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130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而且,苏景然居然还提醒了许如意:“这家的女装很不错,那家的男装质量好,你要是给吉祥和为民带东西,买他们两家就行,比百货大楼里的质量不差,最重要的是时髦。”

  许如意瞧了瞧还真不错,和古雪一起买了不少。

  不过,东西样数多,纵然已经看好了,但付钱拿货,以至于最终送到火车站,也是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等着结束,已经傍晚。

  苏景然还请他们吃了一顿烧鹅饭,谢谢她俩帮忙,古雪笑着说思:“靓仔,你这本事可不小,以后来粤东来找我。”

  苏景然笑笑,“好,雪姐,我一定来找你。”

  古雪乐的不得了,还跟他碰了一杯凉茶。

  许如意本来就想找机会跟他聊聊关于去机床服务厂的事情,趁机问他:“过年的时候,我去赵教授家拜年,听说你对电气感兴趣?”

  她以为苏景然怎么也要解释两句,谁料到他直接说:“怎么会,我高中都没毕业,不懂那些东西。”

  他根本就不承认自己在偷偷自学研究这方面,她不知道苏景然跟家里有什么矛盾,什么原因让他明明喜欢却不愿意让人知道,但这是别人的选择,许如意没有强行更改别人人生的想法,她只是惜才而已。

  所以,她提醒了一句:“我们最近有个项目,跟华大有合作,是可以派人去学习的。”

  苏景然在听到华大后,眼睛亮了亮,不过,那股光很快暗了下去。

  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叮嘱:“吃完饭我送你们回去,这边离着还是比较远。”

  许如意只能作罢。

  等着她回去,燎原厂的人有的还没回来呢——忙活了这么久,大家一天24小时心思全在广交会上,根本没时间逛街。

  但粤东可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来了这里,怎么可能不带点礼物回去呢。

  所以今天是燎原厂的大采购日。

  许如意回来路过了几个房间,回来的都在那里展示,她听着有收音机音箱这样的大件,也有各种漂亮衣服鞋帽,更有本地很多吃食,譬如说各种鸡鸭叉烧,几乎是人手一份,绝对管饱。

  瞧见许如意,各个都说:“厂长,我买了好吃的,你尝尝?”

  许如意就亮亮她手中的东西,大家都哈哈笑:“原来都一样。”

  等着她回了自己房间,就瞧见张转男正看书呢,屋子里干干净净,行李没有多一件,似乎根本没出去。

  许如意就问:“你不买点东西吗?”

  张转男帮着许如意一边将买来的东西收到包里,一边淡淡地说:“不用,我每个月都给生活费的,不用单独再出了。”

  这显然是有故事,毕竟转男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重男轻女。“转男”的意思就是这个女孩不喜欢,希望下一胎改个性别,转成男孩。

  招娣、跟小、如男、婷婷这一类的,其实都有这个意思。

  不过她不说,许如意是不会主动去问的,这种事情,如果自己不立起来,外人的撑腰根本没有半点用处。

  不过她也会给意见,将几件衣服塞进了行李包,:“是,咱们厂现在工资奖金高,拿到手一定要好好规划,千万别只顾着吃喝,花无百日红,人有本事有恒产才能事事无忧。”

  张转男的手却慢慢停下来了,试探问:“厂长,你觉得有人的家属来厂子里闹事,你会对那个人有意见吗?”

  她问完就盯着许如意,许如意能感觉到她的目光灼热,她根本就没抬头,“要看什么事。要是婚姻内出轨,受害方家属来闹,那我肯定对那个出轨的有意见。要是没有问题瞎闹,那燎原总厂也不是好欺负的,我的员工我保护,谁敢来试试?”

  张转男突的松了口气,只觉得鼻子有点酸,可是许如意根本没给她机会,甚至她都没抬起头,而是将最后一件衣服也塞了进去,跟张转男说:“来帮把手!”

  张转男连忙伸手,许如意这个包虽然看着不大,但很深,装的东西不少,两个人一起用力,才将行李放在了拉车上,这样绑好后,东西虽然很多,可是运输非常方便。

  燎原厂每个人都带了一辆,为的就是回去的时候拉行李,他们还跟认识的其他展商和采购商普及过,毕竟,谁出差一趟不买点东西回家啊。

  燎原厂的展台是不零卖,不过,百货大楼和各宾馆都有代销,所以,用张清江他们的话说:“你这是外商钱也挣,咱们展商的钱也挣!两头赚。”

  许如意也没否认,毕竟仅采购商就有两万多人,展商的数量也超过万人,他们这一波拉车的销量,顶上平时一个月了。

  等着放好了,张转男的力气大,帮着使劲系好了绳子,又拎了拎,这才说:“没问题了。”

  许如意点头:“那行,不过我觉得,咱们还得上行李箱,东西多用拉车,东西少,提着包不如行李箱。我让你看外商们都用的什么行李箱,你注意了吗?”

  张转男立刻说:“有,我今天白天专门去了飞机场,待了七个小时,统计了一下,他们的箱子是这样的……”

  至于酸涩什么的,忙着忙着就忘了!

