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3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直觉告诉范文程,明玉这个女人是祸害,便是有多尔衮的保护除不掉,也绝不能让她继续做大做强。

  于是私下授意内秘书院将明玉的奏折挂起。

  反正年底奏折多,军情也多,排队很正常。

  同时造谣传谣,试图瓦解多尔衮对明玉的信任,让他们先内讧,然后借多尔衮的手除掉凤林大君。

  等凤林大君一死,多尔衮肯定会受到牵连,豪格便能趁势崛起,与多尔衮分庭抗礼,争夺储君之位。

  明玉的互市也开不成了。

  总之,清廷越乱,对南边的压力就越小。

  可范文程万万没想到,多尔衮这个大醋缸居然对铺天盖地的流言无感。正在他焦头烂额准备设计捉奸的时候,明玉居然另辟蹊径,在后背捅了他一刀。

  范文程气到心慌,面上却不显,他果断承认了自己的失察之过,并当着皇太极的面训斥自己的下属:“睿亲王为朝廷出生入死,德高望重,睿盛夫人上个奏折,你居然敢让她排队等着!这下好了,人家绕开秘书院直接找上皇后,让皇后娘娘替你把活给干了!凡事都让主子们亲力亲为,要咱们这些奴才还有什么用!”

  暗指多尔衮功高震主,明玉以权压人走后门,扰乱朝堂秩序。

  内秘书院掌院立刻跪下认罪,半句也不为自己辩解,自请罚俸一年。

  范文程也跟着跪下,请皇太极责罚。

  年底事多,奏折也多,排队是常事,皇太极当然不会重罚两人。

  申斥之后,只罚了掌院半年俸禄,罚了范文程三个月俸禄了事。

  皇太极挥挥手让掌院退下,将范文程留下说话,问他对互市有何看法。

  范文程年轻的时候主动归降先汗,因为是汉人的关系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皇太极当上大汗,他才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

  鞍前马后追随多年,范文程了解皇太极。

  那是一个英明果敢的人,心中认定的事很少与人商议,会直接吩咐下去。

  他问你意见,多半是他不愿意,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方便自己宣之于口的,想借别人的嘴说出来。

  范文程心领?????神会:“开互市是把双刃剑,既能补己,又可资敌,还请皇上三思。”

  范文程这话正好说中了皇太极的心事。

  开互市,想法是好的,可如今战乱不断,各国实力变化此消彼长,并不适合。

  是夜,皇太极照常歇在关雎宫,海兰珠见皇太极从进来便绷着一张脸,瞧见八阿哥也只是勉强笑笑,于是屏退屋里服侍的,温声问皇太极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前朝的事,皇太极很少会在后宫说,可海兰珠和明玉十分要好,皇太极便把明玉上奏折要开互市的事跟海兰珠说了。

  想让海兰珠给明玉提前递个话,让她有个心理准备,免得奏折被驳回时心里不痛快,影响到多尔衮。

  如果不是顾及到多尔衮开春要带兵入关,正是操练的紧要关头,皇太极可能在看完明玉奏折的时候就直接驳回了。

  开互市的事,海兰珠早听明玉说起过,还答应明玉会在皇太极耳边帮她吹枕头风,促成此事。

  明玉两次救过八阿哥的命,又明里暗里帮过她好多回,多到海兰珠这辈子可能都还不清的程度。

  她听说明玉想找个海岛建市场,在市场里把粮食、蔬菜瓜果卖到别国去,赚别的国家的银子,还能用换回来的银子买别的国家的特产或者胭脂水粉什么的,也觉得很好。

  所以明玉请求她帮忙的时候,海兰珠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这会儿听皇太极主动提起,海兰珠温婉一笑:“臣妾愚钝,倒也觉得明玉这个主意好。”

  海兰珠心思单纯,没什么主见,这还是她第一次在他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

  皇太极不忍心驳了海兰珠的面子,问她好在哪里。海兰珠仰头想了想,也说不上来,最后腼腆道:“明玉救过八阿哥的命,两次。”

  海兰珠伸出两根葱白似的手指,鼓足了勇气道:“虽然她不图回报,可臣妾不能忘恩负义。皇上曾经为了八阿哥大赦天下,明玉是八阿哥的救命恩人,只不过想做点小生意,皇上就允准了吧。只当、只当为八阿哥为臣妾还了明玉这一份人情。”

  刚刚海兰珠说明玉的主意好,皇太极还以为是明玉来求过她了,现在听海兰珠并说不出什么道理,只是一心想报恩,反倒放下心来。

  是啊,明玉确实帮了海兰珠不少,海兰珠也很少求他什么。

  否定的话在嘴边转了一圈,还是被皇太极咽了下去,他笑着将海兰珠揽入怀中亲了亲:“好,朕就给她一个机会。”

  于是两天后,明玉得到了皇太极的正式回复,没说准也没说不准,而是让她跟着多尔衮一起上早朝,陈述她的想法。

  若开互市能得到半数以上朝臣的支持,他就批。

  反之,互市的奏折将被发回。

  得到消息之后,明玉把魏循和凤林大君找来商议,用了一天时间起草出一份发言稿,作为明玉的开篇陈述。

  至于问答环节,就只能靠明玉的临场发挥了。

  魏循望着明玉高高隆起的小腹,忧心忡忡:“早朝从进场到散场至少两个时辰,你能站那么久吗?”

