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号温僖 第72章

作者:紫色背光键盘 标签: 宫斗 宫廷侯爵 清穿 穿越重生

  直到太后不耐地瞥了惠妃一眼,那目光冷得厉害,惠妃方才讪讪住了嘴,“妾身多嘴了,太后勿要怪罪。”

  不过瞧那模样,显然是有些不服气的。

  这时候本来应该元栖出言打个圆场,然而老太太紧跟着就看了元栖一眼,目光里带着些敌意和不喜。

  元栖愣了一下,倒是想明白了,太后维护太子,不过是出于孝庄太后的意愿,以及坚定不移觉得嫡出尊贵的想法,皇上的几个阿哥虽争得厉害,可这么些年也没有一点儿动摇了储君之位的,这回太子外家居然倒了,阿哥们必然要趁虚而入,在老太太眼里,这可不就是不安分,不稳定因素吗?

  于是生了直郡王的惠妃,还有近来出了点儿风头的胤禛是元栖的儿子,在太后这儿理所当然就不受待见了。

  太后一贯不管后宫事,一是因为先前被孝庄太后庇护惯了,不擅俗物,二就是她虽是康熙嫡母,却无所出,也没抚养过康熙,情分有是有,不多,故而也不愿意多生事端引人生厌。

  所以后宫嫔妃待她也多是出于孝道,真的到了太后要用人的时候,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宜妃草草宽慰了她几句,她大约也知道五阿哥是闲人一个,帮不上忙,所以就算没问出什么话,也就放了三人离去。

  惠妃走后,元栖和宜妃慢悠悠走在宫道上,宜妃忽而道:“其实太后也未必是想问出些什么来,只是这事儿太突然,她又素来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匆忙间叫了咱们过来,安一安心。”

  元栖也不会对老太太生什么气,只轻轻道:“说句犯忌讳的话,将来不管哪个阿哥登了大位,她都是铁板钉钉上的太皇太后,何必非要掺和到这里头来呢?”

  宜妃似乎也有些赞同这话,道:“虽说比起旁的阿哥,她是和太子亲近些,但到底不多的,估计是老人家习惯了安稳,一朝有了变动,有些适应不来吧,别说太后,我先前知道的时候也吓了一跳,真是不敢想象。”

  顿了顿,宜妃压低了声音又道:“昨儿皇上来我这里,瞧着也不大高兴,冲我抱怨呢,说索额图一被囚禁,立刻就有人以太子为借口给索额图求情,连太子自己也和皇上求了好久的情,最后父子俩都生了闷气。”

  “皇上到了我这儿,就说,瞧这些人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是因为他索额图才做了太子,没了索额图,太子就什么都不是了?”

  宜妃道,“这话说得挺戳人心窝子的,也难怪皇上窝火。不过,也不知道是怎么,连我都觉得索额图一倒,太子......”

  她似乎在思索着合适的词语,最终没说出来,只道:“太子就跟没了主心骨似的。”

  元栖跟着点头,一国的储君,将来是要做皇帝的,这么依赖一个臣子,没了他就不行,就没能力坐稳储君位置,也难怪康熙铁了心要惩治索额图。

  以前索额图撺掇着太子做这些那些的,康熙还能忍,大约是觉得太子还是需要一个有力的外家做靠山,如今眼看着再忍下去,自己的龙椅都要换人做了,外人撺掇着自己的儿子造自己的反,这谁能忍得了?

  这应该就是康熙给太子的最后一个机会了吧,若是太子风波过后能洗心革面,重整旗鼓,让康熙知道他就算没了索额图,也能坐稳太子的位置,这父子俩,才能彻底修好。

  只是,难啊!

