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第48章

作者:无根的蓬莱 标签: 重生 升级流 穿越重生

  但是这么些年的相处下来,时穆瑾深感庶出这一双弟妹的品性都很好,他们之间也相处出了真正的兄弟、兄妹情谊,因此他更考虑人情多一些。他知晓时穆宁与时晗雪相依为命,感情很深,今日这种大日子里若是自己抢了他背妹妹送亲的权利,日后他定然是抱憾终身的。

  于是时穆瑾并未用世俗的规矩来压迫时穆宁,而是给了他一个眼神,让时穆宁得以悲喜交加地将自己的宝贝妹妹背在背上,送出家中,让她上了季家的花轿。

  之后季家人又吹吹打打地抬着花轿往季家走,时家的亲眷们也跟上到时家那边去观礼、吃酒。时征道因为皇上的特许从任上回京几日参加自己女儿的婚礼,他的嫡妻广思斯自然是跟他一起去时家,坐在主位上让小两口拜的。

  按理说方姨娘今日是没有那个资格去季家观礼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广思斯对她也不想那么刻薄,便准了她到时家去观礼。但是也只能远远看一看,不能出现在正堂,吃席也不能坐正席。

  总之原则就是你去看一眼你的女儿出嫁是可以的,但是决不能出现在我面前碍了我的眼,危及我正室的名分。

  季兴邦笑容满面地看着时晗雪手拿着红绸被喜娘扶住,一步一步跟着自己走进了季家的门,他心中欢喜不已——这么多年了,终于能和媳妇儿团聚了,可真是不容易啊!

  日后真的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再和娘子夫妻分离了,这种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太苦了!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单身汉的生活呢?他觉得被娘子照顾的生活才是神仙日子啊!

  现在他终于可以摆脱单身汉的行列,又成为那个可以被娘子每天照顾,每天和娘子在一起,想什么时候聊天都可以和娘子聊天的快活人了,真是给座金山都不换呢!

  时晗雪此时确是心中忐忑,并不像季兴邦这般笃定婚后的生活都是幸福。她总在不断地担忧——婚前季兴邦对我确实是不错,感情也很深,但是婚后他会不会变呢?

  日后如果他见了更大的世面,预见了更多的人,会不会觉得我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开始嫌弃我了?或者是觉得我的身份低微不能给他助力,后悔娶了我?

  亦或者是我和他成婚十年之后,为他生儿育女了,可是容色不再,他看上了更好看的小姑娘,将人家接进府里做了妾室或者通房了怎么办?

  对于婚姻,或者女子比男子更加怕踏入涉足,因为男子一成婚之后得到的都是好处,对自己的整个人生都是在做“加法”的,而女子则总是在付出,婚姻对于自己的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做“减法”的。

  所以世俗害怕女子反抗,害怕女子逃离这个樊笼,总是对于女子有更苛刻的规矩,都是在逼迫着女子嫁人、付出的。

  时晗雪婚前涌起的这些焦虑让她想到了时媗妍,她此时细细地想一遍婚姻,想一遍婚后的生活,才知道时媗妍当时为什么选择不踏入婚姻的樊笼。

  正在想她呢,她就到了,是作为皇后娘娘和皇帝的使臣出现的。

  皇上和皇后娘娘都给了时晗雪添妆,这些东西自然要派得力的人来送,并且宣旨勉励一番曾经的女官现在的从五品诰命夫人时晗雪。

  而女官本身就具有宣旨的职责,皇后娘娘开恩特意派了时媗妍出宫宣旨,并嘱咐时媗妍可以晚一些吃了席面才回宫,在宫门落锁之前即可,也让她们一家人能团聚一番。

  对于时征道和广思斯来说,时媗妍的到来自然是巨大的惊喜,尤其是广思斯!因为她之前一直逼着时媗妍相看男子,时媗妍都好几次休沐没有出宫来看她了,她下定决心日后不再说这些事,只要能每隔十日见一次女儿便好啊!

