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女技术员 第248章

作者:半疏 标签: 情有独钟 种田文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爱立犹疑了一下,樊铎匀道:“爱立,回头问下当事人再说。”

  爱立就和姜瑶道:“我会转告给蓉蓉姐。”

  姜瑶嘴里不觉泛起一点苦涩,沈爱立夫妻俩明显是对她有所提防,而她也无法为自己辩解一句。

  到这里,显然已经没有再聊下去的必要,沈爱立拉着樊铎匀走了。

  姜瑶望着俩人的背影,默默站了好半晌,才进去买了两瓶蛤蛎油.一瓶雪花膏和一双胶鞋。

  姜瑶到家的时候,妈妈已经张罗好晚饭,看到她回来,笑道:“瑶瑶,快洗手吃饭,都是你爱吃的。我今天和你秦叔说了,等这边灯厂的名额定了,就把你调回汉城来,你转眼都28岁了,再在乡下待着,可不是个法子。”

  姜瑶洗了手过来,坐在了餐椅上,见桌上有清蒸鲈鱼.糖醋排骨.清炒紫菜苔和腊肉藜蒿,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实在是很丰盛的一餐饭了,轻声问妈妈道:“小如姐,中午回来吗?”

  彭南之的脸色,立即就冷了下来,“她一向没个准话的,不知道回不回来,你别管她,先吃你的。”说着,就给女儿夹了一块鱼肚肉,“这个没刺,你放心吃。”

  姜瑶见妈妈面色不虞,没再开口,闷头吃饭。

  她妈二婚嫁的对象,是汉城革委会的副主任,对她妈挺好的,唯一让她妈不顺心的地方,就是秦叔叔前头还有个女儿。

  听她妈说,这个继姐以前是个老实姑娘,最近因为男友移情别恋,宁愿下乡做知青,也不愿意和她结婚,被气得神经都有点不正常,经常在家里大呼小叫.摔盆砸碗的,家里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她这次过来小住,继姐意见都大的很,想到这里,姜瑶忍不住和妈妈道:“妈,不然灯厂那边的工作,先不要给我安排了,奶奶年纪大了,身边不能没有人照顾。”

  彭南之淡道:“妈妈都和你说了好几回了,你奶奶难道就你一个孙女吗?别人都能跑到边疆去,你怎么就不能回汉城了?”对于当年姜蓉蓉逃婚的事,彭南之仍旧心有芥蒂,如果不是姜蓉蓉一意要逃婚,她们和藏叔平未必会闹得那么僵,最后硬生生让老姜把家底都赔进去填窟窿了。

  “妈,当年也不怪蓉蓉姐,是家里对不住她。”

  彭南之轻轻望了女儿一眼,没有驳斥她,只是平静地问道:“你今天出门,是不是遇到谁了?”

  姜瑶低头道:“嗯,沈爱立。她都没认出我来。”

  彭南之拿筷子的手顿了一下,很快道:“她倒是个能干的,我听说,她这几年在国棉一厂混得挺好,国棉一厂革委会的副主任,是她师傅。”

  姜瑶有些警惕地道:“妈,你不会又对人家起什么心思吧?咱们现在井水不犯河水,犯不着。”

  彭南之好笑道:“没有的事,我不过是和你感慨一句,你妈妈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瑶瑶能早点回汉城来,然后再找个好对象。”她五十岁了,还折腾着嫁人,就是为了她的瑶瑶,她现在可没有和不相干的人,动气的念头。

  把她的瑶瑶安排妥当,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第286章 兹事体大

  俩人正聊着,秦勉如回来了,神色有些疲惫,看到继母和继妹已经坐在桌前吃饭,丝毫没有等她和爸爸的意思,不由皱了眉头。

  四年前,妈妈去世,不到两年,爸爸就又娶了彭南之。对这个继母,她一向不怎么喜欢,奈何彭南之是爸爸的初恋,时隔多年,俩人再续前缘,父亲简直像热恋中莽撞的年轻人一样,她深知自己硬碰硬,不会有任何的好处,这两年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过问他们的事。

