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发生前 第265章

作者:莫向晚 标签: 穿越重生

  鲜血和尸体总是最震撼的,好多人因此不敢乱动,老老实实就被带到监狱去了。

  现在的监狱还是以前的牢房改建的,一个牢房若干人,只有站脚的地方,看的出来这些人并不是什么盗匪,只不过可能都有些小问题,然后都被捉来了这里。

  “这是怎么闹的?老子好生生睡觉,硬被拖了来。”

  头上带血的壮汉是这里头最像盗匪的一个了,他晃晃头,看着周围的一堆人,大家的眼中都有点儿茫然,嗡嗡声很快响起,大家交流着知道的信息。

  李世瑾没有参与这样的讨论,往边角的栏杆那里一站,闭上眼开始集中精神力搜寻信息,人太多了,从一开始就是这样,这个世界对精神力的限制有些大,远不如上个世界宽松,修炼至今,也不过是耳目灵便一些,想要做到精神力暗示,恐怕还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好像是要抓南匪,那帮人,狡猾得兔子一样。”

  “老子又不是,抓我干什么!”

  “谁管你是不是,反正抓进来就要掏钱,除非你不想出去了。”

  “就是就是,真是倒霉!”

  一会儿,有警察过来登记大家的身份来历,李世瑾照着剧情之中的说了,一听还是个大族,对方的表情认真了一些,问了问联络方式什么的,然后就有人去查了。

  三天后,李世瑾被李家大哥带了出去,兄弟两个的第一次见面竟然是在牢房之中,彼此都有点儿无语。

  “幸好人没事儿。”大哥是个忠厚老实的性子,没提这一趟花了多少钱,带了弟弟出来,一脸的后怕,“都说这世道乱了,没事儿少往外跑,行了,回去就给你把那个女的纳了,不过一个戏子,还让你这么赌气,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离家出走。”

  拍了拍李世瑾的肩膀,大哥完全没有发现弟弟的不对劲儿,继续道:“回去跟爹陪个不是,你都把爹气坏了,听到你的消息,爹最着急。”

  “我知道了。”李世瑾低声应着,原主出来原来不是走商啊,是啊,怎么就是走商呢?他最开始是怎么想的?

  又翻了一遍剧情,好像只提到原主逐渐恢复记忆最后回到了家,然后一切都是风平浪静,直到十八年后突然而来的人祸。

  这一段剧情中关于原主的离家,什么也没说,只说出事是因为碰到了盗匪,这还是原主回家自己说的,然后被教育了一顿,来了一个“改了”就算揭过,现在看来,却是问题重重。

  剧情只能作为参考,但记忆就绝对真实吗?

  尤其在没有记忆的时候,后来以为恢复的那些记忆就是真的吗?

  人的记忆也是会欺骗自己的,很多不经意的小事,认真回忆的时候可能就会被以往的记忆所蒙蔽,好像有些人出门后总是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锁门了一样。

  记忆是一条连贯的线,如果只是想起了某个点,然后试图串联,就会脑补一些无关的情节,连点成线,但这份重新编织的线到底是否是真的呢?

  李世瑾一时间陷入了思维的迷宫之中,再回过神来才发现他已经跟大哥踏上了回家的路,至于旅店之中的小毛驴,可以不用想了。

  相信那位老板会妥善安置这份意外之财的。

  李家是制药世家,只是如今中医不那么吃香了,随着西学的流行,各个地方都开办了西医门诊,倒是中医,因为西学的宣传,少有人相信,听到更多的都是庸医害人的说法。

  连带着,李家这个靠着中药材发家的世家也陷入了窘境,好在李家从李父那一代就不往外跑了,逐渐封闭的销路让李家的影响局限在小镇之内,又因为小镇的封闭,西学暂时传不到这里,李家还能够自给自足。

  这个家族之中的守旧和排外,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回到家中,见到李父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如此,这一路过来,不少地方都能够看到花花绿绿的衣裳,女子的衣服也露了胳膊和小腿,男子的衣裳更是西装见多,长衫长袍少了,就连脚上的鞋子,也成了样式新颖的皮鞋,土旧的千层底只有老农在穿了。

