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干饭人 第602章

作者:郁雨竹 标签: 穿越重生

  赵二郎自己狼吞虎咽不说,还催促赵正,“快点吃,拿钱都不积极,万一姐夫误会这钱对我们不重要,下次不给了怎么办?”

  赵正依旧文雅的吃着,不过速度也快起来,“下次他还有?”

  赵二郎对傅庭涵很有信心,“我姐夫很利害的,我阿姐有许多难题都是姐夫处理的,现在我阿姐缺钱,我觉得姐夫肯定也会想办法解决的,待他赚了钱,我再去求他要一些,县衙就不缺支出了。”

  赵正虽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想到现在赵二郎就从傅庭涵手中抠出钱来,推断一下,将来也不是不可能。

  赵正于是吃得更快了,只吃了一个馒头就起身,“走吧。”

  赵二郎塞满了嘴,含糊道:“你不吃了?”

  赵正道:“取钱回来再吃也是可以的。”

  结果一抬头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目瞪口呆看着他们的祖父。

  赵正微讶,上前问道:“祖父怎么来此?”

  赵瑚眼眶一红,嘴巴几次开合,终于找到柔和的声音问道:“怎么如此用饭?太过无礼了。”

  赵正:“太忙了,没空……”

  “我们没有案桌和席子,”一旁勉强咽下馒头的赵二郎跟着解释了一下,“等我们县衙有钱了就添置桌椅,到时便不会失礼了。”

  “偌大一个县衙,竟然连一套案桌席子都没有?”赵瑚转了一圈,发现还真没有,他看着赵正,更心疼了。

  赵正提起心,生怕他下一句就是,孙子,你别干了,跟祖父回家!然后就要下人把他打晕扛回去。

  出乎他意料的,赵瑚没让他回家,而是回头和随从道:“回去,将家中的桌案席子都搬来。”

  又道:“还有家中存的肉,蛋,多取一些来。”

  赵瑚嫌弃的瞥了一眼他们碗里的菜,“竟然吃咸菜,没有肉,难道连菜蔬也没有吗?”

  赵正:“祖父,现在菜蔬比肉还贵了。”

  天冷了,除了窖存的大白菜外,所有菜蔬都比肉还贵了。

  赵瑚顿了一下,嘀咕道:“这也没有,那也没有……”

  不过到底没说让赵正不干了的话。

  虽然他真的很嫌弃县衙,可……谁让这是孙子的前程呢?

  他要往上,就必须做这个县丞,孰轻孰重,赵瑚还是分得清的。

  赵二郎可没有那份细心,体谅赵瑚的怒气,他凑上去好奇的问,“七叔祖,你来县衙,那是不是把我姐夫的钱给他了?”

  赵瑚没好气的道:“给了!”

  赵二郎眼睛一亮,问道:“给了多少?”

  这种商业机密,赵瑚自然不会往外说,但看着眼睛亮晶晶的赵二郎,再看一眼穷酸的县衙,他心中一动,道:“八十九万钱。”

  赵二郎惊叹,“我姐夫好有钱。”

  赵瑚点头,所以你不多要点儿吗?

  赵二郎还真想多要点儿,于是他认真的问赵瑚,“七叔祖,你送来的东西不要钱吧?县衙没钱。”

  赵瑚觉得他的心眼子全长在他这儿了,没好气的道:“不要,白送你的。”

  赵二郎就高兴了,拉上赵正就走,“走,去和姐夫要钱。”

  赵瑚的心勉强平衡了,他怕赵二郎不能领悟自己的意思,还在后面点拨道:“你多要一点,你是小舅子,他不敢得罪你。”

  “你不要,最后那些钱也是被你姐姐拿去。”

  谁拿不是拿?

  赵二郎拿了还能建设洛阳县衙,他孙子日子也能过得好一些。

  赵二郎认为七叔祖说得对,于是屁颠屁颠的赶回宅子,直接略过抬手和他打招呼的王氏,跑到傅庭涵身边就道:“姐夫,你有好多钱,给我四十万吧。”

  咚咚的敲桌子声音响起,赵含章等他看过来才道:“只有二十万。”

  怕他不能理解,赵含章还多解释了一句,“剩下的他出借给国库了,钱我都让人搬走了。”

  赵二郎嘴巴张了张,难以置信,“阿姐,你为何要这么多钱?前段时间县衙收的钱你也拿走了。”

  赵含章叹气道:“买种子呀傻瓜,知道什么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过完年,种子就得发下去,此时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不得提前准备粮种吗?”

  赵含章道:“买种子要钱,打农具也要钱,知道明年的主题是什么吗?”

  “农业大生产,作为朝廷和衙门,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农民们提供粮种和工具,减去一些赋税,鼓励他们耕种,所以,准备的粮种一定要质量好,且量大!”

  今年下半年战事才结束,大量的流民和灾民被收拢安顿,他们会渡过一个饥寒的年,过年的物资都是朝廷赈济的,怎么可能会有种子和农具?

  这些都需要朝廷帮扶,想想这需要多少钱吧。

  可以说,目前赵含章扒拉进国库的钱,除了给灾民们过冬的赈济物资和一部分给朝廷官员们的束脩外,其余都拿去买种子了,她最近正准备召见各大粮商的东家,劝说他们赊一点粮种给朝廷,以及来年能够容许百姓从店铺中赊一部分种子……

  她的各大铁矿还在开采,武器坊现在都不做武器了,而是全力制作农具。

  别说傅庭涵拿来的这六十九万钱,就是再来十个六十九万,她也能一天给它花光了。

  国家的开销就是这么大!

