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空间:糙汉的穿书娇气小知青 第229章

作者:捉刀小情书 标签: 穿越重生

当然,于静姝还有没说的话,那就是白秋雨如果穿越的时候真的受了伤,现在应该也不至于在精神病院,一辈子都出不来。

毕竟没有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身体的话,即便是精神科的大夫,恐怕也测试不出白秋雨有人格分裂。

有一说一,白秋雨没能完全取代原主,还真是给她自己添了不少乱。

至少没有人格分裂的情况下,她还能按判下来的年限蹲着,在监狱里也有机会通过表现减刑,二十年减到十年八年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这个年代进了疯人院……

这辈子是别指望出来了。

也不知道白秋雨和原主作出来这么一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在疯人院里会不会后悔不迭。

于静姝不知道,此时此刻,在疯人院里的白秋雨,正处在充满希望的氛围当中。

她知道现在改革开放了,很多法律都要重新修订,只要韩靖鹏发达了,日后替她奔走,把她从疯人院接出来也不是全无可能。

而且她和韩靖鹏是在五年前的六月份被判的,再过两个月,韩靖鹏就能出来了。

有她在背后支招,韩靖鹏肯定能像书里一样,富甲一方。

唯一的差别,不过是韩靖鹏再也没有那么光鲜的家世了。

这一点白秋雨虽然觉得可惜,却并没有太过在意。

而且她私心里还有些阴暗的想法,认为韩靖鹏现在有了案底,家里人也因为贪污渎职进去了,以后他在她面前,就再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了。

她也不必再应付曹敬香这个多事又矫情的婆婆,只需要经营自己和韩靖鹏的小家……

日子没准比书里过得还更好呢!

白秋雨一边做着美梦,一边回忆着自己书里的情节,提笔给韩靖鹏写信。

她虽然不会做生意,但拾人牙慧还是会的。

反正生意也不用她做,只是给韩靖鹏指个大方向而已,具体操作还是要看他自己。

白秋雨觉得现在改革开放了,法律会逐渐健全,做生意也不用像以前的黑市一样黑吃黑了,便认为韩靖鹏可以和段嘉祥合作,于是就把怎样找到段嘉祥,并取得对方信任的方式写在了信里,准备寄给韩靖鹏。

因为信件需要审核,她的信里只提到了段嘉祥,并没有具体说明对方的职业。

而且信本身又是叮嘱韩靖鹏出狱后怎样改过自新的,白秋雨也没觉得信件会被拦截。

然而她身在疯人院,对外界的消息几乎一无所知,更想不到段嘉祥早就被抓起来了,还吃了花生米。

所以这信一交出去,就立刻被疯人院里看管有犯罪前科病人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异常,细查之下,竟然发现这信里的段嘉祥,是上海那边一个已经伏法的罪犯!

尽管段嘉祥现在人已经死了,可工作人员也知道,白秋雨并不清楚这件事。

在工作人员看来,白秋雨寄出这种信件,显然是贼心不死,想要教唆自己的对象出去以后接着和不法分子接触,干坏事。

于是这信就被交到了上级手里。

上级一看,便决定暂停白秋雨与外界通信的权利,并且责令疯人院的院长,对白秋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治疗。

而韩靖鹏那边,也因为信件受到了牵连,被一群人盯着审查了好一阵子。

等消息传到霍旬耳朵里的时候,时间都已经到了五月份了。

这天,霍旬和于静姝带着蓁蓁去打疫苗,正巧碰见一群人围在友谊商店附近,很是热闹。

第382章 如何挑选合作者

在此之前,于静姝还从没见过友谊商店门前有这么多人。

霍旬一只胳膊抱着孩子,低头对于静姝说道:“最近可以用外币兑外汇券了,也有不少二道贩子倒卖这些东西,有谁想买市面上紧俏的东西,基本都会找门路换点外汇券,来友谊商店买。”

于静姝愣了一下,才说道:“这些天忙着弄蚕种的事,来回路上都顾不上看这些,没想到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

于静姝从前拿到的那些侨汇券和外汇券还有些不一样。

侨汇券一般只能凭汇款单去银行兑换,而且兑换完成之后,就不能再重新换成外币。

而外汇券可以直接用外币兑换,如果外汇券没有花完,想换回外币,到境外去用,也是允许的。

除此之外,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对于外汇本身的也更加欢迎了,不像从前可能还有被人眼红举报的风险,现在兑换外汇券,不仅能得到提倡和鼓励,用外汇券买东西是抵扣的折扣,也比从前只能用侨汇券的时候要高一些。

