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38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郑来和马桂芳对视一眼,这才越过门槛,领着这些孩子进门。

  先前马桂芳就说过,洗完澡就要带他们来见主家。

  孩子们年纪最小的也五岁了,一路的变故和奔波,让他们早早就懂得,自己现在已经不在是哪个有爹娘家人呵护的宝宝。

  他们敏锐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跟在大孩子身后,大孩子怎么做,他们就跟着有样学样。

  于是,当前面的大孩子们突然跪下来时,他们也摇摇晃晃的,学着大孩子的模样跪了下来。

  不过,他们才刚跪下,就听见一道淡淡的声音说:

  “不用跪,都站起来,把头抬起来,看看我们!”

  福宝跟着队伍站起来,依言抬起头来,便见到了一大三小,站在身前的亭子里。

  为首的是个女子……有马桂芳的短发在前边打底,福宝这样年纪的娃娃都已经知道,短发不一定是男人,也有可能是女人。

  在这个头发也很短的女子身旁,分别站着一男二女。

  男的便是把他们带过来的徐家大少爷,后面那两个女的就没见过了,一个穿着很漂亮的曲裾,梳着精致的发髻,是她见过最好看的小姐了。

  不过福宝见过的小姐也没几个,不,准确来说,她从没见过一位小姐。

  只是觉得,面前这位小姐,好看得就像是画里的一样,所以一定是最好看的。

  再往下看,是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孩,衣着穿得特别奇怪,从脖子往下套,像是伞一样散开的一条鹅黄裙子,领子和袖口是收紧的白色花瓣,身上是堆砌起来的一层层褶皱,蓬松得像是一朵云。

  随着女孩的走动,裙摆飘飘扬扬……福宝追着裙上点缀的嫩绿叶子,看得呆了。

  “哥哥说你和我乳名一样,你也叫幼娘?”徐月站在盯着自己裙摆上的刺绣嫩叶发呆的光头女孩面前,温柔问道。

  心里却在吐槽姊姊非要给自己穿这样奇奇怪怪的衣服,神色看起来就有些别扭。

  远远站在男孩队伍里的乃娃紧张得手心冒汗,他不知道这个让徐大郎特意提醒自己帮妹妹改名的同名小姐,会不会因为一个奴隶和自己的乳名相同,就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第214章 好好读书

  “我现在不是幼娘了,哥说我是福宝,我叫福宝。”福宝一边回答,一边好奇的盯着徐月头上的白色飘带。

  这又是她没见过的漂亮东西,白色丝带很轻盈,镂空的,上面有花草图案。

  徐月几乎是下意识抬手想把头上的蕾丝缎带蝴蝶结压下来,不料徐二娘一个健步冲来,一把压住了她的小手,把她带了回去。

  “阿娘还没说话呢,你乱走什么,好好站着当吉祥物,主人家该立威的时候就要立威,不然以后你说话可没人听!”徐二娘没好气的戳了下妹妹的额头,轻声教育道。

  徐月吃痛是吸着冷气,连连点头。

  在人事管理方面,爹娘姊姊确实厉害,她是得好好跟她们学习。

  等身旁姊妹俩的杂音消失,王氏这才开口,向这些新加入的孩子们介绍自家的人口情况,好让他们知道,把他们带来的人是谁,以后他们要效忠的人又是谁。

  介绍完,便直接进入主题,拿出先前澡堂工作人员们记录好的信息本子,沉声道:

  “被我念到名字的,出列站到我右手边。”

  经过刚刚王氏的自我介绍,孩子们已经知道这位便是庄上的女主人,也就是这个家里身份尊贵的夫人,他们要效忠的主人之一。

  是以,听到王氏的话,纷纷竖起耳朵,仔细听着,生怕自己落下信息,一来就得罪了当家夫人。

  王氏开始读名单,男女都有,共100人,因为基数的问题,男孩比女孩多了三倍,女孩二十五人,男孩七十五人,年纪都是十岁以上的。

  乃娃也在其中。

  这一百个孩子,聚齐站在一块儿,一眼就能够看出,他们比剩下那些孩子更加强壮。

  虽然大家都是流民,都饿得脱了相,但根骨在那,强弱仍旧明显。

  被王氏点到名的这一百人,以乃娃等几个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最为突出,他们的眼神中,自带着一股厉劲。

  即便他们还远达不到王氏心中的标准,但在现有条件下,也算是及格了。

  王氏点完名,冲徐大郎满意的点点头,对他这次收人的任务表示了肯定,便叫来吕蒙,吩咐道:

  “带他们下去,先好好养半个月,半月后即刻按照我之前安排的课程,开始训练!”

  “是!”吕蒙颔首应下,以绝对的服从姿态,严格按照王氏的要求,有序的把这些孩子都带了出去。

  “哥哥——”

  兄妹俩骤然要分开,被留在院中的妹妹福宝不安的喊了哥哥一声。

  乃娃神色一慌,但这里不再是以前的家,他们也不再是自由的人,他只能咬牙快步跟上了大部队。

  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走,留在院中的小家伙们更显茫然,一个个睁着大眼,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这时,徐月在阿娘个姊姊的示意下走了出来,站到了他们面前。

  她开口道:“以后你们就是我徐家庄的庄民了,在这里,你们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工分,换来温饱。”

  “来的时候想必你们也看到了外面的集市,还有南墙后的工厂,但那里不是你们要去的地方,我要你们干的活不是这些。”

  不是这些?

  那是什么?

