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号温僖 第70章

作者:紫色背光键盘 标签: 宫斗 宫廷侯爵 清穿 穿越重生

  这是在表示自己的政绩出众呢!

  对于康熙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地繁华至此,也是在告诉天下人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好,不管心中如何作想,总是要欣然笑纳的。

  第三日,太后身边的人匆匆忙忙找上门来了。

  康熙幸了官员送上来的女子,还是个容貌极为出众的扬州瘦马。虽然康熙并未吩咐,要将此女带回京中,但孝庄太后在世之时,可是最为厌恶这些的啊!

  元栖自然知道太后什么意思,她和孝庄太后一贯亲密,自然不希望康熙沉溺女色,但又担心康熙不给自己面子,故而让她去劝。

  不好拂了太后的面子,元栖更不想去招惹正在兴头上的康熙,干脆装起了病。

  问就是长途跋涉,水土不服。

  反正到了曹府,她也不能随处乱逛,更不能私自外出,活动范围这么大点,到处还都是康熙乳母——孙夫人安排的貌美宫女。

  启程那一日,御驾中无声无息多出了一位贵人孙氏,封号“兰”,颇有些不伦不类的。

  这位兰贵人之前是派去伺候太后的,再往前,她是孙夫人的远方侄女。

  元栖知道,太后这是对她前些日子的避之不及感到不满,故而自己先下手了。

  回京之后,胤禛终于没那么忙了,来永寿宫请安之时,还私底下和元栖说了不少憋在心底的话。

  他还记得幼时汗阿玛对自己的教导之言,上行下效,宫中有什么样的风气,就会引来民间争相效仿,劳民伤财。故而越是居上位者,越不能放任自己的喜好。

  然而此次南巡,除了治理水患以外,汗阿玛也有不少的时候用于享乐。甚至欣然接受了官员们送上来的貌美女子,宠幸过后却将人扔在江南,不管不顾。

  这难道是仁君之举吗?

  他似乎渐渐意识到了,汗阿玛并不如他从前所想的那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身上却也有普通人所不能避免的缺点。

  而贪图享乐的太子则更是不如了,从前他觉得汗阿玛出征之时,太子留在京中监国理政,做的这般出色,人人赞美,应当是一位极好的储君。

  可一路巡视下来,太子每每将目光放在前来接驾的大臣身上,对于水患看起来似乎也颇有见解,但都是兄弟,谁还不知道谁,太子的见解,也不过是手底下的幕僚臣子们所献上的计策。

  太子本人更关心的,依旧是想在众兄弟之中做最出色之人,至于底层的庶民生活如何,他却毫不关心。

  这样的储君,真的能治理好这偌大的河山吗?

  所谓储君文武双全,监国理政的一把好手,也不过是别人吹嘘出来的溢美之词罢了!

  文武双全又如何,会理政又如何?朝廷有的是官员,有的是将士,有的是治理之才,又何须皇帝亲自赋诗作文,上阵拼命又或者治理一县一城?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啊啊我明明发了的,半夜心血来潮打开软件一看,为什么没发……

第一百零四章

  回了京,宫里倒还有不少事情。

  最要紧的是几个阿哥的婚事,不过在眼跟前的,还是去年选秀时给康熙留着的两个秀女,镶黄旗的瓜尔佳氏和正蓝旗的索绰罗氏,俱是样貌人品都好的,十五六岁的年纪,这时候入宫,倒是可惜。

  入宫第二日来请安的时候,妃位上的人倒还好,嫔位上的都是熬了多年的老人了,眼见着瓜尔佳氏一入宫便得了和嫔称号,面上多少有些不自然。

  和嫔和索绰罗常在年纪小,面上的掩饰功夫也不到位,被满屋子的人盯着,又是比自己年长这么多的,一举一动都颇有些僵硬。

  元栖看在眼里,笑着叮嘱几句,便放了索绰罗常在回去,和嫔身为主位,一会儿自得是跟着她们去给太后行礼请安的。

  虽然四阿哥已经分府,出宫居住,但四福晋入宫仍旧勤快得很,还时常带着弘晖一块儿来,元栖知道,这是因为四阿哥这两年来除了福晋,旁人都未有生育的缘故,四福晋不愿元栖心急四阿哥的子嗣,再往府里添人,故而总带着被养得极好的弘晖来分散注意。