  直郡王不会眼睁睁看着太子重新得势,胤禛不会,娶了安亲王外孙女郭络罗氏的八贝勒不会,但凡对那个位置有肖想的皇阿哥,曾经被索额图和太子得罪过的皇室宗亲,前朝大臣们,都不会坐视太子再次坐稳储君之位。

  不过太子若是有这个能力,先前也不会这般依赖索额图。

  墙倒众人推,怪只怪,太子先前实在是太不知收敛了。

  很快,元栖便知道太子对此事作何反应了。

  太子的侧福晋李佳氏挺着着圆润的小腹艰难下拜,面色微微发苦,“太子爷说,他想纳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为侧福晋,请皇贵妃允准。”

  话音刚落,一侧的惠妃骤然起身,震怒道:“太子爷可真是好大的威风!这满宫人人都知道,伊尔根觉罗氏出了一个直郡王福晋,怎么她嫡亲的妹子到了你们毓庆宫,就只配为人侧室了!?”

  李佳氏脸色发白,她是皇长孙弘晳的额娘,弘晳早慧,素来得皇上喜欢,连带着她在宫里也有几分体面,从前惠妃是断然不敢这么跟她说话的,然而今日她只能默默忍了下来。

  天底下没有这样的事情,同样嫁入皇室,做姐姐的成了嫡妻,妹妹却成了侧室,将来无论是宫里妯娌相聚,还是回家姐妹叙话,都是极为尴尬的,就算皇家侧室比一般人家的正室都体面,但嫡庶之别是无论如何都消弭不了的。

  虽则大福晋已经没了,先前直郡王府有意迎小伊尔根觉罗氏入府为继福晋一事,也早就没人再提,但这事儿宫里长辈们都知道,太子爷此举,其实就是为了给直郡王脸色看。

  元栖安抚了惠妃两句,朝李佳氏摆摆手,示意宫人把她扶起来,那颤颤巍巍的模样着实还有些可怜,放缓了声音道:“你回去告诉太子,这事不合规矩,叫他以后不要再提,我这儿也只当没听说过,你回去吧。”

  见她无为难之意,李佳氏悄悄松了口气,福身谢恩,正要退下去时,忽而听元栖关切地问了一句:“对了,今儿怎么是你来?太子妃呢?她身子不好吗?”

  李佳氏脚步一顿,攥紧了宫人的手,深吸了口气,正要回话,身后一个小宫女不顾人拦着,三步两步跑到元栖跟前,“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泪珠子大颗大颗掉在地面,浸湿了一小片地上的毯子。

  只听她带着哭腔道:“我们福晋因听了太子爷欲迎小伊尔根觉罗氏进宫,为侧福晋一事,生生被气得小产了......”

第一百一十章

  殿内众人霎时一片哗然,李佳氏倒吸一口冷气,指着那宫女的手指微微颤抖,嘴唇哆嗦着,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眼看着就要晕厥过去。

  元栖眉头紧锁,低声怒斥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太子妃身子康健,怎么就会因为太子一句话小产了?你擅医术吗?你是太子妃跟前贴身侍候的吗?这样空口白牙污蔑主子的话,你竟也能说得出来!?”

  李佳氏此时将将反应过来,她感激地看了元栖一眼,知晓她是在给太子开脱,示意身后的宫人把那宫女堵了嘴巴拉在一旁,才急忙回话道:“这宫女原是在太子妃跟前伺候的,可是好几个月之前就在我这儿了,宫女调动,内务府是有记下来的,她如何能知道太子妃那儿的事儿?”

  元栖面色稍缓,“这么说来,她就是在说疯话了?”

  李佳氏早已浑身冰凉,听了这话才稍好些,正要顺势应下,只听惠妃轻笑一声,状似关切道:“那这么说来,太子妃身子好得很了?”

  惠妃没给李佳氏开口说话的机会,紧跟着又问:“太子妃身子要是不适了,一定要请太医看一看的,也不要怕我们做长辈的担心,还是自己的身子要紧,我记得那位胡太医最擅妇人科,请他去看过了没有啊?”

  李佳氏心中发苦,自是一句话也不敢说,更说不出来,情急之下,她正要抱着自己的肚子痛呼一声,心想惠妃应当不会再继续问下去了,虽则最后免不了这事儿要被皇上知道,但也总比从她嘴里说出来的好。

  然而惠妃早有预料一般,没等她张口,又关切道:“李侧福晋脸色看着也不好,你应该也有五个月了吧,要是在我们这出什么事,倒是我们没照顾好你了,来人,快去把胡太医请过来给李福晋看一看,若是李福晋没事,就顺道再去毓庆宫给太子妃看一看吧!”

