文,林屿愣是没卖。

  高胖妇人怒气冲冲的:“十五文太贵了!我还不如买一斤肉回去吃呢!”说完等着林屿松口。

  林屿笑笑,就是不说话。

  高胖妇人只能走了。她走后,隔壁的香粉摊主笑吟吟说:“小哥,要不要我给你开个张?便宜点十文钱卖我两个。”

  换成一般人说不准真的等不住,但林屿微微一笑,“不用,谢了。”

  他还在继续等候时机。

  今天一共来了四个人,除了他跟胡婆婆就是楚楚和康安,要不是牛车塞不下,康平肯定不干。

  而这些人选都是林屿精心安排的,各有各的用意。

  又等了一会儿,街面上的人群更多了,林屿也把楚楚拉到前头来,让楚楚乖乖站好。

  他先用梳子把楚楚的头发一一梳顺,抹了一点自制刨花水,紧接着,两手灵活的转动起来,把发丝编成细细的麻花辫,再一扭一转,一个精美的双发环就出现了,然后带上淡蓝色的蝴蝶结,衬托着她更加的机灵可爱。

  楚楚这小丫头乖乖当着模特,等到林屿轻拍她肩膀示意梳好了,这才凑过去照镜子,左看右看的爱不释手,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真好看,谢谢大哥。”

  客气客气,这不是要让你当模特嘛,林屿用眼神展示。

  我一定会做到最好的!楚楚同样以眼神示意。

  楚楚本来长的可爱笑的甜,经过打扮后更是乖巧三分,让那些有女儿的人家,看着看着走不动路了。给自己买东西的钱可以省,但是给女儿的不能省啊!

  很快就有妇人过来问价,问清价格后尽管心疼还是买了,放眼整个集市,样子别致的绢花仅此一家,别家的老款式早就看烦看厌了,新奇东西谁会不爱呢?

  他们的小摊子瞬间被围住了,不少妇人争着抢着想要给自己女儿买,再也不像刚才嫌贵。

  这时候,一直靠后的胡婆婆越众而出,脑袋微微偏着,流苏扶到肩膀上,这才让人看清她戴了什么样式的发饰。

  胡婆婆年过五十,但身板挺直气质出众,远远看着也是个有气势的老夫人模样,更别说她的打扮了。

  连老妇人打扮起来都这么好看,她们如果装扮上岂不是更好看?抢购的妇人本来只打算买给女儿,现在心头蠢蠢欲动,也想给自己来一件。

  恰在此时,康安不失时机的站出来说:“一件发饰卖十五文,两件二十八文!优惠只限两件。”

  他这么一说,等于在犹豫的人群里摆上有力的砝码,多买能优惠哎!四舍五入就是赚了两文,那还不趁现在买?

  一时间,群情激动,妇人们从荷包里拿出铜钱来,争着抢着的要塞到林屿手上。林屿跟康安负责数钱,胡婆婆来发货,楚楚继续做模特,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桌面上摆着的几十个发饰,一眨眼就抢空了。

  幸好准备的够多,林屿从旁边拿出备货,又被她们买走几十个。第一波客户流走后,胡婆婆去清点货物,不由得遗憾说,“哎呀,准备少了。”

  “唉,还剩多少?”林屿一数,好家伙,就这么一会儿功夫,卖掉了一半!这可是本来打算卖一整天的啊!“看来今天会提前回家。”

  本来还说要熬到灯会上,结果竟然才一个时辰就卖掉一半,的确准备少了,林屿遗憾的想。

  “钱是赚不完的,早点回家吃月饼也好。”胡婆婆说着一笑,“下次多准备。”

  虽然心头遗憾,但林屿也知道这个道理,他没往心上去,开始继续张罗着卖东西,有了楚楚跟胡婆婆的不停展示,摊子上来往的客流一直没有断过。

  东西逐渐减少,日头也慢慢移到正中,快到午饭时间,林屿他们轮流去吃饭。

  “老板,你这个发饰怎么卖的?”一个女声问到。

  “十五一个,别看价格,整个集市上都没有这个款式的。”林屿还没抬头就先说道,结果等他抬了头意外发现,女声竟然是个熟人。

  “春霞姐?!”

