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565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他看了一眼赵含章道:“国库的钱不都是赋税捐来的吗?正好此时是纳秋税的时候。”

  这时候征秋税……一座大山哐的一下压在了赵含章肩膀上,她咬咬牙道:“我来想想办法。”

  赵铭哼了一声,将这头疼的事交给她,既想要吃大饼,又不想出钱出麦粉,这可能吗?

  赵含章扭头看向一旁站着的赵宽,“你怎么还在这儿,没去青州上任吗?”

  还在思考国库缺钱的赵宽立即回神,连忙道:“明日才启程,今日来与铭叔父作别。”

  赵含章点了点头,正要起身离开,想到了什么,扭头对赵宽道:“你与我来,我有话和你说。”

  赵宽指着后院道:“我还要和两位叔祖请安……”

  “他们现在心疼申堂兄呢,没空搭理你,跟我来吧。”

  赵宽默默地跟上。

第975章 盐

  赵铭端起杯来喝了一口酒,静静地看着他们离开,眼中流露出些好奇来。

  这么缺钱,不征赋税,她打算从何处要钱?

  赵含章出门时看到赵瑚的车架,双马车架,挂着薄纱,一路行来纱已经脏了,下人们正将上面挂着的璎珞珠玉等取下,然后把纱拆了换上新的。

  她不由停下脚步,问道:“拆下来的纱做何用?”

  下人们看到她,立即躬身站好,弯着腰不敢看她,恭敬的回道:“浣洗干净以作替换。”

  赵含章点了点头,好在没奢侈到用一次丢一次,但……还是很奢侈啊,马车罩布就不能用耐脏又便宜的青布吗?

  赵含章叹息一声,真是富的富死,穷的穷死啊。

  赵含章转身离开,站在她侧后方的赵宽将她的神色尽收眼底,忍了忍,还是没忍住,小声道:“这白纱不耐洗,最多只能替换一次,七叔祖一年用去的白纱有三车之多,不仅喜欢夏秋用在车上,还喜欢拿来围亭子。”

  赵含章左右看了看,就悄悄问他,“你说七叔祖有多少钱?”

  赵宽沉吟片刻后道:“这两年因你四处征战,族里需要时不时的给一笔军费,所以他花销大,但他借着你的权势也赚了不少钱,我觉得虽没有伯祖的那份家产大,但也不少多少。”

  伯祖是指赵长舆。

  赵含章想了一下赵长舆留下的那份家产,心酸不已。

  她将马交给身后的亲卫,自己走着,赵宽便只能跟上。

  她一路往前,直到杂货铺才停下,“有盐吗?”

  杂货铺的掌柜认出赵含章来,她可是全民明星呢,城中的百姓谁不认识赵含章呢,那么多次她都从外骑马入城,凯旋而归。

  他连忙走出柜台,冲赵含章连连行礼,然后小跑着去抱盐罐。

  很大的一口盐罐,他和儿子才抱出来,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给赵含章看,“使君要买盐?不知要买多少?”

  赵含章笑问,“现在盐怎么卖的?”

  掌柜道:“八文钱一合。”

  一合就是一个特殊的四方木碗,口大底小,特别小的一个四方碗,他用它盛了一合盐,然后看向赵含章。

  赵含章也默默地看着他,掌柜瞬间反应过来,她没带容器。

  掌柜立即小心放下木碗,去翻找了一下,翻出一个看上去还行的小瓦罐给赵含章,温和的笑道:“这个罐子送给使君。”

  赵含章谢过,看着他将盐倒进去后却没接过,而是问道:“这个太少了,我还要再多买一些,但两合又太多,该怎么办呢?”

  掌柜愣了一下后道:“这盐放不坏的,使君可以多买一些放着。”

  赵含章摇头,“我只想再买小半合。”

  这个倒也不难,他转身拿出一个小勺子道:“再要四勺如何?”

  赵含章眨了眨眼,看他拿出来的勺子,问道:“这一勺多少?”

  掌柜笑:“一文钱。”

  “一合多少勺?”

  掌柜:“十勺”

  赵含章若有所思的点头,答应了,只是心里感叹了一句,奸商啊。

  赵含章从荷包里拿出十二文钱给他,问道:“我若买一石盐多少钱?”

  掌柜想了想后道:“现今买大约要八千钱一石,再过一段时日可能会便宜些。”

  赵含章笑问:“这是为何?”

  掌柜就笑眯了眼道:“使君大德,收复北方失土,打败了匈奴,路上的劫匪也少了,盐运会比较安全,开采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盐价自然会下降。”

  赵含章点了点头,抱上那小罐盐就要离开,正巧这时有个半大孩子拿着一个小罐子进来,他没看赵含章,直接走到掌柜面前道:“要一勺盐。”

  掌柜接过他手里的钱,说道:“你家五口人呢,半月才吃一勺盐,小心得大脖子病。”

  “那您便宜些呗,便宜一些我家就一月就多买一勺。”

  赵含章脚步微顿,听着里面的谈话走远,赵宽一头雾水的跟着她走。

  赵含章:“看出来了吗?”

  赵宽一脸懵的摇头,看出什么来?

  赵含章道:“这都是钱。”

  赵宽一愣,然后一惊,“使君莫非要盐铁专卖?”