  明玉眨眨眼:“放心,我宫里有人。”

  就算她能站,皇后也不会让她站那么久的。

  明玉认定的事,必然一条路走到黑,魏循没有再劝。

  劝也没用。

  凤林大君捏了捏眉心:“我想办法跟你一起去,你来开场,问题交给我。”

  既然明玉非去不可,他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减轻她的负担。

  之后两天,明玉也没闲着,让魏循去各王公贝勒家把田庄、山庄的租约条款变更一下,增加年限,提高租金。

  直到前一天下午,明玉才差人把多尔衮叫回来,告诉他皇太极给她的回复,让他明天早晨带自己一起去朝会。

  多尔衮当场寒了脸,转身就走,被明玉拦下:“你要去哪儿?”

  “进宫。”多尔衮额上青筋蹦起多高。

  他为朝廷出生入死,唯皇上马首是瞻,他的福晋不过想开个小小的互市,怎么就那么难!

  若皇上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开春入关,谁爱去谁去。

  他要留下,陪明玉待产。

  一想到明玉要挺着大肚子,在朝会上抛头露面,与那群文官争吵,多尔衮造反的心都有了。

  来不及屏退下人,明玉走过去想要抱住多尔衮的腰,奈何肚子太大,手臂太短,只能揪住他的衣角:“我都准备好了。我想去。”

  屋里伺候的一看情况不对,赶紧眼观鼻鼻观心地退了下去。

  多尔衮低头,看见明玉的肚子顶着自己,衣角上还揪着一只白生生的小手,顿时心软得一塌糊涂。

  他弯腰抱起明玉,将她放在炕上坐好,说出了跟魏循一样的担心,明玉还是原样回复。

  多尔衮想了想,冷峻的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行,你说开场白,吵架交给我。”

  他就不信,谁敢跟他吵。

  明玉噗嗤笑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见多尔衮要挠她痒痒肉,明玉举白旗:“凤林说他去吵架。他熟悉互市,嘴皮子也利索,肯定输不了。”

  多尔衮坐在明玉身边,摸着她的肚子:“那我做什么?”

  明玉抬眸看他,笑容明媚:“你就站在我……身后,嗯,就站着,保护我。”有些人表明态度就是一种威慑。

  多尔衮还想说什么,贴在肚子上的手忽然鼓了一下,惊喜道:“他踢了我一脚,好大劲儿。”

  明玉白他一眼:“是踢了我一脚好吧。”在她肚里揣着呢。

  这时娜塔噘着嘴走进来说:“王爷,福晋,侧福晋求见。”

  明玉和多尔衮对视一眼,多尔衮没说话,明玉开口:“让她在花厅等着。”

  作者有话说:

  明玉:谣言算什么,且看我在朝堂上大杀四方。

  多尔衮:嗯,不说话,就站着。

第91章 朝会

  昨日从明园出来, 凤林大君拐了个弯去了一趟睿亲王府看李贞淑,见李贞淑一切都好,终于放下心来, 说了会儿话便告辞离开。

  李贞淑听凤林大君说起明玉要进宫参加朝会,便动了陪明玉一起进宫,伺机找人的念头。

  明玉听她说完,看向多尔衮:“李氏入府之后,还没去宫里给各位娘娘请安。”

  如果有人还记得庄嫔身边那个大宫女李贞贤的模样, 恐怕得吓一跳。

  两人真的很像, 不管是容貌,还是气质。

  就算不能确定李贞贤是细作,她也得想办法给皇后提个醒,让宫里提防着点, 免得着了道儿。

  多尔衮跟明玉想到一起去了:“这个你定。”

  明玉答应李贞淑明天带她进宫请安, 李贞淑应是, 告辞离开。

  翌日, 明玉起了个绝早,按品大妆乘马车接上李贞淑去了皇宫。

  因为朝会的缘故, 天还没亮,宫门口早排起了长队。

  多尔衮让明玉坐在马车里, 吩咐人传软轿。等软轿到了,才让明玉下车换轿跟在他身后走亲王绿色通道。

  倒不是亲王不用排队, 而是亲王排在最前边。

  多尔衮找到队首站定, 吩咐软轿停在他旁边,引路的太监却道:“皇上说, 和硕睿盛夫人是超品, 不必在外列队, 可直接进到殿中。”

  说着凑近一点,压低声音:“皇后娘娘听说睿盛夫人要上早朝,特意求皇上在丹墀之上加了一道屏风,还给睿盛夫人准备了太师椅和茶水点心,指派乌云姑姑贴身伺候,王爷尽可放心。”

  果然是宫里有人好办事,多尔衮点头,亲自扶明玉下轿。

  这时豪格忽然凑过来,抢过引路太监手里的灯笼,提着去照明玉的脸,被多尔衮绊了一下,脚下不稳差点从台阶上摔下去。

  明玉怀孕之后,多尔衮越发凶狠了,豪格不敢再往前凑,故意扯着脖子嚷道:“明玉,朝会是男人的地盘,你跑来凑什么热闹?”

  明玉要在朝会上宣讲互市的事知道的人并不多,听豪格嚷这一嗓子,后面长长的队伍立刻响起一片嗡嗡声,好像都在议论明玉。

  多尔衮心里本来就憋着气,要不是明玉站在他身边,怕波及到她,多尔衮真想揍豪格一顿。

  明玉听见身边人指节捏得咯咯响,小幅度扯了扯他的袖子,也提高嗓音悠然道:“我是专门来听肃亲王述职的。”

  农民起义军被明军打败,李自成带着十八骑跑路。豪格见势不对也要跑,结果遭遇明军主力,被洪承畴按在地上摩擦。

  是清军为数不多战败的案例。

  皇太极接到军报,直接气病了,根本不见豪格,只让他在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述职,总结战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