  第二天一大早,燎原厂众人就跟老板娘古雪告辞,跟着南河省队伍一起踏上了归程。

  上次燎原厂出人意料,这次燎原厂直接拿了个两期第一,虽然第三期还没结束,但这个成交额想要打破,也不是太容易的事儿。

  所以,回到了南州市,照旧是陆时章带队接站,照旧是锣鼓喧天,照旧载着他们的大客车上都还是绑着红花,甚至陆时章说的还是那句话:“我代表省机械厅恭喜祝贺燎原厂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仪式结束,等着人散了,许如意还开玩笑呢:“你们就没有别的词吗?”

  陆时章也忍俊不禁:“你以为谁都有机会听两次?”

  秋交会回来,因为燎原厂订单多厂子规模不够,必须要扩张,所以陆时章和张维都是带着方案来的,可谓是燎原厂前方打拼,他们也在后方加班,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燎原厂一回来,就能立刻拿出方案?

  这次则是不同,燎原厂这次除了机床技术服务厂,剩下三个厂子都有不少的成交额,但是经过了半年多的扩建,燎原总厂完全有这个生产能力,所以陆时章这次来只是表扬。

  这会儿,他任务完成,自然地告辞,“厅里还有事,我先回去了,等你的报告。”

  等着陆时章离开,许如意这才扭头看向了武大进——红星厂在肃南市,这次成交额突破新高,肃南市机械局来欢迎欢迎是正常的。

  不过这种事一般都是张维过来,许如意第一次碰到武大进。

  虽然他俩一开始有点误会,但随着许如意展现出的能力越来越强,武大进也是心服口服,如今跟许如意的关系很是不错,没等许如意问,武大进就说:“张局有点事,让我过来给你们庆功!恭喜了!”

  大概知道,前两天刚提了夹具厂合并的事儿,这事儿是逃不过去的,武大进是直接提起来了:“夹具厂那边还在做工作,你再等等消息。”

  这也正常,一个厂子的去留,牵扯的地方太多了,总要通盘考虑,许如意点点头:“行,那等你们消息。”

  这会儿红星厂的厂长薛红英也过来了,略说了几句,就带着红星厂的人和武大进一起回了肃南。

  许如意这边则是跟着郭培生他们回了总厂,郭培生都不用商量,直接说:“已经跟王传华说好了,今天晚上就在我房间,庆祝庆祝。”

  “你阿姨在,从早上就开始张罗了。”

  许如意自然不会拒绝:“好,我正好带了特色菜。”

  郭培生和许如意不一样,她是单身,根本不做饭,所以就在招待所住,郭培生本来岁数就大了,外加去年过年的时候伤到过头,苏梅不放心,是跟着过来的,所以给他分配了两间宿舍。

  许如意放了行李,就拿着一只烧鹅一只酱鸭过去了,结果刚到楼梯口,就闻见了浓郁的香味——这是苏梅的拿手好菜红烧肉。

  这会儿,苏梅正在旁边的案板上切青菜,许如意把熟食拿了过去:“粤东的特色,加个菜。我帮你吧。”

  苏梅笑着说:“前期准备他们都帮忙弄好了,我就是切切炒炒,没多少活。”她努努嘴:“进去吧,他们正聊天呢。”

  许如意掀帘子进去,郭培生这宿舍,一间客厅一间卧室,客厅里摆着几张旧沙发,这会儿,郭培生坐在靠墙的单人沙发上,邬汇雍、徐长海坐在靠边的双人沙发上,王传华和徐磊则拎了个板凳,挨着炉子。

  桌子上是花生瓜子,炉子上烧得噗噗直冒的则是烫的红枣茶,这会儿大家一边说一边聊,正热闹,瞧见她进来,提前回来的王传华直接站了起来,啪啪啪的鼓起了掌:“欢迎我们的厂长归来!”

  一时间满屋子掌声,许如意说了声谢谢,毫不客气地,进来后就坐到了挨着炉子的单人沙发——这地方又暖又能直接喝到茶水,一看就给她准备的。

  然后徐磊这个回忆狂又来了句:“你们还记得秋交会结束,咱们在厂长家聚会那会儿吗?那会儿咱们可是算计着,到底要哪个厂子?是谁都要的,嘴巴灵不灵?”

  这一提,很自然地答案就是徐磊,王传华直接说:“你直接让我们表扬你就行了,还这么迂回!”

  徐磊得意地笑着:“你就说灵不灵?!”

  王传华这个还是认同的:“灵!谁敢想啊。咱们都拿下来了,今年还扩展了机床技术服务厂,还要加配件厂。”

  一说这个配件厂,徐磊就是搞技术的,自然话不少,跟王传华唠叨起来——

  “咱们有专利,从配件入手,进入机床市场,这是个好方向!”

  “而且咱们机床技术服务厂也有带动作用。”

  ……

  郭培生也趁机问许如意:“武局长有没有提夹具厂的事儿?”刚刚路上人多,很多话不好说,他也就没问。

  许如意一听就知道这话不对:“他说还在做工作,是有什么问题吗?”