  彭南之也算识趣,从来不过问她的事儿,这两年来倒相安无事。但是秦勉如知道,这一切都基于自己这个继妹尚没回城的前提下。

  如果这个家里,再多一个女儿,秦勉如觉得,她不一定能再和彭南之维持面上的和气。资源就这么多,多一个人,属于她的那份,必然就会大大缩水。

  别的不说,单是房间,她都得让出一半来。虽然房子是四室两厅的结构,但是一间是父亲的书房,一间给继母堆放杂物了,且杂物间又小又黑,彭南之肯定舍不得让她的宝贝女儿住进去。

  秦勉如想的很多,坐在餐椅上的彭南之,见到她回来,不过微微抬头,笑道:“勉如回来了啊,快洗手吃饭。”态度自然的,仿佛她们真的是一家人一样。

  “好,谢谢阿姨。”不得不说,继母面上情是惯会做的。

  等坐到桌前,彭南之又招呼她吃鱼吃肉,问了她两句今天工作顺不顺利,末了道:“瑶瑶,你以后进了灯厂,得和姐姐好好学学,你姐姐现在已经是人事科的副科长了,我和你秦叔都说,以后小如的成就肯定超过他这个当爸爸的。”

  秦勉如随便应付了两句,问姜瑶道:“瑶瑶这次回去,就办回城的手续了吧?什么时候能到厂里入职?”

  姜瑶犹豫了一下,还是回道:“我想着再缓缓,奶奶一个人在乡下,我不是很放心。”说完,看向了母亲,见她面色不虞,但是也没有反驳她的话,心里稍微定了一些。

  听到她不回来,秦勉如还挺意外,继母为了姜瑶回城的事可是跟她爸闹了好几个月,眼看着,她爸要是再不给安排好,彭南之都要离婚了。

  彭南之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到了姜瑶这里,竟然只换来了轻飘飘地一句“再缓缓”,秦勉如心里瞬时不是滋味起来。妈妈还在世的时候,也是这样费心费力地为她的事忙活,只是当时,她也和现在的姜瑶一样,身在福中不知福,肆意挥霍母亲为自己争取来的资源。

  不然她早就嫁给妈妈同学的继子了,现在也不至于上曹诚的当。曹诚在她身后苦追了两年,硬是把她追到手了,俩个人眼看着就要谈婚论嫁了,他却忽然着了魔一样,看上了一个回城探亲的知青,现在更是苦巴巴地追着人家下乡去了。

  一想到这人,秦勉如心里瞬时就堵得很,起身道:“阿姨,我今天有点不舒服,不吃了,你和瑶瑶慢吃。”

  彭南之随口应道:“哎,好,那你早点去休息。”

  秦勉如见她一句“哪里不舒服”都没有问,只一心一意地招呼姜瑶吃肉,心里怔了一瞬,回了自己房间。

  姜瑶倒是好奇了些,问妈妈道:“妈,小如姐是怎么了啊?看起来像心情不好?”

  彭南之望了一眼继女的房门,漫不经心地道:“她有个姨表姐,不是什么好人,给她介绍了个对象,看着流里流气的,一开始小如不愿意,那男的死缠烂打的,都说好女怕缠郎,把小如哄得心动了,两家都商议着年底结婚了,那男的忽然对个姑娘一见钟情。”

  那姓曹的,彭南之也见过两回,看人的眼神都不是很正,举止也有些轻浮,但继女喜欢,她也没说什么,免得还以为她这个继母是故意使绊子,坏她的事儿呢!

  想到这里,彭南之忽然放低了声道:“我估摸着,小如给他占了不少便宜,瑶瑶,你听妈的,那乡下就是有再好的人,你也不要和人攀扯,你的对象只能是汉城的,妈妈就你一个女儿,可舍不得你以后就留在乡下了。”

  顿了一下又道:“你想孝顺奶奶,妈妈也没什么意见,以后多寄点钱给她都行,但是你自己是不能再耽误了,今年年底必须回汉城来!”女儿眼看都28了,还没有结婚,彭南之夜里想起来,都辗转难眠。

  姜瑶没有吱声,她明天就回西省老家去了,彭南之也不想在最后一天,还和女儿吵架。决定到元旦的时候,女儿要是再不回来,她就自己去那边,给她办回城的手续。

  爱立和樊铎匀回家的时候,已经七点了,俩人收拾好,爱立就去书房,给蓉蓉姐写信。一提笔,爱立心里都有些发愁,四年前她以为,蓉蓉姐最后会嫁给自己二哥,没想到后来阴差阳错,插了个女同志进来,蓉蓉姐比较敏感,立即退回到了朋友的位置上去。

