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228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紧接着,大家就听到于静姝说道:“焦营长觉得你做得事多余,你就尽量别去做多余的事,要是像做饭吃饭这种不得不干的事,你就尽量先考虑自己。我看豆浆油条食堂里都有现成的,可比自己煮粥做葱油饼方便多了。”

张春妮在旁边附和,“就是,大早起熬粥做油饼,怎么也得快两个小时,有这个工夫,还不如睡个回笼觉呢!”

这年头大家家里有电饭锅的还很罕见,高压锅更是几乎没有,做饭用的都是老式的蒸锅炒锅,煮粥需要费不少时间,不像后世电压力锅一压,二十分钟就好了。

朱瑛每天早起给一家子做饭,就得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

既然费了这么大力气都讨不到好,那就索性不做或者做方便的呗!

朱瑛心想这事也不是很过分,也饿不着孩子,便点头说道:“行,我明天起就这么干。”

于是第二天一早,焦伟诚早上起来准备先去盯着新兵蛋子跑操,就发现自己媳妇竟然还在被窝里睡着。

他这两天和朱瑛正怄气呢,心想着这人怎么还公报私仇不给他做饭了?

但气头上也不好意思求着人家做饭,便赌着气出去了。

等他走了,朱瑛才终于起床,拾掇好自己,就去了食堂,买了一家人的早餐回来。

焦伟诚回来吃早饭的时候,看见食堂里的东西,就忍不住发牢骚说道:“早知道在家里吃这些,我还不如自己在食堂吃了得了!”

这下可让朱瑛找到了话头儿,立刻说道:“我先前给你做葱油饼,你说多余费那些事,我心想你可能是吃够了,就去食堂买的豆浆油条换换口味。伟诚,你放心,我昨天晚上反思了自己,你说的那些我的缺点,我都会尽力去改。你觉得多余的事,我以后肯定不再干了。”

朱瑛按照于静姝教她的策略,说话的时候心平气和,态度诚恳又坚决,愣是把焦伟诚给整不会了。

焦伟诚心想:

我媳妇这是真要改了,还是报复我呢?

他看着盘子里的油条,有些讪讪地说道:“媳妇,其实我还是爱吃葱油饼。”

朱瑛这时又有话说了,“爱吃我也不能做了,我想了想,以前是我不够体谅你,你每天在部队训练也怪累的,我早上那么早就起来做饭,叮叮咣咣的吵你睡觉,你从前抱怨我都没当一回事……伟诚,要不咱们以后早上嘴上就亏一点,睡个好觉一天也有精神不是?”

焦伟诚觉得一点都不好。

他感觉朱瑛在讽刺他,可朱瑛态度又好得没得挑,搞得他都不好意思发脾气,不然看起来像无理取闹似的。

不过没等他这个大人发脾气,儿子就闹了起来。

“我不吃这个!我要吃瘦肉粥!还要吃煮鸡蛋!”

朱瑛一脸纳闷儿地看着儿子,问道:“鹏鹏,你前几天还说妈妈做得瘦肉粥不好吃,没有奶奶买的油条香呢!妈妈以为你喜欢吃油条,才特地去给你买的。你别不舍得,以后咱们家想吃油条就管够吃,不用等你奶奶来了才能吃。快吃吧啊!”

焦伟诚这回算是看出来了,他媳妇这是要治他。

然而他这人死要面子活受罪,自己说出去的话,肯定是不愿意轻易收回来的。

而且他自己确实抱怨过朱瑛吵他睡觉,还有一天因为心情不好,把气撒在饭桌上,说自己吃够了葱油饼,现在发火他也不占理。

于是焦伟诚就把脾气发到了儿子身上。

“哪来的那么些事?你妈做啥你就吃啥!”

鹏鹏虽然不怕朱瑛,却很怕他当兵的爹,吓得立刻不敢再闹了,闷头吃起了豆浆油条。

就这样,父子俩没滋没味地吃完了早餐。

等焦伟诚去了军区,朱瑛就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美滋滋地看起了于静姝给她的心理学杂志。

手边还放了个字典,方便随时查阅不认识的字。

于静姝给她的杂志,是着重于研究家庭关系的,朱瑛自己去看,也能加深印象,一步步理解,比于静姝强行灌输给她要好得多。

鹏鹏在客厅里玩着玩具,看着妈妈今天竟然没有做家务,眼中不由闪过一丝疑惑,问道:“妈妈,你怎么不洗衣服?”

