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第22章

作者:文理风 标签: 穿越重生

  王氏想了想,“这个倒是好解决,我去给药先生多送些炭火,让他在房里多摆几个炭盆,再让环儿每天把你裹得严严的,保证不会冻着你。而且我还给药先生说好,说你年纪小每天只让你上两个时辰,这样你就下午去一下午,既不用早起也不用晚睡。”

  林从听了点点头,这个方法倒是还行,只是想到老师是药纵之,林从顿时有些不乐意,“娘,儿子的夫子一定要是药先生吗?他是个书呆子,儿子不喜欢。”

  王氏对此却很坚决,“药先生教你,才是最好。”

  “为什么?”林从不解。

  王氏抱着林从,“儿啊,不是娘不给你找别的夫子,也不是娘不知道药先生有书呆子的外号,只是他真的是最合适。一来他就住在府上,你跟着他读,就不用出府,你年纪还小,天天出府上学太危险,二来请别的夫子进府,不是知根知底的,咱们又不敢随便请人进来,你爹如今位高权重,手掌兵权,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咱们还是尽量不给他惹祸的好。”

  “可是药先生是个书呆子啊!”

  “书呆子不是正说明读书多么,你是去读书的,又不是去学别的。”

  林从张张嘴,被他娘堵的哑口无言。

  王氏看着林从满脸的不情愿,只好把事情掰开给林从说:“林儿,娘知道你想要个样样都好的当你先生,可要真是读书好,又有才能的,人家就出去做官了,怎么会窝在咱们府上教书,所以药先生真是最合适的人选。”

  林从听了,也突然反应过来,是啊,这时代可没专门做老师,都是学而优则仕,只有当官不行,才去做夫子,赚个生活费,他当时想的,确实有点太脱离实际。

  王氏看着林从态度软化,接着说:“而且娘也不指望你跟着药先生学会什么道理,你只要跟着他识些字,能看懂书,会写字就行。”

  林从不解,看着他娘,这和他娘一直鸡娃的性子不符合啊!

  王氏笑着说:“你现在识字,等到七八岁,就可以学武了,如今天下未平,男孩子还是学武才更有前途。”

  林从:……

  原来不是他娘不鸡娃,只是他娘想鸡的是武科,不是文科。

  好吧,既然如此,他就学学看吧!

  ……

  林从既然决定去上学了,那就不能和惠明一起玩了,林从决定先去和惠明说一声,省得她到时来找他,才发现他去上学了,白跑一趟。

  林从去了李从珂的院子,就看到刘氏正和丫鬟门一起在门前晒着太阳做针线,旁边惠明正拿着几个线轴很不情愿的缠着线。

  刘氏一边做针线,一边说惠明,“天天只知道跑出去疯玩,我像你这么大,都知道跟着你外婆学绣花了,你如今连个线都缠不好,以后要如何学女红,要是学不好女红,以后嫁了人,人家婆家怎么看你。”

  惠明瘪着嘴,“那就不嫁人!”

  “不嫁人怎么能行,难道爹妈能养你一辈子,”刘氏凶了一句,接着又哄道:“乖,跟着娘好好学学,如今你爷爷已经是位高权重,你爹也厉害了,等你长大,就是京中的贵女,到时一家有女百家求,我儿定然能找个好夫婿。”

  远处,林从听得暴汗,原来家里不止他娘鸡娃,大家都在鸡娃,只是鸡的方向不同。

  他娘想着他能出人头地,而惠明她娘,想着她能嫁个好人家。

  林从这边正想着,惠明已经眼尖地看到林从,顿时惊呼一声,“小叔”,就把线一扔,朝林从跑来。

  刘氏顿时头疼,不过也没好说什么。

  惠明于是拉着林从跑出院子。

  跑出院子后,惠明顿时来劲了,兴奋地说:“幸好你来了,要不我娘又要唠叨我好久了,对了,咱们今天上哪玩?”

  林从看着很是开心地惠明,有些不忍心,不过还是告诉她,“我这次来不是来找你玩的,我是来告诉你,我明天要去夫子那读书了,以后捞不着和你一起玩了。”

  “什么,你要去读书了!”惠明很是震惊。

  林从点点头,“我娘说我不小了,不能光玩了。”

  惠明顿时很失落,“怎么你娘也这么说,我娘也天天说我是大姑娘了,不能天天玩了。”

  “唉!”两个孩子齐齐叹了口气。

  惠明失落了一会,好在孩子情绪来得快也走得快,就开始问林从上学的事,林从还没去上过,对古代夫子怎么教学也不清楚,只好摇摇头说不知道。

  惠明顿时兴奋了,“那你还不如我,我娘已经开始教我如何纺线,如何缠线,等到我大一点,就开始教我绣花,做衣裳……”

  “你好厉害!”林从真心说,想不到惠明这么小就会纺线,对于林从来说,纺线是他都不知道的领域。

  可随即惠明又有些不高兴,“可无论我做的好坏,娘每次夸我还是说我,都是说嫁人,真的好烦啊!”

  林从点点头,这就和前世家长一样,天天把考大学挂在嘴边,虽然确实是这个事,但真的很烦人。

  “你娘确实说得有点早,不过,也算早做准备。”林从只能这么安慰,真的太早了……

  “可是,我不想嫁人!”惠明愤愤地说。

  林从顿时笑了,惠明才几岁,居然都开始真考虑嫁人的事了,刘氏这委实有点太拔苗助长了。

  林从觉得有必要给他娘说一声,让他娘劝劝刘氏,小孩子这么小,总是说,很容易弄出逆反心理的。

  然后惠明下一句就把林从整蒙了:

  “小叔,你觉得我长大了出家怎么样?”