  “小屿?哎呀你怎么来县城了?不跟我说一声呢!”林春霞一抬眼正好看到林屿,又惊又喜。

  “这不是还没忙完嘛!生意丢不下。”

  林春霞高兴极了,“咱们两还客气什么!走走走,正好我是过来买菜的,一起回去。”

  她说完这话,跟在她背后的中年女人露出不高兴的样子,还当众翻了个白眼。

  自从林春霞嫁到县城后,林屿只有年节才能看到她。如果单林屿一个人来的,他就真去了,但还有胡婆婆她们呢!林屿只能婉拒:“算了算了,摊位上离不得人,等过几天,麦子也收了,我去春霞姐家里送新面!”

  “行叭,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一定留下吃饭!”林春霞还是依依不舍的,但她急着买菜做饭,不得不赶紧回去。

  林屿瞧也没什么好送的,只能掂起一朵发饰,“自己做的东西,春霞姐拿着戴。”

  “做的真漂亮!”林春霞高兴地接过,顺手插到头上,还侧头让林屿看。

  “春霞姐人好看,戴着更好看。”林屿夸奖道。

  “家里等面下锅呢,还聊?”中年妇人阴阳怪气的说。

  林春霞刚才的高兴一收,嘴角还是勾起,“好了好了,我的确赶时间,过两天送新面的时候见啊。”

  林屿满口答应下来。

第十章

  下午的东市依旧人流如织,而林屿他们准备的发饰全部销售一空。装钱的匣子满了,尽管累的腰酸背疼,林屿还是格外满足。

  唉,真没想到这次生意这么顺利,以前卖东西都会折腾到晚上灯会,今天这么早,那不如早点回去。

  “也好啊,现在时间还早。”胡婆婆也跟着点头,他们很快收拾好家伙事,坐上牛车扬长而去。

  整个东市就数他们走的最早。

  在他们走后不久,高胖妇人再次出现在东市,来来回回走了三圈,都没找到之前中意的绢花摊子。

  生意不好提前收摊了?不对啊!生意不好更应该多留一会儿啊。

  高胖妇人找香粉摊主打听,摊主闲闲的说:“东西卖完了,人早回去了。”

  没买到东西的高胖妇人气的拍大腿,早知道就买了,十五文就十五!现在可好,什么都没留下,吃大亏了。

  *

  林屿今天碰到春霞姐,本来很高兴,以前春霞姐没出嫁时,经常照顾他,帮忙缝补什么的。但自从她嫁到县城后,难得碰到人,回娘家时她也宣称自己一切都好,现在看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回到家后,牛车还没停稳,一直在家等的康平气鼓鼓跑出来,嘴巴都快撅到翘起来。

  本来也是,出门居然不带他,他能高兴吗?

  林屿熟练的顺毛,“下次就轮到你,咱们轮换着来,不是吗?”这才把康平的郁闷消散掉。

  其实是康安更擅长算数,林屿才带人去的,这点就不用说出来了。

  他们先把东西搬进家里放好,林屿想着过中秋节胡婆婆一个人冷清,一力邀请她留下。以前他也邀请过,但胡婆婆从来不答应,倒不晓得为什么,这次她同意了,还把自己提前准备的月饼带了过来。

  月饼做的好不好吃,全看舍不舍得放糖和油,只要舍得这两样,味道差不了。

  林屿他们把月饼切成小块,又倒了大麦茶润口,厨房里孩子在忙着做饭,看来看去,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差点气氛。

  懂了!差灯笼!

