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 第176章

作者:陌于之 标签: 穿越重生

  老二哥就没带怕的,撸起袖子再次唾沫横飞,“是你妹妹先欺负人的,我也是哥哥,我不能允许别人这样侮辱我的妹妹,你自己扪心自问,你要是我,会不会这样做。”

  那肯定会啊。

  江承愿呆愣愣地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江承欢的内心再次受到暴击,她捂着胸口,只觉得快要站立不稳。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大掌柜的雅间门被推开。

  姜笙怀里揣着半包糖炒栗子,手里抓着三四颗栗子仁,正高兴地往嘴里塞。

  一边塞还一边推辞,“掌柜的你多留些吃,多留些,别客气。”

  等回过头,看到撸起袖子的郑如谦,呆傻傻的江承愿,和梨花带雨的江承欢,她也愣了下,裹满香糯板栗的小嘴动了动,颇费点功夫才咽下去。

  “你们这是……”姜笙看向郑如谦,“也要吃板栗吗?”

  这个小呆瓜哟。

  郑如谦轻笑起来,从她手中接过一颗剥好的板栗肉,塞进嘴里,“吃啊,怎么不吃,我辛辛苦苦从河北郡运来的呢。”

  姜笙露出满口小白牙,“那我给哥哥剥皮。”

  眼看这兄妹俩就要侧过身离去,压抑着怒火的江承欢终于爆发,“大掌柜,我不允许悠然居和他们做生意,我不允许!”

  要不说丰京世家规矩多呢,大家闺秀都气成这样了,说话的声音依旧柔柔的,还得何锐敲门转告,才把里头吃板栗的大掌柜给叫出来。

  “三小姐,大公子。”大掌柜跟姜笙一样费力地往下咽,胖油油脸上写满了噎挺,“这是怎么了?”

  “我说,我不允许悠然居跟他们做生意。”江承欢指着姜笙,一字一句道。

  这次下瞪眼的人又多了个大掌柜。

  说起来,悠然居跟姜笙兄妹的合作还挺多。

  腊肉腊肠自不必说,干豆角也谈了合作,还有新提的糕点。

  虽说断了这些不至于让悠然居伤筋动骨,但多做点生意多赚点钱不好吗。

  万一姜笙扭头把东西卖到其他酒楼,岂不是把客人拱手相让?

  但主家的嫡女发话了,大掌柜也不敢反驳,只能唯唯诺诺地应着,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紧张时刻,郑如谦抓起姜笙的手,故意道,“我们兄妹就不为难大掌柜了,生意不做就不做,之前谈好的合作就此罢了,大掌柜要是想吃板栗,随时请去九珍坊,小子就不在这叨扰了。”

  说完,拉起还有些懵的姜笙扬长离去。

  大掌柜的老泪都快飙出来了,跟咄咄逼人的主家嫡女比起来,这两兄妹称得上善解人意。

  而且这板栗,也是真的香啊。

  “你们……”姜笙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显然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

  同样呆愣的还有江承愿,看看嫡亲的妹妹,又看看远走的小姜块,他瞪着大圆眼,不明白怎么就闹到这种局面。

  “那这饭,还吃不吃?”他呆呆地问。

  江承欢恢复世家嫡女的矜贵与骄傲,“吃,怎么不吃,这可是咱家的酒楼。”

  说罢,莲步轻移,拉着江承愿上了三层专属于江家人的雅间。

  一场闹剧再次落幕,因为动静小,没惊扰到其他客人。

  只剩大掌柜唉声叹气。

  还有机灵的小二哥何锐,看了看远去的姜笙,又看了眼上楼的江承愿。

  第三次,他第三次觉得这位小姑娘的长相跟江夫人有点相似了。

  尤其是那圆碌碌的大眼睛,和大公子吃惊的时候如出一辙。

  都说事不过三,何锐不得不斗胆联想。

  他凑到大掌柜身边,细声打探,“东家之前说让您老帮忙找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第237章 二哥的高光时刻

  一番对垒,两败俱伤,三怀心思,四散奔逃。

  姜笙从悠然居走出来的时候还有点发懵,仰起头问,“二哥,刚谈好的合作,不要了吗?”

  “不要了。”郑如谦掷地有声,“从一开始是丰京人骄傲,现在是世家矜贵,合着咱们小老百姓活该被瞧不起呗。”

  既然是做生意,双方就应该立在平等的位置上。

  虽然这不可能。

  如果说丰京人的骄傲是骨子里的,那世家的矜贵就是世代相传的。

  他们家世不菲,他们挥金如土,他们享受着最高端的教育,站在社会的最顶层,还要鄙夷底层人的举止与行为。

  可谁愿意生来就是底层人呢。

  如果把这两拨人调换位置,底层人可以被教育成尊贵的顶层人,顶层人却未必有底层人活的精彩。

  “不同人有不同的活法,真正的教养应该是容纳这个世界的参差,而不是仗着自己的矜贵,去鄙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郑如谦洋洋洒洒,语气随意。

  姜笙认真地点着脑袋,小脸上都是信服。

  不知不觉,二哥哥也开始绽放属于自己的魅力了呢。

  “不过……”郑如谦语气一转,“江家那个小娘们可真不是东西,还不许悠然居跟咱们做生意,真是屎壳郎打哈欠,一张臭嘴。”

  姜笙,“……”

  “二哥。”内心破碎的小姑娘弱弱地问,“你这样得罪江家,不怕遭报复吗?”

