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59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史柏和高通可不是这么说的,”赵含章抬头看向跪着的人,指着城楼上挂着的尸首道:“他们想以势迫我,结果他们死了,你们想坐享其成,我今日也可以告诉你们结果。”

  为首的三人,王衡、王霸和左鹞,其户主和族长皆被问罪处死,全族十四岁及以上的男丁,被判三年长役,每年需要服役九十天。

  士兵们依命上前抓人,抓出五个人来,三人的父亲以及王家和左家的族长。

  王诚在来的路上就做好了赴死的准备,甚至觉得全族都要覆灭,毕竟被定义为造反,往前数几年,司马家哪一次涉及造反兵变不是一族一族的杀人?

  事发前,他觉得王衡的算计是对的,赵含章是个女子,到底心软,她素有仁德之名,只要王衡投降得及时,赵含章定会善待他们,毕竟,她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只要投降,她便会善待对方。

  他没想到这次赵含章会这么硬气,虽然接了王衡的降,却当场杀人,还杀了这么多人。

  此时听到只问罪自己,没有全族劫灭,他忍不住热泪盈眶,悄悄松了一口气。

  但这口气在绳子套在脖子上消散,他心中只剩下恐惧。

  有见识的王诚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其他人了,左父剧烈的挣扎起来,大叫道:“我不认左鹞这个儿子,我不认他,族长,将左鹞除名,除名,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

  声音响彻云霄,自昨天到现在,俘虏们便只能吃身上的干粮,此时眼底迷茫却恐惧,听着这声音微微颤抖起来。

  赵含章没有开口容情,就这么冷漠的站着看。

  三族之人都瑟瑟发抖,流起眼泪来,知情乱兵一事的,心中恐惧且后悔,不知情的,则是怨恨王衡等人,也恨其家人和族长,认为是他们没管好王衡,让他们走上歧途,连累了自己。

  祖逖听到赵含章的判决,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和赵实左敏道:“大将军虽怒,却还克制。”

  左敏觉得赵含章太善,不满意道:“大将军就应该把他们全杀了,以儆效尤。”

  祖逖不太赞同的瞥了他一眼,道:“城楼上挂着的这些尸首就足够震慑了。”

  左敏不这么想,道:“要不使人再作乱,须得他们心生恐惧。”

  赵实不赞同,道:“大将军夙来仁厚,当以德治民,她这次会牵连这么多人已经是意外,足够震慑人了。”

  “哼,只怕外面的人看代价这么小,还是会心思浮动,只怕将来兵祸不断。”

  赵实:“那得族长不惜死才行,为一人死一族长,天下有几个族长有这样的成全之心?”

  左敏皱了皱眉,思考起他的话来,见祖逖面露赞同,便问道:“将军也认为此举便能震慑住有心之人了吗?”

  祖逖道:“不仅是牵连族长而已,还有全族男丁长役九十天,别小看了这九十天,此事传开,凡普通百姓家,再没人敢轻易造反。”

  一年九十天,不能代役的情况下,钝刀子割肉,谁知道会死多少人?

  三年下来,他们不会怨恨放过他们一命的赵含章,只会更恨王衡,以及鼓动他们造反的人。

  赵含章没有为王含和江东遮掩的意思,她对祖逖道:“将此事查清后公之于众,广告天下,让有心人自己权衡利弊。”

  祖逖应下,问:“大将军还要用史柏和高通吗?”

  “不必了,给他们一个痛快吧。”

