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 第45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穿越重生

  “这台螺纹磨床也是50年代老大哥的产品,目前问题非常多,结构陈旧,精度降低,技术性能也不高,中间还维修过几次。”

  许如意听着都正常。

  机床这东西,其实也是有使用时间的,国外文献认为,平均服役时间10年是最好的,不过除了日本外,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到,一般情况下,都是在14年左右。

  但夏国穷啊,所以大部分机器的服役时间,远超当时的设计年限,就如同这台磨床,这都最少25年了,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她没说话,听陆时章讲:“目前他们提出了两个办法,一种是集中力量进行设备维修,一种是进口新的螺纹磨床。“

  这样的要求很合理。

  毕竟车床厂可是生产车床的地方,他们的母厂精度都不够,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可能好?

  不过省厅显然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陆时章眉头微皱,显然很难办:“但在东阳厂,这样的设备占据了70%,如果这一台要引进的话,那么大部分的设备都需要引进。你也知道,我们的外汇储备非常紧张。”

  “所以我们需要看看,能否折中一下。”

  许如意就说:“我这个名头说了也不算,肯定不是我一个人吧。”

  陆时章点头,“厅里从南河工业大学机械系,还有其他几个厂子抽调了一些专家,会成立了一个鉴定小组,来评估这个问题。”

  “让你去,一方面是你想做机床,总要看看咱们南河省的现状。另一方面是我的私心,我想知道,在你的眼里,到底有多少需要更换?”

  显然,陆时章对于许如意的本领十分看重。

  许如意也觉得这才对吗!

  她现在就是个机械厂的厂长,东阳厂可是专业的机床厂,怎么可能能让她去解决一台车床的问题。

  混在专家中就可以了。

  专家小组名单现在还在敲定中,所以许如意暂时也去不了,说定了相关事宜后,她就起身告别。

  不过走到一半,许如意的脚就停了下来,陆时章原本准备着手手头的其他文件,听到脚步声,头也没抬,“什么事?”

  许如意就是对光明厂心里不爽。

  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往前奔,这几位倒好,厂子都黄了还满脑子自己的小九九。那么大的地界,那么多的设备,那么多好的工人,全糟蹋了。

  她心疼!

  她就说:“陆厅长,我能提个对我们租赁光明厂非常有建设性的小要求吗?”

  什么叫做非常有建设性,还小要求?

  这根本就矛盾吗?

  陆时章也没驳她,“说说看。”

  许如意就说:“燎原厂为什么拒绝光明厂的事儿,能告诉工人们吗?我怕他们倒打一耙,说我不诚心合作,租赁的时候,工人们有误会,不利于我们以后的生产。”

  陆时章看她一眼,许如意觉得他肯定发现了自己的意图,不过没关系,她又没有胡编乱造,说的是不能再真的事实。

  而且这个担心很有必要。

  所以她很淡定。

  陆时章很快点了头:“你的担心的确有道理,我会考虑。”

  回了燎原县后,既然光明厂暂时不纳入版图,和木艺厂、红星厂的合并就提上了日程。

  燎原厂里人人喜庆。

  谁能想到,半年前还发不出工资,以为要倒闭分流的厂子,居然要有分厂了?!

  坐火车都没这么快的。

  大家议论的事儿可多呢。

  有人关心这么多厂子怎么管:“都属于咱们了,咱们得管吧,木艺厂简单,离得近,那红星厂在市里呢,谁去啊,天天怎么回家啊。”

  张红直接就笑了:“你想啥呢,去市里自然是住市里,怎么可能来回跑。我就说,说不定过几年,咱们也全搬去市里呢。”

  这说法大家都喜欢,市里肯定比县里热闹,但也有人觉得有困难:“说得轻巧,连家属最少千把人呢,住哪里啊?”

  张红直接说:“盖家属楼啊,原先咱们没钱,现在可有钱了,住新房子!”

  “真的?!”立时,大家兴致就高了。

  还有关心厂子叫啥名字的,“这个太简单了,别的大厂都是一分厂二分厂,咱们也这样,到时候排十几个分厂,多有面子。”

  “那到时候木艺厂就是燎原厂一分厂?”

  王石头直接摸摸脑袋:“哎呦,这么一叫,就觉得咱们厂可太大了!”

  会上大家也是一通讨论,许如意回来后,就把准备借机租赁光明厂的事儿说了,徐磊他们一听,都觉得还是这个法子好。

  “这样咱们也不用跟他们内斗了。”回了自己家,大家说话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说话就很直接,“咱只用工人,不跟他们打交道!”

  “就是。”徐磊搞技术的,最讨厌的就是这些弯弯绕,“咱们厂风气这么正,要是真合并了,我还怕他们带坏了咱们厂呢。“

  这话说的大家都点头。

  当然,其中最高兴的就是徐长海,连徐磊都揶揄他:“老徐这下可高兴了。“

  徐长海笑的那叫一个腼腆:“办了事,账面上还能留不少钱。”

  当然,既然还想着租赁光明厂,所以在规划的时候,也要把这方面考虑进去。

  许如意直接就跟大家讲了自己的想法:“我是这么想的,燎原厂直接更名为燎原机械总厂,我们下属四个分厂,一分厂自然是锅炉厂,就是现在的燎原厂,将来要搬到光明厂去,主要生产锅炉,日后可能会扩容机床,不过这需要很长时间了。”

  许如意要搞机床这事儿,郭培生在从省城回来的路上,跟大家都透露过了。

  这也是郭培生保护许如意的想法——他怕许如意太想要光明厂,大家又不知道她的谋划,生了芥蒂。

  所以这会儿许如意说,在场的人都没有惊讶。

  虽然这话有点夸张和自傲,但这会儿燎原厂的人,心里想的都是:还有什么奇迹是他们厂长创造不了的吗?

