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 第202章

作者:两边之和 标签: 穿越重生

  她就两个儿子,侯爷却有四个儿子,老三又不在京里,府里的东西岂不是便宜了那两个庶子?不行,侯爷不管她得管!

  侯夫人直接从公中账上拿银子,去寻匠人,去采买东西,七八天就装了十来车。匠人是真不好寻,管事跑了一个月,也才找到两个愿意去山云县的。

  侯夫人也没耐心再等了,两个就两个吧,派了管事往山云县送东西。

  带的东西多,路上自然走不快,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山云县。这个时候海边盐田已经产出了不少盐了,一车一车,全都是夜里拉回来的。

  县衙边上的大宅子已经建好了,跟居民小区似的,划分为好几个区域,既是一个整体,小门一关,又各自独立。储存盐的库房便建在这里,提纯盐的作坊也在这里。

  余枝看了婆婆的信,又看到婆婆给送了这么多东西,都是当用的,居然还有两个匠人。巧了,其中一个就是会烧砖的。

  余枝看向闻九霄的眼神都不对了,“远香近臭果然是有道理的。”

  闻九霄懂她的意思,不就是说你娘怎么对你这么好了?闻九霄也没想到啊,他娘不仅送了匠人和东西,还给他捎来一万两银子,其中五千两是从公中账上抽的,另外五千两是娘的私房。

  他压根就不知道,武安侯不指望这个儿子,侯夫人还得指望呀!她之所以这么费心,一是不想让庶子占了便宜,府里的东西与其便宜了庶子,还不如便宜她的老三呢。儿子在外做官,家里补贴一二,京里不都这样吗?谁也不能说她半个不字。

  二呢,闻九霄有能耐呀,之前都能做到大理寺少卿,以后谁又能保证他入不了内阁?到时她就是阁老的母亲,多风光!

  对于父亲没捎来只言片语,虽然管事帮着描补了,说出发时侯爷在卫所。可闻九霄心里明白的很,说实话,他往京里去信其实没报什么希望,父亲的态度也在他意料之中,所以就谈不上失望不失望。

  管事歇了三天,就押着十来车启程回京了。都是山云县的土特产,不值什么钱,但其中有一整车精盐。

  闻九霄交代管事了,精盐的事保密,只侯夫人一个人知道就行了。

第382章 平价盐

  虽然盐贵,但人却不能不吃盐,不吃盐浑身都没力气,还怎么干活?所以大庆朝的大盐商都可富有了,也有人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不过私盐贩子要是被抓到了,是要砍头的。

  想要光明正大地卖盐,必须经过官府允许,手里有盐引。

  山云县的盐引份额一直都是被张严马宋四家瓜分的,刚开始晒盐的时候,闻九霄就提前说了,今年的盐引就不往外放了。

  这一下打得四家措手不及,盐多贵呀,家里每年的进项卖盐占一半。他们可不会那么老实,官盐掺着私盐,多赚钱呀!

  现在官府不往外放盐引了,那就不能卖盐了,县太爷是什么意思?是只今年不放盐引了,还是以后盐引都没有了?是县太爷要做盐的生意吗?

  这四家私底下纷纷猜测着,张家还好,既然铁了心上了县太爷的船,连路都修了,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盐,不能卖就不卖吧,再肉疼也压着家族中的人,不许嚷嚷,不许闹事。

  宋家也还好,宋义安进了县衙,自然不能拆县太爷的台。再一个,宋家还有个不知柴米贵的秀才呢,宋立贤早就看不惯家里做生意,污染了书香气。除了宋家主唉声叹气了好几天,宋家也没泛起什么水花。

  严家和马家却炸了锅,“不放盐引了?这是要逼死咱们呀!”

  “可不是吗?我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可真有手段,软刀子割肉呢。先是采石场,接着普查什么人口,现在连盐都不让卖了,明儿还不知道出什么幺蛾子呢,这一出出的,不给人留活路了。”

  “老哥,你说他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敛财呗!我说之前怎么那么好心给泥腿子送米送肉,一车一车的东西散出去,一点都不心疼,合着人家早有打算?现在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吧?算盘打得可真精。”

  “你是说姓闻的手里有盐?不能吧,他才来几天,就把这里头的道道摸清楚了?”