  史柏和高通后来因为回答一些问题时遮遮掩掩,又被割了几片肉,愣是让刽子手凑够了两斗粮,虽然血止住了,但情况并不太好。

  赵含章也没想过饶他们性命,只是让他们死得不是很痛苦而已。

第964章 疾行

  赵含章留下曾越陪傅庭涵领大军回去,她则和赵宽先一步回豫州。

  祖逖和赵乙贵将人送到城外,等她离开,他便要接手冀州的事了。

  蓚县和阜城缺了县令和好几个官吏,赵含章容他寻找合适的人选,待她回到豫州,若是他这边选不出合适的人,她再另外选人过来。

  匈奴已平,路上的难民少了很多,自赵含章的“与民书”传遍天下,各地往南奔走的难民就少了很多,大多数人选择相信赵含章,留下来等待官府的安排。

  赵含章纵马经过,难民们纷纷撒丫子跑路,有的人自觉跑不掉,所以只瑟瑟发抖的缩在路边避让,她没有停下,直接经过,只是看到人时会压一压马速,以免撞到人。

  路边缩着的难民感受到了赵含章的体贴,有板车来不及完全拖到路边,她也只是扯着马避开,没有发火,没有杀人,更没有抢掠。

  这才有人注意到“趙”字大旗,麻木的脸上不由露出笑容,使劲地冲她招手,不惧灰尘,大叫着“大将军”。

  赵含章瞥眼看见,心中好似流过一阵暖流,仓促间和他们挥了挥手便带骑兵经过。

  军队经过难民身侧,村庄和城镇,果然如传言中所言,赵家军秋毫无犯,消息比赵家军的行进速度更快的传开,于是再遇到难民,撒腿跑的人就少了,绝大多数人都只避到路边,目送他们经过。

  走在路上的明预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咧开嘴笑了笑,和左右道:“使君速度倒快,看来上谷郡谈判很顺利,我们不如在此等候,和大军一起回程。”

  左右道:“此时是有了消息,但等大军赶上恐怕还要几天,我们已近蒙县,不如先回去?”

  明预正考虑呢,突然感觉到地面震动,他脸色微变,脊背一寒,问道:“什么动静?”

  他的亲卫立即趴在地上听,然后跳起来道:“有骑兵,且数量不少,听动静在三千数以上。”

  明预不可置信,“快要靠近豫州了,哪来来的这样多不知来历的骑兵?”

  领头的参将程达跑过来道:“请先生暂避。”

  一边说,一边组织全军防御,这骑兵来得太快,他们还不知是敌是友呢,先谨慎点。

  不过,程达心脏怦怦跳,有点害怕。

  因为他们这一支队伍,士兵只有千来人,余下的全是后勤、文吏,以及需要带回豫州的一些文书、辎重、棺椁……

  不错,赵仲舆和赵济的棺椁,还有好些名臣的棺椁都要和皇帝的棺椁一起送回豫州去。

  明预当初没有跟着赵含章去上谷郡谈判,他和后勤、文吏们先行一步回豫州,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太多,人也多,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做文职工作的,虽然上马骑射也不成问题吧,可基本用不上他们。

  他们跟着赵含章是因为全国各地的消息汇总过来需要赵含章处理,所以他们这一支队伍相当于半个小朝廷。

  为了减少粮草消耗等问题,他们才没有跟着赵含章去上谷郡,而是跟着明预先回豫州。

  没想到一路平安,却在快进豫州时发生意外。

  所有人都戒备不已,然后他们就看到路尽头先出现一骑,还没等他们看清人呢,就看到了飘扬的“趙”字旗,明预神色一松,程达更是眼睛一亮,立即让队伍有序的退到两边。

  随着骑兵队伍靠近,程达已经认出马上的赵含章,于是扯开笑容就要迎接,赵含章却只避让到一边,然后挥挥手让赵宽带人继续前进。

  赵宽没有停留,只是压了压速度带着大军通过。

  明预在看到他们一人双骑时便自觉不好,所以赵含章一停下,他立即问,“可是豫州出事了?”

  赵含章顿了一下后道:“没有,是蓚县有乱军,不过已经平定了。”

  明预他们十天前经过武邑县,还在信都停留了两天收集冀州郡县的信息,然后才继续南行,并不知道身后的蓚县叛乱的事,闻言心中一紧,问道:“死伤严重吗?”

  赵含章安抚他道:“还好,他们降的快,只是蓚县和郓城两位县令都殉城了。”

  明预知道他们,选人时是他和赵含章一起考校的人,一个叫赵甲适,一个叫赵乙诚,皆是学堂里很出色的学生,且他们是育善堂出身,对赵含章忠心耿耿。

  明预闻言心情有些不好,同时反应过来,“此事莫非是有心人挑拨,使君怕豫州也出事吗?”