  说起中秋节,难道还能少了各种缤纷的灯笼吗?简直是气氛的最佳营造者。

  林屿从库房里翻出去年的灯笼,放了一年颜色已经不鲜亮了,但竹篾骨架还牢固着。趁着还没天黑,他快速的翻出彩纸,熬了浆糊,重新给灯笼糊上表纸,然后在上面画上各种图案。

  “希希想要个什么图案的?”

  “想要小兔子。”赵希希小声说着。

  林屿慷慨的画了出小兔子,小狮子,小老虎,彩色的纸张上呈现出小动物们活灵活现的样子,一小节的蜡烛在灯笼里点燃,挂在院子各处,中秋的味道已经扑面而来。

  他们吃着甜滋滋的月饼,喝着清爽的麦茶,度过了一个安稳的中秋节。

  *

  第二天清点收入,购买原材料一共花去二百文,而销售额是五千文,因为有些人买两件有折扣。

  而平分之后,林屿跟胡婆婆各自赚了二千五,这个赚钱速度不由得让胡婆婆感慨,都顶上她做两个月衣服。

  林屿对这个速度也很满意,以前他一年能赚六七两,但那可是好几个节日加起来算,根本比不上这次。

  “但这次赚钱,一是成本够低,全都是边角料,二是工艺简单容易上手,不耗费制作时间,三是市场上没出现过同类产品,才能压过别家,想要保持这个速度,难。”林屿没有被铜钱冲晕脑子,冷静总结着。

  “小屿分析的有道理,一个月卖一次还行,长期做不行。”胡婆婆也冷静下来,让自己被金钱腐蚀的心灵清醒清醒,约好了下月继续做发饰。

  她也不肯占便宜,说几个小孩虽然只是打下手也帮了忙,按照每天五文的价格,给他们发了酬劳。

  捏着穿成串的铜钱,康平迷茫的说:“大哥我赚钱了?”

  “对啊,这是你们亲手赚到的。”林屿耐心的把钱放到康平手心里,“自己收好喔,别弄丢了。”

  他分别把铜钱发给每个人,就当是零花钱了。

  “给大哥。”

  刚从林屿手上交出去的钱串又重新回到他手里,林屿迷茫,“给我干嘛?我不缺钱。”

  而塞钱的希希小声说道:“我看到村里的叔叔伯伯,挣的钱都要交给家里,我也要交给家里。”

  “我也是!”

  “我的也是!”

  孩子争先恐后的把钱重新放到林屿手上,一种似甜非甜,难以言说的感动冲击着林屿的心,唉,该怎么说呢?林屿虽然缺钱,但也不至于缺这点,他更感动于希希的用心。

  古代的规矩就是父母在,无私财,家庭里的所有财富全部都由父母来分配。就算是自己费心费力赚的,也要上交给父母,保证整个家族的运转。

  希希能说出这种话来,说明她真的把自己当着家里的一份子,愿意融入这里。

  “好!”林屿拆开铜钱串,“你们都按着规矩来,我也不能例外,每人发十文的零花钱。这次不许拒绝啊,身上有钱心里不慌。”他郑重的把铜钱放到每个人手里,结束这次的铜钱拉锯战。

  但心里怎么这么高兴呢?

  这种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交麦子那天,麦子收割后脱粒后晒干,然后是过称,收进库房里。

  林屿正在算他这回能收到多少斤麦子,应该是九百到一千斤,可能会不够五口人吃的,最好他在

  买个两三百斤备用。

  还有,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有“送新面”的规矩,只给实在亲戚送,至少要预留五十斤出来。林屿不停在纸上计算着数量,规划着该怎么处理。

  院子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一个嗓音喊着,“小屿在家吗?送麦子来了!”

  “来了来了!”在庭院里玩泥巴的楚楚去开门,只把脑袋露出半个:“你是谁啊?要找大哥吗?”

  林青山早就听说,小屿养了前婶娘留下的孩子,这回面对没见过的女孩,他也不惊讶,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