  那段时间,二哥又被派到别的建设兵团帮忙,等半年后再回来的时候,听说姜蓉蓉和营长走得比较近,以为蓉蓉姐变了心,也就自觉离她远了点。

  俩个人就这样荒废了两年,等她模模糊糊地从信里看出不对,一一写信去问的时候,才从俩人的信里,隐隐约约拼凑了一点真相出来。

  但是这两年,他们彼此的生活都有了新的重心,能不能再走到一起,爱立心里都没底。

  展开信纸,简单寒暄几句后,才写道:“蓉蓉姐,今天我在南华医院附近的供销社门口,遇到了姜瑶,她说起你奶奶最近身体不好,想和你通信,我尚没有把你的地址给她,特来信询问你的意思。”

  顿了一下,又写道:“姜瑶似乎变了一些,今天还给我道歉来着,想来对老人家的事,不至于一点不上心,你也不要太担心。你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来信。祝好!”

  爱立刚写好,樊铎匀过来喊她去睡觉。

  爱立把信拿给他看,一边叹道:“也就我二哥不争气,不然我现在写信,都能喊蓉蓉姐‘二嫂’了。”

  樊铎匀笑道:“这俩个人,大概率还是会走到一起的,不然这都四年了,早能各自结婚了。”

  爱立却没这样乐观,即便两人心里有对方,但是缘分的事,真是很难说。一旦错开了轨道,想要再接轨,就会很难。

  和铎匀道:“二哥一直不成家,不说奶奶了,就是贺叔,心里也急得不得了。上一周来信,还让我问问二哥情况,他在二哥跟前,一向是摆严父的架子,现在倒不好过问二哥的婚事,怕把二哥逼急了,随便给他领一个边疆的姑娘回来了。”

  樊铎匀问道:“贺叔先前不说,年底调到汉城来吗?手续办下来没有?”

  “没有,我估计没那么容易,调不调到汉城来都好说,就怕组织上把他往更重要的岗位上调,这时候,谁上去,不都是靶子吗?”贺叔做事向来严以律己.廉洁奉公,□□头几年,还算平稳度过。爱立现在担心的就是,组织上会把贺叔再往上提一提。

  那就得到京市办公去了,她妈妈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京市的。到那时候,夫妻俩可能一年都难见一面。

  樊铎匀安慰她道:“先别急,贺叔做事向来有考量。”

  爱立点点头,笑道:“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做的太好了也不行。”这个年头,组织上要想提携你,你还不好不干,否则还会怀疑你对组织的心是否纯洁。

  爱立没有想到的是,头一天晚上,她还担心着贺叔会不会被调去京市,第二天一早,她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于京市的信。

  算不得什么好消息,但是仔细说来,这个消息和她也不算有关系。

  谢镜清被停职调查了。信是多美姐姐的婆婆,珍姨寄来的,根据信上说的时间,9月初,谢镜清被举报,说思想反`动,信上并没有说具体的原因。珍姨既然来这封信提醒她,自然是知道具体原因的,而又没有在信里说,可能是事情比较忌讳。

  谢镜清前两年已经升为中央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爱立猜测,会发生这种事,大概率是站错了队。

  现在革命火把烧的最烈的就是京市,如果谢镜清真是站错了队,怕是这回得吃点苦头。严重的话,能不能留命都是个问题。

  这个时候,不存在有没有人去救他,就是总理发话,都未必好使,只能看谢镜清的运气了。

  信的最后一段写道:“爱立,兹事体大,特地来信告知一声,望有心理准备,另外林森那边也已得到了消息。祝好!”

  珍姨来信的用意,爱立也能猜到一二,是怕牵连到她。虽然她和生父那边一直没有联系,但名义上仍是生父,妈妈和谢镜清的旧友是知道这一段往事的,她的存在,并不是密不透风的事儿。