  他们厂长现在就说要赶超美国,他们都觉得可信!

  许如意接着往下说:“二分厂的名字留下来,日后给机床厂用。”

  “三分厂就是红星装配厂,主要生产收缩推车,本来我是想直接生产户外用品的,但目前从秋交会的反馈看,收缩推车不仅仅是户外在用,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

  许如意趁机跟大家通报了一下如今还在展览的秋交会三期的好消息:“张美义和李远征今天刚刚打了电话回来,又有两位外商订购了咱们的推车,一共是3万台!”

  这数量肯定比不得前几天的,可谁会嫌卖的多呢?

  更何况,这也说明了,他们的推车客户,不仅仅是二期的日用百货,三期的服装箱包也需要的。

  借此,许如意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当初我跟钳工项南开师父当初也商量过,除了收缩推车,我们还可以做儿童推车,婴儿推车,老人拉车,甚至是医疗推车,推床、工业推车等,目前看,这是可行的。”

  上次许如意跟项南开说的时候,他就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推着而不是抱着,现在有了收缩推车做例子,燎原厂的人终于懂了一点——原来仅是提供方便,就可以卖这么多货?

  这是一直在为生存努力的他们从来没想到的方面,也是震撼最大的。

  现在许如意再说这些未来的产品,他们已经学会了去想,这些东西能不能提供方便?

  可以,就是好卖的。

  所以大家非但没意见,还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这要是都推出来,明年的广交会,他们燎原厂又得放高炮了吧。

  许如意提议:“不如就叫红星手推车厂,而户外产品,则全部放在四分厂,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木艺厂。

  到时候总厂搬走,木艺厂跟这边合并,大概会有30亩地左右,可以生产户外桌椅,还有我们这次匆匆做了个样子,没制成的户外天幕和帐篷。”

  一口气说完,许如意也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问:“你们觉得怎么样?”

  郭培生第一个表态,“我同意。”随后,其他人也都表了态。

  分厂的事儿就定了,大家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他们和木艺厂、红星厂这样的关系,在这会儿称之为转让,所以在合并之前,需要进行审计,红星厂设备多,占地广,速度自然慢一些。木艺厂人少,没什么设备,审计的就快很多。

  所以,等着大家都散了,许如意就端着茶杯去了老厂长郭培生那里,关了门跟他抓紧商量:“老厂长,咱聊聊谁去当厂长的事儿吧。”

  说这话她都觉得郁闷,你听过谁家厂子啥都不缺,缺领导吗?

  燎原厂现在就面临这个窘境。

  这也不是燎原厂跟别的厂不一样,就是不提拔人。

  事实上,燎原厂和如今的红星厂有相似之处,当初出事之后,分管生产和分管销售的两位副厂长就调走了,还带走了一位办公室副主任,一位技术科副科长。

  外加他们本来厂子就小,科室配置不全,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郭培生显然也考虑过,“木艺厂那边,我兼任着,来回跑跑,红星厂那边,1200人的大厂子,谁都压不住局面,只有你去。你带四个人,徐磊、邬汇雍、徐长海还有一车间主任蒋成玉,等着一切都顺利了,你再提个厂长上去。”

  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可只能管一时,人才储备不够,以后总不能都让他俩管吧。许如意就把酝酿了许久的事儿提了出来:“我想鼓励职工以及子弟读书,上大学。”

  上次她在书店,她跟向学的张美义说肯定有,但那会儿燎原厂刚刚能发上工资,账面上一共几千块钱,根本没有余力做这些。

  但现在不同了,他们有这个条件了。

  许如意说:“我已经打了报告,跟市局要毕业生。不过我认为得两手抓,咱们厂自己的职工和子弟,也得有进步的渠道。”

  “就跟当年厂里定向培养我一样。我知道很多厂子都有自己的职工大学,咱们现在还没这个条件,我就想办两种补习班。”

  郭培生已经听进去了:“哪两种?”

  “一种是普通的夜校,面对职工和子弟的,想要考大学的,鼓励他们考出去,学的都是语文数学化学这些。

  一种是速成补习班,面对现有职工的,分两部分,一部分学的是销售管理会计这些,一部分是焊工、铣工等职业技术,都要请大学的老师来上课。”

  “大学考上了,就给奖学金。速成补习班每期优秀毕业生,会计管理这方面的,就分配到各厂的相应岗位上工作,焊工铣工这些,在厂里设置技工等级,跟行政等级挂钩,按级别发工资,计入考核。”

  郭培生都蒙了:“怎么个挂钩法?”

  许如意简单举了个例子:“譬如中级技工对应科长,高级技工对应副厂长,工资标准要一样。”

  其实许如意这说的就是后世的走行政和技术两条路线,郭培生也听出了这样做的好处。

  最了解燎原厂的,肯定是本厂的职工,这样培训上岗,快速地解决了他们缺乏人才的问题,而且最重要的是,让职工有希望。

  这年头工人和干部是有身份区别的,工资也不一样。

  以工代干这种事,向来机会都很少,而许如意这个培训,等于人为填平了这个沟壑,就敞开了机会,告诉大家:这是透明的。

  你能当干部就当干部,愿意当工人就当工人,都能挣钱。

  想都知道,厂子里会积极成什么样?

  就是夜校这事儿,郭培生问许如意:“也是跟你一样定向培养吗?”

  许如意摇头:“定向培养限制太大了,就是资助,他们想飞多高飞多高,回不回来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