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千千岁 第168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清穿 宫廷侯爵 爽文 穿越重生

  只不过粮食在盛京批发给军队二两一石,零售给个人三四两一石,存在皮岛忽然涨到□□两,这差价是不是有点多?

  北京城不算小,就算施粥,要熬到明年开春也需要不少粮食。

  常年征战,国库买军粮都要入不敷出了,这笔银子不出意外得多尔衮自己掏腰包。

  “八……”明玉才说出一个字,嘴重新被封上,声音都发不出来。

  只能比手势,七也不行,六也不行!

  明玉瞪眼比出五根手指,多尔衮又给她按下两根,明玉气到咬他舌头,多尔衮这才又给她竖起一根。

  行吧,相当于打五折了。

  这五折是给京城百姓打的,跟多尔衮没关系,跟多尔衮之后卖力的服侍也没关系。

  从温泉池到炕桌,多尔衮坚持要给明玉特殊服务,硬说喝了灵泉水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任凭明玉怎么解释,这水和那水没关系,多尔衮都不信,最后明玉还是在炕桌上揪多尔衮的辫子哼哼着绽放了一回。

  把灵泉水的秘密告诉了多尔衮之后,明玉也不用再藏着掖着了,取出一些灵泉水交给多尔衮,让他派人在盛京城的水井里也洒上一些。

  城外有明玉的山庄田庄,里面的水井常年有灵泉水加持,只饮用的话,喝上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不过稳妥起见,明玉还是给吉兰留了一些,让她在必要时使用。

  同时交给吉兰一个新任务,收治所有从南边逃难到盛京的疙瘩瘟患者,在痊愈之前不许病患踏进盛京城半步。

  明玉的山庄田庄几乎绕了盛京城一圈,有了这一层防护,至少在皇上入关之前,可以保证盛京城的安全。

  多尔衮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先是把疙瘩瘟已经传到关外的消息公之于众,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而后强化了城门守卫,不允许任何有症状的人进入盛京城。

  太后听说明玉要带着福临跟多尔衮一起入关,不禁有些担心:“福临还小,不如你将他留在宫里哀家帮你带着,等过几个月北京城的瘟疫好些让他随着皇上和哀家入关。”

  同时索尼在朝堂上也提起了此事,只不过太后这样说是因为担心,而索尼是怕多尔衮一家都去了北京,朝廷对他再无牵制,想把福临留下做人质。

  明玉婉拒了太后的提议:“福临太皮,留在宫里怕扰了皇上和太后的清净。况且他自小在臣妾身边长大,一日也离不得。”

  说着压低声音,指了指崇政殿的方向,拿多尔衮说事:“就是福临能离开臣妾,摄政王也离不开福临。”

  这话倒也说得不假,多尔衮不管多忙回家第一件是就是找她找福临。晚上三更半夜回来也要先去西跨院瞧瞧他儿子,亲亲他儿子的小脸才到正院歇息。

  福临也是,跟他阿玛亲得很。只要多尔衮在家,不管是在书房处理政务,还是在正堂见文臣武将,福临都要跟着。

  回来给明玉鹦鹉学舌,连他阿玛的语气和表情都学得极像。

  多尔衮空闲的时候,福临更是全天都赖在他身边,举高高骑大马。有一回玩累了,骑在多尔衮背上睡着了。

  太后本来还要劝,听明玉把多尔衮都搬出来了,便没再坚持。

  在清宁宫,太后被委婉拒绝,朝堂上索尼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太后腰疼得厉害,没法抱着小皇帝上朝,想让多尔衮替她,多尔衮不肯,便陪着小皇帝坐在了龙椅上。

  小皇帝坐左边,多尔衮坐右边,两人都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东珠朝冠,唯一的区别是小皇帝龙袍上的龙是五个爪子,多尔衮摄政王朝服上的龙是四爪。

  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

  虽然多尔衮这样做是因为皇帝太小,几个时辰的朝会根本坐不下来,太后又病着,而有资格站在丹墀之上的只有多尔衮一个人,可两黄旗官员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舒服。

  所以多尔衮说要带全家一起入关的时候,立刻遭到了索尼的反对。

  “关内瘟疫横行,北京城尤为严重,连皇宫也不安全。睿盛夫人一介弱质女流,小阿哥年纪还小,旅途劳顿不说,还容易有危险。”

  索尼抬头看了多尔衮一眼,继续说:“有王爷一个人为皇上分忧便好,没必要全家上阵。若王爷放心不下,可以安排睿盛夫人和小阿哥进宫跟太后娘娘做个伴儿,将来随圣驾一同入关。”

  多尔衮有多宠爱睿盛夫人,多宝贝独子福临,盛京无人不知,只要将这母子二人扣下,不怕多尔衮在关内不安分。

  之所以提议将明玉和福临送进宫,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怕明玉带着福临再跑路,跑到关内与多尔衮汇合。

  不管索尼的场面话说得多漂亮,在场的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并没人有异议。

  将帅领兵在外,扣留其家眷做人质,无论在关内还是关外,都是常规操作。

  再正常不过。

  偏偏多尔衮不愿意,非要当面戳穿索尼:“我把家眷留下,凭你们这些人看得住吗?”

  上回严防死守,最后还不是把人给看丢了。

  明玉都在皮岛数上银票了,岳托还在这边审问范文程抓细作呢。

  当时索尼也在,鳌拜也在,代善、岳托和范文程都活着呢,看住了吗?

  更别说他回来了,有他在关内协助,想把明玉和福临弄到身边可太容易了。

  何必多此一举呢?