  佟妃宫里的刘庶妃刚刚生了个小公主,她自己没有子嗣,自然是要养在她身边的,所以对上心得紧,她见了肉嘟嘟的小弘晖,立马将他抱在怀里,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

  小弘晖这些年在宫里也经常被抱来抱去,一开始还经常哭,现在是一点不怕生了,紧紧握住佟妃的一个手指,奶声奶气地说:“弘晖给佟娘娘请安。”

  佟妃面上的笑容愈发真切了,她一面逗弄着小弘晖,一面道:“瞧咱们弘晖这般活泼可人的模样,还是皇贵妃娘娘会养孩子,四阿哥,十阿哥,还有宁楚格,如今都是极好的孩子,小弘晖将来说不准也和叔叔们一般,是咱们大清的巴图鲁。”

  她说着便看向四福晋,话里带了几分艳羡之意,“老四家的也是好福气,能有这样一位婆母,恐是你好几世才修来的福气呢!”

  四福晋还有些莫名,前些时候这位佟妃待她可从没这么亲近过,她悄悄瞥一眼上头的元栖,见她面上无有不豫之色,才微微福身,谦顺道:“都是额娘疼儿媳,儿媳自嫁给爷,也觉得日子和从前在家里是一样的。”

  给太后请过安后,佟妃以想更好的照顾小公主为由,来永寿宫向元栖请教一二。

  其实宫里的孩子,不管生母出身如何,身边都有好些嬷嬷和伺候的宫人,太医院更是随时待命,压根儿不需要生母操心多少,更不必说佟妃这个养母了。

  果然,佟妃醉翁之意不在酒,没说两句,她便提起了自己家里头有个性子跳脱的弟弟。

  “叔父他年事已高,这个时候也是有心无力,我这个堂弟又素来不服管教的,成日里带着些不三不四的人,不过好在他人长得还算壮实,能唬人。四阿哥前两日回府路上被冲撞了,我想着,若我这个弟弟能给四阿哥做个看家护院的,那也是他天大的福气了。”佟妃脸颊微红,面上还有些纠结之色,似乎这番话很有些难以启齿。

  元栖心中微动,“胤禛回府的时候被冲撞了?可知道是什么人?”

  佟妃呵呵一笑,艰难道:“正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手下那些人。”

  佟妃心中憋闷,隆科多原先得了皇上赏识,做了个一等侍卫,在家里作威作福惯了的,谁知道前些时候手下犯事儿,被皇上给免了职,这下就更没人能管得了他了,带着一堆人在内城里横冲直撞,这下可好,偏偏就撞着了四阿哥。

  阿玛还偏要来信,叫她在皇贵妃跟前替隆科多说两句话,这若是寻常做额娘的,知道自家孩子被人欺负了,欺负人的那个还大摇大摆找上门来要差事,不得立时把人给打出去?

  然而元栖却并没如她想象中那般变了脸色,她沉吟片刻,只是道:“四阿哥出宫建府后,我就不好再过问他身边的人了,这事儿一时半会儿我也不能应下,向来你也不着急,不如等我先问问他的意思吧。”

  佟妃自是松了口气,在她看来,这套说辞没准只是叔父为了表诚意的,叔父对隆科多这个儿子还算关照,怎么可能真叫他去给王府看门。

  对于佟家的情况,元栖大致也还算了解,佟国纲对嫡长子叶克书是不遗余力的关爱栽培,毕竟是将来要撑起家业的,其余诸子中,也就是一个隆科多最为出挑。

  别看先前佟妃说的,隆科多为人桀骜,然而当下八旗的贵族子弟,多多少少都是不是安分守己的人物,吃喝玩乐那是最平平无奇的一种,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者比比皆是。

  但能得了康熙额外关照的,自然不会是草包。

  元栖一时半会儿还有些不懂,这佟家之前也从未表示过对胤禛的兴趣,怎么今日突然荐了一个家族里还算看重的子弟过来,总不会是未卜先知,知道索额图没几年就要倒台,故而提前给别人抛橄榄枝?