  惠妃这么咄咄逼人的样子,近几年还有些少见,再一瞧李佳氏什么都说不出来的模样,众人当下心里就有了了断,这太子妃八成是真的小产了,也没敢往上报,未必是太子要娶伊尔根觉罗氏气的,但其中缘由,必定不大见得人。

  到了这个份上,元栖也只得点头,道:“惠妃说得在理,还是把胡太医请来吧,李福晋要是身子无事,就先带回去给太子妃瞧瞧?”

  至此,宫里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在场这么多宫女,一句两句话的传出去一点儿,就够太子受得,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惠妃也就不再说什么。

  李佳氏得了她这句话,如获至宝般,立刻行礼下去了。

  到了傍晚,毓庆宫里的消息已经传了过来,太子妃确实是小产了,不过不是太子气得,是前段时候毓庆宫事务繁多,太子妃操劳了些,尚不知自己有喜,是累得小产之后,传了太医来才知道的。

  太子伤心了两日,又因为和皇上赌气,才没告知,不过就在李佳氏来永寿宫不久后,毓庆宫送往乾清宫的太子书信中已经提及了这事。

  至于那个宫女,刚回了毓庆宫,不知怎么挣脱出去一头撞死了,对外的说法是,这宫女以前在太子妃处伺候,得了太子妃诸多恩典,这一回是道听途说了一些消息,护主心切,情急之下闹了这么一桩事,心里愧疚,觉得无颜面对主子,故而自尽谢罪了。

  毓庆宫想来也是怀疑这宫女背主,做了谁家的眼线,故而把这宫女查了个底朝天,然而什么都查不出来,也只有一桩,那宫女原先做错了事,八贝勒给她求过一回情,只是那是许久之前的事儿了,况且八贝勒在宫里体贴随和的美名就是这么来的,受过他恩典的宫女太监没有一百也有五十,要说定罪,也是忒勉强了些。

  这事到后来,竟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不过元栖有些猜测,太子要娶伊尔根觉罗氏为侧福晋,未必不是存了要膈应直郡王的念头,伊尔根觉罗氏蚊子再小也是肉,而对于伊尔根觉罗市而言,跟着直郡王,将来顶了天是世子的外家,而跟了太子,如今是侧福晋,将来没准就是贵妃外家,孰轻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虽说太子如今受了责罚,但以康熙对太子的宠溺,现在满朝上下,也没一个真觉得康熙会废了太子的,放在历朝历代,哪个太子和谋逆之罪关联起来,不是即刻被废的?到了胤礽这里,却只有索额图一党担了罪名。

  而那个宫女,看惠妃今日那副态度,也知道她必然是提前知道了什么,才说出那些话来。惠妃和良嫔关系再差,也不会影响到直郡王和八贝勒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只不过显然还是太子更胜一筹,一发现不对,便立刻给康熙递信儿,认错顺便装可怜,等永寿宫之事传到康熙耳朵里的时候,康熙也只会觉得是有人想趁这个机会给太子头上泼脏水,落井下石。

  十月,康熙下旨赐死索额图,同党或是诛杀,或是流放,两个儿子也被处死,索额图这一支,算是彻底完了。

  刚刚和康熙关系缓和了一些的太子,也不知道又是为了什么,又当着康熙的面,生生把素来体弱的六阿哥气到吐血。

  据知情人小十所言,是因为一些朝堂之事,太子觉着康熙对六贝勒偏心。

  元栖立马就忍不住了,“太子还觉得皇上对旁人偏心?我倒是觉得,皇上的心早就偏到太子那儿去了,他怎么好意思这么说?”

  小十因为劝架不及,又没有第一时间喊太监宣太医,也被波及,被康熙和太子两人说了两句,兴致也不大高,怏怏道:“是呢,太子先是说六哥的名字,和我们一众兄弟的意思都不大一样,说祚又有国祚之意,后来又提起,六哥自己不过是一庸人,全赖日子生得巧,生辰是二月初五,恰好是承祜阿哥夭折之日,又因和承祜阿哥生得几分相似,才得了皇上几分偏爱。”

  太子就差没指着六贝勒,说你一个因为长得和我哥哥有几分相似,才得了皇上宠爱的皇子,有什么资格和我争?

