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12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严故正烤着家中从徐家庄上新买来的无烟碳,暖了手,这才狐疑的接过老随从递来的拜帖。

  人是一块儿来的,拜帖却递了两份,这种事严故不是头一次遇到,但这却是头一次让他觉得难办的。

  一个是公孙氏庶出三老爷家的儿子,一个是掌管三郡的公孙大将军手下新晋红人。

  那位新晋红人,早先大儒族叔就派人来严厉叮嘱过,不准见。

  不然天底下的读书人,怕是都以为他们读书人怕了公孙瓒那莽夫。

  而公孙安这人,他已经听公孙渊那边说过了,也不好见。

  只是族叔有大儒身份在,不怕得罪人,他一个小小辞官回乡的白身,却还得罪不起徐大这样的人。

  严故犹豫着,时间就从中午来到了半下午。

  徐大像是早有预料,早早就让老乌头和何曾把马车上的草席炭盆拿出来。

  草席往宅院前边的田埂一铺,烧得暖烘烘的炭盆一放,小桌整起,热茶烧开,一边喝茶一边给女儿科普严氏族中那位大儒早年间的事迹。

  用徐大的话来说,公孙安就是个憨憨。

  所以作为一个憨憨,前来求见不得入门也没有一点着急。

  再看徐大俨然一副前来郊游的模样,本还有点紧张的他,顿时放松下来。

  仗着自己在县衙当差,奇闻异事听过许多,很自然的就给徐月讲起故事来。

  被徐氏派来盯着公孙安的荣伯看着眼前这悠闲的两大一小,急得在严家大门前只打转。

  老乌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好心安抚道:“容管家,过来一起喝杯热茶吧,天还冷着呢,喝杯茶暖暖身,咱们慢慢等,严家老爷许是有事耽搁了,得空了总会出来的。”

  既是持久战,那就得保全体力。

  已经跟着徐大用这种“人不要脸天下无敌”的方式堵过很多次大门的老乌头淡定想到。

  徐月正在和阿爹讨论,她能拐个严氏子弟回庄子的可能性,那扇紧闭着的严家大门就“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了。

  严故的老随从从大门内走出,抬眼看到的就是坐在门口田坎上,悠闲喝茶的徐大众人。

  这可和想象中的焦急踱步、神情急切完全不一样啊!

  想起渤海大儒被杀的事,老随从心中便是一惊,再看此刻举着茶杯扭头笑看过来的青年,不禁感慨,这个大将军跟前新晋红人,果然不一般。

  老随从走了过来,拱手先行了一礼,才把送来的拜帖还回去。

  老乌头接过,刚学会几个字的他一眼认出,退回的是自家老爷的拜帖,神情顿时有些不好看。

  徐大摆摆手,挥退老乌头,牵着女儿,领着公孙安走了过来。

  老随从尴尬笑道:“请公孙少爷入府。”

  公孙安惊喜的看向徐大:“表哥,咱们进去吧!”

  徐大颔首,牵着女儿就要跟着公孙安一起入府,老随从一看,惊了,这是什么操作?

  他明明将拜帖还给了徐大,他怎么还要跟来?

  可徐大根本不看他这吃惊的老脸,只跟在公孙安身后,一起入了府。

  等老随从反应过来,战战兢兢追上前准备将人拦截之时,徐大便指着公孙安,一本正经的说:

  “我随我表弟一块儿,有何不妥?”

  言下之意,我又不是用的我徐青阳的名号,我只是一位跟随表弟的配角而已。

  看着徐大那一脸的淡然,老随从目瞪口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徐大!

  徐大冲他笑了笑,便牵着女儿自顾自的走了。

  还是严故反应快,听到下人的禀报,知道徐大硬是挤了进来,还带了一个女儿,忙叫来老母亲,让她前去照应。

  毕竟,他真不敢把徐大得罪死,人既已经入府,再做出赶人之举,回头徐大怕是要让他好看。

  前不见河间太守,只因在徐大还未曾发迹之时略有刁难,就被徐大丢到溷厕进行了长达一个时辰的人格羞辱?

  这个说法,徐大本人估计都不知道。

  要是知道,他一准把这个传谣造谣污蔑自己的混账丢进猪圈喂猪!

  徐月跟着阿爹刚走到二进院门,迎面就来了一位与二夫人严氏有七八分相似的老妇人。

  看年纪,比二夫人还年长十几岁,如果没有意外,这位应该就是严氏的老母亲余氏了。

  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在这个时代并不多见,养尊处优惯了,加上年事已高,行动看起来都有些迟钝。

  两个儿媳妇将她搀扶着,晃晃悠悠朝徐月这边走了过来。

  不愧是严氏她娘,两人用着同一张脸,看起来都是同样的阴郁,就像是鬼怪故事里专门抓小孩的巫婆。

  尽管她努力露出和蔼的笑容朝徐月招手,但还不如她身侧两位低眉垂眼的夫人来得和善。

  好在徐月不是一般小孩,倒也没有因为老太太的外貌而退缩,走上前,福了一礼,自报了姓名。

  “老爷已在书房等候,两位大人放心过去吧,我们会照顾好小姐的。”

  余氏的大儿媳妇含首说道,从头到尾都不曾抬起头。

  徐大不放心的看了徐月一眼,徐月冲阿爹笑了笑,表示自己没问题,徐大和公孙安这才离开。

  待男人们一走,三个女人明显松了一口气,也自在了很多,敢抬起头来打量徐月了。

  见她穿得稀奇古怪,但仔细观察,又能看出这身衣服的精妙贵重,纠结的皱起了眉头。

  “月儿喜欢吃什么?饴糖还是糕点?”