  但一走入这个半封闭的小镇,看到的都是穿着长袍布鞋的人,偶尔有短卦完全是因为身份不匹配长袍。

  进了李家的宅子,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五进的院子表述着曾经的辉煌,现在却只剩下深深宅院,守旧的思想。

  李父留着长发,稀疏的发在头顶上盘成了一个小髻,秃了小半的额头让这个发髻无法居中,木质的簪子散发着油量的光泽,头发都能反光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头油的原因。

  “回来就好。”如同旧时古板的父亲,李父打量了李世瑾之后,说了这么一句,也没多说,挥手就让他退下了。

  李家大哥也跟着出来了,还宽慰弟弟说:“爹也是高兴你没事儿的。”

  李世瑾回忆了一下李父的神情,从那皱起了的眉头到拉直了的唇线,到底哪里让你看出“高兴”来了?古怪地看了李家大哥一眼,这位兄弟倒是跟自己一样,是一头短发。

  莫名的尴尬让李哥讪讪一笑,说:“先去吃饭吧,你嫂子肯定准备好了饭菜。”

  到了厅堂,人才多了。

  一桌子只放了两幅碗筷,李世瑾看了李哥一眼,他说:“快坐,吃吧。”

  他的印象中没有弟弟失忆这件事,也怪李世瑾一开始就没说,所以他完全没想到弟弟的尴尬在于不知道周围这些明显不是婢女服侍的女眷算是怎么回事?

  等到正式吃饭才发现伺候着李哥吃饭的就是他大嫂,而伺候着他的则是他的妻子,其他妾室之流陪站了一会儿才接过伺候人的事儿,给他们夹菜。

第474章

  这种规矩… …李世瑾也是去过好几次古代的人, 却是第一次看这样的规矩,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世界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他也不好多说,安静吃完了一顿饭, 就跟着那个很可能是自己妻子的女人回房了。

  “夫君这趟出行可还好?”女人路上轻声问着,原本走在她身后的妾室已经散去,剩下一个丫鬟陪在一旁。

  “还好。”李世瑾这样说了一句,一副劳累模样, 还打了一个哈欠。

  女人见状,没有再多说,只是安静地把睡觉的地点安排在了自己的房内。

  李世瑾镇定从容地往床上一躺, 闭着眼睛就当睡着了, 然后能够听到女人轻手轻脚的动静,顺从着被服侍脱了衣裳鞋子, 又有温热的帕子擦脸, 不用自己动手,女人都伺候得好好的。

  翻了个身, 李世瑾没有理会身边那个悄悄躺下的女人, 自顾自仔细翻看起剧情来,他已经很少这样认真看剧情了。

  正常的剧情其实是很长的, 未必包含之后原主所说的每一句话,但所有的重点都会容纳, 日常的吃喝拉撒, 自然不会专门放出来让人看。

  但这些重点很多在李世瑾看也不算什么重点, 除非遇上悬疑剧情,需要推敲一二,否则很多剧情知道一个大概也就行了,反正他也不是为了演绎剧情,而是要让剧情发生改变,所以剧情对他也就是一个参考而已,让他不要走剧情写出来的那一段路。

  有了原主记忆打底,很多事情只要不违背人设都可以随他心意,便是稍微有些不同,也可以说是经过某事性情大变之类的。

  李世瑾还是头一次在没有原主记忆的情况下扮演原主,心中没底,周围太多人了,还都是原主的熟人,除非一开始就不回来,否则回来面对这种情况,总不能见人就问你是谁吧。

  他也想过不回来,但,心底里仿佛有线牵着,就是想要回来看一看,之前还当是因为经济原因的缘故,毕竟舒舒服服当李家二少爷显然比浪迹在外更舒适,但是这会儿细细想来,却又不像是这样,难道是为了揭开为什么十八年后会被杀,家破人亡吗?

  想要复仇?

  李世瑾一边看着剧情一边剖析自己的内心,内心的想法没有摸清,倒是剧情之中发现了一点古怪,原主从来没有对李父和李哥提过失忆的事情,只说了遇险获救,并没有提失忆,是因为觉得已经好了不用说,还是觉得说了没用懒得说?