像是电视机、冰箱这类紧俏的家电,在友谊商店买,需要付的人民币可能要比外面少百分之四五十。

不过这一切对于静姝的影响并不大。

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她做缩褶绣高级订单的费用,已经不用再通过叶廷筠来支付了。

只要她想,那些外汇自然这都能兑换成外汇券。

看着友谊商店外面一片热闹,于静姝和霍旬也看新鲜似的进去看了看,结果就看见了不少欧洲面孔。

霍旬观察了一下这些外国人的着装,凑近于静姝说道:“我看外国人穿得衣服,也没有多少是丝绸的,你和妈开的丝绸厂,是打算卖到香港和国内吗?”

于静姝笑着摇了摇头,“人家外国人出门办事,怎么可能都穿真丝做得衣服?这里人来人往的,丝织品那么娇贵,刮一下就容易弄坏了。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人穿,你看那个人脖子上的丝巾,还有那个男的身上的印花衬衫,一看就是真丝的。”

这个时候来国内的外国人,还是以外交和生意往来的居多,真正为了休闲来旅游的很少,穿衣打扮自然就比较正式。

“那厂子里的丝绸以后是要直接卖出去,还是做成衣?”

“这个要看丝绸的品质,最好的肯定是要留在手里做成衣,其他的,我想放在广交会上卖。”于静姝说到这,有些疲劳地揉了揉眉心,说道:“这个月我和小檀姐、毕玉她们也各自去考察了不少地方,明天我们就得商量出结果,把养殖桑蚕的地方定下来。”

于静姝自己想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品牌,当然需要提前选出一批值得信任的人才做管理人员。

这年头大学生稀缺,北大又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学府,能从校友里找到人才的几率,当然是比在外面无头苍蝇似的找要大的。

而且方小檀会外语,耿兰是经济系,毕玉是新闻系,消息灵通,吴美彤又是学社会心理学的,很适合做人力资源和危机公关,对公司的起步都有推动作用,于静姝选择她们一起经营服装品牌,也是情理之中。

当然,于静姝之所以选了这么多女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全是男性做高管的公司,女性升职的天花板就会变得比正常要低,潜规则的概率也会变大。

于静姝本人不喜欢这种因为性别埋没人才的风气,所以就更加倾向于为自己的公司培养女高管。

于是第二天,于静姝和服装公司的几个未来元老在四合院的耳房开会评选养殖场地的时候,就出现了满屋都是女孩子的局面。

霍旬一个大男人待在那自然有些不自在,给于静姝几人送了点茶水点心,就赶紧回卧室看孩子去了。

家庭煮夫的形象,可以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吴美彤不常过来,看见这一幕还挺新鲜。

“从前听别人说你家那口子多会体贴人,我都觉得不至于说得那么玄乎,现在看看,我倒觉得那些人说得还算保守了。”

方小檀笑嘻嘻地说道:“从下乡的时候就这样,要不怎么能娶得到阿姝呀!”

于静姝看大家都在调侃自己,赶忙岔开话题说道:“咱们赶紧开始吧!大家都说说,自己倾向于选哪个村子,选它的理由是什么。”

毕玉率先打开自己的记事本,说道:“我觉得李市村不错,我和他们的大队长和村支书谈过,发现他们村的干部比较好说话,不会刁难人,而且村子里劳力也多。”

“只有这两个优点吗?”于静姝挑着眉头看了毕玉一眼,又看向其他几人,“你们先把记事本给我看看。”

几个人要跟着于静姝做生意,此刻听她这么说,不免有些紧张,犹豫了几秒钟才把记事本递给于静姝。

于静姝一一看完了,说道:“单看都不行,但几个笔记结合在一起,还算是全面。毕玉考虑的沟通难度、劳动力多少是两个重点,耿兰考虑的村干部管理能力,和村庄地理环境也是重点,还有小檀姐提到的养蚕经验,美彤姐提到的运输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考虑的东西都比较片面,而且有的还相互冲突。”

“冲突?哪些冲突了?”耿兰问道。

“你看,毕玉刚才说李市村的村干部很好说话是一个优点,但我认为,你提到的管理能力,和这一点是冲突的。一个管理能力出色的人,是不可能好说话的。”

这时方小檀说道:“要说不好说话,三山村那边的村干部是最不好说话的,我提的要求他们基本都否决了。”

于静姝叹了口气,“你确定这是管理能力强?这分明是看你是个城里女学生,想忽悠你呢!蚕种和资金都是咱们出,他们凭什么一意孤行,咱们的要求都不满足?”