  余氏二儿媳一边来牵徐月的手,一边低头笑问道。

  小孩子才做选择,徐月甜甜应道:“都要~”

  “呃……”二儿媳妇显然有点没想到,楞了一下,才又笑着点点头,让跟随左右的下人们去准备。

  徐月跟着她们来到后院,这边的围墙砌得很高,又种了几棵大树,本该显得宽敞的院落透出一股逼仄阴暗。

  徐月当时便想,女人们要是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会不会得抑郁症?

  想起唯一去过一次的二夫人院落,似乎也是这般昏暗窒息。

  徐月顿时便庆幸,幸好自家堂姑奶奶没有受到这份富贵夫人恪守规矩的罪。

第173章 徐月:我炸了

  一个老太太,外加两个大娘守在面前,看着一个七八岁小姑娘的抓糕点吃。

  她似乎很喜欢她们府上送来的饴糖和糕点,一块糖一口糕点,再配一大口热汤茶,虽吃得粗狂,但她们又忍不住想看。

  瞧着小女孩鼓起的双颊,眯起的双眼,心中竟诡异的有种满足感。

  眼见两盘糕点都被吃光,小女孩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老太太又吩咐下人去端两盘过来。

  “不了!”小女孩突然叫住了准备离开的下人,不好意思,但其实很好意思的对余氏说:

  “如果可以,能否给我一叠小菜,一碗清汤面?”

  今早一大早就出发,来到陇阳又干等了一个中午,现在都快到晚饭时间了,差不多两顿饭没吃的徐月觉得面前这些糕点已经无法满足自己叫嚣的胃。

  余氏看她这模样不似作假,又撇了眼她的小肚皮,明明已经送进去两盘糕点,却好像什么也没吃一样。

  不过也想起徐月一行人早早赶来,估计肚子里没什么存货了,干脆下令,提前将夕食端上来,她们也跟着徐月一起吃顿饭。

  徐月发现严家的伙食似乎不怎么样,女眷们的夕食,只有一人一碗粥,一叠酱菜,外加一锅鸡汤。

  这锅鸡汤,估计还是为了招待她才特意做的。

  但仔细看,粥是细粥,酱菜里还杂着肉泥,光是这两点,就已经超越许多人。

  徐月饿了,要不是饿了,以她这几个月被全家人放纵养出来的胃口,她宁可不吃这顿饭。

  酱肉咸得她要喝一壶水,鸡汤腥得人头发晕,幸好还有一碗细粥垫肚子,不然真不如继续吃糕点,至少口感是正常的。

  但看三位夫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徐月又忍不住谴责自己,好日子才过没几天,就开始穷讲究。

  吃饱喝足,似乎便无事可做了,年龄上的巨大代沟,让徐月无法同三位夫人交流。

  她问书院里平时有多少学生,夫人们就答:“平日里做些针线消遣,偶尔天晴了,出门踏踏青。”

  她又问,你们严家的大儒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夫人们就回:“家中儿子都在书院读书,女儿们都在家中织布学做女工。”

  徐月:毁灭吧,这天没法聊了!

  天黑了,下人们进来掌灯,余老太太年纪大,撑不住徐月旺盛的精力,起身告辞回屋安寝。

  留下两位夫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齐齐朝徐月看来。

  两人问她敢不敢一个人睡?如果害怕,就跟她们回房间睡。

  徐月狂摇头,两位夫人应该很久才洗一次澡,浓香之下的那股味道,她不能接受。

  两人看她不肯,准备领她去客房,让丫鬟陪她。

  徐月睁着大眼,“弱弱”道:“夫人送我去找阿爹就行。”

  “这恐怕……”不太好吧?

  两位夫人对视一眼,有些犹豫。

  男人们在书房议事,也没有消息说谈好还是没谈好,不敢冒然过去打扰的。

  徐月立马使出小孩的杀手锏,滚地大哭!

  “我要阿爹,我要阿爹!我要阿爹!”

  严家地板擦得锃亮,徐月在地上滚了两圈,衣裳一点都没脏。

  两位夫人顿时慌了神,没想到刚刚还乖巧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居然还能这样撒泼。

  不过天黑了,又在陌生的地方,孩子大多都会因为害怕而哭闹。

  两位夫人理解的看着滚地的徐月,哄她起来,她们带她去找徐大。

  徐月立马收了干嚎,嗯嗯点头,又恢复了乖巧听话的样子。

  两位夫人无奈的摇摇头,忐忑的领着她来到严故的院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