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外室后我不想奋斗了 第259章

作者:两边之和 标签: 穿越重生

  这么一想,她又坦然了许多。

  “这都是花花那丫头弄的?”侯夫人终于开口。

  “回夫人,是的。”苗夫子坐在绣凳上,欠着身。

  “她故意的?”除了故意,怎么可能把针弄断?“那丫头很抗拒学女红?不听教导很顽劣?”

  苗夫子摇头,要是故意还好了呢。“并没有。三姑娘很听话,就是针到了她手上跟在别人手里不一样。”她斟酌着,措辞委婉。

  侯夫人没忍不住嘴角一抽,沉吟了一会,方道:“有劳苗夫子费心了,这事我知道了。”

  苗夫子知趣告退,然后花花小姑娘就被侯夫人请过来。在侯夫人看来,她的孙子机灵又聪明,怎么可能学不会女红呢?要么是苗夫子夸大其词了,要么就是老三媳妇这个当娘的给耽误了。

  “祖母,您找我?是不是有好吃的给我留着?”花花熟门熟路抱上祖母的胳膊撒娇,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还不忘搜寻着,“是厨房又做了新式样的点心吗?”

  “你呀,就知道吃,小馋猫一样。”侯夫人嗔了孙女一眼,道:“苗夫子来过了,告你的状呢。”

  花花一点都不慌,“祖母骗人,苗夫子才不会告我的状呢,我乖着呢。”

  “把绣花针都折断了还叫乖?”侯夫人看向孙女,然后视线落在一旁的桌子上,“这是你绣的?”

  花花早看到了,理直气壮地道:“是呀!”顿了下又补充,“确切来说并不是绣,是缝。我才刚学女红,没有基础,夫子让我先用针练习缝直线。”

  “你就连成这样?”

  “是呀!”那坦荡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她缝得很好呢。针眼大就不说了,还乱得跟茅草似的,实在……

  侯夫人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您看,我手上扎得都是针眼,可疼了。祖母,我能不学了吗?”

  她还有脸诉苦?

  侯夫人没好气地道:“姑娘家怎么能不会女红呢?鸾姐儿年纪比你小,都在学着呢,你是当姐姐的,怎么能说出不学的话来?”

  花花可不赞同这话,“姑娘家就得学女红吗?也没有谁规定妹妹学,姐姐就得学呀!鸾妹妹学,是因为她有天分,能学会。我没有呀!我拿针跟受刑一样,慧姐姐半个时辰就绣一朵漂亮的花了,我一个时辰把十个手指头扎成了筛子。

  “祖母,孔子都说‘因材施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叫笨。都撞了南墙了,祖母,咱回头吧!”回头是岸。

  “不会女红有什么关系?我投了个好胎呀,爹和哥哥有本事,娘又疼我,我的衣裳有丫鬟做,根本用不着自己动手,我只要知道一些针法,能分清是苏绣还是蜀绣,不太丢人就行啦!”

  别看花花年纪小,她向来不会为难自己。当然,这也是因为她对女红不感兴趣。换了习武试试?一个招式没学会,她能十遍二十遍地练习,从来不说放弃。

  侯夫人只听着孙女小嘴叭叭叭地说,都没反应过来,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复杂呀!

  “小小年纪,怎么那么多的歪理?”侯夫人沉下脸,孙女才七岁,懂什么?老三媳妇那个不着调的,都教了孙女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好好的侯府千金被她给教坏了。

  花花却不怕,“爹说的呀!我拿不好针,爹就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而且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对于自己不擅长的,忽略就好,别跟自己较劲’。我觉得爹说得很对呀!”

  “你爹……”侯夫人深吸一口气,胸口堵得慌,可对上孙女清澈的眼睛,她只好艰难开口,“你爹,说得对。”

  能不对吗?她若说不对,这丫头能扯着她找老三对质去……

  突然的,侯夫人看这个孙女就没那么喜欢了,审视的目光慢慢落在她身上,然后她发现这丫头的眼睛像老三,尤其是她定定望着你的时候,太像了。

  “祖母,祖母,我可以不学女红了吧?要不改学别的吧,我觉得学点拳脚功夫就不错。”

  侯夫人脸一黑,“不行,姑娘舞枪弄棒成何体统?提都不许提。”

  “那好吧。”花花瞬间没力气了,娘说得果然不错,祖母是绝对不会给她请武师傅的。还是娘好!

