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11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眼下得了空闲,徐月拿出刀具就奔赴佃户们集中的村口,着手教学。

  她一点私藏技术的想法都没有,佃户们又是惊喜又有点害怕。

  高兴徐月倾囊相授,不收学费。

  又怕那血腥的手艺,不敢拿真猪来试。

  等徐月教到最后,留下的只有几个胆子看起来比较大的庄稼汉。

  但又因为精巧的刀具难得,真正符合条件把劁猪手艺学到的,只剩下一人——余三。

  当初闹瘟疫的时候这家伙闹得有多嚣张,徐月对他就有多深的成见。

  虽然现在嬉皮笑脸的做起了她阿娘的忠实维护者,但由于先入为主,徐月总觉得这人贼眉鼠眼的。

  要不是没办法,她都不想教他怎么劁猪。

  余三也感受到徐月看不惯自己,嘿嘿笑着,也没多说什么,只问了劁猪的问题,学会了,朝徐月拜一拜,就识趣儿的退下了。

  冬日刚过,天黑得快,莫约是下午五点半左右,姑奶奶家就派人过来,把在庄上忙活了一天的徐月叫回去。

  徐月本以为阿爹还在公孙衍家呢,没想到他已经回到姑奶奶家了。

  刘氏领着两个孩子回自己娘家小住去了,只有公孙渝夫妇俩和公孙安在,再加上徐月父女两个,也才五人。

  人少显得空旷,被联排油灯照得亮亮堂堂的正厅里,不大的案几前,几个大人围坐在一起,商议着明天要做的事。

  徐月就窝在几个大人中间,听他们说话。

  公孙渝夫妇知她早慧,也没有让下人把她抱下去,由着她听。

  几人说的是关于二房那边继承人的事。

  徐大已经从公孙衍那边打听清楚了,公孙衍现在有两个备选人。

  一个是大房的三子,一个是公孙安。

  难得的是,这是公孙衍自己主动提出的,为此还特意把徐大请到府上,试探他的口风。

  事已至此,徐大也透露了自己的一点真实想法,公孙衍一听,顿时就露出了纠结的神色。

  其实他本人,因着徐月一家的发迹,加上儿子死后公孙渝一家的表现,确实动过要把公孙安过继的心思。

  但他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二夫人严氏当即就摔了碗,疯了一样的表示她的抗拒。

  严氏背后还有她娘家的势力,他们严氏出了一个大儒,很有些名望。

  就连公孙家的族学,也是攀着严氏一起建起来的。

  一旦得罪严氏,那就等于是断了公孙一族后辈们的前途,公孙衍不得不在意他们在自己继子这件事上的态度。

  而二夫人的态度,也变相代表了整个严氏家族的态度。

  看到妻子当时那个反应,公孙衍是再也不敢提让公孙安过继这事了。

  白日里见面时,徐大立马就问公孙衍:“二夫人难道就同意让大房三公子过来吗?”

  如果真是这样,公孙安能不能上位,徐大都觉得悬了。

  幸好,二夫人针对的不只是公孙安,而是每一个想要替代她儿子位置的人。

  这波发飙,属于是无差别群攻。

  倒是真正的严氏一族,更倾向于大房家的三少爷。

第171章 自信放光芒

  听到这个消息,徐大就知道,这是大房暗地里正在借严氏的手给公孙衍施压。

  如此一来,反倒激起了本来还在纠结中的公孙衍的反感。

  徐大回来时公孙衍就给了他一个明示,只要不是大房的人,他徐大支持的人选,谁都行!

  这意思很明显了,公孙衍不想再和这些旁氏亲戚们搞内斗,他想跳出公孙鳌旁系一脉,出来单干。

  而同属一个老祖宗,现在风头正盛的公孙瓒,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极佳人选。

  老头子这波操作,属实是有点令徐大刮目相看了。

  他不怕合作伙伴是个半截入土,说不准哪天就嗝屁的老头子,就怕这个老头子真的服老,再没有野心。

  连公孙渝听了,都忍不住后怕的问:“二哥这般,就不怕万一……那位出点什么事,被整个家族构陷吗?”

  万一是哪位,在场几人都心知肚明。

  幽州牧赵虞既是现在的幽州一把手,又是皇族,启能容许公孙瓒在自己的地盘上嚣张蹦跶?

  这要是万一公孙瓒没了,背弃族人跑出去跟人家单干的公孙衍,下场岂不是很凄惨?

  一想到这,公孙渝都忍不住想劝徐大不要去当出头鸟,免得成为众矢之的。

  再有就是,如此一来,他竟有点后悔,不想把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公孙衍那去了。

  不过,真就这样放弃,似乎又有点不甘心。

  毕竟谁想伏低做小一直到死都不能挺直腰板喘口气呢?