  赵含章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道:“国库现在缺钱,我们需要大量的钱和豪绅,和南边的士族富商买粮食,盐铁利润极大,来钱快。”

  赵宽心脏怦怦跳,小声反对,“铁也就罢了,盐……盐专卖,价钱会飞升的,不还是把压力转嫁到百姓身上?”

  赵含章摇头道:“现在私盐泛滥,但你看价格如何?一石盐都八千钱了。”

  赵宽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官员,他可是下过基层的,道:“三年前盐价只一千二百钱一石,中间豫州安定时价格甚至到过九百钱一石,现在飞升至此,一是因为战祸,二则是因为北地大旱大蝗,百姓流离。”

  “正如那掌柜所言,现在天下大事已定,使君又宽仁,盐价慢慢会下降的。”赵宽并不觉得官府此时参与进去会更好。

  赵含章却道:“我要钱,我也可以保证,盐价在我的控制下会下降。”

  赵宽无奈道:“此事怕是需要朝臣们讨论。”

  赵含章嘴角微挑道:“是吗?”

  赵宽便心惊胆战的低下头去没再说。

  赵含章放缓了声音,和他道:“我让孙令蕙去光州,本是想徐徐图之,但国库空虚,所以没有时间给我们慢慢来,你们青州一起动起来吧。”

  “嗯?”赵宽这才听明白,“您是说盐从青州和光州出?”

  赵含章道:“之后改盐政的盐是要从你们两州出的,但此时,各州的盐场我都要收回。”

  其实现在国家的政策也是食盐专卖,这是从曹魏继承而来的政策,而曹魏又传自汉代,并且改了一下,为官府监管食盐买卖。

  晋国一开始设立时还能维持这样的局面,但后来天下大乱,秩序崩坏,这个政策早就名存实亡,现在市场上的盐大部分都是私盐,或者官盐变私盐后在各个铺子里售卖。

  还有人把私盐放在官府里卖,得的钱自己和当地的官员分了呢。

  豫州的情况还好,她做豫州刺史时整顿过,如今市面上的盐是官盐多于私盐,但在豫州之外,已经基本看不到官盐的影子。

  虽然没有官盐的影子,但从赵宽的角度来看,价格波动虽然大,却是最有益于百姓的,因为在此之前,官盐专卖的盐不仅价高还量少。

  朝廷以此敛财,充盈国库和各种私库,最后受罪的是百姓。

第976章 生气

  国库空虚,而做什么事都需要用钱,每天就算她什么都不干,也需要支出大量的钱,手底下这么多官员小吏,他们不需要俸禄吗?

  还有手底下的士兵,每天一睁开眼睛消耗的钱粮能让她眼前一暗。

  所以国库没钱,她就得去创造钱。

  盐铁专卖还不是最快的敛财方法呢,正如赵铭所言,赋税才是。

  不过现在天下百姓皆苦,就算豫州旱灾轻,受灾不重,但因为这大半年来打仗,豫州作为后勤付出良多,她在外打仗时,豫州光是军税就征了两次,还有一次捐,加上粮价飞涨,普通百姓也到了临界点。

  所以赵含章决定不向普通百姓征税,而是要向商人、手工业者和士绅、官员们征税。

  她要颁布算缗令。

  所谓算缗令,是汉武帝曾经颁布过的一个法令,专门针对商人、高利贷者和手工业者收取的财产税。

  不过赵含章心比较大,她的算缗令还添加了士绅和官员,基本上囊括了现在国内的有钱一族。

  但她也放宽了征税的额度,她要求商人和高利贷者每四千钱纳一算,手工业者和士绅、官员等每五千钱纳一算,除此外,还有车船税。

  除了官员和三老、在职的骑兵有一辆车马的免税额度外,其余人,一辆规格内的车,或者一匹马需要缴纳一算钱,官员及三老,第二辆车也要跟着一起纳钱。

  赵含章速度极快,回去就让人起草诏书,第二天就要发布。

  汲渊、明预和赵铭等人都没有反对,算缗令嘛,晋之前的曹魏都还有,已经成为常规税,只不过晋后名存实亡,基本上不征收了。

  现在赵含章征收,满朝文武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国库没钱嘛。

  就是赵铭都很宽容的没计较,很大方的让管家去算了一下家里的资产,然后去纳税。

  这让赵含章松了一口气,她还等着被喷呢,没想到铭伯父这么善解人意,感动。

  赵铭没喷她,但觉得自有人会来喷她。

  果然,政令颁布的第二天,赵瑚就拖着赵淞和好几个士绅老爷们冲到了赵宅外。

  这是赵含章在陈县的住处,占下来的,王氏大多时候都住在此处,因为前段时间战祸,她回西平了,此时赵含章带着小皇帝等人住在这里,权当做皇家别院。

  当然,朝廷政务也多在此处商议和解决。

  赵瑚就冲到了正堂前,因为侍卫们阻拦,他没能进去,即便他拿出老太爷的派头也没办法。

  赵瑚本来就生气,这一下更是气炸了,直接就掐着腰冲正堂大骂,“忘恩负义,不尊长辈,赵含章,你给我出来!你有脸与我征税,没胆出来吗?”

  正在堂中批阅折子的赵含章听到骂声一愣,侍卫疾步进来禀报:“大将军,府上的五太爷和七太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