  “大将军,沈如辉和曹平到了。”赵含章抬头看了一眼进来禀报的赵雅,点点头道:“请他们书房等候吧。”

  这才和赵二郎道:“还有,我要建码头了,需要的钱更多。”

第1043章 点兵点将

  赵二郎最后还是抬着二十万钱离开了,他被他姐说服了,现在日子苦一些,是为了打基础,将来日子会越来越好过的。

  赵二郎就带着他姐给他描绘的大饼高兴回县衙了,还和一路沉默的赵正道:“等码头建好,我要去青州练兵,阿姐说,到时候要练海军,知道海军吗?就是在海里作战的大军,专门打海盗的。”

  赵正颔首:“听闻海外有仙山,山中有银矿和金矿,不知真假。”

  他道:“要是真的,的确可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赵二郎:“那也得有种子播种,阿姐说了,光有金银铜钱还不行,还得有什么生产力,须得种出粮食来,不然国库再有钱,世间无粮,又上哪儿买去呢?”

  赵正:“故要劝课农桑!”

  他精神一振,沉声道:“我们回去就准备起来,让大家现在做好准备,明年开春多耕种,多收获。”

  赵二郎狠狠地点头。

  赵含章进到书房,对等在书房里的沈如辉和曹平点了点头,让赵云欣将图纸拿出来,“这是青州和光州的海岸情况,请两位来是想谈一谈在两州建码头一事。”

  沈如辉的第一想法是,“大将军要从海上南下攻打扬州?”

  赵含章一顿,抬头看他。

  沈如辉一惊,低下头去:“您,您就当什么都没听到,我什么都没说。”

  曹平在一旁用力缩小自己的存在,心脏怦怦跳。

  傅庭涵道:“建码头是为了出海。”

  他道:“海的对岸有一片陆地,上有大量的金矿和银矿,可以暂缓国库压力。”

  沈如辉和曹平根本不相信,然而不敢说出口,只能在心里吐槽,你怎么不说海的那边有仙山呢?

  中国地大物博,什么没有?

  如果在中国都很难找到,又怎能期盼海外的蛮夷之地会有那等宝物呢?

  一定还是为了南下进攻扬州吧?

  沈如辉和曹平都自以为明白了,低下头去看傅庭涵画回来的图纸,认真的思索起来,如果从海上出兵,那船的吃重必定不小,毕竟,除了士兵和粮草外,他们还得携带攻城器械,这些都重得很,那码头的选择就要慎之又慎了。

  沈如辉很快便在图纸上画了三个地方,“只从数据和图纸来看,这三处最合适,但具体能不能建,怎么建,还得实地看过。”

  曹平看向那三处,心算了一下数据后道:“不错,这三处的数据最好,但不知实地如何。”

  赵含章沉吟,“需要实地勘测?”

  要建这么大的码头,设计师肯定要现场看过才敢开建的,谁敢仅凭这点图纸和数据就动手?

  赵含章就看了傅庭涵一眼,问沈如辉,“沈司农,听说是你改进了犁耙和大豆的种植方法?”

  沈如辉愣了一下后道:“只是在傅尚书给的手书中略作改进而已,首功当是傅尚书的。”

  赵含章点了点头,问道:“那对于小麦的耕种和增产,还有水稻的播种增产,你可有新的见解?”

  沈如辉心提起,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小声道:“我,我近来在研究怎么堆肥,小麦吃肥,每年回青之后都要施肥,但因为农人家中养的牲畜少,故堆的肥都不够用。”

  见曹平脸色奇异,沈如辉连忙道:“下官曾就此事请教过傅尚书,傅尚书真是博古通今,他说落叶残枝都可做肥,不过是因为不够腐烂而已,而天气热,温度高的南方东西腐烂得快,天冷,温度低的北方则东西腐烂得慢,所以这些落叶残枝变成肥的关键就是温度。”

  所以不要用这么奇怪的目光看他,他不是有特殊癖好,傅庭涵也懂这些东西好不好?

  若论变态,那也得是傅庭涵在他之前。

  赵含章却是目光炯炯的看着他,“所以沈司农研究出来了吗?”

  沈如辉小声道:“只是初见成效,不敢说就研究出来了,我觉得还得再看看。”

  毕竟他烧出来的肥只用在了几块菜地上,未曾在田中试验,不知肥效如何,不过私底下沈如辉是很有信心的。

  他顿了顿后道:“至于水稻的播种,前年和去年我在几块田里试过,待秧苗过三寸时再插秧,收获时可比两寸左右时下秧高寸许,所收稻穗也较长,且更抗旱,一亩所得大概多出一斗到三斗。”

  别看一亩只多出一斗左右,这可是平均亩产,要是有十亩水稻,那就是多出一百斗……即一石。

  一石粮够一人吃百天了,省省,不饿死的情况可以吃更久。

  赵含章眼睛闪闪发亮的看着沈如辉,哪里舍得放他去建码头?

  这样的人材就应该留在司农寺,继续给她研究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去。

  她的目光就移向曹平。

  曹平悚然一惊,连忙道:“下官遵照傅尚书的吩咐,沿着洛水建了两座水磨坊,还有两座锻压坊,您要做的电也在研究中了,有了些许眉目。”

  赵含章眼睛发亮的问,“哦?有什么成果了吗?”

  曹平有些委屈道:“只是有些眉目,傅尚书要求的工艺很精细,少有工匠能做到,要将那种神力储存在那样小的盒子里,甚难。”

  在曹平看来,电就等于神力,是如天山闪电一般的存在。

  雷电本就属于神造,而傅庭涵现在要做造神迹者,不仅创造了电,还要储存它,使用它,那岂不是等同于神了?