  公孙渝陷入纠结之中,有些畏缩。

  倒是徐氏深知,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自己比二夫人年轻了十几岁,好好调理身体,她就能成为最后赢家。

  是以,忙让下人端来补气养心的汤药,催促着丈夫,夫妻两一人干了一碗。

  “我这就去开库房备厚礼,明日还得劳烦堂侄儿你多辛苦辛苦,带你表弟去陇阳走上一遭!”

  徐氏豁出去的一拍药碗,起身就去库房挑选礼物去了。

  陇阳镇是严氏一族的地盘,距离此处三十里,公孙氏的族学也在那边,徐月的小表哥和小表姐都在那边进学。

  徐氏这一拍碗,徐大就明白,以后谈事找自家姑母就行。

  而那位姑老爷,还是算了,老实人不为难老实人,随他去吧,反正库房钥匙在自家姑母手里。

  徐月听了许久,见已经出结果了,打了个哈欠,泪眼迷蒙的小声问阿爹:

  “明日我也一起去行吗?”

  徐大原本是顺路先把女儿送回家再去陇阳的,现在听见她这么问,再看这张迷蒙但认真的小脸,宠溺的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小丫头想干嘛,天天听她嚷着要什么“天降猛男猛女”,可见已经是到了求才若渴的地步了。

  不过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高傲得很,他只担心自己这小闺女儿会被气得哭鼻子。

  “那先说好,哭鼻子可不行哦。”徐大提醒道。

  徐月点头,“不会的,我又不是小孩子。”

  “你还不是小孩子?”徐大好笑的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把她抱起来,父女两嘻嘻哈哈的回客房休息了。

  次日一早,徐氏准备了三车丰厚礼物,又再三叮嘱公孙安跟着表哥徐大学着点,这才不甚放心的放几人出门。

  对外,几人便说是要去接刘氏母子三个回家,二夫人严氏的半点没察觉到。

  只有公孙衍隐约猜到了点动向,暗暗期盼着徐大能够成功。

  三十里放在后世并不远,高速半小时不用就到了。就算换成国道,慢慢开,一小时也都用不到。

  可现在这是相当于东汉末年,道路交通不便的古代,路总是好一段坏一段的,三十里的路程,徐月一行人走了一上午。

  进入陇阳地界,明显能够感觉到这边的文学风气。

  一二里便能见到一户耕读人家,隔几百米又能看见青年对河读书的潇洒身影。

  就好像整个渔阳郡内的读书人,都聚在了这里。

  徐月一路看去,心头越发的痒了,要不是情况不允许,徐大一点不怀疑自家女儿打算下车把人打晕抗走。

  瞧那两眼泛着绿光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那馋人美色的饿狼。

  不过你还别说,这些读书人身上确实有股寻常百姓没有的气质,就算容貌不出色的人,穿上那身儒衫,配上那张儒巾,看着也顺眼起来。

  马车一路前行,姑奶奶家的管家荣伯回身说道:“前面那座庄子,便是二夫人娘家住地了。”

  说着,又指着庄子四周的屋舍说:“东面是严氏族学,西面是严氏族人的住所,北面便是往来游学的学子们暂时落脚的客院。”

  徐月闻言从马车里钻了出来,好奇的看着。

  她没穿裙子,而是穿了一套看在荣伯眼中,可以称得上是稀奇古怪的衣裳。

  身上是对襟的窄袖长袄,立起来的毛领染了漂亮的橘红色,与浅鹅黄的长袄交相呼应,色彩鲜艳,显出她这个年纪的活泼。

  下身是一条浅橘红裤子,脚腕那里收拢变窄,正好套在那双小皮靴里。

  没了姊姊的约束,直接梳了两条长辫,额间配一条玉珠抹额,一整套看起来不像汉家小姐,倒像是更北边的异族打扮。

  荣伯和公孙安怎么看怎么觉得古怪,但又不得不说,这样的小姑娘,身上仿佛都亮着光,让人挪不开眼。

  马车在一间大宅前停下,徐大先下了马车,转身伸出手,把女儿抱了下来。

  那得意的模样,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女儿有多漂亮。

  说来也是奇怪,徐大和王氏的样貌都没有特别出众,但生的三个孩子一个比一个长得好看。

  特别是徐月,五官精致,天生白皮,怎么打扮怎么好看,不怪徐二娘舍对其爱不释手。

  况且,在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为饥寒交迫而严重缺乏营养,又干又黄的大环境下,能够吃饱穿好的女孩们,样貌就自然就会显得突出。

  徐月自我感觉还行,不因为容貌自傲,也没有刻意隐藏自己五官的优势,落落大方。

  至于衣服穿得奇怪,那就让它奇怪去吧,方便行动还保暖,舒服就行了。

  父女二人一出现,陌生的面庞,与周围格格不入的独特气质,立马引起了四周的关注。

  但就在徐大送上拜帖之后,尴尬的事情出现了。

第172章 小孩才做选择

  “老爷,有两份拜帖。”

  严故的老随从把门房那边递来的拜帖,恭敬递到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