  在不熟悉环境的时候最好谨言慎行,李世瑾稳重了几天,李哥忙着外头的生意没在意,倒是他身边的妻子注意到了,只是这种变化并不算多么惊人,加之镇子封闭,奉行的还是三从四德那一套,她什么也没说。

  李世瑾乐得如此,仗着精神力带来的耳目灵便,很快弄清楚了他的书房在哪里,从中找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连妻子的嫁妆单子他都有,还有当年娶妻时候的帖子什么的,很快知道了妻子姓马,名字叫做三娘,是镇上最出名的马大夫的女儿,可惜马大夫已经去了,娘家兄长靠不住,闯荡到外头去,至今不见消息。

  因此,她也是乐意丈夫常在家中的,家中的制药生意不大不小,却也是要人管的,再有镇上还有几家铺子也是李家的,李世瑾就是不想跟兄长争祖产,凭着嫡出的身份,也是能得两三个铺子自家管理的。

  当然,父母在不分家,只要李父还在,李世瑾在家中什么都不干也是可以当米虫的,以后若是李哥愿意养,别人也不能把他赶出家门。

  剧情中,原主就是米虫到了最后,看着一家子都被杀死,疯了。

  如今,自然是不能够再做吃了睡睡了吃的米虫了,但是做什么却又要思量了,外界的混乱总是让人心惊的,现在他要是再出去,李父第一个不同意,就是李哥也不会赞成,更不用说本就有些胆小的女眷了。

  李世瑾一时没想好干什么,索性常在书房消磨时间,李家的宅院够大,他的书房也就不小,里面的藏书更是多,虽然很多都是没翻过的样子,但确实包含不少种类,足够打发时间了。

  越有小半个月,李世瑾都没怎么离开书房,马三娘中间还探问过几次,看他是不是还惦记那个戏子,李世瑾反问了一声“那是谁?”就看到她表情放松了许多。

  李哥之前许诺过要把那戏子给他纳回来,其实就是哄他的,那草台班子流动性极强,在他离家的时候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如今哪里找得到人,他回来后没再问,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李父也没提起来,大有看着儿子既然行动上痛改前非就不用说对不起了的意思。

  事情含糊着过去了,李世瑾也弄明白自己到底有几个妾室了,总共五个,其中三个还给他生了孩子,就是看着二十来岁的马三娘膝下也有了一双儿女,只是子女都是另外养着,并不在他们院子,并不常见。

  李世瑾心里头也没多惦记,养孩子的事情有人操心,他就没有多管,对这些原主遗留问题,谈不上讨厌,但要顺利接手,好像亲生的一样,到底还是考验人了。

  镇子上古风浓重,子女也都没有多么渴盼父爱,老老实实在院子里学习,也不捣乱,李世瑾索性当没事儿一样,依旧探索书房,这些时日,他的精神力修炼又有了些进益,发现书房竟有一处暗格,来了心思,准备看看。

  抽屉拉开,很少会被拉到底,两层抽屉,只要不是都抽出来对比,也很少会发现上下两个竟然错了一些,那错出来的地方就是一个暗格,是个小巧的机关,也不知道是哪位巧手匠人的杰作。

  李世瑾把上层抽屉拉出来,两端的“轴”处有东西卡着,拉到最后也不可能完全抽出,手伸进去,能够摸到背面小巧的关节,一按一拉,又是一个小抽屉打开,里面的东西不大,约有拇指大小,凹凸不平,摸不出来是什么,拿出来一看,却是先呆了呆。

  这是一艘微雕的船,一指长,不到十厘米,共有三层,窗扇分明,能够开启,船上没有人,但每一处都精雕细琢,细小的花纹在上面攀附着,内壁隐隐可见,巧夺天工。

  精神力下意识勾连上去,然后便像是不慎砸破了堤坝,奔涌的河水疯狂而下,只把人冲得七上八下,颠倒反复,一种几欲作呕的感觉让李世瑾差点儿没有吐出来,趴在桌上,好半天都是头晕脑胀。

  感觉稍好一些了,才发现脑中多了些东西,原主的记忆竟然回来了。

  李家只有兄弟二人,兄长李哥是个忠厚老实的性子,弟弟却是天生的偷懒耍滑,幸好家中老父公正,更看重长兄几分,没有让小儿子翻了天,但在外头,却管不了那么多了。

  这微雕船就是赃物。

  某次原主去外头的朋友家中聚会,一眼就从对方藏品之中相中,当时大家也都喝多了,他悄悄就把东西藏在了身上带了出来,酒醒之后,想起顺手牵羊的事情也不好补救,索性当做不知道,后来又见机把事情推到了几人中身家贫寒的那位头上,一帮朋友最后也闹得不太愉快。

