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种田忙 第171章

作者:悠闲小神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们看不惯朝廷,不服朝廷管教,并且因为地缘因素,山多瘴气多,朝廷也没能腾出兵力过来对付这些不上税的刁民。

  也因为地缘因素,这里生产水平落后,耕种只占据他们极小一部分,大多以狩猎为主。

  现在是夏日,蚊虫鼠蚁闹得很凶。

  幸好,一路行来,我在与各地土著交流中得出经验,我带上了白色的护士帽,穿上了白色的护士服,以医者的身份,再施以小利,一块糖果、一张麦饼、一张帕子、一双鞋或是别的什么。

  当地的孩子很喜欢我,他们的父母对我也会宽容许多,我很容易就能见到部落里的巫医。

  这些巫医看起来很不好相处,但我还是总结出来一套对付她们的办法。

  首先,同为女性,她们对我的防备比对其他队员更低。

  其次,她们是部落里可能、唯一懂得官话的文化人,我们可以顺利交流。

  最后,但凡我只要拿出药品,就没有不欢迎我们的部落。

  他们太穷困,过得太艰难,巫医的职责,其实巫占据更多,草药药方知之甚少。

  并且大多治疗方式还是脱离不了巫的范畴,比如喝童子尿,用活蜈蚣放入人口中,还有许多许多种。我已经准备编写一本当地巫医药方的书用来记录这些奇怪的方子。

  所以,只要我成功打入内部,而后引入真正的大夫李大夫,部落首领们就没有不喜欢我们的。

  并且公孙老板确实厉害,他知道这些首领们需要什么东西,船上带来的盐、布、陶碗陶锅、菜刀、针线,在当地都非常受欢迎。

  我们还笼络了几个当地壮小伙,让他们带领一部分队员继续南下,寻找三小姐提到过的甘蔗、胶树等。

  【六月十五号,晴天】

  今天大家收获很大,我们找到了很多新物种。

  庄园已经有了雏形,我们徐家庄分庄,第一个根据地已经建成,一切稳中向好。

  七月中旬时,公孙老板将带着我们收集到的各种当地特产返航,如果顺利,冬日前应该能到北海,年后应该就可以回到渔阳了。

  我和徐乃商量着,觉得可以增派一些农学院的学生们过来,种地这种活儿,我们确实不太专业,当地人更是种得一塌糊涂——他们根本不想种地,只想森林里的猎物更多一些。

  对了,今天我们所在地的部落首领过来,想要娶我做他的二老婆,我们差点暴发冲突。

  幸好,公孙老板把事情解决了。

  不过,这也提醒了我们,当公孙老板带领的大部队离开之后,必然将有一场恶战。

  但我与队员们,都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们绝不会让敌人得逞!

  想到战斗,我这个医生竟有些迫不及待了呢,在部曲营里学到的东西,我迫不及待想要将它们一一实践——挑拨离间、分而化之、借力打力,这里的部落这么多,总能找到一个愿意成为我们助力的部落!

  .

  夜已经很深了,徐月放下这最后一张徐梅写的日志,既为学员们感到骄傲,又担心他们的安危。

  但正如徐梅在日志上说的哪样,她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第270章 阿娘回家

  庆恒6年8月。

  徐家庄上第一亩棉花收获了。

  生长得之所以如此迅猛,是因为徐二娘的魔药。不过徐月愿称之为化肥。

  在特殊养料的加持下,这一年的棉花长势很好,也终于让徐月看到了大面积种植的希望。

  这一亩棉花的产量有五百斤,和后世的产量比起来,属于中上等,看得出来,科技树当初给的那株棉花种是优等品,这才有这样的产量。

  徐月很高兴,选出最优秀的植株留好种,仔细按照往年经验,统一放在温度稳定的研究室内保存起来。

  来年或许能够种植的棉花就更多了,不断扩散下去,再过两三年,应该能够满足渔阳全郡种植。

  打下来的棉花,徐月送到纺织厂,让女工们纺成棉线,一部分做成了衣裳和棉被。

  更大一部分,做成了纱布、棉球、棉签、口罩等医用品。

  看着卫生所药房内多出来的两箱棉质医用品,徐月瞬间就感觉到了棉花的重要性。

  它能造出来的东西太多了,而且比起传统种桑养蚕制造布料的方式,种植棉花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更少,制出的衣物也更多更保暖,还比蚕丝麻布耐造。

  其实现在的衣物是不耐洗的,也是因为徐家庄多产羊毛衫,庄民们这才有了低价的衣物换洗,卫生情况保持得不错。

  但要是放在外头的村镇上,衣裳珍贵,穷困些的家庭一般不会经常洗衣服,为的就是能够延长衣服的使用寿命。

  而蚕丝织成的布料就更要精细打理,更不要说带刺绣,染了颜色的各种华服,这会儿可没有不掉色的染料,颜色越是艳丽,掉色越猛。

  这样的衣裳,一年到头估计洗个两三次颜色就很淡了。

  棉布就不一样,可能除了会起球之外,经常浆洗也不会像是麻衣和蚕布那样坏得快。

  总之,棉花好处多多。

  徐月特意把最后一点棉花让纺织厂女工们纺成穿针线,庄上的女人们看过的都想要,觉得这种线用来做衣裳更结实,也不易断,简直爱不释手。

  不过总量太少,徐月谁也没给,只拿三分之一出来做年终福利,剩下的三分之二,全给了急不可耐的徐二娘,让她拿来做衣裳。

  而就在徐月姊妹俩把一家五口的新棉衣都做好时,护送公孙瓒入驻并州,并在并州过了一个年的王萍萍终于回来了。

  此时,天气转凉,已是九月底。

  一年多没有见过面,一家子之间却没有一点生疏。

  看着身着戎装,皮肤成功黑了两个度的王萍萍带领着亲卫队远远骑马奔来,早就接到消息的徐月兄妹三人立马奔出大铁门,迎了上去。

  “阿娘!”