  可还没等元栖思量明白,胤禛就已经得了康熙口谕,把隆科多带到自个儿府上去了。

  康熙同时坑佟家和自己四儿子的可能性有多大,元栖不知道,但她知道在太子的事儿上,康熙已经不止一次坑过太子和索额图了。

  元栖还知道,皇帝这个生物是天底下最没有节操的,用得着你办事时,你就是天下第一大忠臣,用不着或者需要人背锅了,就是一副“反正朕不会错,也不可能错”的样子。一件事做成了,那就是皇帝慧眼识人,圣明天子,没做成,那就是奸佞迷惑,皇帝慧眼识人将其处置。

  然而康熙已经表明了态度,胤禛若是拒绝,康熙心里自然不会高兴,不光不高兴,还会对这个儿子失望,觉得他没胆量办事儿。

  都说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儿没错,对着皇帝,一般人只需要做好三件事,一是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分量,二,帮皇帝办事,三,运气好。

  做好前两点,运气好些的臣子,几度沉浮,撑到功成圆满,衣锦还乡,而运气不好的各有各的下场,也许百年之后会有后人替其正名,可人死如灯灭,大家应该还是想活着流芳千古。

  只可惜做皇帝的儿子没有致仕这一说法,在大家能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运气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九月,有人将索额图撺掇太子僭越使用明黄色一事捅到了康熙跟前,和以往不同的是,康熙并没有护犊子一般地处置太子跟前的宫人太监,只是淡淡地跟太子提醒了一句,并没有其他动作。

  这若是放在从前,太子不说第一时间警惕起来,也会察觉出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然而现在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和几个兄弟的争斗之中,并没有多加注意。

  太子规格本就在康熙授意之下,几乎和皇帝等同,这些年来或许是底下人孝敬讨好,又或许是有人暗中使坏,太子在规格上也时时有些小毛病,不过都是被康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父子俩感情甚好,又如何会在意这些?

  所以这一次,一如往常的,毓庆宫只是处置了与此相关的几个宫人。

  作者有话说:

  这次会更新到完结的,我尽量多更新,抱歉抱歉

第一百零五章

  八月是小弘晖的三岁生辰,前不久胤禛奉命去苏州巡视吏治,元栖做主叫四福晋跟着一块儿去了,府里除了侧福晋,还有几个元栖赏下去的侍妾格格,虽然品性都不错,但元栖到底不放心弘晖留在府里,索性把人留在宫里暂住些日子。

  康熙对自个儿的儿子要求甚是严格,胤禛当年不满六岁时,就已经过上了上书房的作息,每日天不亮就要起身背书,如今小弘晖自然也是一样。

  元栖睁眼的时候,便听到外头隐约有说话声,叫了人进来一问,刚刚到了卯时,小弘晖就起来了,侍候的人替他穿戴好了衣裳,便径自捧着一本书,站在烛火底下奶声奶气地读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元栖不免一阵好笑,凝神细细听着,这几句过后他的声音就渐渐低下去了,而后是轻微的翻书声,她还没来得及惊讶这样小的孩子竟然能认了这么多字,便听到弘晖又开始重复上面那几句。

  待她穿戴好衣裳,推了门进去时,便看到伺候的几个宫女都站在弘晖不远处,弘晖这时候已经坐下了,书平摊开在他膝盖上摇摇欲坠,圆溜溜的小脑袋也一顿一顿,嘴里含糊不清的念叨着那几句。

  宫女给她行礼时面上的笑意还在,她原是四福晋跟前的宫女,后被调来了弘晖身边做大宫女,她解释道:“福晋平日里和太子妃,大福晋们来往,知道小阿哥们都是约莫这个年纪开始认字,便寻了些启蒙的书读给弘晖阿哥听,想是弘晖阿哥听得多了,记下来几句,又时常瞧见郡王晨起捧着书读,便也学着郡王的模样捧着书。”

  元栖倒没说什么,弘晖每日大约戌时一刻就睡了,这个时辰起,也没有睡眠不足的问题,皇家的孩子认字早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不过看着弘晖怎么也撑不起来的上眼皮,她还是发了话:“今儿是弘晖的生辰,就算了,叫他再睡会儿。”