  到底是赃物,不好光明正大把玩,原主便把东西藏在了书房抽屉的暗格之中,后来时间长了也忘了,再后来就是跟父亲闹翻离家出走的事情了。

  后面预见盗匪也是真的,再然后,就该是剧情了。

  细细回忆一下,偷东西这种事情到底不好,原主也就干过几次,前面几次是从父亲那里偷偷拿钱,最严重的一次就是这微雕船了,也正因为严重,才被他找了替罪羊免除嫌疑。

  事过境迁,这都几年过去了,当年的朋友早散了,战乱年代,动荡不安,流离失所才是常事,除非如同李家这般胸无大志安心窝在小镇之上,否则富贵的总要往更富贵更安全的地方走,到底不能长久。

  李世瑾感慨着,再看这微雕船,心情就大不一样了,不仅是因为它赃物的身份,还因为它是个宝贝。

  精神力的感知中,船的功用也略知道了一些,竟是能够变大变小的船,不仅如此,还可远行,只是需要灵力支持。

  李世瑾误打误撞用精神力查看,如今只是在船上打了一个初步的精神印记,若想要使用如常,还需要进一步的祭炼,这些都是需要灵力的。

  而今世界,灵气混乱驳杂,很有些末法的感觉,想要修炼有成,估计是很漫长的事情了。

  得宝而空置,岂不浪费?既然如此,李世瑾把灵力的修炼也提上了日程,这具身体的根骨还行,加上辅助修炼的阵法等可以用精神力勾勒,如果其他不变,十八年后,还是有可能到筑基,到了那个境界,宝船的远遁功能应是不成问题,当可顺利避开兵祸死劫。

第475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

  李世瑾对李哥表示自己经过一番历练大彻大悟, 要开始修道的时候,李哥整个人是懵逼的,完全不知道一向不怎么赞同父亲修道的弟弟怎么也一头扎进了道教的不归路。

  “这,这是从何说起?”李哥有些慌乱。

  李家修道也可算是传统, 祖籍上记载总有长辈修道去的,后来也不见归来,子孙们都只当长辈是成仙去了。李父修道是因为对时局的失望,从知道皇帝下台那天起, 他就开始食素修道。

  可能是因为还不太放心儿子,又或者碍于儿子的恳求,或者是因为外头太乱, 他并没有到外头去, 只在家中独居一院,他的妾室中有的不愿离开李家, 也就跟着一起食素修道, 吃住都在院中,不在外面走动了。

  这种相当于自我封闭的修道方式, 几年下来, 人都修得木了。

  得到原主的记忆之后,再想跟李父初见的时候, 也略略有些感觉,李父的思维大概都有些迟钝了吧, 毕竟李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修炼功法, 所谓的修道只是一种自我封闭外带放飞思想。

  “我这次也算是死里逃生了一回, 有些感悟,方知人生短长,只在百年,道法悠悠,可享长生,如此,自然当一心向道。”李世瑾若有其事地说着,有着李父的旧例,李哥不可能不同意。

  “这、这可是怎么说的?”李哥还有些回转不过来,“你还年轻,怎么就去修道了呢?你是不是还恋着那戏子,我这就让人去找… …”

  “大哥,你怎么就不信我呢?”谁知道那戏子是谁啊,李世瑾懒得回忆这段恋情,着恼道,“你若是执意不许,就是断我长生之路!”

  他话都说到这份儿上,简直就是在说李哥逼他去死,李哥急得汗都下来了,一时间又想不到什么好的话来回转。

  李世瑾再接再厉道:“如今我既然已经看开,尘世之事于我都是虚妄,大哥若是不许,我便到外面自寻一个山头度日,以后红尘不见。”

  老实人被逼急了只能连连叹气,说:“你自去跟爹说,他若同意,我再不管了。”

  说什么说啊,李父早就不问尘事了!

  李世瑾装模作样地在李父的院子外头溜了一圈,回来就说李父同意了,李哥竟然也没怀疑,甚至没有再去问一声,无可奈何地也同意了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