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58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祖逖闻言忍不住上前一步,问道:“使君不惩治他们吗?”

  赵含章目露痛苦,道:“匪首皆已处决,不过一群被愚弄的百姓,让他们回去吧。”

  她能杀了他们吗?

  显然是不能的。

  而且杀一群跟着起哄的灾民百姓并没有任何意义;

  那她能罚他们吗?

  可他们身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她罚的?

第962章 想通

  这正是赵含章痛苦的原因之一,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她如此残暴的处决匪首,真的可以震慑住天下蠢蠢欲动的人,让他们有所顾虑而不敢再犯吗?

  赵含章心头闪过各种思绪,最后脸色一沉道:“士稚,民需开智,你想一想要怎样开智,回头写一份公文给我。”

  “你或许可以去信洛阳,请教太学祭酒赵程,”顿了顿又道:“也可以和傅尚书探讨一下。”

  她认为建国初期的开智方法就很管用,不过她实在太忙了,傅庭涵或许可以挤出一点时间来。

  赵含章悄无声息的给傅庭涵找了个麻烦就溜了,她简单的洗漱一下便躺下,只是脑仁一抽一抽的疼,一晚上都没睡塌实。

  感觉眼睛才闭上便听到了鸡鸣声。

  她披着衣服起身。

  这时节夜里已经寒凉,她穿好衣服,洗了一把脸就出门去。

  城外的俘虏挤在一起瑟瑟发抖,睡得更不踏实。

  赵含章带了一队亲卫从小城门出去,就这么紧紧地看着他们。

  躺得不踏实的俘虏看到赵含章,顿时身子一缩,发起抖来看她。

  今天,他们都吓坏了。

  这三日,他们冲击县衙,热血上头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杀没杀人,但肯定打人了。

  天灾加上兵祸,他们没少看见尸体和鲜血,可没有一次如昨日那般给他们这么大的冲击。

  两百多个人在他们眼前齐刷刷的被砍头,血顺着黄泥土都流到他跪着的膝前了,最让人胆寒的是,赵含章还让人把尸体挂上城楼,脑袋就陈放在前面,有的人眼睛还大睁着,就这么木愣愣地看着他们。

  好……可怕!

  此时,赵含章在他们眼里就跟阎罗差不多,以前听到传颂她美德的那些话,俘虏们心中都消得差不多了。

  乱军俘虏们都尽量避开赵含章的目光,不敢与其对视。

  赵含章自不会勉强他们看自己,只是绕着他们走了一圈又一圈,只走得他们心慌意乱,手脚都发颤了。

  一直到天边破晓,有亲兵来找赵含章,低声禀道:“他们都招了。”

  赵含章这才停下,她掀起眼眸看了不断躲避她目光的俘虏们,突然间就想通了,让他们怕一怕她也没什么不好的,总有一日,她会再以德行取代威严令他们信服的。

  对其他人亦是。

  赵含章想妥,心中一直纠结的事情瞬间有了解法,她已经知道怎样处置王衡等匪首的家人了。

  她没再看这些人,转头就往城内走,然后在城门口遇上了带着一队亲兵和一群文书的傅庭涵。

  傅庭涵惊奇的看她,“一大清早的你出城做什么?”

  赵含章能说自己鸡叫第二遍时就出城来了吗?

  算一算,得有一个时辰了吧?

  她轻咳一声道:“出来看看,这就回去了。”

  她道:“这里的事交给你了。”

  傅庭涵点头。

  赵含章便急忙回县衙,赵乙贵也起来处理事情了,武邑县才经历一场大仗,需要做的事也不少。

  看到赵含章,赵乙贵立即上前来听吩咐。

  赵含章和她道:“你去找祖逖吧,他为冀州刺史。”

  赵乙贵领命退下。

  她这才看亲兵们的审讯记录。

  经过一晚上的问询,他们把能挖出来的都挖了,只是问题很琐碎,不及元立有条理又详细。

  赵含章叹息一声,她身边的亲兵武功都还行,文书做其他事也没问题,就是这种审讯的事不太熟练啊。

  看来还得多培养一些刑案人才,嗯,可以从斥候中挑选。

  古代的斥候就相当于侦察兵,其实这些年军队的管理也有些混乱,比如情报部门,权利掌握在她和汲渊手中,平时由汲渊管理。

  但这个情报部门不属于军队,也不属于政务那边,而是单独,就是汲渊管着的,可如此一来,消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就有问题。

  汲渊提供的情报,基础信息基本是输出给傅庭涵和范颖,他们掌握后向她汇报,特别机密的信息才是直接输向她,两种消息在她这里汇合又再输送到各军。

  之前因为一直在打仗,连轴转动,赵含章一直想要改变一下,却一直没有时间。

  还是那句话,人才太少了,尤其是机要侦察一类的人才特别少,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体系,目前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可是,她认为他们可以先有个框架。