  怕吗。

  怕啊。

  郑如谦笑了,“就算是要遭报复,二哥也不能看着我们家小妞妞被欺负,大不了鱼死网破,谁都别好受。”

  看着姜笙的笑容凝滞,知道这小姑娘又开始担心了。

  郑如谦赶紧恢复正经,“放心吧,不会的,她还有个哥哥呢,刚才发生那么激烈的冲突,她哥哥都没有站出来帮忙,可见并不赞同她。”

  “真的吗?”姜笙牵着他的手,疑惑发问。

  郑如谦一脸认真,“当然是真的,只不过他妹妹会怎么跟他闹,我就不知道了。”

  毕竟外人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当事人又岂能感觉不到。

  兄妹俩手牵手,等待姜四驱车,赶往天街口。

  九珍坊今儿正式营业。

  起初郑如谦的营业理念是:在不夸张的基础上,用新意抬价,多赚些钱。

  但新鲜能维持的时间太过短暂,再新奇的玩意卖多了,百姓们都会习以为常。

  张姑姑间费劲心思地推出新的糕点,也只能勉强维持着九珍坊的生意尚可,并不能达到大卖特买。

  从河北郡回来以后,郑如谦改变了经营理念,认为薄利方能多销,压缩成本比抬高售价更能提高利润。

  过年那几天,他跟张姑姑商量了下铺子内糕点的价格,一致认为不能降低价格,避免前头购买过的百姓不满意。

  但可以加赠。

  比如糯米枣糕从买一斤赠半斤,改成了买一斤赠一斤,实际划算下来一百五十文一斤,在糯米粉市场价八九十文的基础上,称得上物美价廉。

  原本卖到三五十文的糖葫芦,也都用上了买一赠半,或者买一赠一的降价处理。

  就连新推出的糖炒栗子,都只卖到三十文一斤。

  这直接导致原本就人流广泛的天街口直接堵塞,姜四赶了半天的马车都过不去,只能哭丧着脸道,“二公子,姑娘,你们走过去吧,马车实在是动不了。”

  姜笙表示理解,从马车上跳下去,依仗着小而灵巧的身姿,在烦躁的马车旁穿梭,最后成功抵达九珍坊门口。

  苗招英正在屋檐下热火朝天地炒栗子,跟前排了一整条长龙,全都是垫着脚望眼欲穿的丰京人。

  那些往日里高贵到不行的土著,因为一口绵香,彻底折服在外地人跟前。

  他们有耐心排队等半个时辰的,有大家族里的家仆,也有随便买上两口,发现好吃又重新排队的。

  随着苗招英把栗子炒熟出锅,先行过滤出两斤,大丫在旁边灵活利索地用油纸打包,交给队伍中的第一。

  那人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在众目睽睽之下剥皮塞进嘴里,最后长叹一口气,“买少了。”

  稀奇少见的糖炒栗子,口感又香又糯,偏偏还只卖三十文一斤,这谁受得了。

  排第二的直接要十斤。

  苗招英笑着摇头,“这位公子,咱们板栗有限,每人只能买两斤,您要是还想吃啊,等东家把板栗运回来了,给您吃个够。”

  这话有理有据还带台阶,叫人听了心里就舒坦,哪怕是两斤也愿意。

  很快,一锅炒栗子就没了。

  苗招英重新倒进生板栗,奋力翻炒。

  排队的丰京人出奇乖觉,没有吵闹,没有争执,全都静静等待。

  姜笙面对此情此景,下意识从怀中掏出温热的栗子,剥开一块,扔进嘴里。

  感受着软绵与糯香在舌尖回荡,她终于心满意足。

  以糖炒栗子的受欢迎程度,就算得罪了悠然居,也会有人抢着跟他们做生意的。

  “二哥。”小姑娘想起什么,“你有去运新的板栗吗?别回头卖光喽。”

  “放心吧,高家兄弟过完年就会直接去运。”郑如谦摸了摸她的头,“最多二十天就能带回来两千斤的板栗。”

  两千斤啊。

  听着挺多的,实际上还真卖不了多久,所以郑如谦才会设置“限购两斤”。

  在河北郡进价三文的板栗,千里迢迢运送到丰京,再制成糖炒栗子,只卖三十文一斤,图的已经不是利润,而是口碑。

  当丰京的百姓每每走亲访友,或者贪嘴犯馋,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九珍坊”,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糖炒栗子只是个开头,往后会有更多的异乡美味,也会有更多的百姓成为九珍坊的忠实拥趸。

  这是郑如谦生意的重点转折,也是他敢于跟悠然居分割开来的底气,更是他宏伟商业版图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