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38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身后长长的队伍中,不时有人笑出声来,豪格气得胸膛起伏,捏紧了拳头。可摄于多尔衮,他并不敢拿明玉怎样,只是狠狠瞪了明玉一眼,灰溜溜走回自己的队列。

  明玉修理完豪格,这才扶着乌云的手走进崇政殿,迈步上了丹墀,转过屏风坐在早已准备好的太师椅上。

  乌云手脚麻利地给明玉换了一个新?????手炉,温度偏热,不过在这门户大开的殿中正合适。

  趁着皇上还没来,乌云又给明玉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压低声音说:“朝会长着呢,夫人先喝点参茶提提精神,一会儿等夫人的事说完了,奴才会向皇上示意夫人不舒服。皇后娘娘求了皇上,夫人不必苦等朝会结束,中途奴才便能带夫人离开去清宁宫休息。”

  皇后行事比她设想的还要周全,明玉欠了欠身:“多谢皇后娘娘垂怜。有劳姑姑费心了。”

  崇政殿有规矩,通常情况下不允许女人进入,便是进来也不能说话。估摸着皇上快到了,乌云不敢再多言,朝明玉福了福身。

  随着一声唱和,皇上驾到,朝会开始,朝臣们按照议程议事。

  明玉这才知道,原来朝会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皇上往那儿一坐跟朝臣们大眼瞪小眼,瞪一会儿太监喊“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别的朝代明玉不知道,反正皇太极执政期间的朝会是有台本的。也用不着太监费嗓子,简单粗暴地抽三下鞭子,豪格第一次站出来述职。

  他还拿了发言稿。

  明玉忍不住朝龙椅看去,皇太极全程冷脸听着,半个眼神都没分给豪格。

  豪格念完退下,皇太极冷冷开口:“战败当罚,豪格你管兵部,你来说该怎样罚?”

  可能是怕明玉在人前露脸,皇后让摆的这架屏风格外细密。明玉朝前倾身也看不见丹墀之下的情况,只听豪格一张嘴全是套话:“臣有负皇上重托,全凭皇上责罚。”

  打仗不行,打太极倒是一把好手。

  明玉坐在屏风后,一边喝茶一边吃瓜,听皇太极冷哼一声,再次开口:“多尔衮你管吏部,你说该怎样罚?”

  多尔衮站在亲王队列第一排第一个,离丹墀最近,明玉眯起眼能模模糊糊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走出来,淡漠疏离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按律官降一级。”

  从殿中朝臣们的反应,明玉大致可以判断出罚的有点重。

  按律是没错,可豪格毕竟是皇长子,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啊。

  殿中嗡嗡声还没结束,听多尔衮又道:“战败者,按律官降一级。可肃亲王并非战败,是策应不成反遭敌歼,折损骑兵三千,毁我八旗士气,长他人威风。肃亲王所说不错,理应重罚,合该降为郡王,罚银万两。”

  明玉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了,多尔衮这是用冲锋枪对豪格的太极拳啊。

  此话一出,如沸油点水,殿中顿时炸开了锅。

  可开锅也只是开锅,并无人站出来反驳。

  豪格本来就是客气一句,想用良好的态度冲淡父皇对他的失望,谁知竟然被多尔衮这个阴险小人给利用了,顿时气不打一出来。

  转头往左右看看,嗡嗡声倒是不小,竟然没人敢帮他说话。

  兵部他那几个手下更气人,别人还嗡嗡两声,他们杵在那儿装空气,连嗡嗡都不带嗡嗡的。

  豪格只能靠自己,他气呼呼站出队列:“多尔衮你什么意思?你公报私仇!朝会之前,我是说了明玉两句,可我说的有错吗?崇政殿什么时候轮到女人来参政了?你夫纲不振,是你的事,别让你的福晋上这儿来碍眼,行吗?”

  见豪格还敢提明玉,多尔衮拳头硬了,才朝豪格那边迈出一步,就听丹墀之上屏风之后有人轻轻咳了一声:“皇上,臣妾身体有些不适,可否将互市议程提前?”