  时媗妍正经地完成了她作为女官的职责,对时晗雪和众人宣旨,让大家看到了帝后二人给的添妆,对时晗雪女官的身份有了更多的羡慕和敬畏,之后时媗妍便坐在正堂看着二人行礼,之后时晗雪被送入洞房。

  新娘子在拜堂过后先和新郎行了合卺礼,被季兴邦挑了盖头下来,让观礼的众人都是一阵惊艳。

  之后季兴邦便出去敬酒应酬了,而时晗雪这个新娘子则留在新房之中与夫家、娘家的小姑子、妯娌们在一块儿闲聊一番等待新郎归来。

  时媗妍虽然是女官,此时也和一般的小娘子一般坐在新房之中与大家一同吹牛聊天,笑得很开心。

  季桃花、季柳条等人好奇地问二人在宫中的种种生活,便是李思微这个一向稳得住的人也忍不住向二人问了好些皇宫的事情和女官的问题。

  二人也会挑拣一些能对外说的打趣一阵,让她们对神秘的皇宫有了不少理解,也知晓了做一个女官需要做什么事,之后会有什么好处。

  她们现在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了,听闻了这些话之后真是心动得很。季桃花更是下了狠心要让她的女儿和儿子一般好好念书。

  现在时代不同了,不是只有男子才能有好好念书考中科举光宗耀祖一条路,女子也照样可以好好念书去考女状元,若是有能力就可以做女官。做了女官之后若是相成婚皇上皇后娘娘自会赐下好婚事,不想成婚也可以在宫中养老或者出宫立女户,自己□□教养,完全不用担忧呢!

  作者有话说:

第104章 婚事着落

  季兴邦和时晗雪的婚事办得很顺利, 时媗妍在宫门落锁之前赶紧回到了宫中,没有想到皇后娘娘竟然还未就寝,着人宣召了时媗妍去回话。

  时媗妍因为喝了几口酒, 此时怕在娘娘面前失仪, 赶紧让小宫女给她拿来一壶浓浓的茶水猛灌几口, 虽然还是遮掩不了全部的酒味, 但是好歹味道轻了一些,若是离得不近的话应该不会熏到娘娘。

  时媗妍之后便到了皇后娘娘面前回话,将今日里的见闻都说给皇后娘娘听了,说的时候她的脸上是带笑的、声音的轻快的, 看得出来她很为时晗雪如此隆重又热闹的婚礼高兴,为时晗雪成亲开心。

  皇后娘娘心中自然是开心的,时晗雪是她的心腹爱将。现在虽然离开了皇宫,但是她相信只要她继续给时晗雪足够的体面,日后时晗雪便是出宫了还会是她的人, 会是她的眼耳口舌身手。

  现在时晗雪的夫君做了状元郎进了翰林院, 与之前一届考中的探花郎季兴杰有亲戚关系,她自身的两个兄长也都考中了三甲同进士, 名次挺不错的, 听说正在努力备考庶吉士, 说不得时晗雪日后会给她笼络住足够多的青年才俊呢。

  现在时晗雪被夫家和娘家看重, 能得到丈夫的喜爱,说明她过得很好、地位稳固,日后定然也能做主,更能帮自己做事, 皇后娘娘焉有不开心的道理?

  只是她听完了时媗妍的话之后心中一动, 确是问道:“媗妍, 现在我将你从尚食局调入坤宁宫中帮我做事,可有什么不习惯的?今日见到晗雪如此隆重的婚礼,你心中是否羡慕?是否想要改变主意像其他人一般出宫嫁人?”

  时媗妍却一点儿都不动心,正经地谢过了皇后娘娘这么真心为她考虑,可是她心意已决,决定目前不出宫嫁人,至少再在皇宫之中工作三年,再次向皇后娘娘表明忠心。

  她对着时晗雪这个姐妹可以好好地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说一说她对男子的不信任何厌恶,但是这种话确是万万不能在皇后娘娘面前说出来的,若是天下的女子都要将丈夫牢牢掌握在掌心之中不许纳妾才算是幸福,那么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皇上算什么,贤惠帮着皇上选妃的皇后娘娘又算是什么呢?