  幼童生辰,也不好热闹太过,慈宁宫照例赐了东西下来,毓庆宫和大阿哥那儿,都是遣了和弘晖同一辈的孩子们过来。

  毓庆宫来的是侧福晋李佳氏所出的大格格,二格格,和另一位李佳侧福晋所生的大阿哥弘晳,大阿哥府里来的是伊尔根觉罗氏所出的两个格格,还有小阿哥弘昱。

  毓庆宫的两个格格也才六七岁的年纪,大福晋的两个女儿年纪稍大些,一个十二岁,一个十一。

  大福晋身子不好,早几年就把这两个女儿送来了宫里,养在惠妃处,惠妃惯来疼爱孙儿,不过眼见两个格格身上穿着上好的绸缎衣裳,绣花也精致华美,行为举止稳重妥帖,却也不失少女的活泼,便可知道惠妃对孙女的教养也是下了心思的。

  正说着话,才出门没多久的宁楚格又折返回来,身后带着一个年纪和自己相差不多的小姑娘进来了。

  没等元栖问,那小姑娘便忙福身行礼,“奴才伊尔根觉罗氏给皇贵妃主子请安。”

  又见大福晋的两个格格面色不对,元栖便已经猜出了八成,一抬手,“起来吧,你是大福晋的妹妹?”

  伊尔根觉罗氏刚应了声,宁楚格便迫不及待道:“额娘,她衣裳脏了,我带她回来换一身我的,您等会儿再问话好不好?”

  ......

  伊尔根觉罗氏作为大福晋的妹妹,自然是见过十一公主的,只是从前都是远远看上一眼,也听说过十一公主素来得宠,性子强势,只是这一回却是不同。

  隔着一道屏风,她在宫人的服侍下换了衣裳,一转头,便瞧见十一公主紧盯着她,一双丹凤眼微微上扬,眼波流转之间,似乎是有了什么打算。

  伊尔根觉罗氏心头一紧,镇定道:“奴才多谢公主相助之恩。”

  她是得了姐姐大福晋的话,进宫来给惠妃请安的。大福晋接连生育,身子早就亏损了,往年一入冬就要卧榻休憩,今年更是早早便病倒了,太医来瞧了许多次,都道是不好了。

  原本按着规矩,再怎么都是轮不到她来给惠妃请安的,只是这一次,她听姐姐十分隐晦地和额娘提起过,想让她嫁入直郡王府为郡王续弦,一来,家里和直郡王的姻亲不会断,二来,便是姐姐留下的四个格格和一个阿哥还需有人照料。

  她不知道惠妃娘娘是如何想的,只是今日既然应了她入宫请安,想必是不会反对的了。

  从惠妃娘娘宫中出来时,她没走两步便遇到几个小太监,嘴上只道是直郡王有请,那时候她思绪已然乱成一团,哪还有心思辨别话中真假,跟着人走到了半路,才堪堪缓过神来。只是那时候她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那小太监见她不愿走,态度便强硬起来,直要拉着她走。

  “而后的事情,公主都已经知道了,那位策棱大人路过,叫我从那儿一直走,便能遇到公主您。”

  伊尔根觉罗氏把其中细节略过不谈,只道自己是一时失神走岔了路。

  宁楚格听罢,面上多了几分失落之色。

  她今年已经十四岁,虽说大清的宗室女子素来出嫁较晚,但到了这个年纪,也已经差不多是时候相看额驸人选了。就如同阿哥们选福晋一般,在选额驸这事儿上,她压根儿没有话语权,能嫁个什么样的男子,一半看汗阿玛对她的看重,一般看运气。

  可她素来和策凌的弟弟阿木尔相熟,阿木尔样貌不错,品性如何,这些日子相处起来也能瞧出来个大概,不过骑射和学识都没有他大哥出众,性子也并不强硬,也没有爵位。

  但这在宁楚格看来不是什么缺点,额驸嘛,长得不错,性格听话就好了,她将来最少也是个和硕公主,吃穿不愁,将来有了子嗣,凭着他是宗室后代,应该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何地步。

  然而听额娘的意思,汗阿玛最看重的是他大哥策凌,将来即便是要嫁公主,也只会嫁策凌,而非阿木尔。

  宁楚格这么一听,便起了心思,今日她见伊尔根觉罗氏拿着策凌的东西来找她求助,便有所误会,又一想她的姐姐能做大福晋,可见身世不错,于是便帮了这个忙。

  哪知道只不过是一个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