  “那女红呢?”花花抬头,眼含期待。

  “继续学。”侯夫人一锤定音。

  “祖母,您是不是不喜欢我了?我的手,您都不心疼我。”花花哀嚎。

  侯夫人哭笑不得,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祖母都是为了你好,你将来长大了就知道了。”

  不听,不听,一句不听。

  花花哪里听得进去?她只心疼她的手指头。

  不过花花不愧是个小机灵鬼,很快就想到了应对之策。

  学就学呗,至于学成什么样就不是她能保证的了,多折断几根针总比戳自己手指头强吧!哎呀,全当练习力道了。

第504章 殿下英明

  户部的情况比闻九霄以为的还要糟糕,乱七八糟的账目也就罢了,国库是真的空虚,他剿匪带回来的几十万银两充进去,连个水花都没冒。

  闻九霄一边理着杂乱的账目,一边还要为银子发愁,恨不得自己生了一双点石成金的手。急了的时候他真想采用余小枝的建议:抄家。

  朝中的大臣,真要细究有几个是清白的?尤其是那些世家权贵,小辫子一抓一大把。查几个大蠹虫,抄几家府邸,国库就能填补差不多了。

  可惜皇上病重,太子监国,不宜有大的动静。

  如何填补国库呢?闻九霄思索起来,没两天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主意,说起来这主意挺损的。

  京里的百姓突然就发现街面上巡察的官差多了,而且他们好像也变得铁面无私了,以前不敢管的高官权贵家的子弟,现在只要他们闹事,立刻就有执法的官差上前抓人。

  无论你的家世有多好,你的后台有多大,现在都不好使了。

  抓走,全都抓走关进大牢。

  有的关进大理寺大牢,有的关进京兆府大牢,甚至还有关进五城兵马司的。被关在哪里,要看是被谁抓到的了。

  家里想要捞人,行,同殿为臣,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有些关系还颇为不错,又不是多大事,就当街调戏个民女,这点面子还能不给吗?

  但是,我给你面子,你也得让我好交差呀!

  捞人可以,得拿银子。

  于是,一张明码标价的单子甩出来了:当街调戏民女,三百两;寻衅滋事的,四百两;仗势欺人的,五百两;在青楼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每人六百两;强抢民女的,一千两;强抢民女致伤致死的,则是五千两和一万两……

  然后再甩一张口供,自己对照一下,该交多少银子。交了罚银就可以把人领走了。

  能不能少交一些?那当然是不行的啦!什么罪名该罚多少,这是太子殿下亲自制定的,哪有咱置喙的余地?你行你上呗,你去跟太子殿下讲价,只要有太子殿下的条子,咱不收罚银都能放人。

  这些人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交罚银。你生气有什么用?人家态度可好了,全程陪着笑脸,走时还把你送出大门,挥着手,“走好哈!”

  走好的下一句其实是“欢迎再来”,有银子可收,可不就盼着你再来吗?

  这些罚银是要上交国库的,那大理寺、京兆府和五城兵马司之所以这般积极巡街抓人,则是因为有好处的。每抓一个人,所得罚银他们可以留下一成。

  比如,抓一个当街调戏民女的,不是罚三百两银子吗?上交国库二百七十两,他们可以留下三十两。

  一个人是三十两,十个人就是三百两了。若抓一个犯事大的,那岂不是……哎呀,这可是发了大财了。衙门里富裕,他们这些当差的都能跟着沾光,谁不积极?

  有人问:若是被抓的是底层泼皮无赖,交不出罚银怎么办?这有什么好为难的?交不出罚银就坐牢,关起来省得祸害别人。

  不过,咳咳,这些官差哪个不是火眼金睛?是不是“肥羊”一搭眼就能看出来了。

  一开始朝臣只当太子殿下要立威,暗地里腹诽几句,除了严加约束家中子侄,明面上自然是不敢说什么的。不仅不能抱怨,还得拍马屁歌功颂德。

  等京兆府、大理寺那些人抓不着不争气的纨绔子弟,瞄上渎职犯纪的官员时,这些习惯掌控一切的权贵们才回过神来,尤其是知道罚银都进了国库,好么,原来是小闻尚书的手笔!