  “刘福生恐怕不会愿意,他跟咱们有点渊源!”

  许如意其实也觉得,刘福生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跟他们不太对付。从一开始锅炉改沸腾炉就是,明明他们这边成本更低,改造效果更好,可是刘福生就是不愿意,非要大老远请别的省的锅炉厂来帮忙。

  如今厂子之间帮忙,一般情况下,不会收取太高的费用,但是成本要收的。

  燎原县去几个工人吃住一星期,和跨省来几个工人吃住一星期的成本肯定不一样,锅炉改造的零配件从燎原县发过去,和跨省发过去,自然也是不一样。

  这年头工厂盈利不容易,但凡能省的肯定会节省,他们改造的时候,各个厂都是但凡能用的,都要用上,刘福生在这样一群厂长,就跟土财主一样,不要对的只要贵的。

  更何况,秋交会的时候,刘福生也他们爱答不理。

  只是,在燎原厂的发展壮大中,夹具厂和刘福生实在是根本不重要的路人,所以她也不会花时间问问,就算是这次她想要配件厂,也不会去考虑个人因素的。

  如今郭培生一提,许如意眉头微皱,“他?”

  “对,就是刘福生这个人。”

  “刘福生是个能人,70年吧,他当了厂长,那会儿夹具厂的效益也不好,他抓改革,省成本,还带着供销科的人去各厂推销他们的产品,渐渐地将夹具厂的效益拉了上来,75年的时候,还因此受过市里的奖章。78年开始,燎原厂效益越发不好,后来市里进行一对一帮扶,夹具厂的帮扶对象,就是燎原厂。”

  许如意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那会儿燎原厂集体降薪,一个月只发工资没有奖金,就这样,每年还欠几个月。而夹具厂效益一直不错,刘福生自认为这都是他的功劳,欣然接受了帮扶的重任——帮燎原厂找到起死回生的药方。

  他的确是努力帮扶了,甚至还深入车间,帮着燎原厂找问题,定制度,但问题是,79年和70年的社会环境是不一样的,70年的时候,大家的活动范围还很小,包括很多工厂也是这样,信息闭塞,交通并不便利,很多工厂大多是就近解决货源问题。

  夹具厂的东西又不差,机床配件本来需要的厂子就多,上门推销,人家觉得可以,自然就采用了。

  燎原厂原先是做纺织器械零配件的,还是个非常落后的小厂,79年的时候,交通更便利,很多大的零配件厂,可以南上北下供货,他们的产品不如人家,就算价格再低,也不会有人买。

  最终帮扶的效果就是,没啥效果。

  刘福生并不能接受这个结果,于是在市局那里一推三二五,认为燎原厂从设备到技术,从工人到领导,完全没有翻身的可能,建议他们分流。

  郭培生就是因为气不过这个,才想办法转产锅炉要自救,后来就都知道了,许如意来了,没想到,居然将燎原厂带起来了,如今的燎原厂,别说肃南市了,就是南河省,也是响当当的存在。

  郭培生摇摇头:“如果我们没起来,不就是证明他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起来了,不就证明他说的错的。”

  许如意这才明白,为什么他就是不愿意让燎原厂改造锅炉,甚至还拉着别人。

  “他这人,心高气傲,最要面子。原本是他们帮咱们,他还断定了咱们肯定起不来了,结果这才几年,改成了咱们合并他们,对他而言,就意味着说出的话被打了脸。还意味着,夹具厂不存在了,他这个厂长也没有了,这一辈子的努力,所获得的荣誉、地位,都化成了泡影,他的脸上挂不住,他不可能同意的。”

  许如意都无语了:“辉煌就是辉煌,过去的也是。总不能趴在上面不起来吧,总不能为了自己的所谓好看,不管厂子和职工的死活吧。再说,拖着就好看了?”

  不过她也说:“如果不行就算了,厂子很多,选择也很多,我就是想着咱们毕竟是肃南市出来的,张维局长对咱们也多有帮助,更愿意带动肃南市,其实放眼全省,合适的不少。”

  郭培生也是这个意思,点点头:“还是要找个配合的,你看薛厂长管理红星厂,是很成功的案例。”

  而与此同时,夹具厂家属院,方琴也正在劝刘福生:“你这是何苦呢,你瞧瞧红星厂,原先都成什么样了,合并后那工资奖金,全市都没有比他们高的,听说新建的楼房,最小都是两室的,只要结婚人人有份。”

  “许如意有本事,咱们合并了,日子肯定更好,你怎么就是不同意。”

  刘福生本来就不得劲,老婆还一直在长他人志气,听了直接将碗砰地一声放在了茶几上,“你闭嘴吧,你懂什么?!”

  方琴一脸无语:“我懂什么,我懂你。就觉得自己老厉害呢是不是,你瞧瞧这满屋子放的什么,我能不懂吗?”她指了指墙上的置物架,这是专门打的,放的都是刘福生这些年得到的荣誉证书和奖杯,“你怎么不看看,最晚一年是什么时候,75年。从那以后,你得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