  皇后娘娘闻言不露神色,应了一声让时媗妍回去休息了,心中她确是松了一口气的,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作为皇后,她也希望她能够笼络住时媗妍、周珍娘这般能够安心待在宫中多年的人做自己的心腹,否则总是三年就换一拨用得顺手的人,她也吃不消啊。

  时媗妍不知道她在季家婚礼上的这一露面,她的风姿便惹得好几个来做客的新科进士或者是太学生们心仪不已,有好几个家境和成绩都不错,纷纷到时家这边来探一探广思斯的口风。

  广思斯已经月余没有能见到女儿的面,也是知晓女儿此番定然是铁了心要至少留在宫中三年了,于是对于这些递过来的橄榄枝也只能忍痛割爱,告诉他们时媗妍至少还要在宫中做三年的女官,等得了的可以再等三年,等不了的便不用再等了。

  这些新科进士们或者是家境好的太学生们在京城的婚嫁市场上都是香馍馍,哪儿能为了时媗妍等三年这么久?于是这些狂蜂浪蝶们都各自散去,广思斯也松了口气,自始至终没有将这件事再与时媗妍提。

  她可不敢把时媗妍再惹毛了,现在母女两人关系才恢复了一点点,时媗妍答应日后还是每十日休沐时候有空就会回家看看,她不敢再奢求更多了。

  在考中进士之后,季兴邦的小伙伴们欢喜地帮他庆祝婚礼的同时,自己的婚事也都有了着落。

  闵宏达被太学祭酒蔡钟鸣看中了,问了闵宏达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女婿,希望他日后能对自己的独女好,还能在学业上继承自己的衣钵。基本上他选婿也就是选学生了。

  闵宏达很敬佩这位太学祭酒蔡钟鸣大人的学识和人品,认为他教养出来的女儿家风这么好,一定很不错,便同意了这门亲事。回家和父母、兄弟、妹妹商议的时候,他们起先还担心蔡大人家门第比较高,会不会看不上他们这门穷亲戚。

  闵宏达则解释了一下蔡钟鸣先生家是翰林清贵出身,这种清流人家最是不会看不起普通大众的,大家才放了心,很喜欢这门亲事。在会试之后殿试之前婚事就定下来了,只不过正式成婚要等到明年年底,毕竟礼数很多,完全走完需要很多时间,而朝中清流又是最讲究礼仪的人家,一步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错。

  李思齐之前在长治府的时候,虽然李家也给他相看了一些姑娘,但是人家看李家是商户人家,李思齐也只是一个举人,还在名不见经传的什么“青山书院”就读,眼见得是不太有什么前途的样子,所以他在婚姻市场上挺不吃香的。

  能看得上的人家李家看不上,李家看得上的姑娘又看不上李思齐,于是就这么一直耽搁下来了。李家二老记得不行,尤其李老夫人,简直嘴巴上都要长燎泡了。

  她有些幽怨地说道:“之前他刚去长治府的时候我还庆幸他的老师青山先生家中并没有女儿,要不然的话日后他是不是还要负责娶了人家女儿,一辈子和那青山先生都绑定在一起。

  可是现如今我倒是盼着那青山先生有个女儿呢,我就能给我儿子说上媳妇儿,能盼着抱孙子了。”

  李思微赶紧安慰自己家娘亲,说道:“娘亲,你不用担心,弟弟人才这么优秀,等到三年以后会试的时候他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我们就能给她好好的说一门亲事了,你不用担心。”

  李老夫人却不太乐观:“进士哪儿是这么好考的?我儿又去了长治府那个青山书院里面念书,三年之后若是考中还罢了,若是考不中是不是又要等三年?人生有几个三年?我儿若是几次不中,难不成就一直不成婚不成?”

  这样一来李思微便也不好劝慰李老夫人了,因为进士确实是很难考的,她也不敢打包票李思齐一定能考得中。

  幸而现在天可怜见,李思齐考中了进士,还是个正经的二甲进士,现在说亲就很容易了,以前看不上他的人家现在也隐隐透露出了可以再谈一谈亲事的意思了。

  李老夫人和李老爷认真问了李思齐日后的意思,确定了他想要一个能够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妻子之后,便想要给他娉一个出宫的女官作为妻子。

  之后再托李思微问了问时晗雪这一届出宫的女官们人才、品性、家世各种情况,让她推荐一个人选。

  时晗雪想了想之后,推荐了两个人选,她们二人都是在宫中老实本分的人,样貌不算出众,但是才学人品过得去的,家世上也各有优劣。

  一个是京城富商之女,与李家一样都是做生意的,只不过生意做得比李家大些。但是同为商户,两家的身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也算得上是一句门当户对,二人日后成亲以后可能会有很多共同语言,亲戚也都是与自己同层次的人,可能比较好相处一些。

  另一个是京城清流小官之女,他父亲只不过是芝麻绿豆大的京官,之前考上的是三甲同进士,又没有什么家世,走了狗屎运才能在京城留下,但是升迁基本无望了,这辈子怕是都穿不了朱紫色的官袍,家中日子一直过得苦巴巴的。

