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134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亲戚上门来借粮食?”

  “那也得钱进家里有可以借的粮食啊,是他在西平的表弟,听说是来带他过去做工的。”

  “真的假的,我们上蔡的人也能过去做工?”

  “别人也许不可能,但钱进应该行,毕竟有自家亲戚带着。”

  “你这么说,那我也行啊,我和钱进是一家,钱进家的亲戚不就是我家的亲戚?”那人一说完,推开门就出去,缩着脖子往钱进家小跑着去。

  这么一说,那全村都跟焦大郎有亲了,岂不是全村都能去了?

  坐在钱家的焦大郎都懵了,他被人团团围住,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脱离出来,他苦恼道:“我来的时候只说带我表哥表弟,没说要带这么多人,你们都要去,我可不敢保证我们县君都收的。”

  但有些村民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在,“在那边干活真能吃饱饭,还能领工钱?”

  “可以,我挖水渠的,一天十文钱。”

  “你们县现在还收难民是不?”

  “是收,凡是路过的流民,只要愿意留下的,我们县君都留,不过得勤奋的,谁要是偷奸耍滑,我们县君直接罚没工钱,或者直接抓去推磨。”

  为什么赵含章又是发粮食,又是发工钱的,大家还是有些怕她?

  就是因为她颁布的法令也很严格,谁要是有意偷懒,或者寻衅闹事等,一旦被抓到,轻则扣除工钱,重则直接抓走去推磨或者舂米,后者因为是被罚,是没有工钱的。

  没几个人敢轻易挑衅赵含章,如果有,那多半已经在磨坊里,或者不知道被押去了何处。

第225章 同饮一河水

  那几个村民就有些犹豫,他们本来想冒充难民去干活,先干一个冬天,拿了工钱,等明年开春他们再悄悄跑回来。

  但听焦大郎这么说,他们又有些害怕起来,怕到时候赵含章不放人,还罚他们。

  “要不你们先等等,待我回去问问我们县君,她要是还要人,我再来接你们?”

  “我们和你一起去吧,她要是不要我们,我们再回来。”万一他走了就不回来怎么办?

  “是啊,是啊,路上也有个照应。”

  焦大郎想不出反对的话来,只能应下,不过却道:“我今天就要回去了,你们要跟着速度得快一点儿。”

  他们虽然是两个县的,但村子却离得不远,走路小半天就能到。

  焦大郎他们挖水渠就在他们村附近挖的,距离这边不是很远。

  他一应下,村民们就凑在了一起,商量片刻后,你叫上家人,我告诉亲戚,不多会儿就一带三拖了不少人过来。

  焦大郎看到汇聚来这么多人,年龄大的能当他爹,年龄小的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一时有些脚软。

  他带这么多人回去,县君不会恼得把他也丢出西平县吧?

  但这些人饿了很长一段时间,此时都目光幽幽的盯着焦大郎看,他想要开口让他们留下都不敢,只能咽了咽口水,硬着头皮带他们往西平县去。

  赵含章还没走,她之所以会特意来这儿,一是为了巡视;二则是因为这一片水资源少,每每发生干旱,这几个村都是西平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所以她特意拽上傅教授过来,寻找挖水库或者打井的最佳地点。

  现在他们挖的水渠是连通一条小河流的,但据里正说,小河流的水并不多,而且储水能力差。

  每年雨水多的时候,河流的水会漫出来淹没旁边的农田,而一干旱,河流的水也很快晒干。

  赵含章走在河边,伸脚踩了踩河边的泥,还调皮的用木棍去挑水里的冰块玩。

  傅庭涵走了一圈回来,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

  赵含章扭头看见他吓了一跳,手中的木棍失控的往河面一砸,冰冷的水飞溅,她不好意思的一笑,解释道:“我很久没看见结冰的水面了。”

  “一层薄冰,轻轻的一敲就碎了,”傅庭涵道:“我看过了,这条河的河床太高了,淤泥积了很厚的一层,与其花费大力气修建水库,不如挖这条河,疏通河道,储水能力就上升了。”

  赵含章点头,“挖下来的河泥还能做肥料,就是人太少了,我看看还能从哪儿抽调出人手来。”

  现在建房子、各地挖水渠和铁矿那边的建设是齐头并进的大事,耗费的人力物力是最大的,要不是他们手上有琉璃作坊,谁也不敢这么大手笔的一起做这么多事。

  这会儿县里能用的人力都用上了。

  俩人正在扒拉各处的人工,想着实在是抽调不来人手,就从上蔡的庄园里挤一挤,说不定能调出一些人手来。

  正想着,一个人从远处跑来,气喘吁吁的挥手大叫,“县君,县君……”

  等跑到跟前,他上气不接下气的指着身后村庄的方向道:“县君,焦大郎带了好多人回来,里长正大发雷霆,要把焦大郎一家赶出我们村呢。”

  赵含章挑眉,“焦大郎不是去接他表哥表弟去了吗?”

  “是啊,结果他带回来好多人,全是上蔡那边的,说是要过来干活儿。”

  但他们活还不够干呢,凭什么要拨给上蔡的人?

  焦大郎也真够吃里扒外的。

  赵含章问:“他带回来多少人?”

  “没算过,估摸着有七八十人吧。”

  赵含章又惊又喜,“这么多?”

