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70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转眼,春天就到了,一行人在北海停留了两个月后,终于开始向着真正的目的地进发。

  而每到一处陆地,只要找到机会,徐梅等学员就会把自己一路写下的记录日志寄回徐家庄,以便主家们能够掌握更多信息。

  每隔一个月,徐月就会固定收到学员们通过商队寄回来的日志。

  这些日志详细的记录了学员们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遇到的危险、接触过的当地人文风情。

  在这段时间里,看信成了徐月兄妹三人每日必做的事情。

  借着学员们的眼睛和传递回来的文字,让她们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

  是夜,吃过晚饭后,徐月点亮了宿舍里的油灯,取出放在研究室内的那一份份信件,选了一个没拆过的,徐梅写来的信。

  学员们每个人的日志都装在厚厚的油布里,里面是一页一页的日记。

  徐月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又往里面加一小块冰块。

  在七月炎炎夏日的傍晚,喝上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已经十岁的少女长高了不少,穿着书院统一的服制,梳着男儿发髻,对灯认真看信,一眼望去,雌雄难辨。

第268章 徐梅日记上

  大脑完全放松下来,徐月开始读信。

  【二月十八,天晴无云,傍晚七点】

  今天是从北海出发后的第十天,大船走错了方向,没有按照原定计划抵达徐州,而是到了辽西郡的乐浪。

  这里的人说着和中原完全不一样的语言,幸好学员中有人曾跟光禄海老师学过辽西郡周边民族方言,经过一番激烈的语言交流,准备将我们大船扣押下来的卫氏把大家给放了。

  此刻,我将白日一切遭遇在脑海中回放,我猜想,之所以一切都如此顺利,只是因为他们畏惧我们手里的钢刀。

  因为论韧性、锋利、硬度,他们手中那些好似是从先皇时期就留下来的残铁根本没有战斗力。

  武力值,在这种时刻,给予了队员们很大的安全感,我会继续加强体力锻炼,争取不拖队员们后腿。

  【四月初一,乌云小雨,中午一点】

  从乐浪卫氏地盘离开已经许久,但我仍会时不时想起那些妇人和孩子。

  在乐浪海边生活的妇人和孩子都很瘦小,皮肤很黑,应该是常年暴露在太阳暴晒底下晒黑的,她们大多怕生,不和生人交流,但会在隐蔽的角落里悄悄打量我们。

  这里的卫氏族人生活水平很低,甚至有点远古时代还未开化的感觉,她们仍旧敬畏火神水神,对火和水有种盲目崇拜。

  在灾年,他们会用孩子向海神和火神献祭,祈求风调雨顺,这在我等看来,是很愚昧的。

  大海就在面前,广袤的资源就在眼前,他们却不知如何取用。

  幸好,那个将被献祭的孩子被队员们救了下来。

  我们教他们造船,教他们如何制作鱼竿、编制渔网,带他们在海中捕鱼,告诉他们什么样的鱼能吃,如何判断危险和毒性。

  那个被救下来的孩子为了感谢我们,给了我们他最珍贵的盐。

  他还单独给了我这个帮他检查身体健康,顺便帮他解决了一条蛔虫的医生一枚白色海螺。

  这个孩子叫做卫徐,他问过我的名字后,自己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这是个很可爱的男孩。

  说到盐,这边靠海,却没有盐场,最近的盐矿距离卫氏族人很远,在另外一支族人地盘上。

  但那支族人的提炼技术很落后,所以这里的边民大多依靠商队贸易。

  公孙老板说他没到过这个地方,因为从陆路想走到乐浪,成本和代价太大了,这笔生意不值得做。

  但仍是有许多小贩结成的商队为谋生计,不怕辛苦的把货物运送过来。

  总的来说,乐浪这边的边民虽然已经不服朝廷管束,但他们也对中原造不成威胁,对付他们,只需要给予他们一点好处就可以了。

  【四月二十八号,雨后天晴,上午九点十五分】

  昨夜是惊险的一夜,以至来不及记录任何东西。

  幸好,现在风平浪静,危机已经过去了。

  此刻,我坐在平静下来的船舱内,仍是心有余悸。

  我们昨晚遇到了暴风雨,队员们到底没有经验,加上老船员们对陌生海域的茫然,气候判断失误,让我们遭遇了从出发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风雨。

  风暴中,大船就像是滚动的搅拌机,把我们摔得七晕八素,本来徐倩等人的晕船已经好了,但在昨日,她们大吐特吐,几乎已经失去了战斗力。

  当时要是有敌人来袭,我们便死定了。

  昨夜各种险情接踵而至,幸好关键时刻,徐乃想起了老爷送的那面巨幡金光瑶。

  巨幡由二十人抖开,在风暴中,艰难的挂到了桅杆上,霎时间,金光大胜,在黑暗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带领着船员们从风暴中心安然渡了过去。

  事后,大家看着满船的凌乱,这才知道,老爷的仙术原来也如此厉害!