  “出家?!!”林从震惊地看着惠明,天呐,刘氏已经把孩子逼成这么样了吗,她才七岁啊,刘氏这是干什么,林从立刻就要拉着惠明去找他娘和曹夫人。

  结果惠明兴奋地来了一句:

  “我娘说以后我就是贵女了,我看京城好多贵女都不嫁人,而是选择出家,自己修一个道观,然后买上几个面首,可快活了,小叔,你说我现在就开始攒钱,等我及笄后,能攒够钱盖道观买面首吗?如果我钱不够,小叔你可以借我吗?”

  林从拉着惠明跑的手一顿,回头震惊地看着惠明:

  啥,买面首?

  天呐,这丫头才七岁,就知道攒钱买小鲜肉了!

第28章 用易经启蒙是什么感觉?

  林从无奈地扶额, 他怎么忘了,这唐朝女子的出家和其他朝代不同,有的是真出家,有的只是借着出家名字躲避成亲趁机养面首。

  而如今惠明说的, 显然是后者。

  林从看着惠明, 张张嘴, 有心想劝一句,可想了想, 还是闭上了嘴。

  因为林从想到, 等他后爹登基, 惠明就是郡主, 等李从珂登基,惠明就是公主,她还真有条件这么做。

  并且因为以前唐朝公主普遍有养面首的习惯,惠明就算这么做, 好像也没太大的阻力,甚至朝堂上下也不会多说什么。

  林从抹了把脸,算了,爱咋的咋的吧!

  谁童年没点梦想!

  *

  林从提着小书袋,被他娘牵着手,到了前院。

  他此次上的学堂就是书房隔壁的一间小屋,王氏领着林从到时, 药纵之已经在里面等着了。

  林从抬头看去, 就见一个五十多岁, 其貌不扬的老头穿着一身儒服站在那里。

  “快叫先生!”王氏把林从推上前。

  林从上前行礼, “学生见过先生。”

  王氏也忙把带来的礼物送上, “这是我这不成器小子的束脩。”

  药纵之态度很是平淡, 对林从说:“起来吧!”又对王氏说:“放一边吧,我先带着小郎君拜师。”

  说着药纵之站起来,走到旁边孔夫子画像前,拿起早已准备好的香点燃,然后给后面的林从。

  林从忙上前,接过香。

  “去给圣人叩头吧!”

  林从于是上前,恭恭敬敬地三叩九拜。

  等林从拜完,药纵之自己也在画像下首坐下,旁边仆役端来茶,林从小心接过,对药纵之说:“先生,请喝茶!”

  药纵之接过茶盏,喝了一口,淡淡地说:“当勤勉!”

  林从点点头,就等着接着训话,却不想听到药纵之说:“起来吧!”

  这就完了?

  训话就一句“当勤勉”?

  林从有些傻眼,这和他娘昨晚给他排练的不一样啊,不过林从还是麻溜地爬起来。

  话少好啊,要真训话来上半个时辰,那才受罪呢!

  拜完师,药纵之这才收下束脩,并且回了林从一卷《论语》。

  林从这个时候才发现,这时的书居然还是成卷的,可他记得宋朝的书就是成本的啊!

  后唐和宋朝才相隔几十年,书就差别这么大么?

  林从挠挠头,有些不解,不过也没说什么。

  此时拜师礼已完,王氏叮嘱林从几句好好学习,就带着丫鬟回去了。

  林从就被药纵之带到旁边早已准备好的小桌椅旁,然后等林从一坐下,抬头看着对面也落座的药纵之,有看了一眼周围,瞬间觉得不好了。

  好家伙,这哪里是上课,这是一对一啊!

  林从想的上学,是一个学堂好多学生,他进去上学,而现实是,一个屋,老师坐上面,他坐下面,两人面对面。

  这哪里是上学,这简直就是开庭时法官审理罪犯的开庭现场!

  林从举起手,弱弱地问了一句,“先生,林儿没有同窗么?”

  药纵之刚刚打开书卷,随口说:“没有,就你一个。”

  林从愣住了,李从荣李从厚还有李从珂石敬瑭的那么那么多孩子,就没一个在这读书的么?

  林从是这么疑惑的,也是这么问的。

  药纵之眼皮都没抬,“从荣从厚两个小郎君读了一年就不大来了,其他小郎君读个一年半载也不大来了。”

  林从:……

  难怪从他一进门,先生对他就如此冷淡,就连他拜师的训话,都如此敷衍,是不是在先生的心里,他也读不长,读个一年半载,就逐渐不来了。

  还有,林从想起自从他跟着他娘进了李府,就看到李家的孩子天天在家里疯玩,以前没觉得什么不对,现在才反应过来,这帮孩子不会都在逃学吧!

  不对,已经不能算是逃学,而是辍学吧!

  毕竟这些孩子天天在家玩,可是一点没避家长,家长肯定也是知道的,但却没管,当然也可能管了却没什么效果,干脆不管,总之,算是默认不上了。

  林从挠挠头,头一次发现府里的孩子们学业水平堪忧。

  可想到他后爹李嗣源好像也大字不识几个,李从珂好像也没啥学问,石敬瑭好像稍好一点,还能勉强看个兵书,林从扶额,好像不只是孩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