  不过他对男女没有什么门户之见,还是认真用心地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女儿也与男子一同念书,才使得他的女儿人才出众考中了女官。时晗雪觉得,能够允许让自己女儿念书的人家,即便是重视规矩的清流人家,应当也是比较开明不难相处的。

  况且现在李家不缺钱,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做官的背景或者是人脉,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就让李家自己选吧。

  李家拿了这两个推荐人选之后觉得都挺好的,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选,后来还是把皮球踢到了李思齐这边,李思齐想了想之后说道:“还是问一问这位商户家的小姐是否愿意下嫁我们家吧,我们去提亲人家还不一定看得上呢。我可是听说女官是非常厉害的,近来找她们提亲的人家差不多踏破门槛呢,我们家这般的不一定会被人家看上。”

  李思齐在长治府青山书院求学这么长时间,从之前的志得意满到后来青山先生声名尽毁之后的冷眼之中看尽了人情冷暖,他深知了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性,也深知了不同背景的人有时候观念真的会是天差地别。

  他自己是商户出身,虽然从小就不以为耻,但是谁知道其他人心中会不会嫌弃呢?夫妻之间是要相处一辈子的,他可不愿意对着一个随时鄙视自己的女子,还是娶个同样家境出身的女子要省心一些。

  现在的李思齐觉得自己背着“青山先生学生”这么一个污名,日后在仕途上的发展恐怕有限,便没有那么重的往上爬的心思,更多的还是思考日后的夫妻相处问题。

  李老夫人拿着拜帖请了媒婆去那户曾文达曾老爷家求娶他家出宫在家待嫁的女官闺女,曾老爷本来看不上李思齐这样的商户出身的进士,想让自己的女儿改换门庭嫁入权贵家中,让曾家日后也能借个势。

  但是曾家姑娘既然能进宫做女官,现在还能出宫好好地待嫁,自然也是有手段的,她让人将所有来提亲的人都打听了一遍,知晓了李思齐这个人的才华、俊美和仗义,对这样的男子心仪不已。

  她心中是有些怀疑那个刘振乾必然是做了什么恶事才会被青山先生如此针对的,青山先生这么被毁了名声有些可疑,但是不管真相如何,都不关李思齐的事。李思齐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愿意拜青山先生为师,在青山先生跟前侍奉这么几年,真是难得的有情有义,她很喜欢。

  于是曾玉芝便自己做主应下了这门亲事,曾文达曾老爷也只能答应了。就这样,曾、李两家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二人的婚事,到季兴邦、时晗雪成亲的时候二人的亲事已定。那天李思齐作为季兴邦的伴郎之一,曾玉芝作为时晗雪的伴娘之一也偷偷见了对方一面,双方是又羞涩又满意,只等着之后两人办婚宴了。

  时家兄弟二人的婚事就比较简单了,都有广思斯这个嫡母时常观察着、把控着,倒是不如其他几人的婚事那么着急。广思斯早就相看好了人选,早早就相看了起来,看的都是门当户对的女子。

  她也早就和女方家透露过了意思,女方家有些心动,但是对她信誓旦旦保证自家两个儿子都能考中进士有些疑惑,便犹豫了一下,说要等到会试之后再定亲。

  后来时穆瑾、时穆宁二人果然争气考中了会试,名次三十几名,有可能二甲也有可能三甲,可是这样也无所谓了,对于他们这样已经有了一些底蕴的家庭来说,只要考中进士有个敲门砖进入官场就行,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广思斯给自己嫡子时穆瑾说的亲事自然要更好一些,是京城实权官员人家的嫡女,也算是两家强强联合。给时穆宁说的亲事要稍微差一些,但也算很可以的,是实权官员人家的庶女,但是人品才华很好,样貌也很好,与时穆宁也算是相配。

  至于曾阳夏的婚事则不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因为他年纪比其他人要大一截,早早就在中举人之后便在京城说了亲事了,三年后的今天季兴邦和时晗雪刚刚成亲,可是他孩子都已经有两个了!