  傅庭涵喃喃:“还真是瞌睡就送来了枕头。”

  赵含章觉得也是,拉上傅庭涵就走。

  俩人骑着马赶回去时,就见两拨人堵在村口对峙,也不知谁说了什么,另一拨人大声喊道:“不给我们活路,那就谁都别活!”

  赵含章努力压住笑容,沉着脸骑马上前,喝道:“吵什么?”

  在人群里的里长看见赵含章,立即上前行礼,“县君,您来评评理,这些上蔡人非要来抢我们下角村的活。”

  赵含章眉梢间的那点笑意彻底消失,她居高临下的瞥了里长一眼,直看得他心惊胆战的低下头去,这才抬眼看向安静望向她的众人。

  只见这些人面黄肌瘦,脸上惶恐,眼中皆是不安,年纪在十二岁到四十岁间不等。

  触及他们的哀恸的目光,赵含章脸色稍缓,问道:“你们是哪儿的人?”

  众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后把焦大郎的表哥钱进给推了出来。

  他跪在马前,战战兢兢的回道:“回县君,我们都是上蔡县上角村人。”

  赵含章感兴趣的问道:“那边那条叫角河的,是从你们村过来的?”

  钱进应下,“是从我们村不远处的山上流下来的,那河也经过我们村的。”

  赵含章便道:“同饮一河水,血脉相连,分什么上角,下角,外村里村呢?”

  她严厉的看向里长,沉声道:“别说你们有一江水的情谊,就是没有,他们也是我晋人,我西平连汝南郡之外的人都收留了,难道还容不下就隔了二十多里的亲戚吗?”

  上角村的人一听,纷纷跪倒在地,冲马上的赵含章连连磕头,“女郎,救我们一救吧,我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赵含章忙下马将人扶起来,看到他们虚弱的脸色,脸上也满是悲伤,扭头便与里长道:“去让人生火烧水,给他们做些面糊糊,先让兄弟们吃饱肚子。”

  里长不情不愿的去了。

  赵含章眯着眼睛注视着他的背影消失,一回头就又露出笑容,拉着上角村年纪最大的一个人道:“走,我们先找个背风处坐下说话。”

  赵含章出面留下上角村的人,下角村的人立即就包容了他们。

  本来嘛,两个村虽然是两个县的,但离得极近,所以有不少人家是亲戚。

  里长让他们拦住上角村的人时他们心里也是不怎么甘愿的,但因为里长说了,活给他们干了,他们这边就没有了,加上是里长下令,他们这才挡住。

  这会儿误会解除,有亲的几家立即挤过来找亲戚。

第226章 收买

  焦大郎跟在里长身后帮忙,里长才被赵含章训斥,脸色有些不好看,对焦大郎这个罪魁祸首更不悦。

  他脸色冷淡的道:“还不快烧水搅面?”

  面糊糊是最近从县城里传出来的吃法,将磨好的麦粉、麦麸和豆粉和水搅拌,等水烧开以后一勺一勺的放进去煮,加一点盐粒,味道还不错。

  比麦粥好吃多了。

  可惜这个费工夫,别的不说,光是磨粉就难住了大部分人,谁那么有空去把麦子和豆子磨成粉呢?

  也就给县衙干活时才有这些东西吃。

  掌管伙食的管事一再确定是县君下的命令后才同意拿出三合粉搅拌。

  煮好的面糊糊倒进桶里,焦大郎和村民们一人拎了两只桶过去,食物的香气随着他们的走动飘散过去。

  围在赵含章身边说话的人闻到了味道,肚子一阵咕噜咕噜的叫,人开始走神,频频望向田垄上,根本没再听赵含章说什么。

  赵含章见状微微一笑,起身道:“面糊好像做好了,大家先吃点东西吧,你们带碗筷来了吗?”

  “带了,带了。”上角村的村民们立即从他们随身带的包袱里掏出碗筷来。

  这是出门必要带的东西,一开始赵含章和傅庭涵都还很不习惯,但发现每次出去,他们要是不带上自己的饭碗,那别人就只能先忍着饿把自己的饭碗让给他们。

  所以赵含章和傅庭涵也养成了出门随身带碗筷的习惯。

  本土的村民就更习惯了,他们将碗筷掏出来,见焦大郎他们提着冒着热气的木桶过来,立即迎上去。

  焦大郎生怕他们抢起来,到时候坏了在赵含章面前的印象,所以隔了老远就喊道:“排队,排队,谁也不准乱。”

  钱进勉强理智回笼,顾不得去抢,直接把往前挤的人拉住,让他们排队。

  赵含章从不会在这种时候考验人性,因此侧头看了秋武一眼,对他微微点头。

  秋武立即带着护卫上前,大声喝道:“排队,排队……”

  有人仗着体壮推开人往前挤,就被秋武一把拽出来扔到地上,还踢了一脚,“挤什么挤,让排队没听见吗,到后面去。”

  秋武这一下吓坏了村民们,他们这才理智回笼,勉强战胜了饥饿的感觉,一脸惊疑的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含笑看着,见他们看过来还点了点头,温和的道:“不急,每个人都有的,大家排好队再开始。”

  有人感恩戴德,一脸高兴的应下,但也有人敏感,生生打了一个寒颤,脸色发白的排在队伍中。

  他们觉得这位赵女郎并不像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温和,没见她对护卫踢打人的动作眉头都没皱一下吗?

  秋武这一下,直接让队伍有序起来,没人再敢往前面生挤

  焦大郎悄悄松了一口气,大冬天的,他急出一额头的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