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 第243章

作者:两边之和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写信……不,还是我回京一趟吧。”写信太慢了,他若快马加鞭能省一半的时间。而且信上也说不清楚,他要当着母亲的面表明态度:舟舟是他的长子,他若娶妻娶的就是未来宗妇,必须得慎重。

  至于父亲,他怕是跟母亲一个心思,只想着往高门里挑,却不考虑合适不合适。

  “没有旨意地方官员能随意进京?”余枝表示怀疑,“这也不是述职的时候呀!”这话一出口,余枝就知道自己犯傻了。

  外放八年,闻九霄每年的考察都是优等,却从没升过官,就好像朝廷把他忘了一样。你要说朝廷把他忘了吧,也不确切,毕竟该给的赏赐也没少过,就是不给升官,连给换个任地也不肯,所以闻九霄这八年一直没有进京述职的机会。

  毕竟地方官员进京一般就只有三种情况,要么升官,要么调任,要么就只能是过去领罪的。这三种情况闻九霄均不占,唉,皇上可真够小气的。

  闻九霄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从海外带回来的番薯不是试种成功了吗?这可是高产农作物,自然得上报朝廷加以推广。这么大的事情,在奏折里怎能说清楚?还是我进京亲自向皇上禀告吧。”

  其实番薯一年前就试种成功了,之所以没往上报,是闻九霄觉得山云县太出风头了,从最初的海水晒盐,到人口翻倍增长,到赋税,到水兵,再到教化山民……这一桩一桩的太招人眼了。

  闻九霄借口要多试种两年,摸清番薯生长的温度土壤等,把这事压下来了。他得缓一缓,缓一缓才能走得更稳。

  现在为了儿子,他也顾不得了。

  余枝有些担心,“那皇上……”就皇上这记仇的性子,闻九霄进京能得好吗?

  闻九霄嘴角扯了一下,“放心,皇上还没那么拎不清。”记仇也得分事,身为帝王,康泰帝自然知道轻重。

  “这就好。”余枝放心了,“那我去收拾些东西你给舟舟捎去。”

  闻九霄想说京城什么没有,不用带,都这么大的人了,用不着再为他操心。还没来及张嘴呢,余枝就已经风风火火出去安排了,闻九霄的手顿在半空,好一会才慢慢落下。

  算了,算了,带就带吧,大不了都孝敬岳父大人。

  花花小姑娘知道她爹要去京城,可兴奋了,“爹,带我,带我,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呢,我也想跟您去。”

  “你没去过的地方多着呢,不差京城这一地儿,别猴你爹身上,你爹有正经事,可带不了你。”余枝把她拽过来。

  “爹,爹,您就带我去吧,我保证不拖后腿,我自己能骑马的,保证不喊苦不叫累。”花花小姑娘软语相求,知道她爹最疼她了,“爹,我都想大哥了。还有祖父,祖母,外祖,我都还没见过他们呢。”开始卖惨了。

  余枝压根就不吃她这一套,“对,对,对,你祖父祖母可想你了。你怕是不知道,京城跟这边的规矩一点都不一样,你这样的皮猴,也就你爹娘惯着你,到了京城,一天得揍八顿。”

  余枝吓唬她,“你祖母肯定要拘着你学规矩,学女红,一天到晚关在院子里,学不会就打手心,跪祠堂。你去吧,赶紧去吧。”

  “祖母打我,我不会跑吗?她年纪大了,肯定追不上我。”花花小姑娘振振有词,余枝都被她逗笑了,“你跑一个试试?看你祖母不会让人抓你?抓到了翻倍罚,能罚到你怀疑人生。还跑,饿你两顿你还能力气跑?匹夫之勇,知道不?”余枝冷笑着教育她。

  花花小姑娘哑口无言,偏眼珠子还不安分,骨碌碌转,“那,那,不是还有爹吗?爹肯定会护着我,是吧爹?您肯定不会让祖母罚我的!”她仰着小脸巴巴看向她爹。

  余枝又是一声冷笑,“你爹?你爹就没点事时时看着你了?你爹办完事就回来了,你祖母看到你这么没规矩,肯定要把你留在京里教导。也别指望你哥,你哥八月要参加乡试,没工夫管你。你要是打扰他看书,你祖母头一个不愿意。”

  花花小姑娘傻眼了,“娘,您怎么净给我泼冷水!”

  “我是教你认清现实,乖,大闺女,你这样的,只有为娘不嫌弃你。”

  “爹,您看娘啦!”花花小姑娘嘟着嘴朝她爹撒娇。

  闻九霄摸摸大闺女的头,温声道:“花花乖,爹这回路程紧,真不能带着你。爹不在家,你大哥也不在,你就是家里最大的,你在家帮爹照顾娘和弟弟好不好?等爹回来,爹带你出海。”

  花花开始很失落,不过听到她爹承诺带她出海,眼睛顿时亮了,“真带我出海?拉勾,不许反悔。”她早就想出海啦,可爹说她小,一直不同意。

  为了防止她爹反悔,花花小姑娘赶紧拽着她爹的手拉勾,把这事定死了。

  “哈,拉过勾了,爹就不能反悔了。”

第469章 回京

  虽然定下了要去京城,但也不能说走就走,闻九霄毕竟是山云县的父母官,一走几个月,总得把公务都安排好吧!他毕竟打着禀奏高产农作物的借口进京的,那番薯他总得带着吧!