  赵含章点头道:“为了攻打幽州和平定匈奴,大军在外,豫州此时只有一支赵家军。”

  明预道:“还有荀修的荀家军呢,使君在豫州名声极好,赵氏又经营多年,就算一时有人挑拨造反,也定打不到陛下跟前。”

  赵含章沉着脸没说话。

  明预略一思索便一惊,心头一悚,低声道:“难道是荀修……”

  赵含章道:“我要先走一步了,先生慢行。”

  明预哪里还有心情慢行啊,当即从队伍中扯了一匹马道:“使君,我与你同行回去。”

  赵含章道:“我们是一马双骑,路上不做停留,直接换马,先生单马跟不上我们的速度。”

  明预立即把随从的马也给抢了,道:“我也是双马”

  明预的随从不由着急,左右转了转,发现他找不到合适的马。

  因为他们这里都是拉东西的驽马,除了几个人有自己的马外,其余人不是挤在牛车和驽马车上,就是靠着两条腿。

  这也是他们行军速度这么慢的原因之一。

  明预上马,和着急的随从道:“你与大军同行吧。”

  说罢,拉着马就去追赵含章。

  赵含章追上大部队,明预也打马跟上,在旁边扯着嗓子问她,“使君可派人回去通知了?”

  赵含章:“已先一步派信使回去。”

  荀修没有这个心思最好,他们可以防备其他人;若是有,希望信使能够早一步,让荀修知道她就要回来了,好忌惮一二,不要拿自己的命来试探。

  可惜,信使还是慢了一步。

第965章 赵申

  此时,荀修正带着荀家军攻打蒙县的一个宅子,这里是小皇帝的居所,也是朝廷的临时办事处,赵铭等人都在里面。

  与此同时,一支由游侠和流民组成的队伍也到了蒙县城门外,赵申正要让随从去城门口找人沟通,亮明身份,他好带着朋友进城去。

  突然,一支百人队伍靠近城门,突然拔刀砍向看守城门的人,进出城门的百姓惊叫一声,立即惊恐的四散开来。

  赵申目光一凝,脸色顿时一沉。

  随从也吓了一跳,当即问道:“郎君,这是有人作乱还是……都穿着差不多的盔甲,我们帮哪边?”

  要帮的吧,毕竟这是豫州,是赵家军的地盘,他们一路艰险从蜀地到荆州,一路被赶着从扬州到徐州,又经过兖州,为的不就是回来襄助赵家军吗?

  赵申立即摸出怀里的龟壳,沉着脸起了一卦,龟壳一落地,他只扫了一眼便伸手掏起塞进怀里,然后刷的一下抽出长剑来,冲着城门口大声喊道:“兄弟们,城中有人作乱,随我冲啊——”

  最后他才喊道:“给我杀头盔上有红色布条的人,杀啊——”

  他身后稀散的队伍立即一振,拿起各式武器,跟着哇哇叫着“杀啊——”便冲杀过去——

  看守城门的施校尉看到荀家军的荀平领着一队人马过来,似乎在巡逻,他心中冷哼一声,面上却挤出笑容,正要上前和他打招呼。

  郡守说了,大将军回来前要以和为贵,荀盛被郡守处决,荀修和荀家军有怨气,这都要等大将军回来才好处理,他们就忍一忍这口气。

  结果他才上前几步,荀平突然抽出刀来,他眼睛瞬间瞪圆,立即便跟着抽出刀来,大喝一声,“坚守城门!”

  话音未落,荀家军来的这一队人马已经朝他们砍杀过来。

  赵家军对他们没有防备,动作慢了一瞬,就这一瞬便处于劣势。

  但施校尉很快找到节奏,大喝一声道:“结阵,三人阵,给我把他们杀回去!”

  有些混乱的赵家军很快找到主心骨,闻言快速的和身边的人结成阵,不过三十息的功夫,他们勉强抗住了荀家军的进攻,同时在慢慢找回节奏。

  正在此时,又有一支队伍从城内疾驰而来,施校尉抽空看了一眼,心中一凉,那是荀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