  其实对于六贝勒的名字,元栖也早有猜测,不过也只有太子敢这么指着康熙问了,毕竟生母赫舍里皇后早逝,唯一同胞的兄长承祜,作为康熙的嫡长子,这兄弟俩虽无缘得见,但眼看着六贝勒因为和承祜阿哥有几分相似,就有了在皇上跟前和自己相争的底气,太子能不生气吗?

  而后短短几日,太子不是和直郡王动了手,就是和八贝勒有了口舌之争,对着胤禛和小十,也没有好脸色,似乎有种破罐子破摔之感了。

  康熙也屡屡在元栖跟前提起,诸如“儿女多了都是债之类的话语”,不过到底是没有怀疑过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对此,元栖只能微笑不语,毕竟更九龙夺嫡最激烈的时候还没到来,废太子是一出,废了太子之后,诸阿哥们对那个空出来的储君之位,估计只会更加热忱。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子终究还是太子,知道索额图没了之后,自个儿暂时还得靠着皇上重臣旗鼓,父子俩闹过别扭之后,一如往常般重归于好了。

  几年来,元栖冷眼瞧着,其实太子那是不是和康熙闹别扭的性子还是有些合了康熙的性子的。

  得益于他是康熙亲自养大的唯一的阿哥,旁的阿哥自懂事之后,对皇父恭敬有余,亲切不足,这么多个皇子里头,也就只有太子敢给老爷子脸色瞧,一时不顺了,要么可怜兮兮地跑去给老爷子诉苦装可怜,要么便是故意当着老爷子的面儿和兄弟争执。

  至康熙四十五年,太子一党还是恢复了往日的情形,甚至因为索额图的倒台,太子党还清除出去一批只会拍马屁却干不了实事的官员,风气肃然一清。

  至这一年,康熙离八岁登基,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五年,太子已经整整做了三十一年的太子,而他的汗阿玛虽然已到天命之年,身子骨却仍然健朗,二十四岁的庶妃高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健壮的小阿哥。

  在康熙诸子中,这个小阿哥排名第二十,而十九阿哥是在四年前出生的,体弱早夭。

  想是但凡做了皇帝的,都想要自己的寿命如同臣下敬称的那般万岁,康熙对于这个新得的,能证明自己身体无恙的幼子,还尚有几分爱怜,满月酒十分盛大。

  不光是太子,几个年长的郡王贝勒,对于这个刚出生的弟弟并无甚好感,这些年来皇上君心愈发莫测,偏偏他的身子骨还如在壮年一般,让这些阿哥们看不到任何机会。

  隔年五月,康熙再次启程巡幸塞外,命诸阿哥随行,周岁刚好四十五的元栖,因为日子炎热,贪凉吃坏了肚子,得了康熙旨意,挪去畅春园养病。

  胤禛和小十自然在随行之列,因为此次巡幸,和嫁入蒙古各部的公主们也会前去拜见,故而宁楚格也得了随行的机会。

  畅春园本就是避暑之所,风景秀丽,也没有宫里那么多规矩,阿哥们随行都带了妻妾,唯有四福晋和十福晋这俩妯娌,同时有了身孕,被元栖连着孩子们一块打包带来了畅春园。

  胤禛的嫡长子弘晖今年十一岁,是个很聪慧的小阿哥,长相也不赖,次子是盈安所生,比弘晖小了两岁,如今和各王府贝勒府里的小阿哥们一样,都在宫里读书。

  胤禛的子嗣不丰,直到前年,府中的格格李氏才诞下了雍郡王府的第三个小阿哥。府里的女孩儿们也只得了三个,长女宋氏所生,今年六岁,身子很弱,次女和三女是分别是李氏和宋氏所生,同岁,身子也不是很好。

  小十成婚五载,元栖也没特意往他府里送人,格格郭络罗氏生了一子一女,长子仅仅存活了六天就夭折,长女倒还康健。如今十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腹中的,是他的第三个孩子。