  别看闻九霄只一个人,要操心的事情可多了,有他在山云县坐镇,无论是海上还是定居山下的山民,都安生多了。他要是离开,各处的官兵都得加强警戒。

  如此忙了五天,才差不多把各处都安排好,临启程的前一天,闻九霄的升迁文书却到了,而且来接替他的人已经在半道上了。

  别说余枝了,就连闻九霄都被打个措手不及,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

  闻九霄先看升迁文书,饶是他一向沉稳,也忍不住瞳孔猛地一缩。

  户部尚书!本以为能升个一级就不错了,没想到朝廷召他回京任户部尚书一职。

  这可是实打实的正二品!

  从小小的七品县令,到正二品的户部尚书,一下子跨了好几级。余枝就是再学渣,她也知道这不对劲,升官没有这样升的。

  她很忧心,“几个意思?挖坑给你跳,还是前头是刀山火海?还是户部出问题了,要拿你顶缸?”

  不怪余枝这么悲观,实在是泰康帝太小心眼了,突然给了个大馅饼,还里头还全是大肉,但谁知道加没加毒?

  闻九霄猜测,“应该是京里出事了。”还得是大事。

  京里可不就出事了吗?泰康帝倒下了,太子监国。

  要说泰康帝,也是他倒霉,心血来潮去了一趟冷宫,被曾经的白嫔给刺伤了。不仅伤及了心肺,那匕首上还有毒。

  还记得白嫔吗?曾经的白妃娘娘,伏诛的白国公之女。

  亲父谋逆,白嫔哪怕生下了皇子,也没逃过被打入冷宫的命运。那个小皇子也没有养住,很快就夭折了。

  本来亲父谋逆白嫔已经深受打击了,小皇子这一夭折,白嫔的精神就不大正常了,加之冷宫那样的地方,好好的人进去了都能得疯,更何况一个精神失常的人?

  没多久白嫔就疯疯癫癫了,可皇上来冷宫那天,她突然跟回光返照似的清醒过来了,洗干净了手脸,换了干净的衣裳,梳好了头,给皇上请安。

  泰康帝眯着眼睛认了好半天才把她认出来,她还自嘲,“看来臣妾是老得丑得不成样子了。”

  到底是跟过自己的女人,还曾生下过皇子,看到她成了这副样子,泰康帝心头也有些不自在。

  谁能想到上一刻还好好的白嫔,下一刻就从袖子里抽出匕首,狠狠地插入泰康帝左胸……两个人离得太近了,太猝不及防了,以至于连泰康帝自己都没反应过来,胸口巨疼,他才意识到自己被个女人行刺了。

  匕首是从哪来的?一个疯了的人,怎么审问?白嫔身边倒是有个老宫女,不过赶在侍卫过来提人的前一刻自己把自己吊死了……

  死的死,疯的疯,上哪追查去?

  泰康帝倒下了,由太子监国。太子这一监国,就发现了国库空虚。大庆朝虽称不上盛世,但也算国泰民安吧,国库怎么会空虚?

  太子殿下一查,查到了他老子头上。原来,国库的银子被泰康帝抽去给自己修皇陵去了,可以想象太子殿下是个什么心情……父皇为君父,又躺在那半死不活的,身为儿子他能怎么办?满腔的怒气都冲着户部尚书去了,直接把人下了大狱。

  也知道户部尚书是替泰康帝背黑锅的,太子也没杀他,直接让他上折子乞骸骨了,一家子都离开京城回祖籍了。

  户部尚书空出来了,朝中盯着这个位置的人不少,但太子殿下却独独想起了闻九霄,为何?国库空虚,他有点金手啊!才去山云县几年,山云县的赋税都快赶上江南道了。

  朝中反对者甚多,抓住“规矩”呀,“法度”呀,阐述没有这样一步登天的。

  太子殿下硬是顶着压力,执意召闻九霄回京出任户部尚书一职,“官职升得快些怎么了?之前他连降三级诸位爱卿怎么不说呢?小闻大人出任山云县县令,恪尽职守,平海贼,教化山民,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勤农事,促民生,立下不世之功,一个户部尚书,怎么就当不得了?”

  他行伍出身,本就气势逼人,现在环视四周,朝臣更是倍感压力,“你们若是觉得从七品升至二品太打眼,那就当他是从四品升上来的,四品到二品,也就两级,未出京之前,小闻大人是正四品的大理寺少卿。这么想,是不是心里就舒服多了?”

  朝臣……

  并没有!