  但是现在国棉一厂的革委会主任是徐厂长,副主任是她师傅和李柏瑞,他们不仔细查她的家庭成分,别人也无从得知。

  这也是当初师傅来劝她加入革命小组,她不敢应下来的原因。她的家庭成分禁不住细扒,一旦被有心人嗅出不对来,极有可能被当成靶子。

  沈爱立将信收到了衣服口袋里,准备中午回去就烧掉。她是能逃过一劫,森哥那边怕是又要焦头烂额。

第287章 保姆

  诚然如爱立所料,谢林森现在确实焦头烂额,四年的时间,他已经升到了营长的位置上,还和当初在冀北地震中结识的记者袁敏同志结了婚。

  听到三叔被指为“思想反动”,他就知道这回的事情小不了。

  果然9月17日,就接到何姐的电话,说定为“现行反`革命,”要下放到皖南的养猪场去。

  谢林森尚没有理清思绪,下午又接到一封电报,竟是堂妹谢芷兰发来的,只见上面写着:“我父即将下放,来信与兄知,我将伴父左右。”

  谢林森看完,怔了一会,早在前两天,听到三叔出事的时候,他就想过芷兰的选择。他以为这个时节,堂妹会和三叔断绝父女关系,毕竟她父母早已离婚,她若是跟母亲生活,旁人也无法置喙什么。

  在他印象里,这个堂妹与家人的关系向来算不上亲热。

  先前三叔离婚的时候,堂妹曾给他寄来一封信,他中规中矩地回了一封信,让她安心住在家里。

  她大概见他也不甚热情,后来就再没寄过信来。

  没想到,俩个人再次通消息,会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谢林森立即去给家里打电话,是何姐接的,“何姐,三叔要下放,你去劝芷兰不要跟着,让她留在京市,就住在我们家里。”

  何姐叹道:“森哥儿,芷兰要跟着去的事,我也听说了,你随她去吧,你不在京市,也没人能护住她,跟着去,反而是避祸了。”

  谢林森皱眉道:“她妈妈呢?程攸宁那边也不帮忙吗?”

  “都慧芳已经和镜清离婚,现在更是对外说,她和谢家早就断绝了关系,开批判大会的时候,大家指定要她揭露镜清,她就说镜清年轻的时候,私生活混乱,未婚生女,又是个投机主义者,抗战后眼看着国党不行了,才到延庆搞革命的……”

  谢林森听得头皮发麻,虽然知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三叔没有什么对不住都慧芳的,就是俩人离婚后,也一直让都慧芳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而三叔自己呢,先是在单位宿舍将就着,后来他开了口,三叔才愿意住到他家里去。

  电话那头何姐又道:“林森,芷兰跟着去也好,落井下石的人,远比雪中送炭的多,她一个姑娘家,这时候留在京市不合适,你要是不放心,以后多给芷兰寄些钱过去。”

  谢林森应了下来,让何姐到时候送下三叔和芷兰,就听何姐笑道:“这还用你说,我已经私下问了芷兰,说是22号走,我到时候给他们做些干粮带着。”

  谢林森沉默了一会,又开口道:“何姨,你帮我问下芷兰,要是她不愿意去皖南,我帮她想想法子,实在不行的话,来我这边也行。”

  “好,森哥,我今天晚上就去问下。”

  谢林森挂了电话,忧心忡忡地回了家属院,妻子袁敏正在喂孩子吃饭,看到他回来,笑问道:“怎么了?今天训练的不顺利?又有新兵蛋子惹你生气了吗?”

  谢林森摇头,把芷兰要跟着三叔去皖南的事儿,和妻子说了一遍,末了道:“我没想到芷兰这回愿意跟着三叔下放,她在我印象里还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做事没有定性不说,对谢家的人,也有些冷漠。”

  谢林森没说的是,就是谢芷兰选择和父亲断绝关系,他都不会有现在这样意外。

  袁敏把孩子的饭喂完,才微微蹙眉道:“不然,把她接到这边来,和我做个伴也行。”前头她因为一份关于农村平均工分的报道,而受到批判,认为她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唱反调,险些被送去坐牢,林森担心她的安危,就让她暂时辞了工作,在家里带孩子了。

  她忙碌惯了的,骤然赋闲在家,觉得身上哪里都不自在,想着多个人说说话也好。

  谢林森握了妻子的手道:“我和何姨说了,让她去问下芷兰的意思。”虽然他和堂妹向来来往不多,但他毕竟是谢家的长房长孙,且父母过世以后,三叔对他一直都很关照,只要堂妹还承认她是谢家人,他就有责任看顾她一点。

  京市,一个八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微弱的烛光将谢芷兰和何姐的身影拉得老长,谢芷兰得知堂哥愿意收留她,一时没忍住情绪,又是笑又是哭的,抽噎着道:“我没想到,森哥还愿意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