  【五月初一,天晴,傍晚六点半】

  我们已经顺利登陆,但这里并不是交州。

  我们停在海边,身后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根本没有人踏足过的痕迹。

  不过,当队员们在海边取火升起浓烟,森林里有很多浑身毛发茂密的‘人’荡了出来。

  他们躲在棕树后面,睁大眼瞧着他们,眼神凶狠且充满了攻击性。

  他们手里拿着石矛和木箭,有男有女,以手抵住下巴,冲我们发出了警告意味十足的狂吠。

  这时的我们已经很有经验,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应付这些还未开化的人类——他们确实是人,并且越是原始,越是迷信鬼神。

  徐荣将水囊拿了出来,给他们演示了一遍,源源不断的水流,让那些人露出了惊恐的目光。

  紧接着徐乃又恶作剧一般,用黑箱子来了一遍凭空取物,再加上大家手里闪亮而锋利的刀刃,这些人全部跪了下来,伏地低念着什么,仿佛在跪拜神灵。

  【五月初五,天晴】

  我们已经在这个陌生的岛上停留了五天,原本按照计划,我们应该在初二初三这两天就离开的,前提的能够顺利补充足够淡水的话。

  前几天的暴风雨没有人牺牲,但我们弄丢了两个铁桶,剧烈晃动的船体也导致装满淡水的铁桶倾倒,我们终究还是没能守护好这些珍贵的法器。

  三小姐,若您此刻正在看信的话,还请不要对我们失望。

  【五月初六,大雨】

  经过勘察,我们从当地土著口中知道了很多信息。

  当地土著称这个岛为“高”,因为这个岛上有很多高山,而他们也自称为高山族人,信奉的鬼神五花八门——实际上就是没有统一的信仰,并且喜欢用人祭。

  队员们深入他们驻地,在简陋的村寨前,见到了高高堆起来的人头高塔。

  队员们被吓得不轻,公孙老板立马就叫大家快走,于是与当地土著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以失败告终。

  好在,我们补充了淡水。

  且经过队员们这几天的精密计算,我们大概知道了岛屿的位置。

  这里应该是在扬州、交州海岸交界的对面,因为没有大船,这座岛与大陆隔绝,千百年来无外人踏足。

第269章 徐梅日记下

  【五月初七,雨】

  大家今天开了一次短会,原因是,徐荣想要在这个岛上留下来,她想收服这批当地土著,让他们开垦耕种。

  同时,完成寻找合适稻种的任务。

  她的理由是充分的。

  其一,高岛气候适宜,从当地土著口中得知,这里全年平均气温都高,夏季雨水充足,冬季最低温度十几度,很适合发展农业。

  其二,这里有很多中原没有的新鲜物种,且当地土著已有耕种意识,他们种植的正是主家们说得最多的水稻。

  最后一点,徐荣还有一个让我们都无法拒绝的理由。

  她说:我知道我留下会很危险,这里的土著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并且非常野蛮。但,正因为这样,我才想要留下来,我想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到这片土地上。并且我相信,这个岛的反馈一定会令我们惊喜,三小姐她一定会赞同我的!

  【五月初十,雨】

  高岛的夏季到来了,雨水渐渐增多,也对大家的行动造成不小的阻碍。

  我们又出发了,徐荣和另外一名学员,以及公孙老板安排的十名船员留在了高岛。

  我们给他们留下了两条小船和一部分法器。

  他们将由两名学员带领,完成高山各部族人的统一,而后进行文明的传播。

  希望一切顺利,也希望我们这个决定不会让两名学员,以及那十个船员无辜牺牲。

  【六月一号,阴】

  今天终于有空写日志,先前的二十天里,我们做了太多的事情,太过忙碌,也太过匆忙。

  我们已经到达交州腹地,顺风航行使得我们很快就从高岛抵达了交州——由此我们得知,高岛距离陆地,只需要五天航程,当然,也可能是顺风的原因,航行速度大大加快了。

  大船出现在海岸边时,没有引起当地任何人的注意,因为海岸边根本没有人居住。

  海岸线一直是大庆千百年来的一道天然屏障,是以人们早已经习惯了不会有人能从海上过来的认知。

  直到今日,我们来到腹地,接触到了这里的人,他们才惊讶万分的感叹,居然能有人从海上来。

  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我们也知道了高岛原来不是一个隐世岛屿,实际上扬州人中,已经有人知晓有这么一个岛存在。

  在没有雾的海面上,隐约能够看到高岛高高蜿蜒的山峦。

  只是,至今还没人能乘船过去罢了。

  但我和队员们猜想,扬州孙氏最擅造船打水战,或许他们已经悄悄将这座‘夷岛’记在心上,就等一个何时时机,便要将其拿下。

  这么一想,我和队员们都暗暗在心里得意了一下——我们的人,已经捷足先登了!

  【六月三号,晴】

  经过公孙老板的周旋,我们已经成功在交州临海处买下一座庄园,即将开始开荒工作。

  交州民族太多,虽然大庆朝廷也安置了州牧、郡长、这道那府的行政官员,但除了州牧外,其他的郡长、道君、府君,都是当地强大部落首领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