  声音很轻,虽然被殿内殿外的嗡嗡声遮住,连同样站在亲王队列的豪格都没听见,却拦住了多尔衮即将迈出的第二步。

  多尔衮收住脚步,面无表情重新站好,明玉还有事要说,等会儿再收拾豪格。

  趁着朝臣们议论的功夫,明玉翻看了一下放在太师椅旁边小几上的议事日程,找了半天才在最后一行找到了互市。

  排在前面的全是军政大事,现在天还没亮,等这些事议完,估计要到下午了。

  也就是说,她要坐在这个中门大开冷到牙齿打架的崇德殿,听朝臣们吵架吵完全场。

  所以明玉果断决定,提前装病,赶紧说,说完赶紧撤。

  皇太极答应过皇后会照顾明玉的身体,也在昨夜颠龙倒凤时向海兰珠保证不会为难。这会儿明玉说身体不舒服,皇太极当然要照拂一二。

  豪格的事还没说完,皇太极早被殿中的嗡嗡声吵得头疼,当即开口盖棺定论:“按多尔衮说的办。”

  原以为豪格虽然没脑子,却很能打仗,也不算一无所成。如今打仗也打不好了,怎么配当亲王,怎么配主管兵部。

  豪格气死了,朝会之前他特意带了不少礼物去拜访范文程。范文程收下礼物,提点他在朝会上这样说,还说主动承认错误,自愿领罚,皇上反而不好重罚他。

  现在什么情况,他求锤得锤了?

  豪格恶狠狠瞪了多尔衮一眼,转头看站在下面文官队伍里的范文程。范文程老脸一抹,心说是你自己作死招惹明玉,激怒多尔衮,你看我做什么。

  今天的重头戏还没开始,范文程可不想在这时候惹皇太极不高兴。

  见皇太极宣布将互市议程提前,并抬手示意明玉开始宣讲,范文程扭头向后看,站在他身后的几个文官瞬间站得笔直,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似的。

  豪格拿稿子,明玉也拿稿子,豪格拿稿子别人能看见,明玉有屏风挡着谁也看不见。

  本来明玉还担心稿子太长,怕背不熟忘词,这下全踏实了。

  等明玉说完开场白,皇太极照例询问朝臣们的意见,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最喜欢在崇政殿高谈阔论的武官队列集体沉默,而站在对面的文官集团一个个群情激奋,仿佛早已做好了舌战群儒的准备,却谁也不想做那个出头鸟。

  原本闹哄哄的崇政殿诡异地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武官那边不说话,一则是畏惧多尔衮的权势,毕竟多尔衮掌管吏部,他们的前程都捏在人家手里。

  二来这些人家或多或少都与明玉的生意有点关系,要么是把自家田庄、山庄租给了明玉,要么是自家有孕产妇,能从明玉的山庄买到半价菜果,甚至是粮食。

  一年多没下雨了,今年冬天更是连片雪花都没看见。今年的年景只会比去年更差,地里的收成只会比去年更少,他们一家老小还指望明玉吃饭呢,又怎会跟明玉对着干!

  再说明玉人挺厚道,让魏循挨家挨户重新签订了一遍租约,把租赁期限延长,租金也有提高。

  这样给力的租户谁不喜欢。

  不就是开互市卖粮食吗,就算南边花得起银子买得起粮食,就算南边那群饿死鬼都能吃饱,他们也不怕。

  打就是了,想那么多干嘛。

  除了宁远城的红衣大炮,他们什么都不怕。

  文官那边的心眼儿更多,有跟武官一样畏惧多尔衮的权势不敢说话的,有靠着明玉吃饭,却不敢得罪范文程,持观望态度的,还有义愤填膺却因为级别太低,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的。

  在无比诡异的气氛中,范文程朝身后看了一眼,立刻有人站出来。可那人还没开口,话就被别人抢去。

  刚刚被多尔衮阴了一回,豪格怎能放弃这个反对明玉恶心多尔衮的机会:“臣觉得不妥,非常不妥。”

  多尔衮凉凉开口:“有何不妥?”

  见有人反对,多尔衮毫不犹豫站出来表明立场。

  他站明玉。

  豪格其实并没想好反对的理由,只是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给武官集团提个醒,大清是他父皇的大清,不是多尔衮的。

  不能让多尔衮只手遮天。

  可被多尔衮逼问之后,豪格忽然福至心灵,临时想出来一条:“万一粮食被南边买走怎么办?那不等于变相资敌吗?”