  福宝等人疑惑的看着徐月,等她继续说下去。

  徐月朝身后的阿二使了个眼色,阿二便端着一个托盘走了上来。

  在托盘里,有一碗黄灿灿的粟米饭,饭上盖着一个油亮的大鸡腿,还有一本书,一把算盘,一张写满基础公式的纸。

  徐月把鸡腿饭拿了出来,院里立马想起口水吞咽的“咕噜”声,声音分外整齐,且响亮。

  孩子们的眼睛刷的亮了起来,眼睛盯着徐月手中的鸡腿饭,根本挪不开眼。

  但阿二一声冷喝过后,他们不得不艰难的把视线从鸡腿饭上挪开,转而巴巴的看着徐月。

  “想吃鸡腿饭吗?”她大声问道。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正犹豫着,福宝第一个喊了出来,就像是她哥哥先前应了徐大郎的那一声:“要!”

  徐月一笑,“很好,那你们呢?”她又看向其他孩子。

  有福宝带头,本就没多大的孩子们立马控制不住心中对食物的渴望,此起彼伏的喊着,我要,我要。

  徐月把鸡腿饭递给阿二,阿二会意,把它端到了第一个发声的福宝面前,“这是三小姐奖励你的,三小姐喜欢积极发言的人。”

  福宝惊喜的看着面前这碗油亮的鸡腿饭,那肉香味儿铺面而来,勾得她直咽口水。

  小女孩迫不及待的接过碗,直接用手拿起大鸡腿就开啃,一边吃肉一边抓饭,小嘴很快就塞得鼓鼓囊囊,险些要噎着。

  阿二无奈的给她递上水,沉声提醒:“慢点吃,只要你们好好上课,以后吃鸡腿的机会多的是。”

  这一下子,看着福宝手中好饭直流口水的孩子们,立马听见了上课,鸡腿这两个关联词。

  徐月见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勾起来,再次拿起托盘里的书本、算盘、和公式图纸,朗声道:

  “你们的任务,就是给我好好读书,把这些课本里的知识全部记下来,只要把书读好,就顿顿有饱饭吃,年年有暖和的衣裳穿!”

  徐月抬手一指福宝手中已经被啃掉大半的鸡腿,道:“只要月考拿到第一名,就能连吃七天鸡腿饭!”

  “若是能在毕业统考里拿到前三名,除了七天的鸡腿饭,还能拿到三百个工分。”

  阿二随之解释:“这些工分可是好东西,庄子上不用钱布,只用工分兑换的筹子,筹子就是庄内的钱,三百工分可以换六十斤粮食,或者是六套麻衣。”

  说三百工分孩子们心里压根没概念,但当听见这三百工分原来还是六十斤的粮食、六套麻衣时,心里顿时有了清晰的印象。

  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朴素的愿望,就是能够吃饱穿暖。

  而食物和衣裳,对底层百姓们来说,就是他们认知中最珍贵的两样东西。

  知道自己只要好好读书,就能吃上大鸡腿,穿上新麻衣,孩子们都兴奋极了,恨不能立马就去读书。

第215章 初级语文一

  这些孩子年纪小,百分之九十九生活在闭塞的乡村,要不是逃难,怕是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家乡。

  读书这个词,恐怕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听过。

  是以,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要干的活——读书,到底是件怎样的事。

  但文昌耀不一样,他知道什么是读书,还知道想要读书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此刻,看着站在亭台前,大讲读书的主家小姐,他忍不住怀疑,自己知道的那个读书,和三小姐口中说的读书其实是两回事。

  常人想要读书识字那是多难的事啊,他能读书,那是因为家中祖父偶然救了一位先生,托了人情,且家中经济富裕,才能请到先生来家为他授课开蒙。

  就这,便让他们家成为县内大户们都羡慕的存在,时常有壕绅托情托人送来大笔钱财,只求他家先生允许那家子弟在门外旁听。

  所以,徐家三小姐口中说的读书,要么是他理解错了,要么就是这徐家庄的主家疯了。

  读书识字这种事,能够换来多大的益处他自开蒙起就亲眼见过,父亲借此手段大肆敛财,阿母也因着自己有识字的儿子,在县内夫人圈中被捧做首位。

  所以,文昌耀格外想不通徐家不但给饭给衣,还要教人读书识字,到底是为什么。

  这与父母教他的道理大相径庭,他不理解,但又忍不住想去深究,看看是哪家富户奢靡到这种地步!

  鸡腿饭啊,就是还未家道中落前,最疼爱他的祖父还在时,一年也不过是在生辰和正旦这两日能吃到。

  那鸡腿又腥又柴,却没想象中那么好吃。但想着是大家都说珍贵难得的肉,他每次都吃完了。

  可徐家这边的鸡腿好像不太一样,看那个乃娃家的妹妹吃得满口流汁,肉色鲜而嫩,隔得老远都有股咸香飘过来,只引得人也想要咬上一口,尝尝是什么滋味儿。

  “咕噜~”脑子里幻想着鸡腿的味道,文昌耀忍不住狠狠咽了一大口口水。

  却在这时,徐家三小姐忽然点到了他的名,“文昌耀?”

  她似是有些惊讶,文昌耀知道她惊讶什么,和徐家大郎一样,在一堆这郎那娘的小名中,看到他这个完完整整的名,就要点他一遍。

  他听见徐大郎在她耳边说:“一路上就属他吃饭最积极,是个识时务的俊杰。”

  徐家三小姐立马抬眸看了过来,又戏谑的回望徐大郎一眼,挥手让他退开,抬步走了过来。

  “你叫文昌耀?”

  “回三小姐,是。”

  女孩顿时挑了挑眉,又多看了他一眼,两人年岁应当差不多,或许他比她长几岁,但她比他还高一点。

  这徐家果然富庶得很,吃得饱,自然能长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