  “说不好。老弟,你是怎么想的?要是把盐也舍去,家里可就揭不开锅了。”揭不开锅倒不至于,银子缩水倒是真的。

  “谁说不是呢?老哥你就两个儿子,紧一紧还能过活,我可有五个儿子,这么多张嘴要吃饭,没了盐的收益,真的要去讨饭了。老哥,我是真不甘心,要不咱们四家……”

  “别想啦,老弟你还没看出来吗?哪还有四家?那张家,宋家,早就成了县太爷的哈巴狗了。尤其张家,你看那个上赶着的劲呦,姓闻的要说屎是香的,他都能上去啃两口。”那是一脸的鄙夷啊!

  “哼,我还就不信姓闻的手里真有盐,没有盐引怎么了?我有盐还愁没人买吗?”私底下卖就是了,以往也不是没这样干过。

  “这倒也是。”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两人这是想到一块去了。你上有政策,我下有对策,可钻的空子多着呢。

  但很快严家和马家就发现不对劲了,他们手里是有盐,但真没人买。

  因为县衙又贴了告示,告示上说了,凡山云县的百姓,以后都可以平价买盐了,盐价比以前整整降了一半。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山云县的老百姓都能吃得起盐了。

  当然,为了防止有人低价大量屯盐倒卖,县衙也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的。比如,给每户人家都发“盐本”。买盐拿“盐本”去买,你家几口人,每个月多少量,多一些还可以,若是多得太多了,肯定就不行。至于你说要用盐腌鱼、腌菜,也行,但“盐本”上会记上,你家总不能隔三差五就腌菜吧?

  这个“盐本”的主意自然出自余枝了,也不算她的主意,是她借鉴过来的,借鉴的“粮油本”。

  让所有的百姓都进城买盐也不实际,就在镇上和人口多的大村设立代销点,保证百姓买盐方便。

  这消息一传出来,老百姓可乐坏了。尤其是两县相邻的村子,他们能平价买盐,而隔壁村却得吃高价盐,身为山云县的人,他们骄傲呀!瞧见没,这都是因为咱们的父母官好!

  告示上还有一条,针对山民的。凡愿意下山居住的山民,享有和山下百姓同等的待遇,意思是也可以平价买盐。

  至于能不能吸引山民下山,一时半会肯定成效不大。闻九霄也不急,山下的百姓他还没理顺呢,山民就且等等看吧。

  官府出面卖的官盐,颜色白,无异味,价格还便宜,老百姓又不傻,怎么可能还去买严家马家的私盐?没听下乡的差爷传达吗?在山云县只有官府卖得盐才是正宗的,其他的都是私盐,不能买。

  张家和宋家十分庆幸,暗地里看严家和马家的笑话,哼,还想悄悄卖盐跟县太爷打擂台,盐卖不出了吧?傻眼了吧?傻了吧唧的!

  闻九霄在平价卖盐的同时,也悄悄让人往外卖盐。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什么最挣钱?自然是走私了。

  闻九霄可不是那么遵纪守法的人,要不然就不会朝安乐公主射箭了。他心中自有一套自己的行事准绳,只要结果是好的,方法和过程就算不太光明正大又如何?何况他卖盐也是为了山云县的发展,又不是塞自己腰包。

  盐可真挣钱,一车车的盐拉走,一车车的银子拉回来。这时候余枝是最高兴的了,她最喜欢数银子了,箱子打开,一箱一箱地看,这颜色,这光泽,啧啧,最美的风景也莫过于此了。

  余枝高兴的事不只这一件,她不是从沙池县弄来近百土匪吗?又从牢里挑了十来个,凑成一百人,全撵去开荒了。

  看荒地的情况,难垦的一人一天能开半亩,杂草不多的,则一人一天就能开一亩,整整干了一个月,几千亩地就出来了,养上几年这就是良田。若是把山云县境内的荒地全都开垦出来,还用为赋税发愁吗?