“妈妈在学习,怎样做一个优秀的人。鹏鹏,你觉得咱们家最优秀的女人是谁啊?”

“是奶奶。”

“那奶奶洗衣服吗?”

鹏鹏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你看,奶奶那么优秀,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她不干这些没用的琐事,以后妈妈要向她学习。鹏鹏觉得奶奶对你最好,这一点妈妈也要向奶奶学习。”

鹏鹏懵懂地点了点头,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接受妈妈爱的教育了。

第380章 东湖丽苑

朱瑛虽然现在装得很像一回事,实际上却还是难免要操心。

她毕竟结婚后操心了七八年了,小时候在家里也是最懂事的大姐,突然闲下来,肯定是会有些不适应的。

今天和丈夫、孩子说得那些话,也是于静姝和几个邻居一起给她支得招儿,否则只依靠她自己,是很难这么容易“首战告捷”的。

于静姝和几个邻居嫂子之所以能这么料事如神,也是因为做早饭这事太典型了,焦伟诚和鹏鹏会有什么反应,也非常好猜。大风小说

至于之后怎么办,还是得靠朱瑛自己发挥。

朱瑛知道自己爱操心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就没了,这东西就跟戒烟一样,稍微不注意,就会故态复萌。

就比如她现在,虽然看似全神贯注地看着杂志,实际上思路每隔几分钟就会飘远一次,一会儿想起家里有衣服没洗,一会儿又想起碗柜子里昨晚的剩菜应该热一热,不然中午容易坏,再一会儿又想起婆婆上次来好像说了想要点什么别的地儿的特产等等。

朱瑛每次思路都要跑偏几分钟,才猛然回过神来,强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回到书上,一上午过去了,其实也只看了两页书而已。

但总得来说,只要朱瑛愿意自己监督自己,愿意改变,结果总是会比从前好的。

反而是焦伟诚,因为妻子的改变,每天都在暗自埋怨自己从前嘴贱。

鹏鹏也因为妈妈最近变了,开始变得比从前乖巧了一些。

当然,朱瑛的计划之所以能够施行,也是因为焦伟诚本人虽然是个说话不好听的直男,但品德却不败坏。

否则换一个蛮不讲理,只会窝里横的,他说什么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不对也不许人反驳的,那就只有离婚或者变得比他还胡搅蛮缠才行了。

对于朱瑛家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于静姝虽然偶尔会听其他邻居提起,但也并不十分关心。

眼下,她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深圳最近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这几天正式开售。

其实东湖丽苑是1月8号才正式开始开发的,到了2月份,房子当然是不可能盖起来的,开售的时候,也只有图纸可供观看。

大概因为开发商是香港人,第一期的房子一共只有108套,房型也都不太大,大的三室两厅是90平左右,小的二室则是47到66平不等,似乎是香港那边常见的房型大小。

于静姝的小舅叶廷筠因为最近在香港视察厂子里的事,恰好这房子第一期开售也是在香港打广告,便打电话到于静姝这里,问她要不要也买一套,以后来往做生意居住也方便。

所以于静姝便请叶廷筠帮她买了一套三室两厅,方便以后一家人住。

房子是以港币支付的,折合人民币差不多是五万块一套,对于这个时候的大陆人民还是天价,但对于香港那边来说,却是比那边的房子便宜了一半还多。

两边消费水平的差距,可见一斑。

不过真正让于静姝在意的,并不是房子本身,而是深圳开发区有了出租土地的先例。

这种事,只要打开了突破口,后面再想出租土地,就容易多了。

于静姝转头把这事告诉了秦素云,秦素云便提前离开了沈阳,跑去深圳考察情况去了。

毕竟要租哪个区域的土地,还是得实地考察,才有参考价值,听其他人说,总归是不那么踏实。

等于静姝和霍旬、蓁蓁一家三口回到北京的时候,秦素云那边也有了消息。

“现在基本是确定了要租哪块地方了,官方的文件也下来了,说土地使用费是4500港币一平米,咱们如果是做生意用,使用权就是四十年,开工厂是五十年。”

于静姝在电话这头,大略地算了自己计划要用的土地面积,便问道:“妈,这个使用费应该不是必须一次付清吧?”