  宁楚格的婚事也是一拖再拖,她今年已经二十岁了,康熙还未曾给她选定额驸。她自个儿选定的额驸的兄长,策棱已经被放回塔米尔,寻找机会帮助喀尔喀部对抗准噶尔。

  阿木尔则继续留在大清,此番和宁楚格跟随康熙一同北巡,元栖知道,若是这次回京,宁楚格还是非要坚持嫁给阿木尔,远离京师留在蒙古的话,康熙也不会再阻拦了。

  九月末,康熙和诸皇子顺利归京,同时带来的还有几则令众人惊诧的消息,太子在巡行途中被废,直郡王请命诛杀太子,并直言“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简而言之,他可以代劳亲手杀了太子,被康熙斥责为乱臣贼子,再者,便是庶妃陈氏所生的十八阿哥胤祄在返程途中病逝。

  康熙这一回显然是动了真格,太子甫一回京,便被囚禁至毓庆宫,十月初,康熙就已经昭告天地宗庙废太子一事,而后,废太子一家人被挪至咸安宫居住。

  康熙接下来处置的便是被囚禁在自己府邸中的直郡王,十三阿哥奏报,在直郡王府邸中找到了他对废太子实施厌胜之术的证据,康熙大怒,将其革除爵位,圈禁起来。

  发生这样的事儿,宁楚格的婚事只怕也提不得,元栖安抚过儿子一落千丈的惠妃,紧跟着又不得不为了住在咸安宫的太子夫妇,还有好些个太子的子女用度而发愁。

  太子既废,从前专为了毓庆宫做事的内务府部门,也暂停下来,如今咸安宫一切供给,皆如庶人,简而言之,就是一应用度都比照着宫女太监的给,遇到一些落井下石的宫人,只怕还要被克扣一大半。

  如今的康熙是正在气头上,等过段时日气消了,又想起这个曾经疼爱无比的儿子来,再心血来潮一看,被内务府的人克扣成这个样子,只怕又要大怒。

  元栖之所以有此推测,也只是知道太子二废二立之故,给太子恢复到从前的用度是不能了,但能不缺吃穿,冬天不被冻着,便也是了。

  这一年的冬日似乎格外的漫长,前朝动荡,后宫倒稍好些,元栖还能腾出空来一样样清点为宁楚格准备的嫁妆。

  阿木尔日后也要回塔米尔帮助兄长,宁楚格也是铁了心不愿久居京师,蒙古是苦寒之地,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繁华程度,都比京城要低了好大一截儿,唯有一个好处,就是到了那片地方,远离父母,她便是君,可以说一不二,也无人再能束缚她的一举一动了。

  宁楚格的嫁妆中自然也不能都是金银玉饰,随行的人元栖也仔细挑了,从贴身伺候的针线上人,到将来生产所需的接生姥姥,经验丰富的嬷嬷们,医者,手艺娴熟的匠人等等。

  元栖捧着宫人一项项列出来的单子细细瞧着,尽管已经看过了好几次,她还是有些放心不下,生怕落下了什么,这可不像小十去上书房的那会儿,落下了东西,还能叫跑腿的小太监回去拿,远在蒙古,这一来一回的,仅是路上所需的时日,就有足足一个月。

  今日康熙召了诸子进宫,在乾清宫议事,元栖早早的派人在附近守着,打算叫胤禛和小十来自己这儿用膳,出宫时,再顺道替她去瞧瞧她未来的女婿,尽管宁楚格已经在她跟前念叨了好些年,阿木尔性子温顺,一向不逆她的意思,但眼看着宁楚格就要远嫁,元栖心里头还是有些难安。

  到了午时三刻,小十都已经回来了半刻钟,胤禛的身影才出现在永寿宫门口。

  一顿午膳用罢,宁楚格揪着小十出去了,见胤禛明显是有话要说的意思,元栖挥退了身边的宫人。

  “今日,皇上召了我们过去,让我们兄弟几个在除了大哥以外的人里,选出一个做皇太子。”胤禛面色似有些沉重,又有些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