  这些土匪之所以不敢作妖,纯因大棒加胡萝卜。大棒就不言而喻了,胡萝卜则因人而异。在伙食上余枝并不苛待他们,这么重的体力劳动,不吃饱饭可不行。

  被抢上山的女人,也有给土匪生了孩子的,有一些是被强迫的,但也有些后来日子过得还不错。像后者,余枝就说了,若是表现好,改造好了,赎完身上的罪孽,允许他们成为本县治下百姓,可以和妻儿团聚好好过日子。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身上没有背上人命。

第383章 牵手

  严家和马家的盐卖不出去,自然把闻九霄这个新来的县太爷恨得牙痒痒,可要让他们低头示弱,一向作威作福惯了的两家却不愿意。于是两家家主眼珠子一转,决定要给县太爷添点堵。

  俗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山云县的百姓吃的是平价盐,其他县城,包括州府的百姓,却要花双倍的价钱买盐。以前盐价都一样,就算嫌贵,大家也没什么好说的。现在不一样了,有山云县的平价盐在前,山云县外的百姓能乐意吗?

  凭什么山云县的盐价那么低,而我们县的盐价却那么高?不都是大庆朝的子民吗?人家的县太爷都能体恤治下百姓,我们的县太爷为什么就不行呢?

  一个两个不满,三个五个不满,当地的父母官还能不当一回事。当半数,大半的百姓都不满,甚至当地的乡绅富商都不满时,父母官还能坐得住吗?

  与山云县相邻的两个县的县令一开始还不信,“这从那传出来的谣言?是不是有人想趁机煽动民众闹事?”

  山云县盐价低?还整整低一半?怎么可能!山云县是最穷的了,他们的县令兰焕平官服上都打着补丁,还平价盐呢,简直是天方夜谭。

  县衙的属官知道的却多,“大人,属下打听清楚了,不是谣传,消息属实。山云县年前不是新换了县令吗?一上任就颇多动作,平价盐就是他搞出来的。”

  “新县令?知道什么来路吗?”都知道山云县穷,兰焕平那个倔老头操碎了心,也没见赋税能多一丢丢。所以大家对山云县一向不看在眼里的,就算兰焕平走了,换了新县令,也不过是另一个倒霉蛋罢了。

  是的,在他们眼里,每一个到山云县上任的县令都是倒霉蛋。不是像兰焕平那样被架空,就是被逼得主动辞官,所以不值得他们关注。

  “听说是京里来的,说是来的时候前呼后拥,光是奴才护卫就带了二三百,威风着呢。”闻九霄到山云县那天,那么多人都看到了,不难打听。

  “京城的?”沙池县的县令曲玉河皱眉,不知想到了什么。

  属下见状,又道:“出身应该不差,说是一来就给百姓送了一份年礼,每户一斤肉两斤米,还有布。是全县的老百姓,属下粗略算了一下,至少得送出这个数。”他伸手指比划了一下。

  “年后又招人修城墙铺路,不是徭役,给发工钱,再加上现在的平价盐,可得不少银子往里填呀!大人,属下觉得那位闻大人怕不是简单的出身不差。”除了自掏腰包还有别的解释吗?毕竟山云县是出了名的穷,地皮刮一层都刮不出几文钱来。

  曲玉河眉头皱得更紧了,垂着眸子不说话,心里不乐。虽没见到山云县的这位新县令,但对他的印象却特别不好。仗着家世好就乱搞,这不是把别人架在火上烤吗?显摆你银子多?治理一地是用银子砸的吗?乱来!

  若真是嫌银子多,何不大方一点,让所有百姓都能平价买盐?你在山云县这么一搞,不是逼着别人也跟着降价吗?这是要断人财路啊!

  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大人,您看这……”百姓闹得太厉害,不能不管呀!