  只不过他还是不知羞,非要挤进伴郎团里面和其他没有成亲的男孩子们一同去耍热闹罢了。

  只不过京城这些婚事当中,也有一遭婚事让季兴邦觉得诧异不已,便是之前考中女官探花位置的孙映雪,说亲给了周家那位考中了进士的周海山,而季兴邦记得这个周海山是上辈子时媗妍的夫君,也算是自己的姐夫。

  震惊过后他却也只能叹了口气,这辈子好些事情都有了变化,他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能总是用上辈子的老眼光看所有事情了。

  现下就要遇到一遭糟心的事情呢——他就要上班去了,他两辈子都没有去过翰林院呢!

第105章 官升一级

  季兴邦其实不喜欢翰林院, 他觉得自己在外地做一个小小的县令大人都算是在实实际际做事情,但是在翰林院里都是在玩文字游戏,没有什么作为。

  只不过在翰林院又是一个进士进入官场之后的必经之地, 只有在这里混出了名堂来日后才会有前途, 所以他不得不入翰林院待上几年, 还不能和别人抱怨, 否则别人只会觉得他在嘚瑟,而不会觉得他是真的在抱怨。

  比如中了二甲的闵宏达、李思齐以及中了三甲靠前位置的时穆瑾、时穆宁四人都在复习功课准备考翰林院的庶吉士,他们想进翰林院而不得呢。

  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离开翰林院了,那便是——季兴杰。

  因为大景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近亲的人不能同时入翰林院或者同时入内阁。其中一个需要进入这两个地方,那么另外的人便要避开这样的地方。

  像季兴邦和季兴杰这般都只是六七品的小官而已,只要季兴杰离开翰林院避开季兴邦就行了。而若是那种内阁大员入阁的话,他的儿子、兄弟、父亲、叔父等等一家人甚至要避到京外去。

  因为要避讳季兴邦进入翰林院,皇上将季兴杰升了一级成了正六品的官员, 然后放到了国子监去了。因为皇上觉得季兴杰真是一个教书育人的人才, 他曾经教过的几个弟子都很成器,人品不错学问不错。

  而且他一点儿都不迂腐, 有点儿“有教无类”的味道, 无论是官家子弟、农家子或者是商家子都能教育得很好, 还能让他的弟子们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感情很好, 皇上心中很是赞赏。

  他最早是想要把季兴杰这么一个人才放到大景朝最重要的太学里面去的,但是因为太学是大景朝最高、最好的一个学府,所以盯着太学的人太多了,季兴杰这般没有任何背景的人, 甚至在学术上也没有太大名气的人去了太学也是被压制的料, 掀不起什么风浪。

  所以皇上想了又想, 便将季兴杰放到了大家都不是很看好的国子监之中。其实皇上对国子监这些纨绔子弟也是很头疼的,希望能派一个有能力有水平的人去将他们那些野马拉回正轨来,不要说成材,起码要做个人吧!

  为了担心季兴杰心中不舒服,皇上特意给他升了一级调过去,而不是平调过去。要知道季兴杰之前在翰林院三年也只荣升了一级到了从六品而已,现在去了国子监做正六品的官员他怎么也不亏了。

  季兴杰对于离开翰林院心中是有些遗憾的,因为他还挺喜欢翰林院的氛围的,虽然里面有汲汲营营想要巴结宫中贵人升官的人,但是也有不少像他一般只想做学问的书呆子,他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交到了不少朋友。

  但是对于官升一级到国子监去任职他也是满怀憧憬的,谁不喜欢升官呢?谁不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肯定呢?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作岗位而已,况且又不是没有教过学生,便是学生有可能会跳脱一些,季兴杰也是不惧的。

  于是季兴杰带着他的小堂弟季兴邦到翰林院去上班,顺便也是自己去收拾东西,与同僚们作别。

  在引着季兴邦拜见了翰林院大学士之后,季兴杰介绍季兴邦认识了自己这三年来在翰林院相处下来的几个至交好友,也让他们在工作上多看顾一些季兴邦,大家都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之后季兴杰便拿着他收拾好的东西去了国子监报道,同僚们有些羡慕他官升一级,有些遗憾他去到国子监之后将会遇到好些问题学生会很辛苦,不过这也算是是正常的调动,倒是没有人很眼红他。

  季兴邦作为新科状元来报道,大学士自然给他几分面子,没有为难他。因为翰林院大学士深知——新科状元一点儿也不稀奇,可是被皇上亲自赐了宅子,新婚第二天还能进宫拜见皇上皇后的新科状元季兴邦可是独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