“能一次付清的少见,又不是除了租地没别的开销了,一上来就几百万,谁能受得了?这东西是分期的,最短是半年一付。”

于静姝松了口气,“那还好,既然这样,咱们就按原计划来就行了,”

“我想先把你说的丝织品厂弄起来,这东西不容易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咱们可以先弄个小厂试试水,挑几个养蚕养得好的村子,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于静姝听到这,说道:“妈,我觉得一个村子的人养得蚕也未必都是一个品种,出来的丝绸品质也不一样,不如咱们自己去乡下考察,承包土地,雇人帮咱们养蚕,至于蚕种,我亲自去挑。”

秦素云对于静姝的能力一向是信任的,虽然有点疑惑于静姝在这事上为什么一定要亲力亲为,但还是认同了她的想法。

其实于静姝对于挑蚕种也没有什么经验,但耐不住她牧场里的蚕种好,根本不用挑,直接拿出去就行。

而且这些年她几乎每年夏天也都观察了种在老薛家的蔬菜,如果不是她定期换种子,老薛家后园子的蔬菜,确实是一年不如一年的。

因此也不必担心别人偷藏蚕种之类的事,毕竟空间里出来的蚕种拿到外头也需要定期换新,不然养个几轮,也就变成普通的蚕了。

况且偷蚕种这种事也只能少量地偷,偷得太明显小偷自己也要进去,于静姝也不用担心这东西会大量流出,扰乱她这里蚕丝的市场价格。

最重要的是,蚕丝、棉花、亚麻这些东西又不是吃的,做成的衣服也不会有人三百六十五天贴身穿着,能养身体也有限,即便有人身体变好了,也不可能联想到衣服上,比什么卖有机蔬菜、水果之类的隐蔽多了。

至多不过是收成的时候,产量高,品相好而已,不至于引起别人的过分注意。

鉴于土地已经要租下来了,工厂不日就要盖起来了,于静姝决定说干就干,在四合院外院的倒座房里,养起了蚕。

不过她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为了以后对农民养蚕指手画脚,而是为了区分牧场的蚕种里,哪些是桑蚕,哪些是柞蚕。

第381章 倒霉的白秋雨和韩靖鹏

桑蚕丝和柞蚕丝的品种不同,养殖方法、用途和价位也有很大差别。

通常来说,同品级的柞蚕丝的价格是远低于桑蚕丝的,但其根本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柞蚕丝很差,而是因为柞蚕丝天然带有颜色,蚕丝本身也比桑蚕丝更粗,所以做丝织品前需要更多处理,成品也以蚕丝被和蚕丝毯较多,用作布料来制作成衣的比较少。

但和桑蚕相比,柞蚕对环境的要求更低,适合在山坡柞木林中放养,所以人工和场地成本更低。

这两种蚕当中,桑蚕更适合在南方养殖,柞蚕则更适合北方。

为了方便随时监督,于静姝计划将桑蚕的养殖区选在江苏,柞蚕的养殖区则预备选在辽宁。

这些天,为了分出桑蚕和柞蚕的蚕种,于静姝时不时就要去养蚕的倒座房转悠两圈。

无论是桑蚕还是柞蚕,生命周期都在一个月左右,养成一轮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于静姝考虑到空间里拿出来的东西基本每在外面度过一代,品质就会下降一些,所以同一批蚕种,她也只打算使用一年。

这一天,当于静姝放学之后,再次来到蚕房的时候,就发现有的蚕开始挂丝了。

于是一家人吃晚饭的时候,于静姝便对霍旬说道:“等再过几天,就能把蚕茧分开了,白的是桑蚕,黄的就是柞蚕。”

霍旬一想到收蚕种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群蛾子,立即说道:“到时候我去收。”

等两人吃过了饭,霍旬又把一封拆过的信递给了于静姝,说道:“我前段时间托姜志刚查了一下白秋雨下乡前的事,他给我回了信。”

于静姝打开信,看了一遍里面的内容,有些纳闷地说道:“白秋雨下乡前,她们家里竟然一件大事也没发生过……”

“是,而且她下乡前一段时间天天出门,有邻居还看见她和一个看着挺有钱的小伙子来往,当时周围的邻居都议论纷纷,对那段时间的记忆也格外深刻。如果她受过伤,或者发生过什么意外,周围的人不可能一点都没察觉。”

“他们说的小伙子应该就是韩靖鹏。”

于静姝总觉得白秋雨没受伤就穿过来这事挺蹊跷的,但又想不到能合理解释的原因,只能垮下肩膀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我本来也没指望这事有其他结果,如果我和她是同时来到这里的,受伤的时间也应该一样。但刚下乡的时候,我的头上还顶着纱布呢,她却什么事都没有,要是她真的受过伤,也不应该好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