  曲玉河沉吟着,“不忙,先打听打听。”顿了下,“你去河口县走一趟,看看那边的情况。再去山云县瞧瞧姓闻的搞什么名堂,我想法子打听打听他的来历。”

  虽然对山云县这位新县令不满,但没摸清对方底细之前,曲玉河也不敢贸然得罪他。把盐价降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他就想着联合其他人一起告闻九霄一状,逼他恢复盐价。

  转眼半年就过去了,山云县虽不能说焕然一新,但跟之前的破破烂烂相比,好多了。尤其是老百姓,脸上的笑容都多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挣到钱了呀!以前是空有一身力气没处使,现在县太爷招人修城墙盖房子,一个月就能挣三百文,还省了家里的口粮。以前一年到头交了赋税,家里都剩不到三百文,过年连肉舍不得吃上一口。

  现在多好呀,地里的活出来了,他们就回村里干活。地里的活干完了,就回去继续修筑城墙。衙门里的差爷说了,就算城墙修筑好了,还有其他的活给他们干。他们不挑,只要能挣工钱,再苦再累他们都愿意干。

  要是能干满一年,能挣到三两多银子呢,家里兄弟多的,说不定都能挣到十两。起新屋,娶媳妇……想想日子就有奔头。

  “变化真大!”穿着便装的闻九霄和余枝在街上逛着,好久没出来的余枝深有感触。

  闻九霄太忙了,难得有时间就想陪陪媳妇,这不,夫妻俩谁也没带,出来约会了。说是没带,清风哪能放心?远远地跟在后头呢。

  “嗯?”闻九霄不解地看向余枝。

  余枝朝他挤眼,“三爷,牵个手呗!咱们现在都是男人,牵个手没关系吧?”今天的余枝依旧穿着男装,正狡黠地对他笑。

  闻九霄从她的脸上看到她伸出的右手上,嘴角抽了一下,左手飞快地握了一下她的右手,然后飞快地松开,“牵了。”

  “你这叫牵吗?你这叫握!不对,你这应该叫碰,你就是碰了我手一下,太快了。”余枝不满,“你是害羞呢,还是嫌弃我了?三爷,好朋友携手而去不是挺正常的吗?我知道了,你肯定是嫌弃我了!这手也没粗呀,怎么就成糟糠了呢?”

  余枝端详着自己的手,一副戏精附体的模样,余光却关注着闻九霄。

  闻九霄……

  余小枝,说吧,你到底想干什么?

  余枝就看着自己的手,无辜。我没想干什么,就是想跟三爷牵个手。自己的夫君,还牵不得了吗?合法的,有证的好吗?

  闻九霄看着站着不愿走的余枝,只好又往回走,迟疑了几秒,还是牵住了她的手。两个人挨得很近,手往袖子里缩。闻九霄面上高冷,身体却十分紧绷。

  余枝满意了。好兄弟,牵手一起走!这样才对吗?

  走了十来步,迎面撞见从一家铺子出来的巡街捕快,闻九霄动作飞快,抢先往前走了一步,顺势便松开了余枝的手,很自然地双手背后。

  余枝……

  男人就这么……狗吗?

第384章 桃花

  “咦,浣浣,你看什么?”街边一家酒楼二楼临街的厢房,几位姑娘在此歇脚。一位身穿银红裙子的姑娘看向趴在窗边的姑娘,觉得十分诧异。浣浣的性子最是活泼,这半天了怎么没见她吱声呢?

  坐着正喝茶的杏眼姑娘扑哧一笑,打趣道:“看到如意郎君了呗。”

  其他姑娘也都跟着笑了起来,“真的假的?咱们这个小地方能有什么如意郎君?比之宋家二哥哥如何呀?”

  宋立贤,宋家的那位秀才公,不仅年轻有才,相貌生得也不差,是姑娘们心中最理想的夫婿。边陲之地的姑娘,性子大方多了,像这样私底下谈论一下年轻男子,并不算什么。

上一篇:社恐在古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