“可是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好不好说话又不像数学题,能计算出来……就算耿兰提出来的那个人是管理能力最好的,其他方面也不能不考虑呀!”

于静姝这时候像个班主任似的,把记事本往桌子上一磕,说道:“那我就和你们说一下我的看法和经验吧!”

第383章 你小子哪边的

于静姝竖起食指,说道:“其实小檀姐刚才已经说出方法了,就是把一个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做量表。但在制作这个量表之前,要做大量的数据调查。只要调查的数据足够,我们就能知道影响一个桑蚕养殖场的各个因素,占得比重分别是多少。”

说到这,于静姝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了几个朋友提出来的影响因素。

“打个比方吧!比如我们调查过后,发现劳动力影响占比20%,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十分制,给不同村子的劳动力水平打分,再乘以它的百分比,把每个村各个因素的得分加在一起,最接近十分的,理论上就是最优选项。”

这时吴美彤提意见道:“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部分极端的村子去掉,比如小檀刚才说的,什么要求都不答应的村子,这种村子连基本的合作态度都没有,即便其他方面的条件再好,也不方便我们对接和管理。”

“没错。”于静姝点头应是,“这种评分应该像跳水比赛一样,把极端的个例去掉。通常来讲,各方面比较均衡的村落,才是最优选择,有短板的村子,虽然可能评分一致,但后期出现大纰漏的概率却更大。”

说完这些,几个女人就开始低声讨论起如何着手做市场调查的事了。

“可咱们的数据从哪来呢?我在图书馆看到的很多文献都是66年以前的了,落后这么多年,肯定不适用于现在了。”耿兰说道。

“这个时候就要靠人脉了,我会和外贸局那边沟通,我们做生意本来也是和外贸局合作双赢,适当地向他们求助也是应该的。”

于静姝把沈星瀚和江雨丽的联系方式给了方小檀,严肃地说道:“这些事虽然可以我去做,但是以后咱们越做越大了,外贸方面的东西肯定是你要沟通得更多,现在你去联络,也可以提前锻炼锻炼能力。”

耿兰听了,主动说道:“我是学经济的,分析数据的事我来吧!”

“那我这段时间有空就多去几个村子跑跑,看看那里的村民和村干部怎么样,哪些村子里害群之马多,哪些村子组织能力强。”吴美彤也给自己找了事做。

毕玉左右看了看,说道:“我在电视台那边有认识的人,看看能不能拿到什么内部消息,方便咱们公司以后选址。”

于静姝点了点头,说道:“我妈那边还在谈加盖厂房和办公楼的事,我这些天要看她寄过来的计划案和图纸,还得考虑一下工人的待遇问题。”

看几个人都各自有了分工,于静姝站起身,说道:“既然目标都明确了,那咱们就分头行动吧!”

“等等!”方小檀插嘴道:“万一最后统计出来,还是有村子得分一样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于静姝卖了个关子,最后说道:“那就由我来选。”

“为什么?”

于静姝耸了耸肩膀,很嘚瑟地说道:“因为我财运好啊!”

那一瞬间,方小檀的拳头都硬了。

“你这算什么办法……”

“不要太相信大脑,心理学上的实验表明,面对太过复杂的问题,人脑的处理能力是很一般的,这种情况下,相信直觉是最有可能选出最优解的。”

方小檀下意识看了吴美彤一眼。

吴美彤点了点头,“确实有这个说法。”

“而且呢!”于静姝摇了摇手指,“做生意没有百分之百依靠实力的,运气也是一部分。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些人天生就有野兽般的直觉?历朝历代,在这种刚刚改革,遍地是黄金的时候,很多商人都是靠这种敏锐的直觉发家的。”

……

于静姝的话,几个朋友信没信,目前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