  现在情况特殊,军队和地方可以合作,一些信息是可以互通的。

  还有,以前,驻军只在一些重镇关卡设置,其他大部分地方并没有驻军,全靠地方自治。

  但现在天下处于巨变下,应该设立驻军辐射一定范围,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军队和地方及时沟通,可以防止此类事情再发生;

  就算是发生了,就近的驻军也能够快速救援,降低伤亡。

  等将来天下安定了,这一举措再改变。

  赵含章一边看着审讯报告,一边原地转圈圈,心里纷杂的想法慢慢捋顺,驻军,驻军……募兵制一定不可以,屯兵制倒是可以一试,战时为兵,农时为农,闲时练兵。

  等天下安定了便取消掉他们的兵籍,让他们还田归家,或者就近安家。

  赵含章拿出一个本子记录下这些想法,等空了就和汲渊他们商议。

  记好了她这才看剩下的那两张审讯报告。

  亲卫们问得很清楚,连他们家里有几口人,都在何处都问出来了。

  史柏和高通都是依附王家的小士族,说起来可笑,永嘉元年,即先帝刚登基没多久,王含就率领宗族跟着司马睿迁徙到了建邺,那时王衍还在洛阳当着太尉呢。

  哦,题外话,司马睿虽将重镇迁往建邺,但有一半的时间还居住在琅琊,两地距离并不远。

  建邺为扬州治所,而司马睿封地在徐州琅琊,实际上,八王之乱前后,徐州就在司马睿的控制下。

  王家还真是多方下注啊,赵含章都忍不住怀疑,王导近来约束王敦,不许他再打荆州的主意,是不是因为在她身上也下了一注。

  赵含章心中轻哼一声,不过她可不管王导和王敦是怎么想的,她,论迹不论心!

  王含啊,她早看他不惯了,不然也不会选择从徐州下手。

第963章 处决

  王含,字处弘,王敦的兄长,王导的堂兄,他们这一支兄弟共四人,就属他最蠢,最愚昧,最顽固,又最凶恶。

  不过是仗着王导和王敦的势力才做了徐州刺史,她还没承认呢。

  因为他凶恶残暴,治下无方,所以赵含章才从徐州入手,刘琨去徐州,不仅带了任命书,还带去王含的革职书。

  她没想过审判他的罪行,本打算把他赶出徐州,迫他到扬州给王导和王敦添一下乱,现在她却改了主意。

  赵含章叫来文吏,吩咐道:“准备两千骑兵,一人双骑,三日的干粮,明日午时前我就要。”

  文吏应下,躬身退下去准备。

  赵含章就去找傅庭涵,和他道:“我得快马回豫州。”

  “你担心豫州有变?千里叔不是带大军回兖州去了吗?”傅庭涵道:“还有刘琨和曾越,他们在徐州。”

  兖州和徐州距离豫州都极近,豫州要是生变,他们即刻便能驰援。

  赵含章道:“我担心乱从内起。”

  “小皇帝和铭伯父他们都在蒙县,荀修也在蒙县,”赵含章道:“虽然我不觉得有人短时间下可以颠覆我,可也不愿有无辜的牺牲。”

  傅庭涵一时没能领悟,“荀修在蒙县不是会更安全吗?”

  “以前是,现在嘛,荀修和铭伯父感情不睦,荀家军吃了败仗,怕是会惊惧怨恨,”赵含章道:“我已经写信回蒙县,让铭伯父小心戒备,同时安抚荀修,待我回去再说。”

  前提是她得赶得上,或者,荀修能够坚守住底线,不受人挑拨。

  不过说真的,赵含章内心深处对荀修不是很信任的,应该说,她对这个时代的人都不是很信任。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时代,忠的人太忠,但只是少部分人,绝大多数人,野心来得莫名其妙,说干就干,很豁得出去的。

  这是她在图书馆里摸索出来的一个小见解。

  傅庭涵自然是更相信她,于是道:“那你一路小心点,我带大军随后。”

  赵含章这才露出笑容,“放心,我会很苟的。”

  到下午,赵宽和曾越回来了,王衡打下蓚县和郓城后只留下几百人把持县衙,以此控制县民,所以在他们率领大军前去收复的情况下,两座县城很快就打下来了。

  甚至还有百姓从内呼应,帮忙打开了城门。

  可见,赵甲适和赵乙诚上任半月,也并不是一点民心都没有。

  赵宽将匪首王衡一族皆锁拿入狱,还有跟着王衡的几个心腹人家。

  赵含章没让他们进城,而是就在城外审判。

  不仅两万多乱军俘虏做观众,还有不少百姓出城观望。

  赵含章走到王氏族长面前,将两张纸丢在他面前,问道:“他们二人去说王衡时,王族长也在身侧?”

  王诚冷汗淋漓,连忙道:“虽在侧,却不知详情,只以为他们是王衡在外的朋友,他造反之事,族中并不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