  索尼被人当众戳穿心思,气得指尖颤抖,面上却不显:“摄政王也不是第一次入关了,将帅在外,必须将家眷留下?????,这是先汗定下的规矩,任谁也不能改。至于看不看得住,那是朝廷的事,无需摄政王操心。”

  上回要不是岳托弄权,这么多人又怎会看不住一个女人和孩子?

  多尔衮看了身边的小皇帝一眼,闲闲转着拇指上的扳指,闲闲接话:“那本王就不去了!你们再选出一个人为皇上分忧吧。”

  索尼一噎,朝堂里顿时鸦雀无声。

  疙瘩瘟都传到盛京来了,可见关内有多严重,连皇宫都不安全,现在过去不是送死吗?

  难得摄政王肯为皇上分忧,又不是去打仗,带上家眷怎么了!

  这下可好,摄政王撂挑子了,就让索尼上吧。

  谁惹的事谁平。

  索尼也害怕呀,不然上次就请命去了,现在被多尔衮架在火上烤,别提多难受了。

  见索尼身体晃了晃摇摇欲坠,鳌拜忙出来打圆场:“又不是领兵打仗,摄政王去北京,想带谁带谁。”

  其实多铎和正白旗在北京,多尔衮现在过去,也跟带兵差不多。

  可多尔衮不去,难道让他们去吗?

  他们还要留下保护皇上呢。

  再说关内的疫情这么严重,没准儿明玉和福临去了会染上疫症,这俩人一死多尔衮还不得疯,正好省了他们的力气。

  经鳌拜提醒,索尼立刻想到了这一层,赶紧就坡下驴:“是是是,是老臣糊涂了。”

  多尔衮自己作死,他为什么要拦?

  朝会已经开了快一个时辰,小皇帝有点坐不住了,多尔衮允许他站起来在丹墀上玩。龙椅上只剩下多尔衮一个人,看得下面的朝臣又是一阵牙酸。

  尤其是两黄旗的官们儿,一个个敢怒不敢言,只能忍着牙疼。

  “临时加一个议题。”算起来这已经是多尔衮临时加的第三个议题了,“北京城疫情严重,想必各位都知道了,为了保证皇上和太后的安全,皇上入关的时间延后,具体等本王的消息。”

  多尔衮怕时间太短累到明玉,所以没给时间范围,而是让朝廷等他的消息。

  ???

  等他的消息,等他什么消息,称帝的消息吗?

  朝臣们都傻了,心说,多尔衮也太猖狂了吧!

  于是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并没人站出来反对,生怕跟索尼一样被架在火上烤。

  就当时那个情况,要不是鳌拜解围,索尼就要自己为皇上分忧了。

  哎,主少国疑就这点不好,可跟朝廷比起来似乎还是自己的命更重要。

  于是这个临时加的议题无人反对。

  多尔衮很满意,转头问小皇帝玩够了没有,小皇帝摇头,多尔衮朝他摆摆手,示意他继续玩。

  等明玉和多尔衮把盛京这边的事都安排好了,终于在冬至节这一日启程去往北京。

  作者有话说:

  明玉:南边花样真多,一上来就是江南瘦马。嗯?你是不是多看了两眼?

  多尔衮:单纯好奇。

  明玉:少见多怪,等晚上,姐给你演。

第110章 菩萨

  明玉生下来就被父母扔在北京的一家医院, 后来又被送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孤儿院。她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当明星那些年,但凡被要求填写籍贯她一律填北京。

  自称北京土著。

  穿到明末清初, 她要跟着当时的风云人物多尔衮去往这个时代的北京城,明玉想淡定都难。

  一路上人都很亢奋,走一段就要撩开车帘问多尔衮走到哪儿了,多尔衮似乎对入关的路线很熟悉,走到哪里看一眼就能回答上来。

  有些地名, 明玉听说过, 与她穿越前的那个世界一模一样。

  有些连听都没听过。

  可这并不妨碍明玉问,也不妨碍小福临鹦鹉学舌,等一行人来到北京城,小福临已经会说很多地名了。

  山海关被打通, 不用绕路, 从盛京到北京坐马车也没走太多天。

  当明玉和多尔衮带着福临住进紫禁城的武英殿时, 魏循正好押运皮岛预留的粮食赶到。

  明玉见过魏循并没忙着搭粥棚, 而是先让多尔衮派人往京城各处的饮水井里洒灵泉水。

  多尔衮此来有正事要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应酬, 并没让多铎提前通知京城的官员。

  等暗卫悄悄将灵泉水洒过一遍,多尔衮进北京的消息这才传开。

  之前清廷对于皇太极的死讯捂得很严, 再加上岳托倒台之前把盛京周围的细作挖了一个遍,所以直到多铎带兵进入北京城, 京官们才知道原来皇太极早就死了, 清朝现在的皇帝是一个小孩子。

  虽然这个小孩子是皇太极的嫡子,可架不住他叔叔多呀, 比如多尔衮。

  谁知多尔衮并没急着争夺皇位, 而是退了一步自封摄政王。

  摄政王也够耐人寻味的, 毕竟小皇帝还是个稚子,能不能平安长大都是问题,多尔衮这个摄政王跟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何况有人听说,多铎把龙袍都给多尔衮准备好了,只等多尔衮进京便可登基为帝。

  于是送走崇祯之后,东林群贤衮衮诸公又开始以各种名义巴结多尔衮,又是送银子又是送美人又是请吃席又是请喝花酒。

  名目多到令人发指,可不管别人怎样热情洋溢,多尔衮都是一派清心寡欲,很不好说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