  好在来使也是熟人,苏公公。闻九霄一打听,他捡能说的都说了,还捎来了闻九霄岳父的一封书信。信上,苏公公没说的也全有,闻九霄这才明白他这次升迁的前因后果。

  得,这回全家都要回京城了。

第470章 打算

  能回京城自然是好事,可这事太突然了,闻九霄和余枝一点准备都没有。

  八年了,他们来山云县已经八年了,摊子铺得有点大,光是作坊就开了好几个。酿酒的,制糖的,造船的,还有砖窑……虽然借了县衙的名头,但所有投资都是余枝拿的银子,师傅和伙计们的工钱也是余枝发,但收益余枝只拿一半,另一半入县衙的账。

  这是余枝自愿贴补闻九霄发展山云县的,县衙里所有人都知道这事,他们对余枝这位擅长经营还十分大方的少夫人非常敬重。

  尤其是以张长胜为首的,别人是敬重,他是敬畏,对这些作坊从来没起过半点觊觎之心。

  这些作坊还好处理,维持现状就行,余枝的那一半收益,半年往京里送一回就行了。

  比较难办的是县衙的账目,县衙的账上有几块固定支出,比如养兵,比如抚恤,比如孕妇和女童的专有福利……余枝担心新来的县令会把这些支出砍掉。她和闻九霄好不容易才把山云县发展起来的,现在的政令自然希望一直时实施下去。

  就算离开了,余枝也希望山云县越来越好,哪怕维持现状,也不希望山云县待退回八年前的模样。

  比较难办的是盐田和海上。余枝的私人盐田,她一点都不想便宜了别人,可要继续人不知鬼不觉地挣钱,怕是不容易了。

  不容易也不能便宜别人,这个东西太招人眼了,怎么办呢?余枝沉思着……大不了转做海上的生意,相信岛上的海民会很喜欢她的盐。

  之前,余枝私人盐田产出的盐都是悄悄运往中原内地的,这也是余枝心善,以一己之力平盐价,就算杯水车薪,只要百姓能得一点实惠,她就觉得值了。

  在古代,运输是个大难题,成本太高了,运出来的盐余枝的商队真的就赚一点点银子,有时甚至白忙活。余枝并不介意,银子多到一定程度,就是堆在那儿的死物,还是花出去吧,心里安宁。

  罗浮岛已经成了水兵的大本营,岛上的居民就是原来的海贼,能改造好的才有资格成为岛上的居民,改造不好的,那就继续做奴隶。

  经过几年的努力,罗浮岛俨然成了世外桃源。岛上居民种田的种田,打渔的打渔,还建了各种小作坊,开了铺子,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能安居乐业,谁还愿意去过刀口舔血的海贼生活?

  闻九霄是县令,理所当然管着山云县一切事务,这支水兵又是他一手缔造的,自然听命与他。这支水兵他是不会交出去的,就算他回京了,他也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有了这支水兵,他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军政必须分家。

  大庆朝,文武本就泾渭分明,像闻九霄这样的县令是调动不了大批军队的。山云县原来的武装力量就是张昌盛手底下那几十人,还一半多都是他家的家丁充的。

  还是闻九霄上任才把三个巡检的武装力量给补齐,后来要防海贼,征了一次兵。再后来练水兵又征了一次兵。

  驻军和水兵其实都混一起了,现在足有一千五百人。

  小小的山云县,本不该有这么多驻军,这不是情况特殊吗?而且闻九霄自己养兵,外头也不清楚他们的底细,所以就一直这么混着了。

  赶在新县令到之前,闻九霄把水兵和驻军分开了,水兵九百,由闻九霄的心腹蒋护卫长指挥。当然,在册的只有五百人,有海上根据地,还是很好操作的。

  闻九霄顺便还拨了一百亩盐田给水兵,自给自足,不用受县令辖制。

  剩下的六百人就由张昌盛掌着,依旧是三个巡检,巡检之上设一指挥使,张昌盛便是这六百人的指挥使。也给一百亩盐田用于养兵,省得他跟新县令搅和到一块去。

  县衙诸人得知县太爷升迁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

  不,他们不想要新县令,他们就想着跟着闻大人干。闻大人的能力和魄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山云县之所以有今天,全靠闻大人啊!

  闻大人走了,他们怎么办?

  新县令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给他们穿小鞋?大家能处到一块去吗?他们都习惯了闻大人的做事风格,一点都不想改啊!

  一个个的如丧考妣!

  可是,大人是高升,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连升这么多级,整个大庆朝也只有他们大人一个人了。众人心慌的同时,也无比自豪。

  就算再舍不得,他们也不能阻了大人的青云路!

  “干吗?干吗?大人高升是好事,一个个哭丧着脸,给谁看呢?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对大人多不满。”卓正扬调侃。

  其他人纷纷朝他冷哼,“你跟着大人回京,你是不愁。咱们呢?真舍不得大人啊!唉,再也没有比大人更好的上峰了。”

  “大人不仅是我的上峰,还是我的救命恩情,自然是大人去哪,我就去哪。只要大人不嫌弃,这辈子我都跟着我家大人效犬马之劳。”卓正扬神情中带着三分得意。

上一篇:社恐在古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