  多尔衮哼笑:“年前南边没有粮食,你打赢了吗?”

  “……”

  明玉坐在屏风后听着,忍不住曲臂握拳,在心里高喊“yes!”

  多尔衮这话可太给力了,都不用举例子,豪格就是现成的。

  打仗凭实力,粮食只是辅助好吧。

  这话只能多尔衮说。

  就算豪格这次打了败仗,论军功也只有多尔衮能压他一头,也只有多尔衮能如此毫不留情地当面质问。

  豪格快气死了,这么多年他就打过这一次败仗,多尔衮没完没了是吧。

  可败了就是败了,吃饱穿暖的八旗兵败给了饿着肚子自费打仗的明朝军队。

  豪格除了咬牙,半点脾气没有。

  多尔衮打的仗比他多,却从无败绩,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还能说什么。

  豪格指着多尔衮,退回自己的位置站好。

  与此同时,快气死的还有范文程。

  他把反对的人都准备好了,说辞也串好了,不敢说能一举否掉互市,也足以让皇上心里不痛快。

  结果让豪格抢先来了一个现身说法,把他这边的节奏全打乱了。

  如今箭在弦上,就算不能否掉互市,也得挑拨一下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关系。

  范文程挥了挥垂着的衣袖,他事先准备好的人一个个粉墨登场,每一个都是好文采,旁征博引,舌灿莲花。

  表面上在说互市,其实都暗暗戳戳地将矛头指向了权臣多尔衮。

  权臣也分很多种,比如官位高,比如掌握军权,再比如富可敌国。

  如今多尔衮一人独占两样,位高,权重,只差富可敌国。

  若再让明玉开成互市,到了秋天,多尔衮就三样全占了。

  从古至今,明君与权臣之间必有一战,就算是亲兄弟也不可避免。

  对面人多一唱一和攻势猛,且言辞犀利,多铎几次想插嘴都插不上,明玉在屏风后也听得心惊肉跳。

  当对方讲到“烛光斧影”这个典故的时候,明玉忍无可忍,假装拿点心吃,失手将小几上的茶盏碰翻在地,发出“哗啦”一声锐响。

  众人齐齐一震,那几个舌灿莲花的家伙也吓得住了嘴。明玉向皇太极告罪之后,扶着乌云的手,挺着大肚子缓缓起身。

  “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打仗拼的是身体,是武器,而不是嘴皮子。”

  肚子里的小家伙忽然动了一下,明玉只当他在给自己打气,声音不自觉拔高几分:“我开互市,并非只想赚银子。而是想在我男人兵临宁远城下之时,两白旗能拥有与宁远城一样数量的火器,一样数量的红衣大炮,而不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搭成天梯去拔钉子!”

  此言一出,明玉自己都有点感动,借着这点感动催出两滴泪来:“谁的男人谁不心疼,你们这些狗屁文官只会在这儿耍嘴皮子诛心,到时候去宁远城送死的,还不是我男人!你们敢跟着他一起去吗?你们敢吗!”

  明玉声音本来轻细,生气时说话都像在撒娇,可今天在崇政殿上,她带着哭腔的声音犹如一记重锤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尖上。

  放眼大清,有实力撼动宁远城,打进山海关的只有睿亲王和他麾下的两白旗精锐。

  睿亲王打仗从无败绩,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也理所当然的认为攻打宁远城就该让睿亲王上。

  可谁的命不是命呢,当年先汗是怎么死的,在场众人都心知肚明。

  先汗英勇睿智,尚且大败于宁远城,把命都搭上了。睿亲王去了会怎样,谁又能说得准呢?

  豪格之前也没打过败仗,可遇上善用火器和兵法的洪承畴照样败北,一口气损失三千骑兵。

  因为先汗之死,朝廷一直致力于购买火器,可火器造价高,几乎被南边垄断,再加上火器更适合阵地战,而非运动战,并不适合骑兵使用。

  这些年下来,军营里的火器并不比先汗那时候高明多少,数量也严重不足,跟宁远城比根本不够看的。

  所以朝廷几次派兵入关,宁可绕远取道蒙古或其他地方,都没人敢去碰宁远城这颗扎在朝廷咽喉的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