  损,太他妈的损了!

  他们损失的只是银子吗?那些被抓的官宦子弟,污点可全都记录在案了,以后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差不多就别想再走仕途这条路了。

  还有那些官员,有朝廷律令约束着,明面上大罪是不敢犯的,可养个外室啦,上个青楼呀,还是有的。私德有亏在履历上也是要记上一笔的,丢人就不说话了,还影响仕途。

  你想想闻九霄这是多招人恨吧!都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大臣们见到闻九霄,已经不止是眼红了,恨不得能扑上去咬他两口。若目光能杀死人,闻九霄早就被他们杀死千百遍了。

  太子殿下却非常高兴,国库有银子了,京中治安状况好了许多,连吏治都清明了。

  “哈哈,还得是小闻尚书,小闻尚书果然能干!”他哈哈笑着,看得出心情非常不错。

  至于说损,哈,太子殿下是军中出身,当年为了要军饷,比这更损的招儿都用过。管它招儿损不损,好使就行。

  “都是殿下英明。”闻九霄不骄不躁。

  这也是实情,要没有太子殿下支持,他可使不动京兆府、大理寺和五城兵马司。就算他跟大理寺有旧,可以请人帮忙,若没太子殿下背书,这会他肯定陷在被弹劾的折子里。哪会像现在这样,有太子殿下顶在前头,大臣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弹劾他?这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跟他有什么关系?三十多岁的小闻尚书比二十多岁的小闻大人不要脸多了。

  不过,那些人的仇恨的目光还真让人生厌。

  闻九霄敛了敛眼睑,轻声道:“殿下,臣这回可是犯了众怒了,您是没瞧见,昨儿诚意伯那眼神,恨不得能把臣吃了。”

  不要脸的闻九霄告起状来一点都没压力,“臣也是做父亲的人,能理解他的心情。可他儿子置私宅包了个清倌,也不是臣让的呀!臣同情他却也真冤。不过……”

  紧接着话锋一转,他道:“不过诚意伯世子到底还年轻,年轻人嘛,走些弯路是难免的。殿下,臣觉得还是要再给次机会的。”

  “哦?”太子殿下很诧异,一时也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便问:“你的意思是?”

  闻九霄轻咳一声,“依臣所见,还是要给年轻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的,就让他们拿银子把他们的供词赎回去吧,放着也挺占地方的。”

  “的确挺占地方的。”太子眼里满是笑意,“依小闻尚书所见,多少银子合适呢?”

  “是罚银的双倍吧。臣也是为他们好,只有犯错的代价高了,他们才能记住这个教训,时刻警醒自己。”闻九霄端的是大义凛然。

  顿了下又轻声补充一句,“有了这笔赎买银子,今年的军饷就能发下去了,眼下这一摊子也能暂时囫囵过去了。”

  “小闻尚书言之有理!”太子殿下微微颔首,看向闻九霄的眼神都是满意。调闻九霄入京掌户部这个决策太英明了!

  “孤这就签发手令!”

  “殿下英明!”

  闻九霄恭敬而立,太子拍着他的肩膀,君臣相得的模样。

第505章 谁的主意

  朝会之后,太子殿下的最新口谕便人尽皆知了,充分感受到太子殿下“仁慈”的朝臣们,跟吃了一个坏果子似的,吐,吐不出来;咽,又特别恶心。

  哦不,这哪是太子“仁慈”,分明是小闻尚书的“一片苦心”。

  可他们有其他的办法吗?只能恭恭敬敬谢恩,老老实实拿银子。

  至于以各种借口奏请太子收回成命,呵,还是别多此一举了,因为没有用。

  太子跟皇上可不一样,行伍出身的他手段强硬,不畏人言,就算文臣一起对他口诛笔伐,他也能淡定地指挥着一帮武将将这些人抬出去。

  储君不要脸,他们这些做臣子能怎么办?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难不成真死谏?

  不,不,不,活得好好的谁愿意去死?

  尤其在他们明显理亏的情况下,太子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他们一马,还是赶紧花钱消灾吧。

上一篇:社恐在古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