  徐月响亮的呼喊声在空旷的田野间传出去很远,生怕对面的人听不见一样,激动得小脸红扑扑的。

  王萍萍抬眼望来,看见笑着朝自己跑过来的三个孩子,一时间不免有点恍然。

  时间在她手中过得太快,好像她昨日才离家一样,一切都没有变化。

  但那股日夜牵扯着的思念却在这一刻如开闸的洪水,奔涌而出!

  “阿娘!”

  恍然间,小女儿已经冲到面前,王萍萍勒住缰绳,顺势朝身前伸出手,一把将小女儿拉上了马。

  徐月兴奋不已,大眼亮晶晶的,一把抱住了阿娘那身冰冷的铠甲,紧紧的,好一会儿才松开,仰头笑着问:

  “阿娘还走吗?仗打完了吗?咱们今年可以一起在家里过年吗?”

  王萍萍先冲随后而来的徐大郎和徐二娘点点头,这才无奈看着身前的小女儿笑道:

  “你一下子问这么多个问题,我该先回答哪一个?”

  徐大在身后提醒道:“先回家再说,你们阿娘一路奔波,刚出县衙就往家里来,一口气还没歇过呢。”

  王萍萍像是见到什么稀奇事,回头撇了徐大一眼,“你倒是学会体贴了。”

  徐大顿时抽了抽嘴角,一副你爱咋想咋想的表情。打马上前,一把将徐二娘提到自己马后,先走了。

  徐大郎没好气的瞪了不管自己的徐大一眼,但很快又冲王萍萍笑一下,如风一般朝徐大追去。

  王萍萍好笑的低头同徐月碰了碰额头,将她调转过来,让她偎在自己身前,招呼上身后跟随而来的吕蒙等亲卫,一起入庄。

  等王萍萍洗漱干净回到家中时,儿女们已经备好丰盛的饭菜,乖巧坐在案几前,巴巴的望着她。

  徐月说:“阿娘,我做了你最爱吃的卤鸡腿。”

  徐二娘说:“阿娘,我也给你做了西瓜汁,冰镇过的哦。”

  就连徐大郎也在旁磕磕绊绊的补充,“我、我拿的碗筷。”

  话说完,耳尖便红透了,少见的不自在。

  但不难看出,连对父母感情比较单薄的徐大郎也十分欢喜王萍萍的回归。

  徐大嘁了一声,心里酸涩难当,见无人招呼自己,自己拿起筷子给自己夹了两个大鸡腿,吭哧吭哧的啃了起来,时不时发出“嗯嗯”的声响,无比自如。

  王萍萍确实饿了,并且也很久没吃到什么精致的食物,被徐大那美滋滋的表情勾得受不了,先把孩子挨个夸一遍,就开始用饭。

  王有粮的养殖场已经很有规模,庄子上现在不缺肉蛋供应,虽然不能顿顿都吃,但隔三差五吃一回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徐月这一盆卤鸡腿做得也很扎实,三十只大鸡腿,管够。

  吃好鸡腿,再用卤汁浇在细面麦饼上,两三个饼下肚,最后来一大口冰镇西瓜汁,打一个满足的饱嗝,死也无憾了。

  “阿娘累不累,困不困?房间里的床已经铺好了,要不阿娘先去睡一觉吧。”徐月关心道。

  一回到家,王萍萍整个人都觉得放松,并不困。

  而且她知道家人们有很多话要和自己说,自己也有很多话要跟家人们讲,便摇了摇头。

  “没事,吃太饱了,先消化消化。”

  卸掉铠甲,一身便装的王萍萍慵懒的靠在靠枕上,一边喝着西瓜汁,一边询问家中这一年来的情况,想知道自己不在的这一年多,一切是否顺利。

第271章 大儿,想女人不想

  徐月便把徐梅等人已经顺利抵达交州的事情说了出来,还念了一些学员们寄过来的日志给阿娘听。

  徐二娘也说了庄上工厂,以及砖厂、水泥厂、矿山等各处在这一年来的基本情况。

  得知家中一切都很好,孩子们把各处都管理得井井有条,还不耽误去书院读书,身为母亲的王萍萍不禁为自家的孩子们感到自豪。

  又把孩子们都夸了一遍,王萍萍也说起自己此行回来的主要任务。

  徐大眼看着母子四人聊得起劲,自己完全没有存在感,竟也不似往日那般介意,只是淡淡笑着坐在一旁,默默听着。

  公孙瓒现在入主并州,整个并州地盘广阔,他还要留在那边坐镇。

  此次回来的只有王萍萍,还有她手下统领的两万精兵。

  目的也很明确,干掉赵虞。

  拿下并州的公孙瓒显然已经有了底气,加上冀州袁昭被王萍萍这个天降猛女打得落花流水,冀州九郡丢了四郡,公孙瓒的手便想往幽州再探一探。

  倘若公孙瓒再拿下幽州,以并、幽、冀三州之力,便能够与曹氏抗衡,雄霸北方。

  接下来,他只需要再拿下徐州、青州,曹氏便再不是他的对手。

  至于此时的东吴孙氏,对公孙瓒来说,只要他再拿下幽州,打败曹氏,集北地五州之力,东吴孙氏根本不足为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